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舞蹈首頁舞蹈

TAS榜單第一天碟 企鵝三星名碟 諾德:舞曲集

由 ZAKER娛樂 發表于 舞蹈2021-08-20
簡介27,作於1951年,第二套,Op

企鵝舞曲是什麼意思

TAS榜單第一天碟 企鵝三星名碟 諾德:舞曲集

阿諾德指揮倫敦樂樂團-Malcolm Arnold: English & Irish Dances; Scottish & Cornish Dances; Sarabande & Polka

TAS榜單第一天碟 企鵝三星名碟 諾德:舞曲集

專輯名稱:Malcolm Arnold: English & Irish Dances; Scottish & Cornish Dances; Sarabande & Polka

演 奏 者:阿諾德指揮倫敦樂樂團

唱片編號:SRCD201

發行公司:Lyrita

專輯介紹:

阿諾德善於把握舞曲的節奏,他創作的舞曲很有名氣。阿諾德創作的《英格蘭舞曲》一共有兩套:第一套,Op。27,作於1951年,第二套,Op。33,作於1951年。《4首蘇格蘭舞曲》Op。59,則作於1957年。阿諾德的英格蘭、蘇格蘭舞曲的版本,首選阿諾德自己指揮倫敦愛樂樂團的版本,Lyrita公司,CD編號SRCD201,這張唱片上,除了《英格蘭舞曲》第一、第二套,還有《4首蘇格蘭舞曲》、《4首康沃爾舞曲》(Op。91,作於1966年)、《愛爾蘭舞曲》(Op。126)。Lyrita公司的錄音素來非常好,這張唱片,一邊是定音鼓和小鼓迷人的節奏,另一邊是非常飽滿,如誰一般瀰漫的絃樂。

這張唱片據說是發燒迷們頭痛的來源,因為他是檢驗音響質地的試金石,對音場和中、低頻的感覺,用這張唱片一試就能試出來。他曾被美國PAS發燒榜排為發燒名片第一位,《企鵝》評為三星。

這張唱片是音響迷頭痛來源之一,因為只要蘇格蘭舞曲那一面的定音鼓及小鼓一打,音響系統的缺點便暴露無遺,如暫態不佳、速度太慢、中低頻有膨脹感等等。甚至可以拿來試左邊的絃樂是否量感足夠。不要懷疑它的錄音,這絕對是第一流的。——《美國兩大發燒天書榜單》

本碟的節目,是由廿二首充滿民族風格的交響舞曲組成,音樂充滿趣味性。大編制的配樂包含了各式各樣鏗鏘光輝的效果,生猛刺激。此外,抒情述人的旋律也俯拾皆是(如En-glish Dance No。3中那令人陶醉的絃樂詩句)。Arnold本人是位小號高手,曾是倫敦愛樂團的成員。多年的演奏經驗使他在譜寫銅樂組配器方面有高人一等的品味和煽動性——最激情的樂章,可在幾節Cornish Dances裡欣賞個痛快。Arnold指揮自己的作品絕對勝任,LPO的演奏亦臻世界級。事實上,要揀另一張音樂同樣生猛而又可隨時喜歡逐段聽的天碟,好難了。

馬爾科姆&S226;阿諾德(1921~2006) ,英國當代作曲家,1921年出生於英國北漢普頓。阿諾德在英國皇家音樂學院師從Gordon Jacob學習作曲並跟隨Ernest Hall學習小號演奏。1941年他成為倫敦交響樂團的銅管樂組中的一員,到了1943年他便躍居樂組首席位置。二戰的後期他服了2年兵役後在和BBC交響樂團短暫合作了一個樂季後,1946年最終還是回到了倫敦交響樂團。此時,他的音樂重心已經轉到了作曲方面,並且已經創作出了相當多引人注目的作品,如1946年首演的《侏儒序曲》。同年,阿諾德贏得了一份“門德爾松音樂獎學金”,這吸引他在義大利留學了整整一年,回到英國後他決定把精力完全投入到作曲方面,而他在世界頂級樂團作為首席樂手的經歷給他日後的音樂創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他很快便以流暢的曲風和絢麗的管絃樂編曲技巧在作曲界打響了名頭,很多作曲委託找上門來。阿諾德的音樂根植於英國的民歌和舞曲,其特點是音樂紋理清晰,音樂形象鮮明,其作品常常呈現十分驚人的動態效果。他的作品體裁十分廣泛,包括9部交響樂,2部歌劇,20部協奏曲、序曲和管絃樂舞曲,2部絃樂四重奏和其他室內樂、聲樂作品以及管樂作品。在他多產的作品目錄中,另有多達80多部電影配樂,其中當然包括1958年獲得奧斯卡最佳配樂獎的《桂河大橋》,這部偉大的作品是作曲家僅僅花了10天寫就而成的。馬爾科姆&S226;阿諾德先後榮獲多所著名英國學府授予的榮譽博士學位,尤其在1983年獲得英國皇家音樂學院授予的終身教授的頭銜 。1986年他獲得“Ivor Novello Award”頒發的英國音樂傑出貢獻獎。1993年他被英國女王授予爵士爵位。Sir Malcolm Arnold是繼埃爾加(Edward Elgar)、沃恩威廉斯(Vaughan Williams)之後,最偉大的英國作曲家,也是直到21世紀仍然健在的古典音樂界的一尊活化石。

阿諾德追求作品的色彩感和旋律的新穎,還創作過電影配樂,比如《桂河大橋》。阿諾德創作了有編號的交響曲8首,另有《玩具交響曲》(Toy Symphony),Op。62(1958年);《銅管樂器交響曲》,Op。123(1979年)。有編號的8首分別是:《第一交響曲》,Op。22,作於1951年;《第二交響曲》,Op。40,作於1953年;《第三交響曲》,Op。63,作於1954年;《第四交響曲》,Op。71,作於1960年;《第五交響曲》,Op。74,作於1961年;《第六交響曲》,Op。95,作於1967年;《第七交響曲》,Op。113,作於1973年;《第八交響曲》,Op。124,作曲年代不詳。

Lyrita唱片公司創建於1959年,以錄製英國現代作曲家的音樂作品為其特色,曾為阿爾文(Alwyn)、阿諾德(Arnold)、巴克斯(Bax)等英國現代作曲家錄製過各自的作品。該公司在唱片的錄製和製作過程中非常注重音質,其唱片以其優異的音質聞名於唱片界。這家英國唱片公司小廠一共大概也只出了一百來張唱片,而且全市英國作曲家的英國樂團的演奏。它的錄音非常自然,氣質上接近英國的EMI,都有極溫暖的音色和很自然的空間感。他其實並沒有激烈的大幅動態或誇張的音場,但是樂器的音色十分漂亮,尤其是絃樂,非常接近音樂會現場的聲音。

注意,這是一張在“TAS” 榜上曾雄踞第一的名盤, 是不折不扣的發燒天碟! 作曲兼指揮馬爾科姆?阿諾德,1921年生於北安普敦,是英國當代最著名的作曲家。蘇格蘭舞曲是18世紀末 在 英國和歐洲盛行的一種快節拍 舞蹈音樂。阿諾德的這些曲目 恰好鮮明地體現了蘇格蘭民 族 豪放開朗的個性和他自己善於 把握節奏的特長,聽來極具廣闊。迷人的草原風情,旋律美麗 到了極點。由於其中加插了不少爆棚 片段,節奏與氣氛亦甚為緊湊、火爆。“T A S”榜榜 主H。P對LYRITA公司十分欣賞,其唱 片常上“TAS”榜。

這張唱片錄製於1979年和1990年。1979年部分是模擬錄, 音(封底已打星號),1990年則以 純數碼方式製作。據內部資料, 模擬錄音部分在當年是請 Decca的頭牌錄音師Wilkinson 操刀的,美國發燒界龍頭老大Wilson先 生普為我親自演示此 碟,面對他120萬元級的“尊皇” 喇叭、一邊是定音鼓和小鼓堅 實、內力無窮的迷人節奏,一邊是非常飽滿,如水一樣浸漫開來的絃樂,我差一點感動得失 態流 淚,那種單場的表現和中 低頻的美妙,後來令我常常在夢中回味。那麼DDD部分的錄音怎麼 樣呢?回答是:同樣令人 難以置信的好!

這張Lyrita唱片可謂是無人不曉了。由於大家心知肚明的原因,現在要尋找、購買這張唱片的難度是十分十分大的。

我覺得很有趣:我見過很多絕版的珍貴CD,想找這些CD的人很多,因此從中發生的各種事情也很多。不過我覺得這張Lyrita唱片的“傳奇色彩”最厲害——我見過有人為了得到這張唱片,不惜低聲下氣地在網上求人;也見過有人得到這張的二手貨之後,對出讓者畢恭畢敬的奴才相;更甚者還有人為此吵架,幾乎大打出手。看回這張CD本身,輿論界各大評論幾乎都把能找到的讚美的形容詞都用上了。Lyrita在恰到好處的時候破產導致的絕版更加讓人覺得這張CD是可遇不可求、有價無市的東西。

當然,對於買唱片時間較長的音樂愛好者來說,由於Lyrita沒破產之前此唱片不難買,所以儘管Lyrita的唱片貴,但也幾乎資深者人手一張。

以上種種情形的副作用是有的——有不少人事先把這張唱片的效果看得太高,脫離了人類錄音技術的實際,所以千辛萬苦弄回來聆聽之後對此唱片有“名不副實”的感覺。

不管怎麼說,Lyrita的這張唱片,不僅是“音響的試金石”,還是“愛樂者人格、尊嚴的試金石”。有一些人能夠過第一關,但是卻在後一關裡露出了本相。

現在看回這個錄音本身。稍微介紹一下Malcolm Arnold本人。生於1921年的英國北安普敦,在皇家音樂學院就讀,科班出身。40年出任London Philharmonic Orchestra的小號演奏職位。這段經歷對Arnold的創作風格影響頗大。Arnold的作品對於銅管有大量的運用,也很有其本人的特點。這些舞曲作品寫於1951,1957,1966年,還有Irish舞曲寫於1986年。讓銅管比較弱的樂隊去演奏這幾首蘇格蘭、愛爾蘭舞曲,效果肯定是不堪入耳的。事實上,本片中Cornish Dances,我第一次聽是在BBC的一張唱片裡,由Faron指揮BBC North Orchestra的錄音。BBC北部的樂隊明顯比不上LSO,在BBC的錄音裡,銅管組表現讓人提心吊膽,真怕什麼時候“跑了調”、“放了炮”,讓人覺得是在聽我國的交響樂團那樣的水平。所以我一聽Lyrita這個錄音,精神立刻為之一振——LSO的銅管組水平絕對一流!我一位朋友在交響樂團裡任圓號職位,他是專業人士,聽了之後能夠給出很有見地的評價。我記得他說過一點,Arnold這幾首舞曲裡的圓號部的偶然幾下“裝飾音”,難度很大,稍微不小心就會放炮的。而Lyrita這個錄音裡的LSO圓號演奏這些裝飾音,竟然好像彈鋼琴那樣順手拈來(鋼琴裡裝飾音只要兩隻手指依次一顫就行了),絕對是令人佩服的。

這張唱片的錄音效果是頂尖的,也怪不得為什麼這麼多評論都一致說好。我覺得,只要你事先不要幻想這張唱片怎麼怎麼樣,你實際去聽一聽,感覺肯定是相當好的。

Lyrita錄音的特點就是聲音比例恰當,動態大之餘細節卻不少。我評論樂隊錄音的一貫標準就是看長笛聲部。Lyrita這張唱片的長笛聲部,雖然細節交待不及CBS的Walter錄音那樣驚人地清晰,但是也是讓人無可指摘的了——起碼與聽現場音樂會比起來的感覺差不多。至於絃樂組的聲音,那就是實在太美了,有人形容說“像水那樣瀰漫開來”相當貼切,聽聽蘇格蘭舞曲第3段那個小快板(我覺得奇怪,其實這段是一段旋律優美、稍帶憂鬱感情的抒情樂段,聽不出小快板的速度來——可能是Arnold為了細膩地表現出樂音的變化採取的措施),絃樂與木管的聲音能讓人產生“此曲只應天上有”的感覺。

我這段時間比較喜歡聽CBS的Walter錄音、Decca這些唱片,CBS錄音固然出色,但是低頻卻是欠缺了一點,Decca聲部平衡好,但是中高頻段聲音稍微有點“硬”的感覺(這個也是Decca錄音的特點)。而Lyrita這個錄音就綜合了上述的優點,避免了其中的缺點,接近完美。

論作品演繹,我想這張唱片是永遠居於第一位的。沒辦法,作曲家親自指揮自己的作品,加上是和他本人熟悉的一流樂團合作,成就地位當然是有“特權”的。你可以說別的指揮家的演繹很有特色,很正宗,但是Arnold本人這個錄音應該是“首先推薦”的。我想,如果人類掌握了“時間旅行”的先進技術,然後把Beethoven從19世紀拉到我們現在這個社會里,讓他排練樂隊,然後用一流的錄音技術錄製“貝多芬親自指揮自己的交響曲”的唱片,所有其他指揮家的演繹、錄音都得俯首稱臣,至少在“正宗性”上,如果貝多芬對自己交響曲的理解都不算“最正宗”,那麼難道會有其他人對貝多芬作品的理解“超過”貝多芬自己?所以如果想聽“最正宗”的Arnold交響舞曲錄音,當然一定要聽這張唱片。何況此唱片的錄音也是處於“頂尖”地位呢!

說起這張唱片我想再說說我的一個觀點。接下來請大家看一段描述,雖然這段描述與音樂的關係不大,但是卻決定著我後面要表達的觀點。

在上個世紀,物理學家從理論上推出了,我們所謂的“宇宙”,應該有10維。我們現在能感受到的,空間有3維,再加上時間1維。還有6維在哪裡呢?具體來說,應該有兩個宇宙,一個是我們現在所處的這個4維,還有一個就是獨立的6維宇宙,我們這個4維的宇宙不斷膨脹,把6維的那個不斷壓縮,所以現在4維的宇宙相當巨大而6維的那個相當小,小到不到一個原子那麼大,人類現在沒辦法探測到。

這麼一個理論可以解釋很多事情。很多在我們這個3維+1維空間裡不相關、很複雜的東西,如果放到高維的空間去觀察,將變得統一、簡單。舉個例子,古埃及人認為大地是平坦的,所以他們解釋“季節變化”的時候,相當晦澀、勉強——這是因為他們只考慮“平面”,是二維的。但是用航天飛船把古埃及人送到太空裡,讓他們知道地球是圓的,讓他們用三維空間去考慮,我想他們很快就會明白原來地球上四季交替的原因竟然是如此簡單明瞭。再比如,看看池塘裡的金魚,它們只認為“宇宙”就是它們身處的池塘,金魚裡的“科學家”們會向所有金魚說,世界就是這個池塘。現在如果我去晃動長在池塘上面的荷花,那麼池塘中的金魚就會看到,蓮花的莖莫名其妙地自動晃動起來(它們看不到,也不知道水面上的人或者荷花),於是金魚中的“科學家”們就會費心思地想出一套晦澀理論,想盡量去解釋“荷花莖自動晃動”的現象。如果後來我把其中一名“科學家”從水裡抓上來,讓它看看,它就會知道:其實它本來所以為的世界之外,還有另外一個更大的“世界”,荷花莖自動晃動的原因其實很簡單,其實就是人動手去搖動它。所以說,觀察的空間維數提高了,很多原來奇怪的神秘的、複雜的、毫不相關的事情竟然是相當明顯的、簡單的、統一的。

以上我所說的似乎與音樂藝術毫不相關,其實並不然。看看這張Lyrita唱片裡,有English Dances, Solitaire, Irish Dances, Scottish Dances, Cornish Dances,每個結構不同,所採用的節奏形式也不同,如果把樂曲分析逐一寫下來,看上去肯定是複雜、不統一的,很難掌握透徹。事實上,古典音樂的理論之所以如此龐大、複雜,我想可能都是由於上面我所說的原因。不過,自然科學要達到上述這個高度,尚且要花費這麼多科學家的心血;要想在人文科學上達到“高度統一”的程度,其歷程之艱辛是可以想象得到的。可能有人會反對把所有文化統一起來,但是要注意到我所指的“統一”,不是“消除差異”,而是指在一個更高的高度去看這些不同的文化,儘管“區域性上”,各種文化有很大差異,但是我站的高度高了,“一覽眾山小”,所以對於各種文化的異同,我看起來就明顯多了,也容易掌握了,對它們的理解也由此深刻多了。

看完記得點“分享”+“贊”+“在看”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