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舞蹈首頁舞蹈

博物識珍|融水苗族銀飾之美

由 青浦新聲音 發表于 舞蹈2021-08-26
簡介南西屯的銀匠石明付制銀工具銀飾的圖案、款式、風格較為豐富,是苗族人對自然、生活的感悟與體會

苗族的銀子從何而來

苗鄉俗語說到:錦雞美在羽毛,苗女美在銀飾。若論及銀飾之盛,在中國廣袤大地上,恐怕沒有比苗族更甚者。過去,不斷遷徙的苗族習慣把身家財富集聚在銀飾之上,伴隨著歷史程序,銀飾已從財富的象徵逐漸演變為一種裝飾之物、一種民族的徽記、一種文化的縮影。銀飾雍容華貴的外表,不僅向我們展示了一個藝術的物質世界,而且展示了一個有著審美、身份、信仰、婚戀等功能的精神世界。

一、種類及藝術風格

融水苗族銀飾,按照穿戴部位劃分,大體可分為頭飾、手飾、胸頸飾和腰墜飾四大類,其中以頭飾、手飾和胸頸飾為最多。

頭飾

:

主要包括銀角、銀頭帽、銀頭圈、銀髮簪、銀網鏈、銀耳環、銀童帽等。

銀角

融水苗族銀角只有一種型別。銀角整體寬大,兩端上翹,呈牛角狀,下端置雙股扁條形插針,正中有一圓珠,圓珠兩旁各有一條龍,呈雙龍戲珠之勢,部分銀角還附有錦雞、鳳凰的圖案,紋飾均為凸花。這類銀角屬西江型,造型簡樸,線條明快,最具古風。

[1]

博物識珍|融水苗族銀飾之美

銀角

銀頭帽

融水苗族銀頭帽造型獨特,組合複雜,整體為半珠形,不封頂。分三段,上段為帽頂,由顫枝銀花組成,簇簇擁擁、十分繁密。中段為帽箍,其上焊接有一圈馱著人的銀馬,銀馬之上是銀製的花盤,錦雞圍在四周。下端沿著帽箍垂下一排銀吊穗等,皆以銀鏈相連。佩戴時,用布條連線銀頭帽的兩端,套繫於頭上。銀頭帽為當地苗族盛裝的頭飾。

博物識珍|融水苗族銀飾之美

苗族姑娘的銀頭帽

銀頭圈

融水苗族銀頭圈是苗族盛裝頭飾中的一種,外觀較銀頭帽更為簡潔、大方。頭圈整體呈環柱形,其製作相對來說簡單容易,先以長約60釐米,寬和高約3釐米的木條為襯托,將銀絲上下、左右纏繞其上,纏滿後,取走木條,末端焊接封底,再彎成圓圈而得。佩戴時,在頭圈的空隙處插入各式銀髮簪,與之搭配,並起固定作用。

博物識珍|融水苗族銀飾之美

銀頭圈

銀髮簪

融水苗族銀髮簪主要有兩種型別,一種是垂吊式,一種是一片式。垂吊式髮簪,一般在末端有一銀盤,其上吊飾銀釺,多以花、鳥、魚、蝶為題材,插法為橫向貫穿髮髻;一片式髮簪,其上多有鏨花,紋飾以花卉為主,末端綴數十朵銀花,銀花用紅、黃、綠、紫等色料珠或紅、黃、綠、紫等色絨線裝飾,頂部有鳳凰、蝴蝶、魚尾、花卉等造型,多為混合搭配。另一種一片式髮簪,通常造型簡單,末端綴以數量不等的銀泡、銀花即可。此外,當地還有一種鳳髮簪,整個髮簪以鳳凰為中心,輔飾幾簇銀花圍繞四周,下端垂吊魚尾狀銀釺,其造型生動、質感極強,常與銀頭圈配合使用,縱向插入髮髻之中。

博物識珍|融水苗族銀飾之美

魚紋銀髮簪(左)花蝶魚紋銀髮簪(右)

銀網鏈

銀網鏈也屬於髮簪類,當地典型的有墜魚六股網鏈飾,網鏈由插針穿環固定,環上飾蝴蝶造型,六股銀鏈如網張開,罩於髻後,銀鏈兩端墜六條小魚。

博物識珍|融水苗族銀飾之美

六股墜魚銀網鏈

銀耳環

銀耳環是苗族銀飾中款式最多的一種,可分為懸吊型、環狀型、鉤狀型、圓輪型四種,當地以懸吊型和環狀型較多。耳環的造型和圖案,以花、鳥、蝶等題材為主,其他形象亦有。

博物識珍|融水苗族銀飾之美

環狀型銀耳環

銀童帽

融水苗族有給兒童飾銀的習俗,通常是將銀飾裝飾在兒童的童帽上,常見的一種是將一組(約九個)件小、片薄、輕巧的銀菩薩釘在帽沿前端,意為驅災辟邪,以此保佑小孩平安。

博物識珍|融水苗族銀飾之美

苗家兒童的銀童帽

手飾:

主要包括銀手鐲和銀戒指。

銀手鐲

融水苗族銀手鐲,按工藝分有絞絲型、編絲型、鏤空型、鏨花型、焊花型,按形狀分有六稜型、五稜型、三稜型、筒狀型、扁形,按重量分,有實心型和空心型。在當地六稜型、實心型和扁形手鐲較常見。如實心六稜型手鐲,其風格粗獷、用料厚實、碩大沉重;扁形銀手鐲,則簡單大方、造型別致。

博物識珍|融水苗族銀飾之美

六稜銀手鐲(

扁形銀手鐲(右)

銀戒指

銀戒指是苗家女子戴在手指上的飾品,有鏤空、浮雕、光面等款式。光面戒指在當地較為常見,其工藝簡單,美觀大方。而鏤空和浮雕型戒指則需要藉助模具,經過銀匠的精心構思打造而成,其外形精美、獨具特色。

胸頸飾:

主要包括銀項圈、銀項鍊和銀胸牌。

銀項圈

銀項圈常用銀片或銀條製成,主要有三種類型:一種是扭絲銀項圈,用銀條順時針或逆時針均勻扭曲而成,項圈少則一股,多則五股、七股;一種是絞絲銀項圈,用銀條相互穿合,連續編圈製成,兩端用銀絲纏成管狀;另一種是鏨花銀項圈,由銀片製成,其上鏨刻花卉、龍鳳圖案,若為一塊銀片製成的,其下多墜響鈴吊飾,若多個銀片套列而成的,稱為銀排圈。總的來說,銀項圈工藝講究、造型豐滿、華麗厚重,充分體現了苗族以銀為貴、以重為貴的思想。

博物識珍|融水苗族銀飾之美

絞絲銀項圈(左)扭絲銀項圈(右)

銀項鍊

銀項鍊,屬於項圈的一種,多以銀環為單位,鏈環相扣,共同組合而成,可活動變化,末端用銀扣連線。

博物識珍|融水苗族銀飾之美

銀項鍊

銀胸牌

銀胸牌是苗族盛裝的胸飾,雙獅雙龍紋銀胸牌在當地最常見。一般分為上、中、下三部分,上部為環環相扣的雙股銀鏈,透過蝴蝶銀扣與中部銜接,中部是腰子形銀牌,正面浮雕雙龍戲珠、雙獅滾球紋,下部墜蝴蝶、喇叭花、古錢和響鈴吊穗,整個銀胸牌給人以大氣、精美之感,體現了苗族銀匠精湛的手藝。

博物識珍|融水苗族銀飾之美

苗族姑娘的銀胸牌

腰墜飾

腰墜飾主要是腰吊飾,佩於腰部兩側,以右側居多。腰吊飾體積小,但造型豐富、製作精緻,紋樣圖案多以花、鳥、魚、蝶、龍為題材。腰吊飾一般由三個銀牌連線而成,上部銀牌鏨蝴蝶紋,兩側墜魚形吊穗,中間用銀鏈連線;中部銀盤鏨弓背形魚紋,若為男子佩戴的吊飾則鏨龍紋,其下墜魚形吊穗;下部銀牌鏨蝴蝶紋,下墜蝴蝶、錦雞等飾品,其下再吊刀、劍、矛、擋耙、挖耳勺、葉片等吊穗。

博物識珍|融水苗族銀飾之美

苗族的銀腰吊飾(左)魚蝶銀吊飾(中、右)

二、銀匠及制銀工具

銀匠

據調查,目前融水安太苗族生態博物館保護區域範圍內的銀匠較少。石明付,男,69歲,培秀村南西屯人。石師傅是銀匠世家,他20歲時便開始跟隨父親遊村串寨,打製銀飾,當時多是用老銀翻新。現在主要替附近村屯的人打製銀髮簪、銀頭圈、銀戒指、銀耳環等,主要是來料加工,手工費大約為50元/天。打造一支銀髮簪大概需要花費3天的時間。石師傅也把制銀的手藝傳授給了兒子,但需要銀飾的村民大不如從前,所以生意較為清淡。

博物識珍|融水苗族銀飾之美

南西屯的銀匠石明付

制銀工具

銀飾的圖案、款式、風格較為豐富,是苗族人對自然、生活的感悟與體會。這些精美的造型和圖案,都是藉助各類工具經過鑄、錘、壓、鑿、鏤、敲、刻、鏨、纏、編、焊等工藝製作出來。主要的制銀工具有:火爐、風箱、木坐墊、模具、錐子、錘子、鑷子、鐵鉗、銼刀、刻刀、秤、木鑽等等。一件銀飾多者要經過十幾、二十道工序才能完成。

博物識珍|融水苗族銀飾之美

制銀工具

三、銀飾的文化功能

銀飾是苗族文化的外在表現形式,作為一種物質文化,它的功能是多方面的。最初銀飾僅僅是苗族儲存財富的方式,隨著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的提高以及苗族審美意識、宗教信仰的產生和發展,苗族對銀飾的需要越來越複雜,銀飾的功能逐漸向多元性變化發展。在融水安太苗族生態博物館保護區域範圍內,銀飾在苗族社會里至少有四個方面的功能。

銀以炫富

對苗族來說,銀飾是財富的象徵。歷史上,苗族是一個不斷遷徙的民族,一直過著遷徙不定的遊耕生活,為了方便攜帶家產,他們往往將身家財富轉變為貴金屬白銀,並將其打造成各種飾品,裝飾在服飾上。“在社會上,財富使人自豪,使人獲得權力和尊敬,自然,個人就要以某種方式來炫耀自己的財富”。

[2]

所以,每逢重大節日,苗族姑娘都要不厭其煩地穿戴上一整套銀飾,少則一兩公斤,多則七八公斤,以彰顯家底的殷實和富有。

銀以顯美

銀飾最主要的作用就是裝飾。裝飾的目的就是顯美,比如銀飾與服飾的搭配,打破了銀飾色彩上的單調;銀飾與身體部位的搭配,增強了身體部位的吸引力;銀飾之間的搭配,透過動靜、粗細、虛實,立體與平面的組合,極富衝擊力。往往越是精心打扮的姑娘,越能獲得小夥子的青睞。苗族銀飾體現了所有者對美的追求,以及對自身美的修養和展示。

博物識珍|融水苗族銀飾之美

苗族女子

銀作信物

銀飾也作為愛情的信物。在苗族未婚青年男女看來,銀飾不僅是裝飾品,而且還是姑娘向自己的意中人表示心意的信物。通常,苗族青年男女談情說愛,決定終身的時候,女子會送銀頭簪或銀手鐲給男方,男方回贈禮物,以此作為定下終身的見證物。

銀可避邪

佩戴銀飾,既可裝飾自己,又能祛災祈福。比如龍,苗族就特別敬畏它,認為龍是護寨之物、吉祥之物,所以在一些銀飾,特別是銀角上都要雕刻龍的紋飾。銀胸牌、腰墜飾上吊掛的刀、劍、矛等,也成為辟邪之物。另外在一些小孩的童帽上還要裝飾銀菩薩、銀羅漢,認為也可以擋災驅邪。

[3]

參考文獻

[1]貴州省文化廳,貴州省博物館編。苗族銀飾[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0。

[2][美]弗龍格著,陳孝大譯。穿著的藝術——服飾心理揭秘[M]。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 1989。

[3]龔世揚、蒙秋月。元寶山西麓的苗族三村[M]。南寧:廣西民族出版社,2016。

作者簡介:

蒙秋月,女,廣西民族博物館館員,法學碩士,蘭州大學民族學博士研究生,主要從事跨國民族互動、生態博物館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研究工作。近年來,出版學術著作兩部(合著,第二作者)、發表多篇論文。

掃一掃,發現更多精彩

文稿來源/蒙秋月

資料來源/詳見參考文獻

編輯/張光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