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影視首頁影視

"青赤黃白黑",中國古代服飾中的五色崇拜

由 煮酒趣文化 發表于 影視2021-08-05
簡介不可否認,中國古代服飾中充斥著一種原始的五色崇拜,這源於華夏始祖的陰陽五行理論,五色代表五德,這也讓傳統衣飾顯得更為典雅莊重

青赤黃白黑什麼意思

不可否認,中國古代服飾中充斥著一種原始的

五色崇拜

,這源於華夏始祖的陰陽五行理論,五色代表五德,這也讓傳統衣飾顯得更為典雅莊重。

"青赤黃白黑

",

絢麗多彩的裝束之中正在悄悄訴說著每個王朝的獨特風韻。

從名不見經傳的洪荒時期到重視禮儀的各個朝代,中華服飾的色彩都在不斷演進。

青色:應用廣泛的自然之色

古代對青色的定義並非十分明確,藍色、綠色都可以稱之為廣義的青色,因此

青色在中國古代服飾中數見不鮮

。五代時期,六品至九品官員的

官服

均為青色,只是深淺略有不同。宋代時,絲織業和印染業不斷髮展,宋人發明了代替蠟染的

藍布印花

,讓帛和絹的品色更上一層樓。

"青赤黃白黑",中國古代服飾中的五色崇拜

清代朝服

元代時,青色並不多見,官府對平民的服裝有嚴格規定,黎庶只能穿著本色的麻、綿、葛布,

而柳芳綠只能是貴族使用。

清代的朝服特徵鮮明,

蟒衣、禮帽、孔雀翎

都不乏青色元素。此外,歷朝歷代的

道袍

也以青色為尊,頗有道骨仙風的妙感。

青色源於自然,是衣飾中應用最廣的色彩。

赤色:源遠流長的熱烈之色

古代服飾中對赤色的青睞可以追溯到上古,

這源於古人對太陽最原始的熱愛

。秦漢之間,服裝中把

珊瑚色

胭脂色

當做紅中正色。到了漢朝,漢文帝甚至獨出心裁,將傳統的

龍袍

設計成了紅色。魏晉時裝束更顯寬鬆瀟灑,

猩紅、大紅、木蘭

等亮色應運而生,讓衣飾更加絢麗奪目。

"青赤黃白黑",中國古代服飾中的五色崇拜

紅色婚服

到了兩宋時,幞頭、頭巾、衣裙都

力求簡約

,而赤色中又產生了諸多變化,橘紅、梅紅、桃紅、茜紅各不相同,它們都對衣飾起到了

畫龍點睛

的作用。紅色地位特殊,錦、絹、綾、羅、帛各種材質都以紅為大貴,時至今日,我們的肚兜、腰帶、婚服、蓋頭都還

保留著這種"中國紅"的情結。

黃色:內涵深刻的帝王之色

中國服裝的黃色崇拜起源於

《易經》

,古人把黃色視為太陽的光芒,周朝人將黃裳當做

大吉大利

的象徵。久而久之,這種服色的偏愛漸漸滲透進

皇家

,唐朝時,

赭黃色

的袍服受到皇帝的喜愛,

黃色逐漸成為皇袍的專屬

"青赤黃白黑",中國古代服飾中的五色崇拜

黃色龍袍

據《清史稿》記載,清代考究的龍袍會以

金絲

為原料,必須以

明黃、金黃、杏黃

為主色,另外袍身之上還要用金龍修飾。這樣一件通身明黃的龍袍,才符合古代“真命天子”的價值觀。

可見黃色地位特殊,是古代服裝中名副其實的帝王之色。

白色:哀而不傷的喪葬之色

白色是

喪葬服飾

中的經典用色,古人稱“白色”為“素”,而素服之中,又有

素衣、素裳、素冠

之分。

漢人

的喪禮服飾則體現出對白色的嚴苛要求,披麻戴孝之時,

白鞋之上需配粗布孝袍,白色孝帽之上還必須綴上雪白棉球,甚至連女人的頭飾也需用白纂、白繩和白布替代。

"青赤黃白黑",中國古代服飾中的五色崇拜

白色中衣

古代衣飾中的白色並不都是代表肅穆和悲憂,不時也會用於其他服裝的設計,

別有一番淡雅的韻味。

常見的裡衣就是以純白色為主調,除了貼身衣物之外,一些

布衫、緞裙、大氅

也時常將白色融入其中。因此

白色是哀而不傷的代表,在服飾中有其獨特的意蘊。

黑色:玄之又玄的智慧之色

《內經》講:“道生智,玄生神”,

玄色即是黑色

,黑色的厚重感讓衣、帽、冠、帶都顯得更加

玄妙深邃

。相比而言,衣飾的冠帽設計經常使用黑色元素。比如天子所帶的

通天冠

由鐵質的方形板框構成,冠上罩有黑紗,再稍加修飾,就完美體現了大山的巍峨之感。

"青赤黃白黑",中國古代服飾中的五色崇拜

黑色冕冠

先秦時代流行的竹製

長冠

配有黑色漆紗,始行冠禮時佩戴的

緇布冠

僅是一塊簡單的黑布,參加射禮所佩戴的

委貌冠

由黑色絲絹製成,

天子冕冠

也多黑色。黑色的穩重內涵被賦予到冠帶文化之中,旨在提醒加冠之人要

時時謹言慎行,不斷修身養性

,這恰是一種人生智慧。

古代服飾值得我們傳承

“青赤黃白黑”,每一種服色都是中國人別出心裁的選擇,它們或熱烈激盪,或樸實無華,

而背後都隱藏著博大精深的思想內涵

,這恰恰體現了中華文明的多元魅力。時至今日,流行文化大行其道,追求時尚成了時代的主旋律。其實我國

傳統服飾

也有五彩繽紛的一面,它們同樣充斥著鮮活的力量,並體現出炎黃子孫的

文化自信

。古代服飾寓意深刻,其中的精髓值得我們每個人用心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