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舞蹈首頁舞蹈

辛棄疾:年少不懂辛稼軒,讀懂已是夢中人

由 夕茜de簡慢人生 發表于 舞蹈2021-10-01
簡介後來江西發生了嚴重的旱災,他拿出庫存的錢,找人去外地買糧食,鄰縣的人看到了,也想分點糧食,很多人不肯,辛棄疾則說“彼亦人子也

稼軒是誰寫的

年少難免輕狂,在沒有讀懂辛棄疾時,宋詞中我最喜歡的是蘇軾。“一蓑煙雨任平生,也無風雨也無晴。”好一個坦然豁達的胸懷。

而辛棄疾的“夢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糾纏在情情愛愛之中,難免有些胭脂氣。

就像唐詩中,喜歡李白的瀟灑多過杜甫的沉重。“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何等的瀟灑自如。

杜甫不是不好,是青春年少無法體會,難免覺得太壓抑。“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就算是今天,談到住房問題,還是會讓大多數人摧眉折腰不開顏。

所以,年輕人的世界只想像李白一樣仗劍走天涯,遇到不平事,就“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等到經歷歲月的折磨,人到中年,稜角全無,唸叨著杜甫的“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羨慕的卻是蘇軾的不動如山,不論逆境順境,都能坦然相對,發配嶺南,一樣熱愛美食,可以“日啖荔枝三百顆”。

然而,自從我瞭解了辛棄疾的人生,突然發現,最厲害的角色其實是辛棄疾,不管是李白杜甫還是蘇軾,都是世中人,只有辛棄疾已經跳出紅塵,他對生活的態度既認真又灑脫,忙時入世騎馬打仗,閒時出世釣魚耕種。

曾有人問葉嘉瑩,“你平生唸了這麼多人的詩詞,如果在這些詩人詞人中找一個人做朋友,你願意找誰?”

葉嘉瑩想了半天,最後說只能是辛棄疾。她說其實詩人中最喜歡的是李商隱,但李商隱這個人不好相處,整天愁眉苦臉的。辛棄疾這個人就很好,有眼光、有見解、有才能,還知道變通,做朋友是頂頂有趣的。

這從辛棄疾的人生軌跡中就能發現。

入世:萬人軍中擒敵首,金牌令下建飛虎

辛棄疾:年少不懂辛稼軒,讀懂已是夢中人

辛棄疾出生于山東,在他出生前幾十年,山東就淪陷了。他的祖父辛贊因為家裡人口眾多,沒法跟著南宋朝廷遷移到後方去,可是他心中始終不忘故國。他給辛棄疾取名來自於霍去病,就是希望辛棄疾能像霍去病一樣收復失地。

辛棄疾從小就被祖父帶著到各處遊覽,指認故國的大好河山。在去金大都考試時,也被要求仔細觀察北方的地理形勢,為將來收復故土作準備。

當辛棄疾二十多歲時,他組織了自己的隊伍,有兩千義士。這時候正好碰上北方的農民耿京起義,聲勢浩大,有幾十萬之眾。辛棄疾帶著自己的隊伍就投奔了耿京,絲毫沒有士大夫的自命不凡。

這是因為辛棄疾清醒地認識到:起義成功比自己的面子重要。在辛棄疾後來獻給南宋皇帝的奏疏《十論》中,辛棄疾說,通常農民腦子簡單,容易起事,但往往考慮不周到,常常失敗;而士大夫考慮地很周到,但缺乏勇氣,因此只有士大夫和農民相結合,成功的把握才更大。

投奔耿京後,辛棄疾向他建議說,“你雖然聚集了幾十萬義軍,但如果你與祖國沒有聯絡,也就失去了根基,不能夠成就真正的大事。”

耿京同意了他的建議,派辛棄疾和其他人渡江去見宋高宗,宋高宗給了他們賞賜,建立了聯絡。

然而此時耿京的隊伍裡出了叛徒張安國,他殺了耿京後投降了金國。辛棄疾見過宋高宗,一過長江就聽說了這個訊息,馬上帶著幾十人衝到金國幾萬人的軍營中。

叛徒張安國做了濟州知府,正在軍營中飲酒作樂,誰知辛棄疾突然殺進營帳,硬生生活捉了他,一路押送到建康正法。

這是何等的膽識!你怎麼能不愛上辛棄疾?真是文能治國安邦,武能殺敵拔營。杜甫詩云:“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辛棄疾則挺身而上,親自實踐。

南渡後,辛棄疾並沒有被南宋朝廷所重用,他生於淪陷區,又是主戰派,常常受到排擠和打壓,上奏的《九議》《十論》,其中對於政治、軍事、經濟的方方面面都考慮得非常周全,但都沒有被採納。他常常被廢棄不用,經常是調到某地去救急,完了就被擱置不用。

辛棄疾曾被調任到靠近前線的滁州,那時候老百姓都流亡到各地去了,很荒涼。辛棄疾減租、安置旅舍、招撫流亡的人再回來,不到一年,滁州又重新繁榮了起來。

辛棄疾被調到江西做提點刑獄,平定了茶民賴文政的叛亂,他寫了《論盜賊子》,提醒皇帝反思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人成為盜賊。後來江西發生了嚴重的旱災,他拿出庫存的錢,找人去外地買糧食,鄰縣的人看到了,也想分點糧食,很多人不肯,辛棄疾則說“彼亦人子也。”就把糧食分了一部分給鄰縣的人。還殺了一批屯糧不肯賣的奸商。

朝廷又派辛棄疾去湖南,為了反攻抗戰,他親自組建了一隊飛虎營,蓋軍營、發兵餉,花了很多錢。皇帝聽信了讒言,心疼錢,下了金牌要他解散軍隊。辛棄疾藏起了金牌,下達命令三天之內建成飛虎營,然後給皇帝上個奏摺:金牌收到了,飛虎營也蓋好了。

如果辛棄疾是岳飛,恐怕也不會管金牌有沒有十二道,直接先搗了黃龍府。這種行事方式實在是痛快,但也給了別人很多把柄,經常被彈劾、參奏,說他“殘酷貪饕,奸贓狼藉”,因此南渡後,他被放廢了有二十年之久。

後來他曾作詞《鷓鴣天·有客慨然談功名因追念少年時事戲作》,感慨當年往事:

壯歲旌旗擁萬夫,錦襜突騎渡江初。燕兵夜娖銀胡觮,漢箭朝飛金僕姑。追往事,嘆今吾,春風不染白髭鬚。卻將萬字平戎策,換得東家種樹書。

意思說,我年輕的時候帶著抗金義軍,大家騎著快馬,穿著錦繡的蔽膝,渡江南來,那是何等的英雄氣概!金人的軍營就在那邊,他們提攜弓箭嚴密防守,我們還是衝過去,把叛賊抓住了。回想當年的壯舉曾使多少人為之感動,可是現在,幾十年過去了,到頭來也只是一聲長嘆。

春天來了,白了的鬍鬚不會變黑了,我曾寫過的許多關於軍事方面的文章來闡述抗擊敵人的策略,都毫無用處,還不如向隔壁鄰居換來種樹的書,做一個老農夫,種田種樹,打發時日的好。

出世:一鬆一竹真朋友,山鳥山花好弟兄

一個心中有抱負的人,是不會計較生活本身的磨難的。宋朝的官員福利是很好的,很多官員的住處都是非常富麗堂皇的,再加上是南宋小朝廷的懦弱,及時行樂的思想更是盛行。

又是淪陷之地出身,又是主戰派,辛棄疾當然不會受到待見,但南宋能幹的人才也少,遇到問題又少不了把辛棄疾請出來,只是這中間竟有十多年的時間,辛棄疾是被貶回家的。

辛棄疾:年少不懂辛稼軒,讀懂已是夢中人

那個英雄氣概的辛棄疾不見了,變成了隱居世中的一老農——辛稼軒。

才華不得施展,只能種地了。就像蘇東坡因開墾東坡而得名。稼軒之名,也來自於辛棄疾住所旁邊的莊稼,因為他在空地裡種了很多莊稼,開啟窗戶,一眼就可以看到,因此得名。

在蓋房子時,辛棄疾也寫了應景的《上梁文》曰:

拋梁東。坐看朝暾萬丈紅。直使便為江海客,也應憂國願年豐;

拋梁西。萬里江湖路欲迷。家本秦人真將種,不妨賣劍買鋤犁。

英雄豪情無處施展,那只有與鷗鳥莊稼相結盟了。辛棄疾是一個很會安排生活的人,在幾次被貶居家時,他把自己的住所也經營得很好。

所謂的有趣的靈魂,辛棄疾算一個,得到朝廷任命,就巴心巴肝地去施展才能,為國為民造福。被貶被廢,閒置無用時,就安靜地好好生活,等待下一次起伏。與他做朋友,你會學到很多人生的處世態度。

在《沁園春》中就有對他的帶湖新居的描寫:

帶湖吾甚愛,千丈翠奩開。先生杖屨無事,一日走千回。凡我同盟鷗鷺,今日既盟之後,來往莫相猜。白鶴在何處?嘗試與偕來?

破青萍,排翠藻,立蒼苔。窺魚笑汝痴計,不解舉吾杯。廢沼荒丘疇昔,明月清風此夜,人世幾歡哀?東岸綠陰少,楊柳更須栽。

在帶湖,辛棄疾想的是要與鷗鳥結盟,“山鳥山花好弟兄”。還有就是東岸的楊柳好像少了點,要再種點,“一竹一鬆真朋友”。他對大自然的種的萬事萬物都有著很深的感情。

在辛棄疾的另一首《沁園春》中則更體現了他的家居理念:

東岡更葺茅齋。好都把、軒窗臨水開。要小舟行釣,先應種柳;疏籬護竹,莫礙觀梅。秋菊堪餐,春蘭可佩,留待先生手自栽。沉吟久,怕君恩未許,此意徘徊。

他說在東邊的山岡上,再蓋幾間茅屋,窗子都對著水面開著。要是想坐船從門前的流水去釣魚,那就要先在岸邊種些柳樹,用稀疏的籬笆圍護竹子,這樣才不會影響你看梅花。秋天的菊花可以吃,春天的蘭花可以佩戴,但都要等我親自種下才行。

然而辛棄疾並不是一個能安心問田求舍的人,他的心中始終有一個從小種下的願望:再從頭收拾舊山河!

這也體現在在他寫給陳同甫的《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中:

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

好好生活,是為了在機會來臨前能做好準備。辛棄疾始終不是普通的隱士或農民,他是一個有夢想的人,雖然他的夢想始終沒有實現,南宋最終不僅沒有收復失地,還被滅亡了。

辛棄疾:年少不懂辛稼軒,讀懂已是夢中人

關於辛棄疾的詞作,將會另闢一文再寫。宋詞有豪放和婉約之分,辛棄疾則是豪放和婉約皆佳,豪放不輸蘇東坡,婉約不低小晏和秦觀,好的作品實在太多,不好取捨,乾脆再寫一篇好了。

很多時候,他的詩詞彷彿一個旁觀者,清醒而理智。

看少年人是“

少年不識愁滋味,更上層樓。更上層樓,為賦新詩強說愁。

看中年人是“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家居生活可以是“

涓涓流水細侵階。鑿個池兒,喚個月兒來。

”如此的浪漫有情調。

連發牢騷都是“

家本秦人真將種,不妨賣劍買鋤犁。

”這樣的幽默、打趣自己。

辛棄疾最偉大的地方就是,他是用生命在書寫他的作品,用生活來實踐他的作品。因此,如果你不曾愛上辛棄疾,一定是因為你不瞭解他;瞭解了你就會愛上他。

辛棄疾:年少不懂辛稼軒,讀懂已是夢中人

鄧廣銘宋史人物書系:辛棄疾傳 辛稼軒年譜

檢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