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影視首頁影視

經略青、徐二州小考:曹操、曹丕對泰山諸將的蠶食計劃

由 史書今古 發表于 影視2021-06-18
簡介臧霸等人的北邊,為青州刺史袁譚,他是袁紹之子,也是曹操當時的盟友

懷柔政策什麼意思

三國時期的曹魏政權,成於北方。這裡是典型的黃河流域文明,同時也是全國的中心地帶,俗稱“中原地區”,分佈於附近的各個州郡,便代表了當時最先進的水平。而在中原諸郡之中,曾有三處地域,對曹操的霸業起到了無比深遠的影響。

一是兗州,曹操的發家之地,也是其老巢所在,荀彧將這裡比作“漢中之於高祖、南陽之於劉秀”;

二是冀州,其治所所在之地——鄴城,則代表了當世頂尖的經濟、文化水平。曹操後來實施的“城市改造計劃”,就是在這裡完成的;

三是青徐二州,青州雖然獨立,但其地偏民少,故而深受其“鄰居”徐州的影響,因此在歷史上,青徐地域往往被視為一個整體。

經略青、徐二州小考:曹操、曹丕對泰山諸將的蠶食計劃

曹操對於兗州、冀州的治理,是非常顯著的,但他對於青徐地域的經營,卻在史書中語焉不詳。這是因為:曹操治兗州、冀州,功在一時;可他對於青徐地域的經略,卻是細水長流,整整維持了兩代人。

一、士族、豪霸與亂匪

青徐地域上,主要有三方勢力,分別是士族、豪霸與亂匪。

從影響來看,最先被提及的就是亂匪。因為東漢時期的青徐二州,長期是各路亂匪紮根的地方。造成這一現象的,可歸結於兩個方面:

其一,自然地理環境。青徐屬於季風性氣候,這導致當地的降水頗為極端。要麼大旱,要麼大澇,讓當地的農業生長環境頗為惡劣。

如《後漢書·質帝紀》:“海水溢,戊申, 使謁者案行 ,收葬樂安 、北海人為水所漂沒死者,又廩給貧羸。”

又如《後漢書·桓帝紀》:“六州大水,勃海海溢,詔州郡賜溺死者七歲以上錢,人二千。一家皆被害者,悉為收斂。其亡失穀食,稟人三斛。”

古代的社會,以小農經濟為主,這樣的惡劣氣候,無疑會對當地的經濟體系造成極為惡劣的影響。

可即便如此,漢靈帝在位時期,卻不見任何賑災的命令。於是,對朝廷失望透頂的農民,紛紛脫離官府掌控。為了生存下去,他們只能化身為盜、匪,在家鄉附近進行劫掠。

其二,青徐地域的民風剽悍,當地民眾自戰國伊始,便擁有好勇、尚武的特點。

按《隋書·地理志》:“考其舊俗,人頗勁悍輕剽,其士子則挾任節氣,好尚賓遊,此蓋楚之風焉。大抵徐、兗同俗,故其餘諸郡,皆得齊、魯之所尚。”

正因如此,青徐地域上的百姓,才會充滿了反抗精神。再加上自古以來,當地百姓便好勇、尚武,導致青徐地域上的盜、匪,都很有組織和戰鬥力。

經略青、徐二州小考:曹操、曹丕對泰山諸將的蠶食計劃

在黃巾軍起義爆發之後,青徐黃巾更是成為了一股不容小覷的勢力。即便張角兄弟和黃巾主力被朝廷和各路梟雄給鎮壓下去了,但青徐一帶的黃巾餘部,仍舊活躍在中原地區。

當然,他們畢竟是匪,缺少相應的組織性和經濟能力,無法存在太長時間,只能迎來被人鎮壓、剿滅和招安的下場。

而在人口驟降的漢末三國之際,這些盜、匪也是很有價值的。因此,青徐一帶的黃巾餘部,大多都被兩股勢力給收編了。

其中一個,便是自立為兗州牧的曹操。按《三國志·武帝紀》:“青州黃巾眾百萬入兗州……信乃與州吏萬潛等至東郡迎太祖領兗州牧。遂進兵擊黃巾於壽張東。……(曹操)受降卒三十餘萬,男女百餘萬口,收其精銳者,號為青州兵。”

而另外一個,便是以臧霸為首的泰山群盜。這群人,其實就是當地的豪霸,他們做著與土匪一樣的事情,但比較幸運一點,有著正式的官方身份。

按《三國志·臧霸傳》:“黃巾起,霸從陶謙擊破之,拜騎都尉。遂收兵于徐州,與孫觀、吳敦、尹禮等並聚眾,霸為帥,屯於開陽。”

臧霸等人,皆出身於泰山當地的豪族,後來走上對抗官府的道路,被稱為“泰山賊”、“泰山群盜”。好在,黃巾亂起之時,臧霸帶人投入到了徐州牧陶謙的麾下,這讓他們不僅有了合法身份,還趁機收編了大批黃巾餘部,從而壯大了自己的武裝力量。

在這個過程中,青徐地域上計程車族集團,一度被壓制得抬不起頭。青州計程車族,在百萬黃巾餘部的衝擊之下,潰不成軍,就連濟北相鮑信,也死在了亂軍之中;而徐州計程車族,同樣被徐州牧打壓,處境頗為艱難。

經略青、徐二州小考:曹操、曹丕對泰山諸將的蠶食計劃

按《三國志·陶謙傳》:“謙背道任情:廣陵太守琅邪趙昱,徐方名士也,以忠直見疏;曹宏等,讒慝小人也,謙親任之。刑政失和,良善多被其害,由是漸亂。”

正因如此,廣陵士族陳登、東海士族糜竺,才會暗中勾連,在陶謙死後,支援劉備稱為新任徐州牧。

只是,劉備當年初出茅廬,在複雜的中原局勢中,無法權衡各方派系之爭,最終使自己陷入了孤立無援的境地。在袁術、呂布的進攻之下,劉備又失去臧霸的支援,最後悻悻交出了牧守之職。

於是,徐州就此被呂布替代,不過兩年光景,呂布又被曹操擊敗。隨著劉備後來的奔逃,青徐地域上計程車族,也就此分裂,陳登歸入曹操麾下,而糜竺只能跟著劉備四處顛沛流離。

此時的臧霸,在呂布倒下之後,也失去了最後一個“盟友”。無奈之下,他只好接受了曹操的招攬,後者大喜,“

以霸為琅邪相,敦利城、禮東莞、觀北海、康城陽太守,割青、徐二州,委之於霸

”。

二、臧霸:“圍城”中的獨立人

臧霸手中的青徐兵,頗為強大,這讓曹操不得不重視起來。但他對臧霸,也並非是完全信任的。

在當時的北方,有兩個主要的聯盟曾經分庭抗禮。袁術、陶謙、公孫瓚互為表裡,曹操、袁紹、劉表則守望相助。

在陶謙病逝之後,身為其嫡系的臧霸,自然便接替了陶謙的位置,在中原地區紮根,伺機與袁術、公孫瓚等人呼應。他們的軍事行動,也達到了驚人一致。

袁術與呂布交惡,臧霸也隨之與呂布相抗,甚至阻斷了其進軍琅琊的軍事計劃;袁術與呂布交好,臧霸也隨之與呂布握手言和。

難怪,呂布當年會保下劉備,並聲稱:“

術若破備,則北連太山諸將,吾為在術圍中,不得不救也。

對於這樣的臧霸,曹操怎麼能放下心來?於是,在臧霸歸順自己後不久,曹操便派劉備對他進行了一次試探。

經略青、徐二州小考:曹操、曹丕對泰山諸將的蠶食計劃

當時,曹操手下有兩個叛將徐翕、毛暉,跑到了臧霸的地盤上,曹操讓劉備去問臧霸要人,可後者卻說:“

霸所以能自立者,以不為此也。霸受公生全之恩,不敢違命。然王霸之君可以義告,願將軍為之辭。

見到臧霸這句話,曹操便看出了他強橫的態度。於是,便立即改變了想法,採取懷柔的政策,“溫水煮青蛙”,不僅將叛將徐翕、毛暉加了官,還允諾了臧霸在青徐地域上的總攬之權。

曹操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是他需要臧霸和泰山諸將治理這兩個地方,鎮壓一切的不平與動亂,一方面也是忌憚袁術與臧霸之間的關係。

話雖如此,曹操對臧霸並非是放任為之。在所有人都沒看見的情況下,他悄然在臧霸與泰山諸將的四周,建立了一座座城牆,將他們給“圍困”在了其中。

按《三國志·臧霸傳》:“太祖以霸為琅邪相,敦利城、禮東莞、觀北海、康城陽太守,割青、徐二州,委之於霸。”

從地理位置上看,臧霸和泰山諸將,的確在青徐地域上保持著相對的對立。可他們的四周,卻是一層層“銅牆鐵壁”。

臧霸等人的北邊,為青州刺史袁譚,他是袁紹之子,也是曹操當時的盟友。臧霸身為袁術的盟友,自然不會去與袁紹之子聯合,因為袁術和袁紹兄弟倆,是相互仇視的。

臧霸等人的南邊,主要有下邳、彭城與廣陵三地。下邳是徐州的治所,駐紮在這裡的人,正是曹操親自委派的徐州刺史車胄。彭城為糜竺掌控,廣陵為陳登掌控,這二人都是徐州當地計程車族,與陶謙、臧霸等人對立,自然也頗為穩妥。

至於東邊,則是渤海、東海,除非臧霸等人生了翅膀,才能從這個方向出來。

最後一個西邊,面向齊魯大地,這裡是曹操的大本營兗州。對其有較大威脅的,有泰山和魯國兩個地方。

經略青、徐二州小考:曹操、曹丕對泰山諸將的蠶食計劃

泰山郡是臧霸等人的老家,曹操在此處換上了一個厲害人選。當時,泰山太守為名士涼茂,他本就對盜匪之徒多有反感,在其任內,泰山賊“旬月之間,襁負而至者千餘家”。

至於魯國,曹操不計前嫌,任用了曾經背叛過自己的畢諶。後者為兗州當地的知名人物,曾為兗州別駕,在被曹操啟用為魯國相時,畢諶感恩戴德,使出渾身解數,將此地治理的井井有條,堪稱是固若金湯。

兗州畢竟是曹操的老巢,為此,曹操不僅留下了夏侯惇、曹休等人留下坐鎮,還將泰山分割開來,從中立出了嬴郡,並委派與臧霸不對付的東海豪族糜竺來掌控。

如此以來,臧霸與泰山諸將雖然還保持著相對獨立的狀態,但卻被曹操置入了“圍城”之中,從而大大降低了其威懾力。一旦臧霸有所異動,曹操便能立即對其做出反應。

三、溫水煮青蛙:臧霸的識時務

臧霸在歸順曹操七年之後,才表露出了自己的效忠之意,其中深意值得深思。

按《三國志·臧霸傳》記載:“太祖破袁譚於南皮,霸等會賀。霸因求遣子弟及諸將父兄家屬詣鄴。”

鄴城,是曹操當時統治北方地區的治所。臧霸和泰山諸將遣送自己的家人入鄴,顯然是在表現自己的忠誠,這是古代將領表達忠誠的典型舉動。

為何臧霸會選擇在這個時候呢?

經略青、徐二州小考:曹操、曹丕對泰山諸將的蠶食計劃

顯然,他非常識時務。這是因為:曹操在南皮之戰中的勝利,意味著他掃清了北方地區的最後一個大患。

到了這一步,公孫瓚、袁術老早化為塵土,所以臧霸清楚地認識到:曹操想要再收拾自己,那簡直是輕而易舉。

於是,他自然要表達忠誠。曹操見此,果然大悅,對其多有封賞,升臧霸為都亭侯,後遷為徐州刺史。

有意思的是,臧霸手中的青徐兵,依舊在他的掌控之中;而其他的泰山諸將,除了昌霸五叛被于禁斬殺之外,其餘各位依舊在青徐地域上為政一方。

為什麼曹操不將臧霸等人的兵權收回呢?原因很現實,青徐兵是作為臧霸的部曲身份而行事的,它屬於將領的私兵,只對臧霸忠誠。

除此之外,擁有部曲、私兵的將領或豪族,數不勝數,臧霸只是其中之一。曹操雖然完成了北方大業,但依舊需要這些將領、豪族帶著自己的本部兵馬鎮守在地方上。

所以,曹操直到去世,也沒能將臧霸的兵權褫奪了。做到這一步的,是他的繼承人曹丕。

而促使曹丕做出這一舉動的,是一場突如其來的軍中譁變。

按《三國志·臧霸傳》注引《魏略》:“建安二十四年,霸遣別軍在洛。會太祖崩,霸所部及青州兵,以為天下將亂,皆鳴鼓擅去。”

經略青、徐二州小考:曹操、曹丕對泰山諸將的蠶食計劃

一支軍隊,不聽令而私自行動,這等同於莫逆之舉。對此,朝臣為曹丕提供了兩條解決方案。一部分人認為,應該用譙沛宗室替換掉臧霸和泰山諸將的職務,另一部分則主張安撫,認為責任不在臧霸。

毫無疑問,臧霸雖然保持著相對獨立性,但識時務的他始終是與曹魏的行動保持一致的。因此,青徐兵的“失智”行為,並非臧霸而主導。

瞭解到這一點的曹丕,也支援安撫為上。不久之後,臧霸反而得到升遷。但身為帝王的曹丕,真的會相信臧霸嗎?

按《三國志·臧霸傳》注引《魏略》:“文帝即位,以曹休都督青、徐,霸謂休曰:‘國家未肯聽霸耳!若假霸步騎萬人,必能橫行江表。’休言之於帝,帝疑霸軍前擅去,今意壯乃爾!遂東巡,因霸來朝而奪其兵。”

不難發現,曹丕表面上採取了安撫臧霸的辦法,實際卻另有所為。

在不久之後,曹丕便藉口用兵東吳,調離了臧霸;隨後,他又令曹休都督青、徐諸軍事,對泰山諸將的行動形成了制約。又幾年,臧霸入洛陽養老,其兵權也落入曹休手中。可見此時的青徐地域,已經交由曹休管轄。

到了這一步,曹操、曹丕父子對於青徐地域的經營,也總算劃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

參考文獻:《三國志》、《後漢書》、《漢魏之際的青徐豪霸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