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影視首頁影視

日本首相安倍因「潰瘍性結腸炎」決定辭職,這到底是什麼疾病?

由 今日國際有啥事 發表于 影視2021-06-22
簡介從腸道本身來看,如果持續腹瀉,還伴隨發燒、血便、體重減輕,就有可能是炎症性腸病,如潰瘍性結腸炎、克羅恩病

克羅恩病要終身服藥嗎

最近一週,被安倍晉三的辭職訊息霸了屏,佔領了各大平臺熱搜與朋友!

據日本廣播協會(NHK)8月28日訊息,現年65歲的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正式宣佈辭去首相職位,辭職的首要原因就是一直以來糾纏他的頑疾——潰瘍性結腸炎。

日本首相安倍因「潰瘍性結腸炎」決定辭職,這到底是什麼疾病?

他也表示,選擇辭職是為了避免因舊病惡化等導致影響國政的決策,而這也不是他第一次因為這個疾病選擇辭職了。

根據日本共同社此前報道,在安倍第一次內閣期間,他就曾因潰瘍性結腸炎病情惡化而辭職。

2020真是魔幻的一年,什麼事情都有可能發生。

但看到這個新聞後,相信大多數人還是會產生這樣的疑問:潰瘍性結腸炎是什麼疾病,嚴重到需要國政事務繁忙的首相辭職去治療?

事實上,潰瘍性結腸炎的確很“嚴重”,而且目前暫時無法被完全治癒。在日本,潰瘍性結腸炎已被列入現代“難病”之一。

如果在日常生活中出現習慣性的腹瀉和便血等症狀,就需要警惕是否患上潰瘍性結腸炎。

世界微生態學會主席光岡知足教授曾說過:腸道是“萬病之源”。

潰瘍性結腸炎是個不可忽視的疾病,今天腸博士就和大家來介紹一下潰瘍性結腸炎的症狀以及預防措施。

日本首相安倍因「潰瘍性結腸炎」決定辭職,這到底是什麼疾病?

潰瘍性結腸炎在有較高經濟地位的人群中多見,在我國越是發達地區,出現潰瘍性結腸炎的患者越多,有資料顯示東部沿海地區發病率明顯高於西部地區。

因此,潰瘍性結腸炎被稱為文明病,發病率增高是和我們的生活方式、飲食的西化有極大的關係。

潰瘍性結腸炎的主要症狀是,

反覆腹痛、便血、便膿,嚴重的一天要上幾十次廁所,由於總是擔心出現意外,多數人的社交生活也會受到嚴重影響。

日本首相安倍因「潰瘍性結腸炎」決定辭職,這到底是什麼疾病?

算一算,從十幾歲開始,安倍和潰瘍性結腸炎已經“糾纏”了差不多50年,由於常年被“潰瘍性結腸炎”困擾,安倍成了“頻繁跑廁所”的首相。

2015年9月,日本《週刊文春》雜誌曾爆料稱,安倍晉三當年6月在洗手間吐血。

其後,關於他吐血的新聞至少有四次,成為媒體關注的焦點。

8月5日,媒體更跟進報道,安倍首相之前專用的擅長治療腸炎的主治醫生日比紀文早在三年前,就換成腫瘤專家高石官均,

讓外界懷疑可能是安倍的腸炎惡化,轉為腸癌。

為了治病,安倍也是嘗試各種方法,其中最引人注意的是日媒報道的糞菌移植,方法是:

將健康人腸道中的有益微生物移植到有問題的接受者體內,起到治病的作用。

不要小看這一過程,它有可能會拯救一些人的性命。

潰瘍性結腸炎在中國發病率大概是十萬分之十一點多,發病人群集中在20多歲到40多歲,基本是青壯年。

目前發病的具體原因不是很清楚,但從現代醫學來看,一般有遺傳因素、環境因素、感染因素、免疫因素以及粘膜完整性等因素。

潰瘍性結腸炎高發於西方歐美國家,亞洲人群並不多見。但近些年來由於飲食結構的西化,和內鏡檢查水平的提高和普及,我國潰瘍性結腸炎的發病率和發現率也在逐年增加。

潰瘍性結腸炎是一種慢性疾病,會反覆發作,不能治癒,需要終身服藥。潰瘍性結腸炎和克羅恩病一樣,都屬於炎症性腸病。

它最典型的表現就是持續、反覆血便,有些患者最多的時候一天拉血便20多次。這種血便是一種粘液性膿血便,還伴有腹痛腹瀉。

除此之外,由於長期便血,患者會出現貧血、乏力,營養不良,甚至腸穿孔。

日本首相安倍因「潰瘍性結腸炎」決定辭職,這到底是什麼疾病?

很多患者都會問:我為什麼會得潰瘍性結腸炎?但是,很遺憾,它的具體發病原因目前還不是很明確。

如何警惕潰瘍性結腸炎?

從腸道本身來看,

如果持續腹瀉,還伴隨發燒、血便、體重減輕,就有可能是炎症性腸病,如潰瘍性結腸炎、克羅恩病。

一旦你發現大便中帶血,就得小心了,建議儘早做透過結腸鏡檢查和進一步結腸黏膜活檢。

潰瘍性結腸炎目前沒有辦法預防,但是可以控制和緩解,

例如服用有針對性的益生菌和天然抗氧化劑可以延緩腹瀉和炎症的發病過程。

潰瘍性結腸癌一旦惡化,最嚴重的後果就是演變成結腸癌,這也是很多患者最擔心的。

日本首相安倍因「潰瘍性結腸炎」決定辭職,這到底是什麼疾病?

曾經有一位30多歲的男患者,年少時就患病,但一直不肯合理用藥,口服藥吃吃停停,覺得情況緩解了就停藥,惡化了再用藥……5年前,發展成結腸癌,並出現了轉移。

因此,一旦確診,患者應該儘快到專業的炎症性腸病診療機構接受治療。

患病的時間越長,恢復時間就越長。

對它的治療無法速戰速決,作為一種慢性病,潰瘍性結腸炎像糖尿病、高血壓一樣不能根治,但規範治療和科學的健康管理,患者就能迴歸正常生活。

目前,全球學術領域對於腸道微生態的研究正在不斷深入,我們必須弄清腸道菌群代謝在人體健康方面,或者說疾病方面的意義,

也許在不久的將來,人類可以完全治癒這個疾病。

我們可以利用腸道微生物的力量來獲取健康,目前我們正處在通向未來的十字路口。

最後,再次提醒,平時多留意自己的身體,弄清便血、腹瀉腹痛和便秘的原因,如果是因為生活習慣或飲食造成,應改變飲食結構,改善生活習慣。否則應儘快就醫,明確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