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舞蹈首頁舞蹈

柴可夫斯基:第六交響曲“悲愴”

由 衡山羅然評論 發表于 舞蹈2021-08-02
簡介樂章的第二主題很像義大利南部的一種民族舞蹈音樂——塔蘭泰拉舞曲,其主要旋律具有戰鬥般的感覺,但這一主題在進行曲般的旋律中,並沒有明朗、快活的氣息,反而呈現出一種悲壯感

柴可夫斯基比喻什麼

連結:

柴可夫斯基《第六交響曲(悲愴)》

卡拉揚指揮 維也納愛樂

柴可夫斯基《第六交響樂(悲愴)》

加利西亞青年管弦樂團

柴可夫斯基《第六交響曲(悲愴)》

法比奧·路易斯 指揮 KBS交響樂團

柴可夫斯基《B小調第六交響曲(悲愴)》

Eliahu INBAL

柴可夫斯基《第六交響曲(悲愴)》

小澤征爾指揮

柴科夫斯基《第六交響曲(悲愴)》

萊昂內爾·布林吉爾指揮 法廣

柴可夫斯基《第六交響曲(悲愴)》

索爾蒂 指揮 柏林愛樂

柴可夫斯基《第六交響曲(悲愴)》

韓國音樂指揮家鄭明勳指揮

柴可夫斯基:第六交響曲“悲愴”

《悲愴交響曲》(《第六交響曲(悲愴)》)是柴科夫斯基作品中最著名、最傑出的樂曲之一,也是古今交響曲中第一流的精品。大約在1893年八月末至九月間完成,為作者的代表作。柴科夫斯基自認為這部交響曲是他一生中最成功的作品,也是他最得意的傑作。

本曲首演於同年的十月二十八日,六天之後,作者不幸染上霍亂,與世長辭。本曲終成為柴科夫斯基的“天鵝之歌”。

本曲於1893年8月12日完成,為作者的代表作。標題Патетическая(Patetičeskaja)的俄語意思為“激情”、“情感”,而並非大家所認為的“激起憐憫”,這個詞反映了一小點激發的痛苦。柴可夫斯基原本打算將該作品命名為“標題”,然而,現時出版的樂譜,通常都已使用了法語的翻譯名字:Pathétique,翻譯出來便成了“

悲愴

”。

本作品於1893年10月28日在聖彼得堡首演,作者親自指揮,演出獲得了巨大的轟動。然而自此9天之後,作者不幸與世長辭,本作品成為作者的絕筆之作。

作者向他深愛的外甥弗拉基米爾·達維多夫(妹妹亞歷山德拉·薩莎的二兒子不是侄子是外甥)解釋過該作品的標題。當著名作曲家裡姆斯基-科薩科夫問作者這部交響曲是否有標題的時候,作者承認了自己隱藏標題的事實。

這個標題被Taruskin稱為“絕命書交響曲”,這種說法在作者去世不久後該作品第二次演出時被人們所堅信。聽眾們努力地試圖從作品中找到蛛絲馬跡,當然,他們實現了。例如在第一樂章中被引用自俄羅斯東正教安魂曲中的簡短樂句,第四樂章非尋常性使用的柔版以及剛開始緊張的和絃和結束時的死亡之光。並且在1893年9月至10月期間,當大公爵康斯坦丁·康斯坦丁諾維奇委託作者寫作安魂曲的時候,作者以“不能寫兩首安魂曲”為由,拒絕了這項工作。安魂曲就是指本曲(第四樂章的緣故),他當時已經完成本曲。

這首交響曲正如標題所示,強烈地表現出“悲愴”的情緒,這一點也就構成本曲的特色。柴科夫斯基音樂的特徵,如旋律的優美,形式的均衡,管絃樂法的精巧等優點,都在本曲中得到深刻的印證,因此本曲不僅是柴科夫斯基作品中最著名、最傑出的樂曲之一,也是古今交響曲中第一流的精品。

這首交響曲獻給了作者深愛的外甥弗拉基米爾·達維多夫。

全曲共分為四個樂章:

第一樂章

Adagio – Allegro non troppo (B minor – D major – ambiguous key – B major)

慢板,轉不很快的快板,b小調,4/4拍,奏鳴曲式。序奏為慢板,低音提琴以空虛的重音作為引子,由低音管在低音區演奏出呻吟般的旋律,其他樂器則如嘆息般地繼續。樂曲自開始就籠罩在一種煩躁不安的陰沉氣氛中。主部的第一主題快速而富節奏感地奏出,給人以苦惱、不安和焦燥的印象。之後樂曲的速度旋即轉成行板,第二主題為D大調,哀愁而美麗,有如暫時拋卻苦惱而沉入幻想中一般。本樂章的終結部十分柔美、溫和,旋律在平靜的伴奏下伸展,形成謎一樣的結尾。

第二樂章

Allegrocon grazia (D major – B minor – D major)

溫柔的快板,三部曲式,5/4拍。第一主題,D大調,由大提琴奏出,木管及後和應;小提琴隨即奏出B小調的第二主題,同樣再由木管和應,並帶回第一主題,絃樂作最後的迴應及帶入小結尾。

第三樂章

Allegro moltovivace (G major – E major – G major)

甚活潑的快板,G大調-E大調-G大調,12/8及4/4的複合節奏。諧謔曲與進行曲混合而無發展部的奏鳴曲式。第一主題為諧謔曲式,輕快、活潑,與前兩個樂章的主題形成對比。 樂章的第二主題很像義大利南部的一種民族舞蹈音樂——塔蘭泰拉舞曲,其主要旋律具有戰鬥般的感覺,但這一主題在進行曲般的旋律中,並沒有明朗、快活的氣息,反而呈現出一種悲壯感。 此部分略經擴充套件後,再次出現詼諧曲主題而達到高潮。緊接著進行曲主題再現,樂章的終結部便在進行曲主題片斷堆積的形態下強烈地結束。

第四樂章

Finale:Adagiolamentoso – Andante (B minor – D major – B minor)

終曲,哀傷的柔版-行板,3/4拍,自由的三段體。 本樂章的主題極為沉鬱、晦暗(一般交響曲的終曲都是最為快速、壯麗的樂章,而本交響曲正相反,充分強調了“悲愴”的主題),悲傷的旋律在兩聲圓號的襯托下顯得更加淒涼。 以暗淡和絕望的音色所寫成的樂章,預示著悲劇的結果,最後由大提琴奏出如葬禮曲般的旋律,在無限悽寂當中結束。

柴可夫斯基在他的日記上形容四個樂章為:青春,愛情,失望和死亡。

《“悲愴”(第六)交響曲》是柴科夫斯基的絕筆,同李斯特的《前奏》一樣,是作曲家一生經歷感受的寫照。柴科夫斯基的一生更加坎坷,心靈的維度更為深厚。我們不妨對比一下王國維先生的話,似有異曲同工之妙:“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

第一樂章大體保持了奏鳴曲式,先是一陣疑惑不安,之後是很長一段甜蜜溫馨的喘息,作者深情地欣賞著哺育他的俄羅斯大地,有《第一鋼琴協奏曲》的味道。但最終受到當頭一棒,從夢中驚醒,強烈起伏的音響碰撞著,不得不捲入人生的旋渦,現實是不容逃避的,必須頑強地與命運奮起抗擊。末尾安詳的副部主題重現,暫時擺脫衝突後,倍加珍視寧謐和諧的生活,自然地進入下一樂章。

“別緻的五拍子圓舞曲”,如歌的旋律,民族的詩情畫意……重新體味著生活,雖然心靈受過折磨,滲透著淡淡的悲傷,但依舊傾訴著內心對美好生活不渝的理想,陶冶著一顆純淨的心靈。這便是“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第三樂章“是諧謔曲和進行曲的奇異的結合”,但“既不是悲壯的也不是英雄的”,而是抗爭的——命運中不可避免的、沒有勝負的抗爭。主部小調主題短促有力,顯示出奮力一搏的堅定決心。反覆出現,力度一次次漸強,預示著將與命運相碰撞,同時顯出內心雖有恐懼且攜帶著悲涼的創傷,但並不退縮、並不逃避,由一種內在的不熄的力量支撐著竭盡全力地前行,氣壯山河。在無比雄壯的節奏背後是一種絕望的抗戰,“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對現實的憂傷、迷茫貫穿整部樂曲始終,但第四樂章中人生大風浪均已過去,精疲力竭,而命運仍舊無情和不可抗拒,愈加惆悵,悲痛欲絕。在發自肺腑的苦悶、奮起調動的激情之後,這裡再一次的茫然無措:“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突出體現了朗所指出的柴科夫斯基的性格:“他的精神狀態與努力目標之間的猶豫不決,即使在他最成熟的作品中也具有這種特點。”

然而對俄國人來說,性格的猶豫不決並不等於喪失信念甚至死亡。命運的無情、內心的痛苦可以使他一時憂鬱絕望,但並不會摧毀他。

第一樂章的抗爭是主動的、有力量的,決不是隻有招架之功;第三樂章更是用盡氣力拼命一搏,雖然愈發力不從心,但直到第四樂章絕望而預感到死亡的心靈仍在頑強地跳動。這顆飽受創傷的心靈也許在失去梅克夫人的時候就可以停息了,但它一直延續到《第六交響曲》作了最後一搏。就算他感到自己時日不多,但也決未料到這將是“最後一搏”。“我生平沒有像現在這麼滿足過、驕傲過和愉快過,因為我確實完成了一件佳作。”“我知道這部作品是頂忠實的,我愛它;我過去的作品,我是絕對不愛的。”類似的情感經歷在他的同胞穆索爾斯基、拉赫馬尼諾夫身上均有體驗,而並未催垮他們。因此柴科夫斯基很可能借此回首數十年的艱辛奮鬥,“歌以詠志”。

但毫無疑問的是,“悲愴”是“19世紀俄國知識分子社會生活的寫照”,“它引起人們對那個黑暗的、慘無人道的制度的永久的懷疑,從而激發人們為自由、光明、美好的生活而奮鬥”。

柴可夫斯基:第六交響曲“悲愴”

DG 419 604-2 Tchaikovsky S6 Bernstein NYPO 1CD

倫納德·伯恩斯坦 紐約愛樂樂團

柴可夫斯基:第六交響曲“悲愴”

EMI 754 061-2 Tchaikovsky S6 Op74,Scriabin Op54 Riccardo Muti PPO 1CD

裡卡多·穆蒂 費城交響樂團

柴可夫斯基:第六交響曲“悲愴”

DG 477 911-1 Tchaikovsky S6 Storm Overture Abbado BPO 22 of 25CD Salzburg

克勞迪奧·阿巴多 柏林愛樂樂團 薩爾斯堡音樂節現場錄音

柴可夫斯基:第六交響曲“悲愴”

DG 427 220-2 Tchaikovsky S6, Romeo & Juliet Claudio Abbado WPO 1CD

克勞迪奧·阿巴多 維也納愛樂樂團

柴可夫斯基:第六交響曲“悲愴”

SONY 09970 87883-2 Tchaikovsky S Claudio Abbado CSO 6CD

克勞迪奧·阿巴多 芝加哥交響樂團

柴可夫斯基:第六交響曲“悲愴”

DG 429 675-2 Tchaikovsky S 1-6 Karajan BPO 4CD

赫伯特·凡·卡拉揚 柏林愛樂樂團

DG 439 020-2 Tchaikovsky S6 Karajan WPO 1CD

赫伯特·凡·卡拉揚 維也納愛樂樂團

柴可夫斯基:第六交響曲“悲愴”

DECCA 430 791-2 Tchaikovsky S6, Romeo & Juliet Overture Lorin Maazel WPO 1CD

洛林·馬澤爾 維也納愛樂樂團

柴可夫斯基:第六交響曲“悲愴”

DG 477 759-4 Tchaikovsky S6 Op74 Lorin Maazel NYPO 1CD

洛林·馬澤爾 紐約愛樂樂團

柴可夫斯基:第六交響曲“悲愴”

DG 419 745-2 Tchaikovsky S4,5,6 Evgeny Mravinsky LGPO 2CD

艾夫根尼·穆拉文斯基 列寧格勒愛樂樂團

柴可夫斯基:第六交響曲“悲愴”

PHILIPS 475 631-7 Tchaikovsky S6 Op74 Valery Gergiev WPO 1CD

瓦里烈·格吉耶夫 維也納愛樂樂團

柴可夫斯基:第六交響曲“悲愴”

DECCA 455 812-2 Tchaikovsky Swan Lake, S6 Op74 Sir Georg Solti CSO 1CD

喬治·索爾蒂爵士 芝加哥交響樂團

柴可夫斯基:第六交響曲“悲愴”

DG 253 121-2 Tchaikovsky S6 Karl Bohm LSO 1CD

卡爾·伯姆 倫敦交響樂團

柴可夫斯基:第六交響曲“悲愴”

PHILIPS 442 066-2 Tchaikovsky S6,Romeo et Juliette Haitink RCO 1CD

伯納德·海廷克 皇家大會堂交響樂團

柴可夫斯基:第六交響曲“悲愴”

DECCA 468 721-2 Tchaikovsky S6, Borodin S2 Martinon LSO 1CD

簡·馬蒂農 倫敦交響樂團

柴可夫斯基:第六交響曲“悲愴”

DG 471 093-2 Tchaikovsky S6 NYPO, Stravinsky Scenes de Ballet IPO Barenboim 1CD

丹尼爾·巴倫博伊姆 紐約愛樂樂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