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舞蹈首頁舞蹈

78歲老人沒有上過一天學,12歲開始自制蘆笙,製作出7萬多把蘆笙

由 茅臺鎮上釀酒人 發表于 舞蹈2021-09-05
簡介(圖片來自 IC photo)老人不但成為遠近聞名的蘆笙製作巧匠,還改良了傳統6音管笙,製作出9管、12管和17管的改良笙,突破了傳統蘆笙只能吹奏傳統蘆笙曲目的侷限

蘆笙好學嗎

78歲老人沒有上過一天學,12歲開始自制蘆笙,製作出7萬多把蘆笙

如果說一種樂器是一種民族的符號,那麼蘆笙肯定是最能體現民族文化和風俗的樂器。蘆笙,為西南地區苗、瑤、侗等民族的簧管樂器。在廣西有一位78歲的老人,人稱“蘆笙王”,老人名叫梁炳光,老人沒上過一天學,他七歲開始吹奏蘆笙 ,12歲學習製作蘆笙 ,十六七歲出師,在長年累月的推敲和實踐中,他的音樂悟性、水平不斷提升。堅守民族工藝和民族文化的熱愛與傳承,製作出7萬多把蘆笙,這就是對“工匠精神”的最好詮釋。(圖片來自 IC photo)

78歲老人沒有上過一天學,12歲開始自制蘆笙,製作出7萬多把蘆笙

老人不但成為遠近聞名的蘆笙製作巧匠,還改良了傳統6音管笙,製作出9管、12管和17管的改良笙,突破了傳統蘆笙只能吹奏傳統蘆笙曲目的侷限。老人正在製作蘆笙。苗族蘆笙由笙鬥、笙管、簧片和共鳴管構成。打製簧片,簧片的厚度決定了蘆笙的發音。(圖片來自 IC photo)

78歲老人沒有上過一天學,12歲開始自制蘆笙,製作出7萬多把蘆笙

老人在認真觀察簧片。梁炳光從12歲開始自制蘆笙,並一直很講究蘆笙製作的精密度。蘆笙是一種傳統的簧管和聲吹奏樂器,是苗、瑤、侗等少數民族文化的符號和象徵,製作蘆笙要經過備料、烤料、打製簧片、製作竹木部件、裝簧片和定音等環節, 每一道程式都是手工完成。(圖片來自 IC photo)

78歲老人沒有上過一天學,12歲開始自制蘆笙,製作出7萬多把蘆笙

老人透過聽覺和視覺判斷簧片是否達到他滿意的效果,對工藝的精益求精,是老人一生的追求。(圖片來自 IC photo)

78歲老人沒有上過一天學,12歲開始自制蘆笙,製作出7萬多把蘆笙

一把把製作精美的蘆笙,就是用這些簡單的工具製作而成。(圖片來自 IC photo)

78歲老人沒有上過一天學,12歲開始自制蘆笙,製作出7萬多把蘆笙

對工藝的精益求精,是老人一生的追求。(圖片來自 IC photo)

78歲老人沒有上過一天學,12歲開始自制蘆笙,製作出7萬多把蘆笙

在一排成品蘆笙前,老人戴著老花鏡,正在一遍遍試吹蘆笙,先吹一下半成品,又吹一把成品,凝神靜聽,仔細比較音調的細微差別。這就是一位堅守非物質文化遺產老人的日常。(圖片來自 IC pho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