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美食首頁美食

秋季養生有講究~

由 PSM藥盾公益 發表于 美食2023-01-07
簡介秋三月又分為孟秋、仲秋、季秋,孟秋即初秋,初秋是夏季到秋季的轉折,包括立秋、處暑兩個節氣,其氣候多夾雜夏季暑溼之氣

經後能喝清補涼嗎

作者:東莞市東部中心醫院 曾修明

中醫學認為

燥為秋令主氣,燥性乾澀,侵犯人體,最易耗傷人體津液,燥邪最易犯肺,使肺津受損,清肅失職。秋燥易傷津液,故飲食應以滋陰潤肺為佳。是這樣的嗎?

秋季養生有講究~

《黃帝內經·素問》曰:“秋三月,此謂容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早臥早起,與雞俱興,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此秋氣之應,養收之道也。逆之則傷肺,冬為飧洩,奉藏者少。”

秋三月指從立秋到立冬的三個月的時間,包括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6 個節氣。

秋三月又分為孟秋、仲秋、季秋,孟秋即初秋,初秋是夏季到秋季的轉折,包括立秋、處暑兩個節氣,其氣候多夾雜夏季暑溼之氣;仲秋為秋之正氣,包括白露、秋分兩個節氣,其氣候多幹燥;仲秋之後為季秋即深秋,深秋是秋季到冬季的轉折點,包括寒露、霜降兩個節氣,其氣候特點多夾雜冬季寒涼之氣。

孟 秋

孟秋此時天氣開始轉涼,但夏季的暑溼之氣仍然存在。此時的氣候特點為燥暑兼溼。這個時節,五氣屬燥,但燥與夏季暑熱夾雜,形成的六淫邪氣為溫燥。其中,立秋時節氣候偏溼,處暑時節氣候偏熱。

孟秋雖熱,但非夏之暑熱,飲食不宜寒,過寒,易傷脾胃,引起脾失運化,宜清潤為主,祛溼為輔。

此時可選用藥材有

淮山、蓮子、麥冬、雲苓、無花果、南北杏、銀耳

等。孟秋推薦食用藥膳鮮蓮子銀耳湯和廣東清補涼。

1、

鮮蓮子銀耳湯(來源《中國食療大全》)

原料:

幹銀耳10 g,鮮蓮子30 g,雞湯1 500 mL,料酒、精鹽、白糖、味精各適量。

製作:

把銀耳泡發好,放在一大碗內,加入雞湯150 mL,蒸1 h 左右,待銀耳完全蒸熟(透)時取出;將鮮蓮子剝去青皮和一層嫩白皮,切掉兩頭,捅去蓮心,用水氽後仍用開水浸泡(鮮蓮子略帶脆性,不要泡得很爛);燒開剩餘雞湯,加入料酒、精鹽、味精、白糖,將銀耳、蓮子裝在碗內,注入雞湯即可。

功效:

滋陰潤肺,補脾安神。適用於心煩失眠、乾咳痰少、口乾咽乾、食少乏力等症。健康人食用能消除疲勞,促進食慾,增強體質。

2、

廣東清補涼

原料:

蓮子、百合、薏苡仁、芡實、北沙參、玉竹、淮山、銀耳、桂圓、枸杞、紅棗、冰糖各適量。

功效:

具有清熱、潤肺、健脾去溼等功效。

仲 秋

仲秋是秋之正氣,雨水漸少,氣候乾燥,六淫邪氣為燥邪。燥邪傷人,最易耗傷人體津液,出現各種乾燥等症狀。因此,仲秋宜滋陰潤肺。

此時可選用藥材有

蜂蜜、沙參、百合、麥冬、玉竹、枸杞

等。應避免食用辛辣燒烤之品,包括辣椒、花椒、桂皮、生薑、蔥蒜和酒等,尤其是生薑,古人云:“一年之內,秋不食姜;一日之內,夜不食姜”。秋季防燥的最佳方法是“朝鹽水,晚蜜湯”。

喝淡鹽水可以稀釋一覺起來很粘稠的血液,而且有少許消炎作用,潤腸胃通大便;蜂蜜具有清熱,補中,潤燥,止痛,解毒的功效,喝蜂蜜水既可以抗衰老又可以防止秋燥而導致的便秘。

季 秋

季秋即深秋,此時寒露到,氣候逐漸變為乾燥兼寒冷,季秋的六淫邪氣以燥、寒為主。

燥傷肺、寒傷腎,寒為陰邪,易傷陽氣。此時應注意肺、腎的調攝,在滋陰潤肺的基礎上少許補腎助陽。

民間有“秋冬進補,來年打虎”之說,正是指秋末冬初這個時候最需要進補。

此時可選用的藥材有

人參、沙參、西洋參、百合、銀耳、芝麻、梨、蓮子、山藥、蜂蜜、杏仁、枸杞、地黃、茯苓、當歸、黃精、天冬、麥冬、靈芝、黃芪、白朮、大棗、蓯蓉

等。

說了那麼多我們現在回到最先的問題。人與自然息息相關,不同的氣候因素對人的生理病理影響不同,秋三月各個階段氣候特點差異較大,人們應該順應各個節氣的特點調節飲食。抓重點:

①秋令以燥為主飲食應減少辛辣過燥的食物,比如一些煎炸類食物,適當增加一些酸味的生津的滋陰潤肺食物;

②孟秋氣候為燥暑兼溼飲食以涼潤為主兼少許祛溼,但切記進食過多寒涼食物;

③仲秋氣候乾燥應多喝水最好是“朝鹽水,晚蜜湯”以防便秘及乾燥症;

④季秋氣候乾燥兼寒冷,在滋陰潤肺的同時應適當增加少許補腎助陽以防寒。

審稿專家:東莞市東部中心醫院 副主任藥師 關麗卿

以上為“藥品安全合作聯盟”志願者的原創作品,如若轉載請註明作者和來源!

【藥盾公益】

以中國非處方藥物協會、中國藥學會,中華醫學會等共同發起和成立的公益性組織——PSM藥盾公益(公眾號:PSMChina),廣匯資源,凝聚力量,促進公眾用藥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