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美食首頁美食

舌尖上的故鄉_永定芋子包

由 揭秘塔羅牌 發表于 美食2021-07-11
簡介我想有去過的朋友一定都知道那裡有這麼一種小吃——芋子包,它是客家人傳統的經典美食,深受我們當地男女老少的青睞

芋子包怎麼煮

我的故鄉在福建永定。說永定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但說永定土樓相信大家多少都會有所瞭解。它在2008年已申遺成功,是世界文化遺產,也是國家5星級旅遊景點。我想有去過的朋友一定都知道那裡有這麼一種小吃——芋子包,它是客家人傳統的經典美食,深受我們當地男女老少的青睞。

在家鄉,每個女人都會做芋子包,即使是常年在外的遊子們都不例外,因為從小耳濡門目染看母親做並且也在一旁打下手幫忙過,比如我就是這樣過來的。只是木薯粉在外面不好找,只有回家的時候帶點木薯粉出去才做的成。令人驚喜的是,有兩回我在廈門也看到過有人售賣,很簡潔的一個小攤,上面寫著“客家芋子包”,並且味道非常正宗。我想是不是我故鄉芋子包名氣大了,又或者是客家人都瞭解客家人對芋子包的偏愛,特地出來犒慰故鄉人的思鄉情結的。

家鄉人對芋子那是有非常情感的,以前人們生活困苦,有著“番薯芋子半年糧”之說,芋子既可當糧,更可作菜。記得我小時候家裡就因為買不起油而常常煮芋子湯下飯,因為芋子甜,糯,滑,不用油煮照樣很好吃。母親還不止一次跟我們講過這樣一個小故事,有個人挑擔到半山嶺上挑不動了,於是坐下來歇息,此時,恰逢另一個人從後面空手而歸,這個人便非常神秘地對後來者說道:兄臺,你幫我挑一肩吧,挑到山頂,我便告訴你一個別人都不知道的秘密。於是這個兄臺很爽快便答應了,待到山頂時,便問他剛才所說秘密是什麼?只見那個人非常鄭重而嚴肅地附在他耳邊說道“芋子澆飯不教人”。聽完後,這個兄臺很氣憤,直呼上當,大聲說道:這也是秘密?誰不知道芋子澆飯好吃?無論故事真假,都足見芋子在家鄉人生活裡所佔比重了。我們當地還流傳著這麼一個故事,很久很久以前,有座寺廟,廟裡的僧人種了非常多的芋子,每年都吃不完,於是便蒸熟舂爛如泥,做為牆面,後來歲逢饑荒,山裡鄉村餓死無數人,而廟裡僧人卻盡數存活,原來全是靠吃芋泥牆為生。後來人們便認定芋子是寶貝,變著法的吃芋子,芋餃,芋子叛,芋子包皆由此而生。芋子包更成了客家人宴席請客的名菜:豬肉,線面,芋子包,三大件之一。

芋子包是聰明能幹的客家人由芋子衍生出的鄉間美食。是我們永定的一道傳統特色菜,屬於客家名菜之一。它主要由皮和餡兩部分組成。芋子、木薯粉,鹽,油是製作包皮的。餡料就比較豐富了,有:五花肉,幹香姑、幹魷魚、冬筍,筍乾或者蘿蔔(這三樣有一樣就可以)、蔥白、芹菜、醬油、蠔油、胡椒粉,將材料切細,加入油鹽味精,爆炒,炒熟炒香盛入盆中待用。接著做包皮,要選肉多飽滿水份足的芋子,洗乾淨放入柴火灶上大火蒸半小時以上,蒸熟後趁熱剝皮放在簸箕裡面,一個人剝一個人把芋子搗爛。通常我和我媽做的時候都是用啤酒瓶底來搗的。然後加木薯粉,芋子和木薯粉比例全靠感覺和經驗,適量鹽和油或者是熬好的骨頭湯,使勁揉,翻來覆去的揉,揉到沒有疙瘩很細膩,揉到三光(手光,盆光,面光)。這個過程是比較累的,需要力氣也需要點時間。麵糰揉好後,再分成一個個大小相近的小劑子,把劑子放在掌心慢慢撐開,撐成一個小碗形狀,這是一個要技術的過程,太薄了容易裂開包不好,太厚吃起來口感沒那麼好。封口後裝進一個個小袋子裡,裝袋子便於儲存,蒸的時候也不至於糊在一起,然後大火蒸20分鐘。剛出鍋的芋子包光滑晶亮,口感軟糯而有Q彈,想想也流口水了。如果是逢年過節,一家大小圍在一起包的過程就更溫馨了,包的形狀,包的大小都是其次,重要的是大家同心同樂,談笑間,都包含了一年來一家人的相互理解和支援。

我們客家人有事沒事想吃了要做芋子包,請客要做芋子包,逢年過節更要做芋子包。在我看來,芋子包不光是一種美味的享受,更是一種精神和文化的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