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影視首頁影視

張煒新著《愛的川流不息》:呈現歷史河流的當代特質

由 齊魯壹點 發表于 影視2021-07-09
簡介兒童文學也可以是“大作品”近年來,張煒寫了很多兒童文學作品,從《半島哈里哈氣》《尋找魚王》到《兔子作家》,再到這本《愛的川流不息》,佳作不斷

川流不息地什麼

張煒新著《愛的川流不息》:呈現歷史河流的當代特質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李康寧

張煒新著《愛的川流不息》:呈現歷史河流的當代特質

《愛的川流不息》新書釋出暨作品研討會現場

3月31日,北京圖書訂貨會首日,展覽中心附近的一家酒店裡,來自出版界、文學評論界、傳媒界的近30位嘉賓圍坐一堂,侃侃而談。這是著名作家張煒最新原創小說——《愛的川流不息》新書釋出暨作品研討會現場。

這本墨綠色封面的小說,以流暢簡約的線條,勾畫出一人一貓的形象。圍繞這本12萬字的小說,與會嘉賓進行了長達三個半小時的研討。張煒照例低頭,用鉛筆記錄著大家的意見,寫得分外認真,最後整整抄滿了四五頁稿紙。

“這是張煒先生文學高原之上,生長出的又一棵葳蕤之樹。”山東師範大學教授、文學評論家顧廣梅說。這部作品,帶給了很多人異樣的感動。

張煒新著《愛的川流不息》:呈現歷史河流的當代特質

《愛的川流不息》

張煒 著

山東教育出版社

張煒新著《愛的川流不息》:呈現歷史河流的當代特質

張煒新著《愛的川流不息》:呈現歷史河流的當代特質

人與動物的關係

展現人性

《愛的川流不息》從一隻寵物貓“融融”來到家裡開始,逐漸展開故事情節。由“融融”開始,作者追憶了自己多年來與動物們相處的經歷。“小獾胡”“花虎”“小來”等個性各異的貓狗,甚至還有鴿子、蟈蟈等小動物,它們在不同的時期,與書中的“我”親密相伴,都曾給自己帶來歡樂,但卻終究無法抵禦浮沉不定的機緣,各有宿命歸途。在一次次與動物朋友的相處與別離中,雙方的歡樂與離愁相互交織,最終構築了一個超越物類邊際、交相融合的共有精神世界。

張煒新著《愛的川流不息》:呈現歷史河流的當代特質

在對往事的追憶中,作者也表達了對外祖母的懷念。老人善良而柔軟,在對待動物的一舉一動中,都展現著人性的光芒。她始終守護著家裡的動物們,並堅定地認為,萬物有靈,貓狗都是有自己的思想和尊嚴的,人與動物可以透過“心語”溝通。

作品中,隨處可見主人公與動物之間的情感交融。“我在想自己擁有過的那些動物朋友,與它們朝夕相處的日子,最讓我受不了的是那一雙雙眼睛,那麼明亮、聰明、智慧、純潔。主要是純潔。那是沒有一絲雜質的眸子透出的。這世上的人,他們的心靈之窗,如果有動物投向世間的那種清潔和透澈,就一定是最了不起的。”

這種樸質而超然的表達,來源於作者長期的深刻思辨。在本書的附錄中,張煒認為,動物是離人最近的“他者”和“弱者”。人文精神不能侷限於人類自身,而是必然要關係到包括人類在內的整個生態文明,以及這種文明的發展和進步。“我們與萬物一起生活,是一種不可改變的永恆的生命倫理。我們和它們的這一場交往和尋找,更有永無盡頭的兩廂廝守,實際上就包含了對這種倫理的遵循和守護。”

安徽新華傳媒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克文表示,類似此種“張煒式的思考”和“張煒式的表達”,讓這本書成為了有張煒獨特哲學特色的文學作品。關於人與動物關係的認識,體現了張煒的大人文觀念,具有非常強烈的哲學特質。從某種程度上講,哲學的高度成就了文學的深度。

在魯迅文學院助理研究員、當代文學評論家譚傑看來,故事關於愛的啟示與表達,不僅是人與動物之間,也有人與人之間,其實是生命個體之間愛的走向,體現了張煒“大地倫理的生態觀”。

《十月》雜誌主編、著名評論家陳東捷認為,從立意上看,本書所表達的是愛的力量巨大無比,它可以穿越一切,所以愛川流不息;從表達角度上說,張煒的思辨能力,給了我們閱讀的巨大的信任感。

張煒新著《愛的川流不息》:呈現歷史河流的當代特質

兒童文學

也可以是“大作品”

近年來,張煒寫了很多兒童文學作品,從《半島哈里哈氣》《尋找魚王》到《兔子作家》,再到這本《愛的川流不息》,佳作不斷。國際兒童讀物聯盟主席張明舟認為,大作家給孩子們寫書,張煒以“令人震撼的方式實現了”。

張煒新著《愛的川流不息》:呈現歷史河流的當代特質

國際兒童讀物聯盟中國分會原主席、兒童文學專家海飛表示,中國高水平的成名的文學作家寫兒童文學,張煒帶了個非常好的頭。但張煒筆下的小動物,完全不同於其他傳統的兒童文學作家的作品。他的作品更像是“生態文學”,含金量很高,值得學術界做一下研究。

一些與會專家認為,《愛的川流不息》這部書不能簡單地定義為“兒童文學”,更像是一本破除邊際之作。青年詩人李浩指出,作品中包含了對歷史的反思、對人性的審視以及哲學層面的內省等等。它的讀者物件是超越年齡段的任何一個群體,既可以是少年兒童,也可以是成年人。

“真正的兒童文學,不是把寫作低幼化。”《百家評論》副主編趙月斌的這個觀點,也引發現場專家的共鳴。山東師範大學教授顧廣梅認為,高品質的兒童文學和高品質的成人文學,在文學的本質性內涵上是一致的,在受眾的接受層面也是相通的,並沒有什麼絕對的界限,而《愛的川流不息》就是一個很好的樣板。文學評論家一致認為,無論是安徒生還是葉聖陶,“這樣級別的兒童文學作家,他們的表達同樣是高階的。”

太原師範學院教授、兒童文學評論家崔昕平表示,這部作品的現實性和深刻性,遠遠超出了一般意義上的“兒童文學”作品的範疇。以“愛的川流不息”為題,呈現了作家對生命的“愛”的傳達,人類與生命的平等與尊重的呼喚。但到作品後面部分,尤其是附錄《張煒談動物》部分,更像是“檄文”,指向人類中心主義,指向生命冷酷。整部作品中,是強與弱的辯證之思,是善與惡的深切打量。

作品中,善惡之間的較量始終是觸目驚心的。其中反面人物的粗暴跋扈,源自內裡生命態度的不平等、不尊重。它意指歸向物種歧視,歸向隱藏在種族歧視、性別歧視、階級歧視背後的深層思想根源,是文明的缺陷。

山東出版集團總編輯遲雲認為,《愛的川流不息》是一部關於愛與恨、善與惡的心靈美育讀本,是一部關於愛與恨、善與惡的哲學啟示錄,是一部純粹的高尚的“大作品”。

中國出版協會常務副理事長鄔書林表示,中國少兒出版經過20年繁榮之後,怎麼續寫輝煌,到了一個拐點,需要有更多的大專家進來,需要有更多的研究,更多地跟科學結合起來、跟自然結合起來、跟生物和心理結合起來,讓兒童文學深入地影響孩子成長的方方面面。張煒的這部作品,恰恰在這一方面開了先河。

值得一提的是,本書的出版方山東教育出版社從讀者群體的角度出發,將《愛的川流不息》做成兩個版本。除了這本綠色封面的文字版之外,還單獨推出了更適合兒童閱讀的插圖版。這個舉措,不失為一種獨具匠心的新嘗試和突破。

張煒新著《愛的川流不息》:呈現歷史河流的當代特質

會越寫越少

但要寫得更好

原計劃兩個小時的研討會,在熱烈的討論氛圍中“拖堂”了一個小時,也覆蓋了整個下午。對於各界專家提出的評價和建議,張煒進行了簡短的迴應。“每次研討會,我都會記下我在現場受到的啟發、我的一些感想。我不習慣把感謝的話說得那麼直白,但大家所有的鼓勵,都會在我的作品中留下痕跡。”

張煒新著《愛的川流不息》:呈現歷史河流的當代特質

作家張煒

張煒回憶自己的第一部兒童文學題材的書,成稿在1974年,當時他未滿18歲。“我寫了一百萬字,但是都不滿意。而《獅子崖》這部小說,卻因為一次退稿,意外得以儲存了。恰好最早的《獅子崖》和最新的《愛的川流不息》,都是山東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也算是一種緣分吧。”

《愛的川流不息》對於張煒而言,創作過程頗費周折。素以高產著名的他,前後用了兩三年時間才成稿,中間還累病了兩次。“主要是這個題材不好寫,結構上也有一定難度。而且,我並沒把它當成兒童文學去創作。寫完書後,如果適合兒童看的,就權當是兒童文學吧;不適合,那就依舊給成人看。”

張煒認為,他個人非常警惕沾上文學細緻分類的“習氣”。有些人一旦被貼上了“某某作家”的標籤,便開始拿腔拿調,最終一定不會有太高的成就。同時,有關自然生態、人和動物的和諧相處,這一類主題和內容,看上去非常好寫,因為價值標準非常明確,怎麼寫都不會有導向性的問題。然而,這些看似簡單的課題,在文學寫作中也是比較“危險”的,因為很容易就走向了概念化和淺表化。實際上這種表達,在深度上也很難超越新聞和公文。張煒認為,應該堅決杜絕筆下出現文學的“套話”,或是兒童文學的“套話”,所以他用了兩三年的時間寫出這本書,追求的就是真正個人化的、獨特的深度書寫。

“對於這本書,的確寫出了我想表達的一些東西。當然它的價值還要交給時間檢驗,而目前我自己的評價是及格。”張煒說。

張煒在這本書中要呈現的,是時間河流在當今時代的這一段的氣息與特質。他表示,生命的河流、文明的河流、歷史的河流,幾千年的時間大河流淌到今天,每一段都不一樣。在不同階段,包括人類的道德文明水準、人和動物的關係都有自己的特點,如何捕捉到當今這個階段的氣質,是個非常複雜的命題。

“書中的動物也好,主人公也好,都有著對不確定命運的恐懼,而需要用川流不息的愛去覆蓋。從這個意義上說,《愛的川流不息》中描寫的不是一般意義上的人和動物的關係、自然生態觀等,而是對這個時代的社會、歷史、文化、文明的一次解碼。”張煒說。

談及未來的寫作打算,張煒笑稱自己已經寫了半個世紀了,很難像活火山一樣爆發,支援著寫作的動力,就是心中的“愛力”。“今後我會越寫越少,但要寫得更好。大家的鼓勵,會留在新的作品裡,以此作為自己的答謝。”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尋微信小程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線上等你來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