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舞蹈首頁舞蹈

張頌談播音主持教學:一專多能,三能聯動

由 項飛Phillip 發表于 舞蹈2023-01-07
簡介張頌談播音主持教學——一專多能,三能聯動筆者曾在北京廣播學院(中國傳媒大學)播音主持藝術學院學習,那時張頌老師已不教本科學生,四年的時間與張老師經常“偶遇”,但已鮮有當面聆聽教誨的機會

廣義備稿包括幾個部分

張頌談播音主持教學——一專多能,三能聯動

筆者曾在北京廣播學院(中國傳媒大學)播音主持藝術學院學習,那時張頌老師已不教本科學生,四年的時間與張老師經常“偶遇”,但已鮮有當面聆聽教誨的機會。工作實踐後,曾有兩年在深圳大學播音主持專業講授《播音創作基礎》(張頌 著 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備課和講授的過程,讓我對這本實踐性非常強的理論小冊子有了更深的認知,對播音教學也有了一些直觀的體會和實踐。結合實踐案例,談談對“張頌談播音主持教學”的體會。

張頌談播音主持教學:一專多能,三能聯動

新中國

播音主持教學的

誕生與

發展

從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播音訓練班”,到1953年9月我國開辦第一個中文播音專業(大專),1977級開始升為本科,1980年建立播音系和碩士學位授權點,1996年9月成立播音主持藝術學院,2001年開始招收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中國播音學”方向博士,到目前全國唯一中國播音學博士點。六十多年間,播音專業教育得到了長足發展。一個專業的建立,一個學科的形成,離不開實踐的召喚,離不開社會的需要。一批批優秀播音員主持人隊伍從學校走出,得到受眾的喜愛和認可,足以證明播音教育的成功。在播音教學中,應該堅定繼承播音傳統,發揮播音優勢,突出播音特色。

人民廣播播音

主持

的優良傳統

黨性原則與貼近人民,從根本上是統一的。我們說媒體人的“喉舌意識”,說的就是黨性原則與貼近人民。我們要堅持黨性,堅持黨的原則立場,同時要和人民息息相通,熱愛人民,關注人民,急他們所急,想他們所想。

其次是基本功紮實。播音員主持人的嘴上功夫是技術層面支撐的根本。但基本功不僅限於狹義的吐字、發聲、表達這些有聲語言訓練的基礎,還包括不斷提高政治思想、科學文化、編播業務的水平,這是更廣義的基本功。

認真、敬業、精益求精。播音員主持人屬於新聞工作崗位,許多還是直播崗位,對於時間精準度的要求,對於措辭準確度的要求,都是非常高的。這就要求我們在培養播音員主持人的時候,就要培養學生生活中的這些素養。

團結協作、艱苦奮鬥。不論廣播還是電視都是團隊合作的工作,團結協作是安全順利傳播的保障。儘管現在很多地方的廣播電視大樓非常現代,直播間也裝修精良,但播音員主持人艱苦奮鬥的精神不能丟。播音主持崗位和很多特殊崗位一樣,作息時間不規律,早班特別早,晚班特別晚,週末沒有雙休等。這需要從大學時代的播音教育開始,讓同學們知道,這個崗位光鮮亮麗的背後,是辛勤的付出。而現在的條件跟新華廣播成立之初的窯洞,深圳廣播建立之初的鐵皮房相比,已經好了太多太多。(人民廣播發展歷史詳見《播音學概論》(第十一章)姚喜雙 著 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

人民廣播

播音的優勢。

我們以真實的身份做黨、政府和人民的喉舌,做人民群眾知心朋友。這與演藝工作者有本質的不同。有人說,播音主持時也不是生活中的那個人,也有表演成分。這一點,早有論述“以真實的身份,強化和美化節目所需要的那部分自我,弱化和淡化節目所不需要的那部分自我”,對受眾還有提升和引領的作用,而不是一味迎合。

播音是一項創造性勞動。需要有高度的創作覺悟,正確的創作道路,嚴肅的創作態度,飽滿的創作熱情,高超的創作技巧。

播音語言既符合有聲語言表達的一般規律,又有不同於日常談話、不同於其他有聲語言藝術的獨特規律。規範性、莊重性、鼓動性、時代感、分寸感、親切感。透過有稿播音錦上添花,無稿播音出口成章,取得以事醒人、以情動人、以理服人的效果。

人民廣播的風格是:愛憎分明、剛柔相濟、嚴謹生動、親切樸實。各地方臺、各個欄目、各人又可以有各自的風格特點,二者相輔相成。

播音創作是個體勞動,但傳播工作又是群體勞動,既要發揮個人的聰明才智,又要集思廣益。

對播音主持教師的總要求是,繼承優良傳統,發揮和凸顯人民播音優勢和特色。除此之外,張頌老師在教師素養和教學方法上也提出了思考。

一、

教師的品德

放在首位

張頌老師特別重視師德。在新修訂的《播音創作基礎》(張頌 著 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中,“德”被放在最高處。為人師表,忠誠於黨的教育事業,燃燒自己,照亮別人。要把教師個人的名與利都放兩邊,耐得住寂寞,全情付出,辛勤耕耘。教師的品德透過言傳身教,也在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學生。

張頌老師強調播音專業教育裡的“四個真”:真實的身份,真誠的態度,真摯的感情,真切的語氣。這是播音員主持人崗位的魅力和特點,因為崗位需要“真”,受眾期待“真”,因為這份“真”,受眾才接受你所傳遞的資訊“真”。當受眾發現生活中的播音員主持人與熒幕形象相去甚遠時,這個播音員主持人的職業生涯可能也走到了盡頭。這與演員、歌手等文藝職業崗位不同,受眾可以包容這些崗位工作者生活中一定的特立獨行,只喜歡他們塑造的角色和他們創作的文藝作品。播音員主持人卻不行,受眾愛的是這個人,這個真實的人。所有播音專業的老師都會告誡學生“做藝先做人”,先做一個真、善、美的人,是做一名優秀播音員主持人的前提和基礎。而老師的言傳不如身教,教師自己先要做一個真善美的人,才可能培育出真善美的學生。

二、

播音教學應該一專多能

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一專多能的複合型語言傳播人才,要從播音教學的一專多能開始。不僅僅重視播音主持專業知識的教學,要結合新聞系、電視系的理論與實踐知識,發揮自身優勢,取長補短。在教學方法上也應該不拘一格,一專多能。

張頌老師說“錘鍊語言功力,儘量一專多能”。播音員主持人不僅要把本專業的播音主持語言功力不斷錘鍊,做到專長突出,也要儘可能在朗誦、演播、演講、表演等語言能力上錘鍊,藝多不壓身。“一專多能”有三個層次,本專業的一專多能,可以理解為能播報能主持,包括兄弟藝術門類有聲語言的能力。傳播系統的一專多能,可以理解為在廣播電視系統內,不僅能播能主持,還會採訪、拍攝、編輯等其他傳播工種。這是廣電系統中非常現實的需求,誰具備這樣一專多能的能力,誰就有更多的機會和平臺。社會層面的一專多能,可以理解為可以適應各種社會角色。比如有的播音員主持人還是政協委員、人大代表,有的在社會組織中擔任角色,這些社會角色可以讓播音員主持人深入到社會某一個領域,是一種廣義備稿。(關於廣義備稿,參見《中國播音學》張頌 主編 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

案例:由深圳大學播音主持系安紅石副教授首創的大賽教學法,把實踐考核與理論考核相結合。組織學生在年級內搞朗誦大賽、讀劇大賽、主持人大賽、辯論賽、演講大賽、幽默大賽等等。以年級為單位,所有人都參與,最終以面向全校的公開彙報演出作為考核,並邀請校內外專家作為評委打分,計入日常學分。安紅石說:所謂“大賽教學方法”,就是將教學內容、教學目標與比賽的方式相結合,按照不同階段、不同課程的教學任務的需要,藉助某種型別的“比賽”方式,搭建起教學所需要的實踐平臺,更加靈活、精準、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和實戰能力。以晚會為目標成果,在過程中鍛鍊了學生的組織能力,督促學生主動學習與舞臺演出相關的工種知識,增強了學生的動手能力,也增強了集體的凝聚力。每一個同學都能在整臺大賽晚會的運營過程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貢獻自己的力量,在集體中綻放個人的光彩。

三、

播音教學要補齊文化短板

張頌老師愛讀魯迅。他曾給青年教師佈置三年的功夫:第一年讀范文瀾的《中國通史》;第二年讀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中國文學史》;第三年,讀魯迅。他說,沒有歷史和文學史的知識背景,讀不懂魯迅。這麼讀三年以後,肯定張嘴都不一樣。文以載道。有聲語言表達技巧再好,傳遞的內容沒有養分,也僅僅是一個好聲音而已。

張頌談播音主持教學:一專多能,三能聯動

這個文化短板不僅是文史理論,還包括藝術、哲學、科學等各行各業的知識短板。不論傳統廣播電視還是新媒體,都有先例,非常需要專家型的主持人。在表達符合基本傳播要求的前提下,法律節目會優先考慮法律專業人士,體育節目會優先考慮運動員,科學節目會優先考慮科普達人,美食節目會優先考慮那些真正會做菜、會品菜的人。這是在節目內容專業化、細分化後,對播音員主持人提出的新的考驗和挑戰。播音員主持人在投身工作崗位後往往要選擇賽道,一旦選定賽道,就要在這個領域深度耕耘,向專家型主持人方向努力。

在教學階段,應該儘可能豐富學生的視野,為學生提供更多可選擇的方向。教師的視野、修養、底蘊要先加強,才足以為學生展示未來的各種可能性。也要督促學生多讀書,讀好書,豐滿和完善學生的知識結構。

案例:筆者在深圳大學播音主持系講授《播音創作基礎》期間,選擇文學作品作為練習材料時堅持兩個標準:1、選擇古今中外經典文學作品。2、要求學生回課時必須背誦。在充分講解分析表達技巧的前提下,督促學生背誦經典名篇,豐富了學生的文學儲備,也增加了學生隨時可以登臺表演的作品儲備。當然這種督促需要貫穿始終的堅持。對於大部分學生來說,下個學期不做這樣的要求,上個學期背誦的也很快會忘記。如果能在四年本科教育中,做貫穿始終的要求,對學生文學素養的提升,必然會有更大的幫助。除了文學,在中外媒體現狀,哲學、科學等方面,可以春風化雨般融入到播音主持教學中。

張頌談播音主持教學:一專多能,三能聯動

四、

教師隊伍的

教學能力、

實踐

能力

學術

能力

建設

教師隊伍的提高應該“三三制”。三分之一研究教學,三分之一到一線實踐,三分之一去海外深造讀博士。輪著來,幾年輪一次。這是2010年,已經退休的張頌老師,對播音教師隊伍建設提出的建議。指明瞭播音主持教師隊伍應該具備的三個核心能力:教學能力、實踐能力、學術能力。

播音主持學科是一個跨界學科,既有傳播屬性,也有新聞屬性,也有藝術屬性,是實踐性非常強的學科。對教師的要求除了理論講解,還要能親身示範。尤其在發聲、表達等專業基礎課上,學生聽懂了理論不意味著掌握,必須在示範、練習、修正,再示範、再練習、再修正的過程中螺旋上升。所以播音主持教師的教學能力與實踐能力是密不可分的。

案例:中國傳媒大學播音主持藝術學院的很多教授、講師,堅持多年一邊教學一邊實踐。在授課的業餘時間,有的老師參加影視劇配音、廣告配音工作;有的教授堅持多年參加電視臺、電臺優秀節目評選,擔任評委工作。這些都是參與到一線實踐工作的方法。尤其是評委工作,可以把握當今廣播電視節目走向,瞭解一線最新動態。不僅增加對播音主持實踐發展變化的瞭解,對播音主持學術研究也很有借鑑,對教學工作也提供了豐富的素材。

案例:結合廣州電商之都建設,廣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播音主持系已經在研究電商直播人才的培養路徑。在廣州打造直播電商之都研討會上,廣州大學蘇凡博副教授提議,開設高校雲課堂,建立電商直播人才超市,建立校企深度合作,建立公益的網紅學校,建立官方認證的人才培養基地。蘇凡博副教授透露,產學研合作還會有新的系列動作。這是從實踐需求促進學術研究和教學改革的典型案例。

張頌談播音主持教學:一專多能,三能聯動

學術能力建設上,很多高校播音主持專業新教師招聘,博士是入門門檻,可以看出各個學校對這個原本劃歸藝術類學科的學術能力建設的重視。

從教師個人能力提升上,需要教學、實踐、學術三種能力的聯動,暫且簡稱為“三能聯動”。實踐能力促進教學能力,實踐案例與教學理論結合促進學術能力提升。學術能力促進教學的理論昇華,進而修正具體實踐。教學能力與實踐和學術互為印證與修正,互相促進,螺旋提升。當然,全面能力提升是一個美好的願望,在教師隊伍中肯定各有優勢、各有特點。也應該像播音員主持人的要求一樣,要求教師們一專多能。把其中某一種能力作為特長、專長,努力提升另外兩種能力。而在一個學校的播音主持教師隊伍中,也要儘可能“三能聯動”。某一種能力特別突出的教師在整個教師隊伍中的比例分配儘可能“三三制”,在群體教師隊伍能力建設中,儘可能“三能平衡”。

案例:在中國傳媒大學播音主持藝術學院,同一門專業課教師採取集體備課的方式。需要學生練習的稿件,教師們先錄音,互相點評,再分別向學生講授。這種方法可以統一教學標準,教師之間可以取長補短。而當教師隊伍平衡了教學能力、實踐能力、學術能力的人才,這種取長補短的備課方法才能更好地發揮作用。試想,參與備課的教師如果都是學術能力強,另外兩項能力弱,或者教學能力強,另外兩項弱,即便集體備課,也是取長補長,無短可補。

播音主持是實踐性非常強的學科。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是這個學科的本質特點。所有的理論和教學,如果脫離了實踐,便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所有一線實踐如果沒有理論的梳理和教學實踐的印證,學科建設便是一句空話。如張頌老師所言,同時加強教學能力、實踐能力、學術能力,是播音主持教學的核心要務,缺一不可。

張頌談播音主持教學:一專多能,三能聯動

後記:

張頌,河北易縣人,1936年7月27日出生,中國播音教育重要創始人之一,中國播音學學科體系創立者,中國傳媒大學播音主持藝術學院首任院長,中國第一位播音專業博士生導師,國家級教學名師,中國播音界泰斗。1994年編寫出版了中國播音界第一本理論叢書——《中國播音學》。此書的問世標誌著又一個新學科的誕生。打破了從前我國“播音無學”的說法。直至今日,此書仍是攻讀播音學科的碩士、博士學位的必讀書。

張頌老師對播音專業師資隊伍培養非常重視,在《播音主持藝術論》(張頌 著 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中,教學編有12篇文章論述播音教學。在《播博彙文論(第一卷)》(曾志華 閻亮 孔亮 編著 光明日報出版社)中,張頌老師訪談實錄,也有相當的篇幅在談教學和青年教師培養。

致謝:

感謝中國傳媒大學播音主持藝術學院,感謝深圳大學副教授安紅石,感謝廣州大學副教授蘇凡博提供真實案例。

參考書:

1、《中國播音學》張頌 主編 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

2、《播音主持藝術論》張頌 著 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

3、《播音創作基礎(第三版)》張頌 著 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

4、《播博彙文論(第一卷)》曾志華 閻亮 孔亮 著 光明日報出版社

5、《播音學概論》姚喜雙 著 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

6、《傳播學總論(第二版)》胡正榮 段鵬 張磊 著 清華大學出版社

7、《藝術學概論(第四版)》彭吉象 著 北京大學出版社

8、《網路傳播概論(第四版)》彭蘭 著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