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舞蹈首頁舞蹈

看點 ▏剛柔並濟的宕羌儺舞,張揚著古樸的生命意識

由 娛樂閱卿月 發表于 舞蹈2021-09-06
簡介因宕昌藏族民眾心態和行為深受苯教文化的影響,所以,宕昌羌儺舞在民間能由“苯苯”歷經不同社會發展階段而傳承至今,顯示其強大的生命力

儺舞是民俗嗎

看點 ▏剛柔並濟的宕羌儺舞,張揚著古樸的生命意識

看點 ▏剛柔並濟的宕羌儺舞,張揚著古樸的生命意識

宕昌位於甘肅甘南安多藏區東北邊緣,屬漢藏雜居地帶,當地藏族人口散居的方式居住在群山中,官鵝溝、大河壩溝、拉界溝和川平溝為宕昌藏族的主要聚居區。宕昌名為藏語音譯,當地宕昌藏族人民用漢語讀“宕昌”為“湯昌”。宕昌縣的“宕羌儺舞”是宕昌縣木家藏族男性舞蹈,當地俗稱“腦後吼”,又叫木家藏族兇猛舞,是一種原始古樸的祭祀舞蹈。

看點 ▏剛柔並濟的宕羌儺舞,張揚著古樸的生命意識

史料記載,宕昌藏族是南北朝宕昌羌人和唐宋時吐蕃魯黎部木家蕃人的後裔。民國以後,木家蕃人改稱為木家藏族。木家藏人居住在千溝萬壑之地,只能以種植和狩獵為生,物質生活匱乏,常受野獸和疾病的困擾。苯教因其“上祭天神,下鎮鬼怪,中興人宅”的作用來敬畏神靈、驅趕山精鬼怪和祛病辟邪,儺舞由此而生。

看點 ▏剛柔並濟的宕羌儺舞,張揚著古樸的生命意識

此外,宕昌羌儺舞的起源,當地流傳著一個古老傳說,大意是儺舞是為紀念族中五個青年和鳳凰山神共同剷除水怪所跳,其中五佛冠就代表被奉為神靈的五位青年。宕昌羌儺舞是藏族人面對自然災害和生活不幸時所採取的祭祀儀式的組成部分,它蘊含著藏族勸人向善、濟世救人、社會和諧、追求美好生活和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精神理念、剛柔相濟的生命張揚意識以及古樸、雄渾的藝術風格。

看點 ▏剛柔並濟的宕羌儺舞,張揚著古樸的生命意識

不得不提的是,苯教在當地藏族聚落中佔有重要地位,一切死生大事,沒有苯教巫師苯苯參與,宕昌藏人就會覺得恐慌無措,魂魄無著。鳳凰山神在藏族意識中有至高無上的地位,苯苯所做的儀軌、唱誦和舞蹈都與之相關。宕昌苯苯將天、地、日、月、星辰、雷電、冰雹、山川、土石、禽獸等萬物都視為鳳凰山神將官。宕昌藏族的苯教信仰因其地處漢藏文化過渡地帶而獨具文化特質,羌儺舞則是這種過渡地帶文化特質的體現。

看點 ▏剛柔並濟的宕羌儺舞,張揚著古樸的生命意識

宕昌羌儺舞主要由苯教巫師“苯苯”以家傳和師傳方式傳承,舞者則以“苯苯”和村民為主。舞蹈的道具有大小皮鼓3個,牛角喇叭3只,銅樂器3個,五官佛像面具5套,熊皮、雕鈴帽2頂,錦雞羽毛裝飾的氈帽2頂,皮襖5件,綢緞長衫2件,木製大刀等兵器多件。整個舞蹈表演由13人組成,其中樂手3人,舞者10人。領舞者的屬相必須和當年的屬相相同。

看點 ▏剛柔並濟的宕羌儺舞,張揚著古樸的生命意識

宕昌羌儺舞的舞蹈隊形排列按人物順序,領舞者稱老大為“貢巴”,他頭戴熊皮帽,身穿黑長袍,帽上插有錦雞羽翎,胸前戴一串瑪瑙項鍊,左手拿翻天印,右手持撥雲劍。老二為“苟巴、笨笨”,他頭戴氈帽,身穿藍色長袍大襟衫,右手拿棒當鼓,左手拿銅製碟鈴。老三、老四、老五各顯五方神靈,他們披戴五官佛,手拿骨卦、碟鈴和牛角喇叭。後面5人頭上分別戴“牛頭馬面”木雕面具,反穿皮襖,腰間繫一顆大銅鈴,雙手持木刀。

看點 ▏剛柔並濟的宕羌儺舞,張揚著古樸的生命意識

表演時,在苯苯的帶領下跳八卦舞步。前面五位苯苯的服飾和法器各不相同,其中3人各代表5方神靈的五佛冠。後跟5人頭戴面具。起舞時,舞者隨著皮鼓和牛角號的音樂節奏,屈膝抬腳擰身,忽進乍退,從左開始繞圈,反覆進行三次。單調的動作再配上簡樸的節拍,更顯出舞蹈的原始、古樸、粗獷、雄渾,當地藏族以此來祈求神靈護佑藏家村寨平安、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和人畜健康。

看點 ▏剛柔並濟的宕羌儺舞,張揚著古樸的生命意識

還有,跳儺舞時,苯苯要念苯教《喜樂山神經》來娛樂山神。清康熙《岷州志歲時》記載:“番僧之年少者,戴五佛冠,衣五色舞衣,向佛前跳舞,名曰喜佛……十四日跳護神……次扮龍、虎、獅、象,舞於壇內,諸護神乃出……面具或青、或赤、或黑,各衣大袖繡袍’。說明宕昌地區跳儺舞的習俗由來已久。因宕昌藏族民眾心態和行為深受苯教文化的影響,所以,宕昌羌儺舞在民間能由“苯苯”歷經不同社會發展階段而傳承至今,顯示其強大的生命力。

投稿郵箱:343254522@qq。com

須知:非遺專案、圖片、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