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舞蹈首頁舞蹈

苗族最古老盛大的翻鼓節,它的歷史已經有千年

由 鐵甲戰士說故事 發表于 舞蹈2021-07-31
簡介翻鼓節隨後而來的便是狂歡節了,“踩 牛堂”或者“踩鼓”的時刻到了,整座香爐山剎那間沸騰了起來

苗族的鼓叫什麼

歡迎大家來看小編介紹的旅遊景點的節日,今天給大家介紹的是翻鼓節,苗族最古老盛大的翻鼓節,它的歷史已經有千年。

在苗嶺中最有名的山峰是香爐山,位於凱里城西15千米處。香爐山海拔1200餘米,因形如香爐而名。山上奇石古木遍地,遠處看雲霧繚繞。除去山中美景之外,香爐山也是苗族人民緬懷祖先的聖山。相傳古代苗族人為了抵抗官兵的鎮壓,多次以香爐山為集結地反抗官兵。所以每到了翻鼓節期間,苗家人便會在這裡度過最傳統、最古老也是最盛大的翻鼓節。

苗族最古老盛大的翻鼓節,它的歷史已經有千年

翻鼓節

因為地方的不同,翻鼓節也有著各式各樣的稱呼,如“吃牯髒” “刺牛”、 “鼓社祭”、 “踩鼓節”等。然而不論叫什麼,都不影響它作為黔地苗族最隆重的祭祖儀式的地位。不論這些名字如何稱呼,都離不開“鼓”和“牛”。這是因為在古老的苗族信仰中,認為以牯牛皮製成的大鼓是祖先亡靈之居所,不僅如此,牯牛鼓還是一個血緣家族的象徵和紐帶。

慶祝“翻鼓節”是一個十分隆重的形式。翻鼓節又有定期和不定期兩種。即便是定期,苗族各個分支中所定的時間也是不同的。有的地方每3年、7年、13年舉行,也有的地方是按照5年、9年舉行的,而有的地方11年舉行一次。不定期地翻鼓節需要經過占卜來確定時間。每逢“翻鼓節”,複雜的祭祀儀式是它獨有的特色之一。一般來說會分為接雙鼓、 制新單鼓、鬥牛、宰牛、送飯等步驟。

苗族最古老盛大的翻鼓節,它的歷史已經有千年

翻鼓節

供族人祭祀用的神鼓,一般來說以整段楠木鑿空而成,兩端以牯牛皮矇住。這種神秘的大鼓一般會有雙鼓和單鼓之分。 雙鼓顧名思義是由兩隻大小相同的鼓組成,一般來說鼓身長約170釐米,直徑約30釐米。雙鼓一般都是祖輩傳 下來的,平時則由久婚無子的族人收藏。在苗家的傳說中,供奉雙鼓則可多子多福、無子得子。單鼓則為單隻,比起雙鼓來說略顯短小,一般是祭祀時現制的, 當祭祀結束後便要送去藏在山間的岩石洞中,任其腐爛,永不取用。

苗族最古老盛大的翻鼓節,它的歷史已經有千年

翻鼓節

在整個祭祀過程中最為驚心動魄的便要數鬥牛這個環節了。每到此時都會精心選出參賽牯牛,披紅掛綵上陣相鬥。伴隨鑼鼓聲、蘆笙的牯牛在四面圍滿了人的鬥牛場上開始場生死的較量。 在苗族被工作鬥牛的大牯牛是不允許被殺生的,那些在鬥牛中鬥敗戰死的大牯牛也會被苗人當作英雄, 厚葬,並樹碑記下它的戰功。

每逢鬥牛的時刻開始了,不論是路過的商販還是外地來的遊客,在這時候都會被苗家人視為尊貴的客人,並邀請來一同觀賞鬥牛的場景。

被作為供品祭祀的牯牛, 往往是最肥壯的。它們同樣會被打扮得色彩繽紛, 然而遠遠看去雖都是光鮮萬分卻有著諸多的不同之處。例如牛角上掛著銀項圈和綠花鞋的便是用來祭祀女祖先的,祭祀男祖先的牯牛角上則掛上了頭帕和青布鞋。

苗族最古老盛大的翻鼓節,它的歷史已經有千年

翻鼓節

當暮靄沉沉的時候,香爐山上以三根原木豎起的砍牛架便成了此時最為神秘的祭壇。苗家的漢子一邊吆喝邊把牛卸了五顏六色的裝扮綁在柱子上,然後便開始了砍牛儀式。在苗家這樣的儀式是不允許外族人參與或者觀看的,而且一定要在天亮之前完成。天一亮的時候,香爐山上便整整齊齊地擺滿了祭祀的牛頭。此時苗家的巫師“波摩”便開始虔誠地唱起古老的祭歌。隨後是一系列向祖先送飯敬獻供品等儀式,等儀式結束後,周圍肅穆的氛圍也隨之而去。

苗族最古老盛大的翻鼓節,它的歷史已經有千年

翻鼓節

隨後而來的便是狂歡節了,“踩 牛堂”或者“踩鼓”的時刻到了,整座香爐山剎那間沸騰了起來。姑娘小夥們都紛紛加人了歌舞中。雙鼓被擊出響亮而渾厚的聲音,此時的香爐山上人人歡歌笑語、手舞足蹈,連年邁古稀的老漢也捏著長煙杆手舞足蹈,不分男女老幼在香爐山上狂歌暢舞。

有了解這個節日的小夥伴可以在下方評論出來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