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舞蹈首頁舞蹈

“新北京需要新京味”,老舍戲劇節論壇關注京味話劇守正創新

由 藝綻 發表于 舞蹈2023-01-12
簡介”在她看來,新北京需要新京味,比如,過士行的寓言化寫作為京味話劇提供了一種精神內涵層面的創新,而方旭在改編老舍作品時進行了形式上的創新,話劇《喜相逢》則以新老北京人的融合體現了取材角度的創新,這些都是京味話劇創作中的有益探索

如何判斷良序關係

北京日報客戶端 | 記者 李俐

11月25日,大戲看北京·2022第六屆老舍戲劇節以“構建新時代的‘戲劇觀’”為主題,邀請十位業內專家相聚線上,就老舍先生的戲劇藝術與京味話劇的守正創新、新時代戲劇創作與戲劇批評等話題進行了深入探討。

“新北京需要新京味”,老舍戲劇節論壇關注京味話劇守正創新

“老舍先生的創作出發點,就是為人民而書寫,這也是他所秉持的一種文化立場與文化態度。”國家話劇院國家一級演員梁國慶說。從《茶館》《龍鬚溝》等作品中,他看到了老舍先生對人民的苦難飽含著無盡的同情與悲憫,也看到了老舍先生對人世間美好情感的真摯讚揚,以及對黑惡勢力愛憎分明的憤怒和鞭策。“在老舍先生的筆下,四九城裡的平民百姓,他們的七情六慾、喜怒哀樂、一嘆一息,都被表達得那麼栩栩如生。那些對白是那麼的流暢、簡潔、生動,看似著墨不多,但是恰恰點到了人的心裡。”梁國慶表示,“在今天我們緬懷老舍先生為中國話劇藝術所作出的不可磨滅的貢獻時,更應該繼承老舍先生為人民書寫的創作立場,創作出更多為廣大人民群眾所需要、所熱愛的戲劇作品。”

老舍先生堪稱京味話劇的開創者,他的《茶館》《龍鬚溝》《駱駝祥子》等經典作品,在話劇舞臺上至今仍常演不衰。國防大學軍事文化學院原教授、文藝評論人谷海慧認為:“老舍話劇留下了寶貴的精神文化和藝術資源,體現出了北京城和北京人的文化關聯、城市的文化傳統和市民精神氣質。”

同時,她也認為,京味話劇創作正在遇到一個現實問題,“隨著現代化的程序,人們的生活方式在急劇改變,無論老北平的記憶還是大雜院的生活,在當下的北京生活中已經越來越成為市民生活經驗的一小部分。如果在取材領域和藝術方法上不去創新的話,是不是還能產生新的經典?”在她看來,新北京需要新京味,比如,過士行的寓言化寫作為京味話劇提供了一種精神內涵層面的創新,而方旭在改編老舍作品時進行了形式上的創新,話劇《喜相逢》則以新老北京人的融合體現了取材角度的創新,這些都是京味話劇創作中的有益探索。“好的戲劇作品核心還是寫人,在人的身上表現城市文化的新元素、新精神。用地域文化密碼去塑造人的形象,是京味話劇從老舍出發、在守正中進行創新的可能道路。”

談到京味話劇,《新劇本》雜誌主編、一級編劇林蔚然也認為,這不是一個固化的概念。“近年來,相當數量的話劇作品貼上了新京味的標籤,城市的格局、發展的風貌、經濟的變遷、語言的演進,催生著不同於傳統的京味話劇在大小劇場中登堂入室。”她以自己參與編劇的“迴天”題材話劇《喜相逢》和相聲劇《依然美麗》為例,介紹了新北京故事的創作視角和內在價值。“古都北京在新時代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深刻變革,我們戲劇從業者一方面必須關注這種變化,另一方面也更加應該關注這些身處變化中的人,關注他們的思想、視野和情感。”在她看來,京味話劇的創新性表達,是生活在北京的戲劇從業者們講好北京故事和中國故事的有力載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