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動漫首頁動漫

影評《1917》真的就“一鏡到底”!

由 發分說娛樂 發表于 動漫2023-01-26
簡介而《1917》不同,整部電影的鏡頭絲毫沒有離開主角,一直跟隨主角的腳步移動,從不同的視角去表達主角的內心活動,心路歷程等等,所以這樣一部“長鏡頭”的戰爭電影,真實的展現出了一個一戰的普通士兵,一天的經過是怎樣的

一鏡到底是什麼意思

《1917》一部囊括了第92屆奧斯卡最佳視覺效果,最佳音響效果,最佳攝影獎。是一部難得的高分戰爭片。

為什麼《1917》那麼吸引人呢?原因很簡單-新奇!《1917》整部片子採用了長鏡頭拍攝。這個長鏡頭拍攝可了不起,專業的說,長鏡頭的拍攝時間就是開機和關機兩個時間點,除了這兩個時間點,鏡頭一刻都不會離開主角,沒有人任何的切換。通俗的來說就是“一鏡到底”。

影評《1917》真的就“一鏡到底”!

電影的劇情看似平凡,但其中蘊含深意。

《1917》是一部以一戰為背景的戰爭片。講述的是兩名英國士兵,在接到上級需要遠在前方的先頭部隊停止進攻的命令後,從白天出發,最終到達目的地後的一天完整的經過。

影評《1917》真的就“一鏡到底”!

中間發生了很多小插曲。例如一名士兵的戰友犧牲了,主角遇到了善良的法國姑娘,主角奔跑在殘簷斷壁的廢墟中,在最後不顧一切,傳達訊息的場景。。。 。。。

影評《1917》真的就“一鏡到底”!

正如上面所提及,《1917》採用了長鏡頭的拍攝方法。這個拍攝方法既有利也有弊。

首先在這樣一個被各種資訊淹沒的年代裡,電影產業也很少會有導演願意將長鏡頭運用到整部電影中。所以對於已經視覺疲勞的觀眾來說,再欣賞完邁克爾·貝,卡梅隆,諾蘭等人對鏡頭的完美把控後,或許這一部風格完全不同的《1917》來說,絕對是最大的一個賣點。

影評《1917》真的就“一鏡到底”!

其次,長鏡頭最大的一個優點就是“真實”。很少有戰爭片可以做到完全真實,這是顯而易見的,例如《血戰鋼鋸嶺》,《決戰中途島》,《拯救大兵瑞恩》等著名戰爭電影來說,都沒有做到完全還原戰爭最本質的形態。而《1917》不同,整部電影的鏡頭絲毫沒有離開主角,一直跟隨主角的腳步移動,從不同的視角去表達主角的內心活動,心路歷程等等,所以這樣一部“長鏡頭”的戰爭電影,真實的展現出了一個一戰的普通士兵,一天的經過是怎樣的。

影評《1917》真的就“一鏡到底”!

不同於其他的戰爭片,急於用2個小時的時間將足足近兩個月的內容壓縮,最後產出。《1917》在接近兩個小時的正片中,只描述了一天的經過。而就是這一天的經過中,展現了一個普普通通計程車兵的一天,沒有時時刻刻激烈的戰火,更多地表現了寧靜,戰爭的另一副樣貌。

影評《1917》真的就“一鏡到底”!

說完了“長鏡頭”的優點,我們來談談它的劣勢之處。眾所周知,想要將“長鏡頭”運用到整部電影中,沒有一個強大的攝影劇組是完全不可能實現的。而《1917》有著強大的攝影製作團隊,由羅傑·迪金斯擔任攝影指導,要知道他可是獲得了兩次奧斯卡最佳攝影獎和14次提名的大咖!如果沒有一個技藝高超的攝影指導,那麼“長鏡頭”的運用對於電影來說會是災難性的。

影評《1917》真的就“一鏡到底”!

(羅傑·迪金斯)

其次,整片“長鏡頭”最大的問題在於枯燥。可能習慣了諾蘭在《盜夢空間》中對鏡頭的完美乃至極致的把握後,再來看《1917》可能稍顯枯燥,這純屬正常。因為長鏡頭幾乎不允許影片中存在CG特效元素。而且一直看著主角到影片中後部分也會稍顯乏意。還好《1917》做了補救,運用不同的視角,將背景色不停地更換,不停地加緊劇情節奏,才使得這種視覺疲勞稍微緩解。

影評《1917》真的就“一鏡到底”!

(盜夢空間 劇照)

最後,也是比較頭疼的一點。“長鏡頭”需要強大的後期特效製作團隊。眾所周知,雖然電影裡大家覺得主角是一氣呵成拍攝完成的,但其實演員也是被導演叫停了N次的!為了最終達到“一鏡到底”的效果,就不得不依賴後期特效團隊完成“無縫銜接”。而這對演員和特效團隊都是一種巨大的考驗,也別是《1917》的主角才是一個英國電影新晉小生的情況下,“長鏡頭”技術攻關也變得難上加難。但還好,《1917》最後給大家交上了完美的答卷!

《1917》不只是一部簡單的因為鏡頭而火的戰爭片。它背後深刻的表現手法也讓人不得不連連稱讚!

可以說《1917》對於表現戰爭殘酷的手法是相當成熟的了! 無邊無際的草原上,沒有敵軍的身影,只有四處零星的硝煙慢慢的直衝雲霄。隨處可見的屍體將綠色的大地染成赤紅色,泥濘的地面,巨大的彈坑,散落的步槍。。。 。。。 影片並沒有用激烈的火炮表達戰爭的殘酷,而是用戰後的殘骸來表達出戰爭是人類的原罪。

影評《1917》真的就“一鏡到底”!

影評《1917》真的就“一鏡到底”!

影評《1917》真的就“一鏡到底”!

影評《1917》真的就“一鏡到底”!

本片另一大特色就是它的不確定性,觀眾永遠不知道下一秒哪裡會出現一具腐爛的屍體,哪裡會出現希望的曙光,導演也透過這種方式告訴我們戰爭本身就具有不確定性,正是這種不確定性造就了人見人怕的常態。

影評《1917》真的就“一鏡到底”!

英軍士兵們氣勢低迷,真實而又令人髮指!原來這才是真正的戰爭,每個人都因為下一秒就可能是自己倒在敵人的槍口下而默默悲哀。遇到這種情況,人人都是害怕的,因為求生的慾望總是最強烈的。

影評《1917》真的就“一鏡到底”!

《1917》整部片子幾乎沒有出現敵軍的身影,唯一兩次是主角的夥伴被刀捅死時和主角閣樓激戰時。我們不禁發問,沒有敵軍的氣勢洶洶,怎麼反應戰爭的兇猛和殘酷呢?《1917》告訴你,用景物!電影中大量出現了斑駁的牆壁,殘簷斷壁的村莊,隨處散落的磚頭,一片狼藉的城市。。。 。。。 這些景物都曾告訴你,這裡曾經是一處惡戰之地。比起真實的戰爭場面,戰後遺蹟顯得更加深邃,因為他們同樣是戰爭的見證者和受害者。

影評《1917》真的就“一鏡到底”!

影評《1917》真的就“一鏡到底”!

電影中,這一鏡頭使我大有感悟(如下)。主角爬上戰壕,與開頭的膽怯形成鮮明對比。在英軍同伴都一起往前衝時,主角與他們奔跑的方向不同,因為他有緊急任務在身-“拯救同胞的生命”。導演這樣安排寓意在於,主角每一秒的奔跑中都有許多同胞踏進了敵人的陷阱,他只有爭分奪秒,才能換取更多同胞的性命,與其說他與時間賽跑,不如說他與死神在賽跑。

影評《1917》真的就“一鏡到底”!

當然,《1917》也通過了一個特殊的劇情側面反應戰爭的殘酷。一個法國的婦女,領著一個襁褓中的嬰兒,但她並不是他的母親,他們都因為戰爭流離失所。但是法國婦女絲毫不懂英語,而主角也對法語一竅不通,但在這種情況下,兩人依然可以平靜相處,彼此體諒對方。說明戰爭對於我們的影響在表面上或許是血腥和殘酷,但在深層中也有跨越任何鴻溝的聯絡和情誼。正如電影中安排的,婦女與主角是在地下室見面,正暗示了戰爭在暗面對於人類的影響。

影評《1917》真的就“一鏡到底”!

最後,男主千辛萬苦之下將犧牲戰友的遺願完成,送達了情報,完成了對哥哥的許諾。“哥哥活了下來,弟弟卻因為想要保護哥哥而犧牲了。”這也是戰爭的常態。而在戰爭中,往往戰友之間的情誼是深似海的,雖然沒有一起經歷“生”,但是可以將彼此性命相互託付。。。 。。。這也是戰爭底下催生出的一種情誼-“戰友情”。

影評《1917》真的就“一鏡到底”!

戰爭也是人類的一項原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