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舞蹈首頁舞蹈

隨風漫舞,探尋非遺風箏

由 宜教通etonedu 發表于 舞蹈2023-01-21
簡介傳統的中國風箏上處處可見吉祥寓意和吉祥圖案

漂亮的風箏怎麼做

在中國,風箏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

從前風箏被稱為“紙鳶”。

《村居》一詩中“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便描述了草長鶯飛時節,放學歸來的兒童興致勃勃放風箏的情景,洋溢著天真童趣。

隨風漫舞,探尋非遺風箏

至於風箏最早

的起源,

有不同的說法,

但普遍認為

,最早發明風箏的是中國人。

在今天風箏的製作也被列為中華非遺工藝中的一項。

至於風箏是如何在中國出現並發展

至今的呢?

其中,木考說和紙鳶說是其中兩種最為普遍的說法。據《韓非子

外儲說左》記載:“墨子為木鷂,三年而成,一日而敗”。墨子做了一隻木鳥,三年才製成,但是在天上飛了一天就壞了。據說風箏最早被髮明出來是為了軍事用途和傳遞情報用,但現在富有藝術氣息的風箏,融入了中華的審美觀念,已經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

隨風漫舞,探尋非遺風箏

傳統的中國風箏上處處可見吉祥寓意和吉祥圖案。

在兩千多年的漫漫

的歲月裡

,智慧和審美情趣兼備的先人們,

不僅創造出優美的

圖案意象

、凝聚著中華民族智慧的

文字

和繪畫,還創造

蘊含著

寓意吉祥

、反反映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的圖案。

隨風漫舞,探尋非遺風箏

在傳統風箏創造活動中,

選擇題材的時候往往會注重影象

“形神兼備”

換句話來講,也就是

以特定的內容來反映人們生存生活的需求,寄託人們的

美好

理想和情感。透過

這些

圖案形象,給人以喜慶、吉祥的祝福之意

。此外

它融合了地方民俗的欣賞習慣,反映醇善

樂觀的思想感情,滲透著中國民族傳統和民間習俗,因而

能被男女老少喜聞樂見,因此

在民間廣泛流傳。

隨風漫舞,探尋非遺風箏

隨風漫舞,探尋非遺風箏

“鯉

龍門”

寓意逆流而上、飛黃騰達;

“福壽雙全”

祈求幸福與長壽;

“龍鳳呈祥”

代表和諧統一、婚嫁之喜;

“百蝶鬧春”

體現萬物的生機

等,這些風箏無一不表現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憧憬。

傳統風箏

製作工藝複雜,

講究扎、糊、繪、放四藝,

製作全程

包括構思、選料、劈竹、定型、綁紮、裁剪、彩繪、裱糊等

層層

工序

,一共需要經歷十多道工序,才能製作出一個完整的傳統風箏。

隨風漫舞,探尋非遺風箏

風箏

藝術離不開繪畫元素,

當風箏製成後,放飛

出現在人們眼前時

,最終還是以空中一張巨畫這樣的形式

,所以除了注重題材情感等各個方面之外,還要注重繪畫功底,只有這些要求都一一滿足,達到一個逐漸融會貫通的地步,才能真正使風箏這一傳統工藝變得更加普遍。

隨風漫舞,探尋非遺風箏

風箏經過幾千年的流傳,現如今的風箏的繪畫方式

依然

保留著傳統繪畫的方法

和特點

,比如

前面提到的

只求神似,不求形似,就是風箏繪畫的一個很突出的特點。

所以往往

會有一些風箏在繪畫過程中故意誇大了它的形象特點,

這樣形象會顯

得更加的活潑靈動,更獨具特色,更具審美

值。

各個地域的風箏都各具特色,其中較具有代表性的有源於北宋的南通板鷂風箏、

以燕子為造型的北京風箏和以高階真絲織物為主要材料的天津風箏

流行於我國西北地區的拉薩風箏

隨風漫舞,探尋非遺風箏

在託管學堂課後服務中,孩子們可以在完成一天的學科課程後,在素質課程裡瞭解風箏的由來和寓意,並在老師的指導下自己動手做一個真正可以飛起來的風箏,在上面肆意發揮自己的美術創意,繪製自己喜歡的圖案。

隨風漫舞,探尋非遺風箏

在休息日裡,闔家到郊外空地上揚起自制的風箏,讓細長的風箏線連線起孩子們的奇思妙想和古人的勞動智慧。

隨風漫舞,探尋非遺風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