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美食首頁美食

聞“香”識岩石,真的可行嗎?

由 中國科普博覽 發表于 美食2022-12-02
簡介琥珀製成的工藝品(圖片來源:作者提供)聞味辨石,難度不小很遺憾,自帶香味的石頭十分罕見,歷史資料中記載的香玉撲朔迷離,無跡可尋

為什麼琥珀會散發出香味

在陝西省與四川省交界處有座米倉山,傳說這裡出產一種奇怪的石頭,當你把它清洗乾淨放到鼻子下面,能夠聞到一股淡淡的香味。令人感到好奇的是,這種香味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呢?

聞“香”識岩石,真的可行嗎?

風景秀麗的米倉山(圖片來源:巴中市林業局官網)

“飄香石”的秘密

米倉山是大巴山的支脈之一,自西北向東南延伸,海拔約為1500~2000米,傳說這裡有許多石洞,洞中儲存著許多白花花的大米,故而得名“米倉山”。其實,這裡是石灰岩分佈區,發育出許多溶洞、暗河等喀斯特地貌,部分地區出露砂岩、頁岩、花崗岩、板岩、千枚巖等各類岩石。

聞“香”識岩石,真的可行嗎?

用蛇紋石化大理岩(綠色部分)雕刻成的工藝品(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為了破解米倉山“飄香石”的秘密,地質專家曾專門走進大山深處進行實地調查。他們在溪流旁邊發現一種墨綠色石頭,竟然真的帶有一種特殊的香味。實驗室鑑定結果顯示,這是一種特殊的變質岩,名為蛇紋石化大理岩。

我們都知道,要想聞到香味,前提條件是這種物質能揮發出分子。當某些芳香的物質蒸發或者昇華,其中的一些極微小的分子飄散到空氣中,然後與我們的鼻腔接觸,經過大腦的分析處理,我們就能感覺到香味。容易揮發產生香味的是有機物,比如油、花朵、食物等,而岩石是緻密的無機物,一般不會揮發分子,所以岩石產生香味是不大可能的。

聞“香”識岩石,真的可行嗎?

蛇紋石化大理岩(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但是,米倉山的蛇紋石化大理岩能夠自帶香味,專家認為這與當地環境有關。米倉山植被茂密,植物產生的芳香類有機物覆蓋在岩石表面,在適當的溫度、壓力及覆蓋條件下,逐漸滲入到岩石中間極其微小的孔隙內。歷經成千上萬年的漫長時光,把石頭染上香味也就順理成章了。

“金香玉”的真相

不知從何時開始,民間收藏界開始流行一種所謂的“金香玉”,以其自帶香味的奇特現象吸引人們的眼球。實際上,古代文獻中並沒有關於“金香玉”的記載,所謂“有眼不識金香玉”的噱頭,也只不過是今人從俗語“有眼不識金鑲玉”或“有眼不識荊山玉”訛傳而來。

目前所發現的能夠產生香味的石頭,僅出現在川陝交界的山地。2004年,有人在這裡發現一塊石頭能夠發出奶油巧克力的味道,經鑑定發現其中所含的礦物主要是由鎂質灰巖經熱液交代變質作用形成的蛇紋石。

聞“香”識岩石,真的可行嗎?

蛇紋石化大理岩(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2005年,首都博物館收到一塊重達約256公斤的珍貴贈品,名曰“金香玉石”,參觀首博新館的人們一走到地下一層竹林廳就能聞到巧克力般的香味。其實它的主要礦物成分也是蛇紋石,與米倉山的“飄香石”都屬於同一型別。

然而,當我們翻閱古代文獻時卻發現,很多資料中都有關於香石的故事,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蘇鶚在《杜陽雜編》中記載,唐朝皇帝李亨曾賜給當時權傾朝野的宦官李輔國兩塊自帶香味的玉器。清朝著名學者紀昀卻對此事嗤之以鼻,根本就不信這種荒唐的故事,但他在《閱微草堂筆記》中寫道:“然世間實有香玉。”

聞“香”識岩石,真的可行嗎?

“封印”昆蟲的琥珀(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根據紀昀的描述,他的外祖母有一塊青玉扇墜,據說是從明朝的內廷裡偷出來的,玉墜的做工很簡樸,隨著原石的形狀雕了兩條螭龍,上面有幾處血斑,看起來如同融化的蠟油,用手把玉墜搓熱,能聞到沉香的氣味,如果不搓熱,就沒有味道。

聞“香”識岩石,真的可行嗎?

琥珀(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紀昀所說的香玉究竟是何材質,迄今仍然是個謎。有學者認為,這很可能是一種琥珀。原因在於,琥珀是幾千萬年前松柏科植物分泌的樹脂形成的化石,主要成分是C20H32O2,碳、氫、氧的比例變化不定。如果我們用手或紙摩擦琥珀表面,或採用火燙,然後放在鼻子下就能聞到一股淡淡的松香味。

琥珀還具有可燃的特性,在遙遠的古代,人們曾把琥珀當作一種香料,在舉行一些大型慶祝活動時常有燃燒琥珀的習慣。琥珀的這些特徵都與紀昀所描述的香玉有相似之處。

聞“香”識岩石,真的可行嗎?

琥珀製成的工藝品(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聞味辨石,難度不小

很遺憾,自帶香味的石頭十分罕見,歷史資料中記載的香玉撲朔迷離,無跡可尋。不可否認,氣味可以幫助地質工作者鑑定岩石和礦物,但是僅僅依靠香味來尋找或辨別岩石,幾乎不可能。

巖礦鑑定是地質工作中的一項非常重要的基礎內容,為了準確判斷岩石和礦物的種類,所依據的主要因素就是鑑定它們的光、電、聲、熱、磁、重、硬度、嗅味等物理特徵及其化學成分特徵,這需要綜合多種特徵才能最終給出巖礦鑑定的準確答案。

其中,嗅味既包括透過舌頭感知的味覺,也包括透過鼻子感受的嗅覺。可用味覺感知的主要是一些鹽湖中沉積的鹵化物礦物和硫酸鹽礦物,比如味鹹的石鹽、味苦的芒硝、味鹹而苦澀的鉀鹽、微帶甜澀味的硼砂等;可用嗅覺感知的,僅有毒砂、雄黃和雌黃等極少數礦物。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這些散發氣味的礦物不僅惡臭難聞,而且具有毒性,我們可不要輕易去聞,以免受到傷害。

聞“香”識岩石,真的可行嗎?

毒砂(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毒砂,又名砷黃鐵礦,化學成分為FeAsS,是金屬礦床中分佈最廣的一種含砷礦物,當我們敲擊它的時候就會聞到一股蒜臭味。

雄黃和雌黃的化學成分分別為As4S4和As2S3,都形成於低溫熱液(一般為50~200℃)礦脈中,是熱液硫化物與含砷礦物發生反應的產物,彼此經常共生在一起,形影不離。如果這兩種礦物被火灼燒,會冒出帶有蒜臭味的煙霧,而煙霧中含有三氧化二砷,該氣體冷凝後形成的白色粉末狀固體就是俗稱的砒霜。

聞“香”識岩石,真的可行嗎?

聞“香”識岩石,真的可行嗎?

雄黃和雌黃共生,其中橘紅色為雄黃,黃色為雌黃(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看來,傳聞裡價值連城的“金香玉”只能當作一場難尋的美夢了,神秘莫測的“飄香石”也只是無機物與有機物的機緣巧合而已。不過轉念一想,這些味道各異的岩石在各個領域為人們帶來的價值又何嘗不算是一座座寶藏呢!

出品:科普中國

作者:馬志飛

監製:中國科普博覽

編輯:孫晨宇

聞“香”識岩石,真的可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