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舞蹈首頁舞蹈

清朝那些過繼出去的皇子都有怎樣的結局

由 歷史小迷弟V 發表于 舞蹈2023-01-01
簡介2、弘瞻出繼果親王允禮弘瞻是雍正帝最小的兒子,出生於雍正十一年(1733年),雍正帝去世時他才3歲,所以乾隆帝一直把這個小弟弟當兒子來養,甚至請名師來教導他

黔首指代什麼

身為皇子,其身份也分高低貴賤和嫡庶之別,而且也分是否受到皇帝的寵愛與賞識,有些皇子生出來完全就是一個“擺設”,一生平凡度過。還有一些皇子因為某些需要被過繼給王爺,也就是說被過繼出去後在宗法意義上就不屬於皇子,而是普通的宗室成員,不過因為他們身上流著皇帝的血液,所以還是與普通的宗室有區別的。

清朝12帝,嚴格的說是清朝九帝,因為最後三位皇帝沒有子嗣,一共生育皇子113人,其中有6人被過繼出去。本文就跟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這些過繼出去的皇子們。

1、允祿出繼給莊親王博果鐸

博果鐸是承澤親王碩塞的長子,滿洲鑲紅旗人,順治十一年(1655年),碩塞病逝,年僅5歲的博果鐸承襲父爵,並改王號為和碩莊親王。博果鐸在王位上68年,積累下了萬貫家財,享盡了榮華富貴,是當時皇族內有數的豪富親王,讓其他宗族子弟羨慕不已。

然而博果鐸雖然家財萬貫,但是他只有兩個女兒,沒有兒子來承襲他的一切,並且兩個女兒遠嫁蒙古,晚年的博果鐸還是比較孤獨的。也就是說如果沒有宗室子弟入繼,博果鐸就絕嗣了。

博果鐸晚年生病時,他的親侄子們都想著如何得到他的財產,反而對他的病情一點都不關心。這一點令前去探視的康熙帝非常不滿,為此還訓斥了他們一頓並且剝奪了他們入繼莊親王府的資格,同時康熙帝命令十六子胤祿負責博果鐸晚年的一切。這也就說明了康熙帝想要胤祿入繼莊親王府,不過沒有明說罷了。

清朝那些過繼出去的皇子都有怎樣的結局

莊親王允祿

雍正元年(1723年),74歲的博果鐸病逝,因為他沒有兒子,宗人府上書請旨以康熙帝的兒子過繼給莊親王。因為康熙之前的指示以及雍正在奪嫡過程中允祿(雍正繼位後,他的兄弟們名字中的胤都改成允)的暗中幫助,所以就下旨命允祿出繼給莊親王博果鐸為嗣子,並繼承莊親王爵位。

自此。莊親王一直在允祿後代中傳承,乾隆年間,乾隆帝將其定為世襲罔替的鐵帽子王。這一脈也從遠支宗室變成了近支宗室。

2、弘瞻出繼果親王允禮

弘瞻是雍正帝最小的兒子,出生於雍正十一年(1733年),雍正帝去世時他才3歲,所以乾隆帝一直把這個小弟弟當兒子來養,甚至請名師來教導他。

允禮是康熙帝第17個兒子,出生於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在康熙晚年的九子奪嫡事件中,允禮是支援胤禛的,所以胤禛繼位後加封允禮為果郡王並委之以重任。

清朝那些過繼出去的皇子都有怎樣的結局

果親王允禮

雍正六年(1728年),雍正帝晉封允禮為和碩果親王,並且讓他一人兼任四個旗的都統。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正帝駕崩之前遺命允禮與允祿、鄂爾泰、張廷玉一同為顧命大臣,輔佐新帝乾隆。

乾隆三年(1738年),允禮病逝,年僅42歲,乾隆帝命大阿哥永璜

前往奉命穿孝。允禮曾有一子,不過很早就夭折了,所以他死後也沒有後繼之人。於是莊親王允祿帶頭上書請求將雍正帝帝幼子弘瞻過繼給允禮。乾隆帝應允了這個請求,於是六歲的弘瞻降級承襲了果郡王的爵位,成為當時最年輕的王爺。

3、永瑢出繼慎郡王允禧

永瑢是乾隆帝第六子,出生於乾隆八年(1744年),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出繼給

慎靖郡王

允禧

為嗣孫。

允禧是康熙帝第21個兒子,出生於康熙五十年(1711年),是康熙帝晚年所生的小兒子之一。康熙年間因其年幼,所以沒有得到什麼封號。雍正帝繼位後,允禧先後被封為貝子、貝勒、慎郡王。

允禧因為年幼,所以沒有參與康熙晚年的奪嫡事件,而且本人則醉心於詩詞書畫,雖然在雍正和乾隆時期擔任過一些官職,但是也不是特別重要的職位。

清朝那些過繼出去的皇子都有怎樣的結局

慎郡王允禧

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允禧病逝,雖然他有兩個兒子,不過兩個兒子都先於他去世,所以允禧去世後也就沒人繼承他的一切了。為了表示對宗室成員的仁德之心,乾隆帝在次年將六子永瑢出繼給允禧為嗣孫,降等承襲貝勒爵位。

而永瑢在後來也得到了晉升,乾隆

三十七年進封為多羅質郡王。五十四年再進封為和碩質親王。

4、永珹出繼履親王允裪

永珹是乾隆帝第四子,出生於乾隆四年(1739年),乾隆二十八年出繼給履親王允裪為嗣孫。

允裪是康熙帝第12子,生於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他自幼被康熙帝交給蘇麻喇姑撫養,在蘇麻喇姑的教導之下,允裪養成了與世無爭、知足常樂的性格,在康熙的眾多年長的皇子中,允裪也沒有參與九子奪嫡事件。雖然後來雍正帝找理由降低了他的爵位,不過允裪仍然兢兢業業辦事,所以他安穩的度過雍正一朝。

清朝那些過繼出去的皇子都有怎樣的結局

履親王允裪

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允裪病重,當時他是乾隆在世的最年長的叔叔,加上與雍正父子又沒有過節,所以乾隆帝對他的病情非常重視,多次親臨府邸探視。最終允裪以77歲高齡去世,乾隆帝為其安排了規模宏大的葬禮,命和親王弘晝、皇五子永琪穿孝服主持喪葬事宜,同時讓皇四子永珹戴重孝為允裪送終,然後再持孝服百日,這完全是孝子孝孫給父祖輩守孝的儀制。

允裪生有6個兒子,不過他們全部死在允裪之前,最大的也才活了12歲,所以乾隆帝才將四子永珹過繼給允裪為嗣孫。

5、奕誴出繼惇恪親王綿愷

奕誴是道光帝第五子,出生於道光十一年(1831年),僅比咸豐帝晚出生六天,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被過繼給三叔

惇恪親王綿愷為嗣。

綿愷是嘉慶帝第三子,出生於乾隆六十年(1795年),嘉慶二十四年被封為惇郡王,道光帝繼位後封他為親王。仗著是皇太后的親兒子,綿愷行事不拘小節,為人驕縱無禮,給朝廷辦差時既不穩重、也欠缺考慮,多次因為辦事不嚴謹而被皇兄道光帝斥責乃至懲罰。道光帝對這個弟弟也是很頭疼。

清朝那些過繼出去的皇子都有怎樣的結局

奕誴

道光十八年(1838年),綿愷去世,終年44歲。他的獨子在五歲時就去世了,所以綿愷去世後也就沒人能繼承他的一切。

而奕誴雖然貴為皇子,但是他從小就秉性粗荒、行事魯莽,書也念得一塌糊塗,再加上相貌醜陋,言語粗鄙,所以從小到大都不受皇父道光帝的喜愛。這一點奕誴跟他的三叔綿愷很像。

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道光帝終於下定決心,將奕誴過繼給綿愷為嗣,不過奕誴仍然享受的是皇子待遇,而且他還是當時諸位皇子中第一個封王的。到後來慈禧掌權後,奕誴還令慈禧太后十分頭疼。

6、弘時出繼廉親王胤禩

上述五位皇子出繼,都是因為王爺們在去世時沒有人能夠繼承他們的一切,為了不斷香火,所以才選皇子出繼,而弘時出繼給廉親王胤禩就不同了。

清朝那些過繼出去的皇子都有怎樣的結局

胤禩

弘時是雍正帝第三子,他

年少放縱,行事不謹慎,而且與雍正的政敵胤禩走得比較近。雍正繼位後,大力打擊政敵胤禩。而弘時不明其中緣由,甚至還向雍正帝求情,為此雍正直接將他過繼給政敵允禩做兒子並削除了他的宗籍。

小結:

其實皇帝將皇子們出繼出去並非是名義上的僅僅為絕嗣的王爺們繼承香火,也有他們的私心,歸根結底還是處於政治目的,為了穩固皇權和朝局。皇帝這樣做一來可以加強對皇室宗親的管控;二來將自己皇子過繼出去,也是為了保留爵位的世系名號,以示對於該家族世系的尊重,這也是一種懷柔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