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動漫首頁動漫

以閱讀賦能城市——公共圖書館探尋“兒童友好”發展新思路

由 中國教育報 發表于 動漫2023-01-27
簡介在專題報告環節,南開大學資訊資源管理系教授柯平、武漢大學二級教授黃如花等專家學者,以及來自北京、深圳、上海等地的少年兒童圖書館館長,圍繞未成年人服務評估、少年兒童資訊素養教育、公共圖書館少兒讀者延伸服務、未成年人閱讀生態構建、面向少年兒童的

人加童讀什麼

以閱讀賦能城市——公共圖書館探尋“兒童友好”發展新思路

“一個適於兒童生活的城市才是有底蘊、有魅力、有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城市,適合兒童生活居住的兒童友好城市的文化建設,應以提高公共圖書館少年兒童服務水平為重要抓手,共同努力讓圖書館少年兒童服務成為塑造城市文化、凝聚城市精神的美好風景。”在11月10日舉行的第三屆中國兒童閱讀發展論壇上,國家圖書館館長熊遠明如是說。

2021年9月,國家發改委會同22個部門制定併發布《關於推進兒童友好城市建設的指導意見》,提出到2025年,透過在全國範圍內開展100個兒童友好城市建設試點,推動“兒童友好”理念深入人心,“兒童友好”要求在社會政策、公共服務、權利保障、成長空間、發展環境等方面充分體現。

此次論壇由文化和旅遊部公共服務司指導、國家圖書館主辦,主題為“公共圖書館與兒童友好城市建設”,來自圖書館和教育界的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共同探討如何透過城市公共文化事業的優先規劃、文化資源的優先配置,推動“兒童優先”原則融入兒童閱讀領域。

文化和旅遊部公共服務司一級巡視員陳彬斌指出,文化和旅遊部高度重視未成年人的文化權益,在推動公共文化服務高質量發展程序中,充分考慮兒童的利益和訴求,將“兒童優先”原則納入相關法律法規和頂層設計,不斷擴大面向少年兒童的文化產品和服務供給。

熊遠明作了題為《總結經驗 開拓創新——推動我國公共圖書館少年兒童服務高質量發展》的主旨報告,梳理了我國公共圖書館少年兒童服務發展現狀,並從服務規範建設、服務體系建立、資源共建共享、智慧化轉型、閱讀推廣拓展等8個方面,展望我國公共圖書館少年兒童服務未來發展願景。

在專題報告環節,南開大學資訊資源管理系教授柯平、武漢大學二級教授黃如花等專家學者,以及來自北京、深圳、上海等地的少年兒童圖書館館長,圍繞未成年人服務評估、少年兒童資訊素養教育、公共圖書館少兒讀者延伸服務、未成年人閱讀生態構建、面向少年兒童的智慧圖書館建設、少兒圖書館空間設計、未成年人服務體系化建設、城市特色文化空間建設等話題,分享公共圖書館在兒童友好城市建設中的新理念、新思路、新經驗。

國家圖書館少年兒童館館長李曉明以中美兩國公共圖書館少兒讀者延伸服務為例,探討公共圖書館如何參與兒童友好城市建設。她認為,公共圖書館要關注特殊群體需求,守護並傳播“兒童優先,普惠共享”理念;同時應多元參與,凝聚合力,建立公共文化服務合作體系;因地制宜,探索創新,開創圖書館兒童服務新模式。

深圳少年兒童圖書館館長宋衛說,“未成年人閱讀習慣與學習能力的培養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全方位、多領域的合作。只有政府、學校、家庭、圖書館、出版界、民間組織等各種力量以及兒童讀物的創作、出版、評論、使用等各環節協作推動,少兒閱讀推廣才能有效地開展。”

宋衛介紹,深圳少年兒童圖書館聯合全市各中小學圖書館於2014年啟動“常青藤”建設行動計劃,致力於構建深圳市少年兒童文獻保障體系,方便中小學生多途徑閱讀文獻、就近借還圖書。截至2022年年底,共有150餘所學校加盟。此外,深圳少年兒童圖書館還開展了閱讀推廣人(作家)進校園、“我最喜愛的童書”進校園等活動,併為兒童建立閱讀檔案,進行閱讀跟蹤和閱讀測評。孩子們可以透過“閱讀榜”瞭解各校推薦書,瞭解其他孩子在讀什麼書,讓每種書都成為一個“社群”,孩子們可以對自己喜歡的書發表書評和感想,以書會友。

兒童友好的圖書館應該什麼樣?中國圖書館學會未成年人委員會副主任盧秋勤介紹了今年7月剛開館的上海少年兒童圖書館新館的空間設計。該館總建築面積1。6萬平方米,微微起拱的建築猶如一拱虹橋矗立在湖邊,其設計理念取自莫奈的《橋》,寓意為“圖書館是聯絡著人類的童年與成熟未來的橋樑。”

館內分佈著大小不同、高低起伏的圓形書架,一棵高大的“智慧樹”與中庭、螺旋樓梯連通,一本本整齊排列的書籍向上延伸入開放式穹頂,展現枝繁葉茂的閱讀生命力。“以孩子為本”的設計細節隨處可見:根據不同年齡段需求,各層公共空間設定了各類階梯式閱讀交流空間。不僅有全預約管理、閱讀賬單、特色閱讀資訊引導等讀者服務平臺,還提供特藏知識驛站、數字資源檢索等智慧空間。最令小讀者喜愛的是被譽為“圖書高鐵”的德列孚自助還書分揀系統,它自地下一層貫穿至頂層,透過玻璃幕牆,孩子們可清晰觀看歸還的圖書被智慧分揀和自動遞送到相應樓層的整個過程。

盧秋勤表示,未來,上海少年兒童圖書館新館將開展有針對性的、高質量的閱讀推廣活動,讓孩子們樂於參與和體驗,營造城市少兒閱讀氛圍,助力培育城市文化精神。(本報記者 卻詠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