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舞蹈首頁舞蹈

新書首發——中國頂尖學科復旦歷史地理,多了張新“名片”

由 新民晚報 發表于 舞蹈2023-01-18
簡介七十多年來,復旦歷史地理學科在譚其驤、鄒逸麟、葛劍雄、周振鶴等學術帶頭人的帶領下,始終立足學術前沿,凝聚研究力量,產出高質量的、對國家發展與建設有重大意義的研究成果,致力於創造有中國氣派和中國特色的學術研究

歷史中國最早的王是誰

新書首發——中國頂尖學科復旦歷史地理,多了張新“名片”

在復旦,有一門學科全國聞名、歷史悠久、薪火相傳,那就是我國曆史地理學奠基人、著名歷史地理學家和歷史學家譚其驤先生70多年前創立的中國歷史地理學科。

日前,由復旦大學文科資深教授葛劍雄任主編、復旦大學中國歷史地理研究所所長張曉虹任副主編的“中國頂尖學科出版工程·復旦大學歷史地理學科”叢書,在世紀出版園完成新書首發。叢書展現了復旦大學歷史地理學科多年來發展的成果和經驗總結,兼具學術深度和歷史厚度,是歷史地理學科對接高校“雙一流”建設、講好中國學科自己的故事,走向世界舞臺的嘗試,也將成為復旦大學歷史地理學科的一張新“名片”。

目前,叢書中的學術經典(四卷)《譚其驤卷》《鄒逸麟卷》《周振鶴卷》《葛劍雄卷》已出版,學術前沿(五卷)已出版其中三卷,剩餘兩卷以及《學科學術史》《論著總目》和譚其驤、鄒逸麟、葛劍雄、周振鶴的《學術傳記》將在2023年陸續出版。

葛劍雄表示,本套叢書在形式上沒有先例可循,儘管國內外一流學科都經歷了長時間積累和傳承,但以學科為主線的集體性出版工程尚屬首次,希望“復旦大學歷史地理學科”系列的出版,能給其他學科發展帶來一些啟示。

從譚其驤先生編撰《中國歷史地圖集》開始,復旦歷史地理學科就致力於建立中國自主知識體系下的歷史地理學科,不滿足於做重複性、驗證性的研究工作,不僅研究主題立足於中國的現實問題,而且研究成果也成為治中國史者的學術標準。

實際上,歷史地理學科本就是一門極具中國特色的學科。“站在世界角度來看,其他國家一般沒有像中國這樣豐富的歷史資料。而中國既可以研究歷史人文地理,也可以研究歷史自然地理,至少可以追溯到兩三千年前。”葛劍雄說。

研究中國歷史,首先需要確實的是“歷史上的中國”。譚其驤先生根據中國歷史地理發展特點,提出了以清代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作為歷史上的中國,這一觀點由於建立在紮實的歷史資料考證和對中國歷史特點的充分把握下,因此成為國內外學術界在研究中國歷史時遵循的規範。

在復旦歷史地理學科的發展歷史上,這樣的例子不勝列舉。如作為中國二千年中央集權制的重要支撐,行政區劃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周振鶴對歷代行政區劃變遷的研究中,提出了基層政區、統縣政區和高層政區等一系列政區研究基本概念已為學術界所遵循,成為研究歷史政區的標準概念。

同樣,作為國內最早開展數字人文研究的單位,葛劍雄主持的CHGIS專案開創了將GIS技術應用到歷史地理學研究的先河。在該專案研發過程中,創造性地採用“資料生存期”的方式以反映歷史時期政區的置廢分合,形成了一整套可用於表現時間和空間變化過程的時空資料製作的技術標準。這一標準已廣泛應用於數字人文研究領域。

1972年,上海石化廠在金山選址建廠。考慮到上海地區的成陸歷史,譚其驤與張修桂查閱相關史料,結合實地調查後,對金山衛海岸變遷進行了論證,認為金山衛一帶的海灘仍處於成陸過程,有利於修建大型石化工廠。這一結論也為當時金山石化工程籌建指揮部現場鑽探的結果所證實。而半個世紀來,金山石化廠選址的案例也成為歷史地理學經世致用的有力證明。

七十多年來,復旦歷史地理學科在譚其驤、鄒逸麟、葛劍雄、周振鶴等學術帶頭人的帶領下,始終立足學術前沿,凝聚研究力量,產出高質量的、對國家發展與建設有重大意義的研究成果,致力於創造有中國氣派和中國特色的學術研究。這便是該學科長期立於不敗的制勝法寶。

新民晚報記者 張炯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