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舞蹈首頁舞蹈

鮑列羅舞曲是誰的作品?鮑列羅舞曲是誰的作品?鮑列羅舞曲特點介紹

由 莫扎特之友 發表于 舞蹈2021-05-12
簡介很快熱烈的主部主題回來了,音樂在再現整個呈示部後結束了全莫扎特的《F大調嬉遊曲,作品第138號》(K138)與《D大調嬉遊曲》有異曲同工之妙,樂曲的三個樂章在速度上的安排完全一致:第一樂章:快板第二樂章:行板第三樂章:急板第一樂章也是用奏鳴

鮑列羅舞曲是誰的作品

莫扎特,似乎已經不用過多介紹了。雖然莫扎特在每一位音樂愛好者心中的印象不那麼一致,但是多多少少也反映出莫扎特身上的某些特質。例如,有人會覺得他是一個神童或者天才,有人覺得莫扎特是一個長不大的孩子,也有人覺得莫扎特的音樂總是那麼純淨甜美,等等。但其實這遠遠不是莫扎特的全部,要想真正瞭解莫扎特,最重要的途徑就是多聽他的作品,包括可能不是那麼流行的作品。

對於很多普通的,或者說剛剛入門的音樂愛好者來說,莫扎特的嬉遊曲可能並不在他們的曲目庫中。至少我是在聽莫扎特的音樂很多年之後才接觸到這些音樂作品的。最初見到嬉遊曲這個曲目是在卡拉揚去世之後出版的精選集(Karajan-Edition)中,其中有一盒錄音帶就是莫扎特的《絃樂小夜曲和3首嬉遊曲》。從此之後我才開始關注到了這個體裁的音樂作品。

鮑列羅舞曲是誰的作品?鮑列羅舞曲是誰的作品?鮑列羅舞曲特點介紹

嬉遊曲的拉丁語原文是 Divertimento,這個詞的基本意思很像英文中的 Divert,就是讓人感到愉悅的意思,~mento 這個詞尾很像英文中的名詞詞尾 ~ment。因此嬉遊曲就是讓人愉悅的音樂作品,或者我們把它看成是十七十八世紀時的輕音樂就好啦。

嬉遊曲屬於室內樂的範疇,但是千萬不要誤會,室內樂一定是在室內演奏的。這是中文譯名引發的一場誤會。其實嬉遊曲這樣的音樂,有時候就是在室外演奏的。它很可能是為宮廷、皇室、貴族在舉辦宴會時,或者是在室外花園、草地上的聚會提供的背景音樂。大部分的嬉遊曲都是輕鬆悠揚的,或者舒緩柔情的,這與宴會休憩的氣氛非常融洽。

鮑列羅舞曲是誰的作品?鮑列羅舞曲是誰的作品?鮑列羅舞曲特點介紹

在古典主義時期,除了莫扎特,海頓、鮑切里尼等人都創作過大量的嬉遊曲,而且這些嬉遊曲可謂包羅永珍,開個玩笑說,嬉遊曲是個筐,啥都能往裡裝。被稱為嬉遊曲的作品,既有單樂章的作品,也有多樂章的套曲,有時多達八九個樂章,甚至達到13個樂章。當然大部分嬉遊曲都是三至五個樂章,速度上按快、慢、快這樣對比明顯的規則排列,但是也不乏例外,如莫扎特的“作品第137號 K137”的第一樂章就是行板。而且,有的嬉遊曲是為一件樂器創作的,更多的是為絃樂三重奏、絃樂四重奏創作的,有些甚至是為管樂器組創作的,演奏時只需要木管樂器和圓號參與。另外,這類樂曲有時還有不同的名字,它有時候被稱為“小夜曲”(Serenade),也有時被稱為“夜曲”(Notturno)或者“夜晚的音樂”(Nachtmusik,例如 K525)。

莫扎特的一生大約創作了三四十部嬉遊曲類的作品,大部分嬉遊曲都創作於他的薩爾茨堡時期,即1781年他辭去大主教的宮廷樂師遷住維也納之前。或許這些音樂只是為了配合薩爾茨堡大主教的社交活動的應景之作。但是如果我們認真去聽這些作品,就會發現莫扎特對待這些作品其實是非常認真的,甚至我們可以看成是他為創作交響曲而打的“底稿”。例如他的K136、K137和K138這三首嬉遊曲,就有一個更通俗的名稱,叫作“薩爾茨堡交響曲”。據說,這是莫扎特為了跟隨他的父親去義大利巡演之前寫成的,這三首嬉遊曲的結構是如此完整,顯然不是把什麼小步舞曲、進行曲之類的拼湊起來的應景之作。我們可以想像一下,如果在這三首嬉遊曲中,加上木管樂器聲部,那麼很快就可以形成三首很正式的交響曲了。而這些對莫扎特來說,簡直是分分鐘內就可以搞定的。

讓我們先來看一下莫扎特的《D大調嬉遊曲,作品第136號》(K136)。這首樂曲分為三個樂章:

第一樂章:快板

第二樂章:行板

第三樂章:急板

第一樂章是用非常清晰的奏鳴曲式寫成的,而且呈示部按古典主義時期的習慣要求反覆一次。主部主題和副主題雖有對比,但情緒上的反差不是很強烈。經過展開部對主部主題的變化發展,再現部基本上是呈示部的原樣再現。

第二樂章用三部曲式寫成,A段優美深情,特別是接近結束時的那段漸強,彷彿是熱烈的傾述,非常感人。從這個樂章中可以看出,莫扎特不是隻會寫歡快、輕鬆的樂曲,實際上他的慢板樂章往往更加感人,在K138和K525中我們同樣會感受到這一點,如果你還聽過他的《A大調單簧管協奏曲》或者他的很多鋼琴協奏曲,都應該記得那些感人的慢板樂章。這首樂曲的中段典雅高貴,然後是A段的再現結束。

第三樂章仍然是用奏鳴曲式寫成的,充滿激情和動力的第一主題和輕快幽默的第二主題對比強烈,在反覆一次後進入到展開部,這裡有一點賦格式的味道,音樂的織體變得複雜起來。很快熱烈的主部主題回來了,音樂在再現整個呈示部後結束了全

莫扎特的《F大調嬉遊曲,作品第138號》(K138)與《D大調嬉遊曲》有異曲同工之妙,樂曲的三個樂章在速度上的安排完全一致:

第一樂章:快板

第二樂章:行板

第三樂章:急板

第一樂章也是用奏鳴曲寫成的,但是和K136比起來,這首樂曲的主部主題顯得英氣勃發,副部主題的音樂形象較為豐富,有時柔美,有時輕快。展開部很精練,然後再現主題。

第二樂章非常精彩,這裡是用變奏曲式寫成的,主題旋律彷彿是流動的溪水,映照著夕陽,微風拂過,心塵皆空。變奏中的情感起起落落,最後在寧靜中結束。

第三樂章是一首快速的迴旋曲,主題像是熱烈的舞蹈,與各個插部的輕快風格形成了強烈的對比,最後在主題迴歸時戛然而止。

鮑列羅舞曲是誰的作品?鮑列羅舞曲是誰的作品?鮑列羅舞曲特點介紹

接下來向大家介紹的是莫扎特最著名的一首嬉遊曲風格的作品,《G大調絃樂小夜曲》。這一首非 常典型的莫扎特式的作品。說它典型,是因為這首音樂的風格帶有莫扎特標誌,均衡、自然、純真、輕快、優美、樂觀和風趣。多聽幾遍這首樂曲,把它印在頭腦中,以後,你就可以很輕鬆地辨別出哪些是莫扎特的作品,而哪些不是。

《G大調絃樂小夜曲》創作於1787年,在古典主義時期創作由樂隊演奏的這類小夜曲相當時髦,僅莫扎特就一共寫有13首“小夜曲”,其中這一首是由絃樂器來演奏的,因此被稱為“絃樂小夜曲“。這首樂曲有一個德文標題,叫作《Eine Kleine Nachtmusik》,原意就是“一首/小的/夜曲”。

據音樂史學家說,這首作品當時是為了兩組絃樂四重奏組和一把低音大提琴創作的,而且樂曲最初有5個樂章,但是從今天的角度來看,這四個樂章也是形式完整,結構均衡,一點看不出殘缺。

鮑列羅舞曲是誰的作品?鮑列羅舞曲是誰的作品?鮑列羅舞曲特點介紹

《G大調絃樂小夜曲》的第一樂章,是用快板的節奏寫成的。在音樂的結構上,是完整的“奏鳴曲式”,只是規模要小一點。

樂曲開門見山,第一主題是有點類似號角的幾聲呼喚。然後,音樂情緒飽滿地向前推進,似乎有一點進行曲的味道,顯示出一種自信,一種男子的陽剛的氣魄。第二主題則顯得輕柔典雅。莫扎特似乎怕我們記不住這兩個主題,於是把呈示部重複了一次。實際上在古典主義時期主題大都是呈示兩次,叫作

“雙呈示部”

在展開部中莫扎特開始對兩個主題進行一些改變,挑出主題中的一些聲音元素,加以變奏。這個就是展開部了。最後是再現部,主部和副部主題再現,接著結束在第一主題衍生出來的尾聲中。

第二樂章:行板,C大調,2/2拍,抒情的浪漫曲。三部曲式,由A+B+A的結構組成。A段的開頭樂隊奏出簡易、 動聽如歌的主題,旋律溫柔恬靜,猶如輕舟盪漾,充滿了綿綿情思。優美溫柔。B段:的音樂是典雅而輕快的舞步。然後是A段音樂的再現,並在平靜的氣氛中結束。

第三樂章:小快板,G大調,3/4拍,小步舞曲。三部曲式,由A+B+A部分組成。主題節奏鮮明,旋律流暢,充滿了青春的活力。

第四樂章:迴旋曲,G大調,快板,4/4拍,據說主題旋律來自一首威尼斯的歌曲,旋律明澈流麗,跳蕩著無憂無慮的情感。這個主題在該樂章中共出現7次,每次出現,都在調性、旋律和節奏上做了一些微小的變化,使人們在欣賞樂曲時,每次聽到這個主題既熟悉又新鮮,我們不得不歎服一聲:

“偉大的莫扎特!

鮑列羅舞曲是誰的作品?鮑列羅舞曲是誰的作品?鮑列羅舞曲特點介紹

莫老師說:

非常感謝特邀撰稿人,藝術評論界大咖,王嶽龍老師!

未來,我們將邀請更多音樂界的評論大咖以及音樂愛好者,和我們一起來分享關於莫扎特,關於古典音樂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