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舞蹈首頁舞蹈

真話|淺析新媒體時代的“離場介入者”,及網路暴力

由 船哨 發表于 舞蹈2022-12-03
簡介人民對於資訊與事件能更好更快的參與其中,但是幾乎所有的參與都是是透過網路,透過媒體及其他的離場介入者所提供的有限資訊來進行判斷,在這種碎片化訊息接受的過程中,難免會造成被一些“不是全部事實”的資訊所誤導,從而帶有強烈主觀色彩的批判就奔湧而來

什麼叫離場

微博熱搜下架整改,在此之前各種爆款話題的爆發少不了各種評論的助推,無論是分析型的,或是總結型的,再或是段子型的評論,都成為了旁觀者尋求心理認同的重要聚集地。其中“難道就我一個人覺得……?”成為了熱評重要句式,當然這樣句式的評論多為非目擊者的意見,主觀色彩自然鮮明,得到的回答往往也是“是的,就你一個人。”那麼問題就出現了,為什麼爆款話題的熱評有時會引起其他網民的強烈抗議,這種情況下,多數就是我們熟悉的“鍵盤俠”言論。再或者我們換一種說法,叫做離場介入者。

而什麼是所謂的“離場介入者呢”?

網際網路時代,社會抗爭的行動者已呈現多元化,包括直接參與者、在場旁觀者和離場介入者,離場介入者逐漸引起我們的注意。離場介入者並不是被動的旁觀者,而是同在場抗爭者具有互動關係的行動者。

網路技術的快速發展,使得新媒體賦權網民,公眾藉助便捷的“新媒介”與社交網路,打破了傳統媒體構建的資訊壁壘,受眾透過新媒體及新媒介渠道參與資訊討論決策的主動性不斷增強,在網路平臺中參與議題設定,並在傳播中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態度,從而獲得了之前在傳統媒體較難獲得的參與感與自我價值體現的滿足感。

故受眾在新媒體的生態環境中,即使不參與新聞事件現場,也能憑藉網路平臺呈現的資訊發表自己的觀點。這在某種程度上來講喜憂參半。人民對於資訊與事件能更好更快的參與其中,但是幾乎所有的參與都是是透過網路,透過媒體及其他的離場介入者所提供的有限資訊來進行判斷,在這種碎片化訊息接受的過程中,難免會造成被一些“不是全部事實”的資訊所誤導,從而帶有強烈主觀色彩的批判就奔湧而來造成網路暴力。

真話|淺析新媒體時代的“離場介入者”,及網路暴力

還有一部分“離場介入者”,大家平時稱之為“鍵盤俠”,此類離場介入者並未被“模糊化資訊”所誤導,此類鍵盤俠,只是單純的不在乎事實,只想一味地進行帶有強烈主觀色彩的批判,從而感受到更多的參與感與所謂的“成就感”,這也是“網路暴力”多為鍵盤俠這類的離場介入者所形成造成的原因之一。

真話|淺析新媒體時代的“離場介入者”,及網路暴力

網路暴力的形成在新媒體平臺傳播速度的助推下,能夠在短時間內將一名離場介入者推上KOL(意見領袖)的位置,其片面主觀的態度,引領著一批又一批思考能力不強的網民形成更多更龐大的網路暴力。例如最近發生的李小璐事件,其相關微博內容下的段子型評論熱度長達一週都遲遲都散,顯而易見,在這樣一個爆款新聞裡,幾乎所有的網民都是離場介入者,並未參與或目擊事件本身,在未了解真相的情況下單方面參考爆料資訊編撰各種調侃當事者的資訊,似乎沒有考慮到當事者家庭中還有一名未成年孩子的基本情況。根據最新的顯示,當事人關於該事件的微博內容評論達到了98萬,其中調侃型的評論點贊數已經達到了7萬之多,距離事發當日到現在,點贊數量不斷上升,其中點讚的網友或是認同,或者看熱鬧的心態。但是無論從哪個角度出發,這樣龐大的群體言論,對當事方都無可避免的造成了心理方面的壓迫感。也就是說,在每一個爆款話題中,當事方除去要接受正常的處罰措施,還要接受近百萬的大規模的網路暴力討伐。

真話|淺析新媒體時代的“離場介入者”,及網路暴力

對於離場介入者的強大力量,我們從輪番轟炸的新聞話題及網路熱點中不斷得到了印證。也一直質疑為什麼一眾網友能夠在與當事者素未謀面毫無交集的情況下,官方調查結果未公佈的情況下,自顧自的拼湊凌亂的所謂的事實片段,以達到自己想象的“真實情況”。在這樣的情況下,有多少人能夠對自己的言論承擔起應有的責任。在一眾熱點事件中,網友的反應往往不是理性的結果,而是情緒化訴說的表現,表面上是為了追求公平正義,探求事情的真相,實則是利用事件本身找到情緒發洩的突破口,來表達自我換取自我內心的認同感。這便構成了網路暴力。也讓我們不禁反思,為什麼有一部分網民,及熱點事件中的離場介入者,需要靠批判別人來獲取自我認同感。

在媒體和媒介渠道的高速發展下,各平臺的開放性和低門檻性為公眾提供了資訊交流互通。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該如何控制所謂的關注,不讓更多的離場介入者成為鍵盤俠,不讓更多鍵盤俠去製造更多的網路暴力呢?如果所謂的輿論監督可以變成一種輿論迫害,那新時代的發言權應該交給誰?如果說出事實和說出謊言有天壤之別,那發言的成本是不是該提高呢?

比起自由發表觀點,我認為能自由發表對於事實的觀點才是人們該享有的權力與必須承擔的義務。

以上

首發:船哨&Summerny

評論撰稿:Sum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