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舞蹈首頁舞蹈

大雪節氣,感受一下古詩詞中的這些“雪”

由 齊魯壹點 發表于 舞蹈2023-01-13
簡介此詩寫景、記事、寫人用語簡潔而又意境開闊,詩人所選擇的意象有落日、蒼山、寒天、白屋、柴門、吠犬、風雪和歸人,僅僅二十個字中包含了八個意象,又以極平實、極簡潔的語言將這八個意象組成了豐富深遠的詩情畫面,可謂非寫景高手而不可為之,達到了詩家所稱

雪花飛舞的舞字怎麼寫

大雪節氣,感受一下古詩詞中的這些“雪”

文|李學樸

今年12月7日將迎來大雪節氣。大雪,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十一個節氣,它和小雪一樣,都是反映天氣現象的節氣。

大雪之後,天氣更加寒冷,在強冷空氣的作用下,下大雪或暴雪的可能性加大,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所云:“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也。”

大雪這一節氣帶給人們的是天氣驟然變化、冬雪季節到來,而雪的降臨也為我們的生活增添了更多詩情畫意。歷代文人墨客詠雪的詩詞不可勝數。

南北朝時的劉義慶記下了一則《詠雪聯句》的佳話:“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

謝安乃是東晉時期頗有膽識的政治家,他出身高門士族,素有文采,與王羲之、許詢等名士交遊甚多,有“江左風流宰相”之稱。謝朗、謝道韞是謝安哥哥的一雙兒女,前者為兄,後者為妹。

有一年冬日,謝安在家為子侄輩講詩論文,忽然天空飄起了雪花,便依著此時景色題詩:“白雪紛紛何所似?”

謝朗見狀很快接韻:“撒鹽空中差可擬。”

論理,謝朗“少有文名”,也是罕見的人才,倉促之下接續之句也並非沒有可取之處,可是他的妹妹謝道韞就覺得不太好,差了那麼一點韻味,便隨口接續了第三句:“未若柳絮因風起。”

想來也是,撒鹽亦可,但未免有點實在。相比之下,迎風飛舞的柳絮就多了幾分飄搖之態、朦朧之美。謝安也覺得侄女的文采在侄兒之上。

這則典故,便經了劉義慶的手流傳後世。

同樣的雪花,在不同的賞雪人眼中,有著不同的意味。

唐代高駢寫下的《對雪》一詩,便是形神俱備。詩云:“六出飛花入戶時,坐看青竹變瓊枝。如今好上高樓望,蓋盡人間惡路岐。”詩人駐足窗前,默默觀賞飛雪將世界裝扮得潔白無瑕,就連庭院中的竹林也變成了玉樹瓊枝,令人稱羨。

唐代詩人劉長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詩云:“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

此詩寫作時間為詩人被貶謫湘楚之時,詩中所寫是一位旅者於天寒日暮之時頂著風雪尋找投宿之處的情景。唐代詩人詠雪的詩篇可謂多矣,而詩人劉長卿的這一首卻出手不凡。

此詩寫景、記事、寫人用語簡潔而又意境開闊,詩人所選擇的意象有落日、蒼山、寒天、白屋、柴門、吠犬、風雪和歸人,僅僅二十個字中包含了八個意象,又以極平實、極簡潔的語言將這八個意象組成了豐富深遠的詩情畫面,可謂非寫景高手而不可為之,達到了詩家所稱“寄至味於淡泊”的藝術境界,令人回味無窮。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江雪》詩云:“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這首詩以幽僻、冷清的雪景勾勒出生命巨大的寂寥與孤獨,詩人纖塵不染、純淨孤高的心性躍然紙上。

“隔牖風驚竹,開門雪滿山”是唐代詩人王維《冬晚對雪憶胡居士家》中的詩句。

王維的詩多有畫境,也常有樂感,既具視覺上的構圖效果,又有聽覺上的聲響效應。此處寫雪,王維又施展其拿手好戲,上句寫聽雪,人居室內,隔窗但聞戶外寒風挾著雪花驚動、拍打著竹葉,雪未“露面”卻含融在風聲、竹響的暗示中,此所謂“不著一字,盡得風流”也。

風聲、竹動、雪落,本極輕微,而詩人以其特具的敏感卻能感受到自然的律動變化,傳達出其聲響。

南宋曾幾《雪中次韻》之“有時聞瀉竹,無路去尋梅”,與之構思接近,但曾詩是客觀直陳,王詩著一“驚”字,則帶感情色彩。

“風回共作婆娑舞,天巧能開頃刻花”是北宋江西詩派鼻祖黃庭堅《詠雪奉呈廣平公》中的詩句。

黃庭堅作詩,主張字字有來歷,以故為新,化腐朽為神奇。“風回共作婆娑舞”脫胎於杜甫《對雪》之“亂雲低薄暮,急雪舞迴風”。

杜詩著眼於表現風捲雪舞的瞬間性狀態,“回”為形容詞,意為旋轉;黃詩則將“回”字用作動詞,表現雪由靜態而趨動態的過程,進一步描繪出雪花飛舞的姿態——“婆娑舞”,對雪花動態的寫照更豐滿完備。

“戰罷玉龍三百萬,敗鱗殘甲滿天飛。”這是南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五十四所載北宋華州狂士張元絕句詩《雪》的尾聯。

張元人狂,詩亦狂怪。他寫雪,不是如實描繪,而是超現實的想象構思,化日常平凡習見之物為神話傳說中的神奇之景,造成陌生化的奇特審美效應。

“滿天飛”的銀白色或玉色雪花、雪片,在詩人想象中,是神話英雄五丁擊退三百萬條玉龍後,玉龍的敗鱗、殘甲所化成的,賦予日常的雪以傳奇性,使飛舞的雪花更富鮮明的立體感、飛動感。

想象離奇,卻又建立在現實中雪花固有的特性之上,雪色為白似玉,雪形似鱗類甲,以玉龍之鱗、甲擬狀雪花,新奇而貼切。

南宋詩人楊萬里《觀雪》雲:“落盡瓊花天不惜,封它梅蕊玉無香。倩誰細橪成湯餅,換卻人間煙火腸。”

詩人筆下的湯餅,就是人們熟知的湯麵條。在白雪皚皚的冬夜,能夠吃上一碗湯湯水水的麵條,邊吃邊冒汗,渾身的毛孔都是通暢的,疲倦的身心頓時得到放鬆。人們邊吃邊看身畔的兒童嬉戲,揚起一團團雪球飛舞在空中,甚是有趣。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尋微信小程式“齊魯壹點”,全省600位記者線上等你來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