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影視首頁影視

西方宗教改革的先驅:馬丁·路德簡傳、思想和著作(一)

由 傳十方 發表于 影視2021-08-19
簡介他教導說,聖經是神所啟示知識的唯一來源,反對聖道主義(Sacerdotalism:一些基督教教會認為牧師是上帝和人類之間的調解人),認為所有受洗的基督徒都是神聖的祭司

以弗所書是誰寫的

路德簡傳

西方宗教改革的先驅:馬丁·路德簡傳、思想和著作(一)

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1483年11月10日- 1546年2月18日)是德國神學教授、牧師、作家、作曲家、奧古斯丁修道士和宗教改革運動的重要人物。路德於1507年被任命為牧師。他拒絕了羅馬天主教會的一些教義和做法;特別是,他對放縱的觀點提出了質疑。路德在他1517年的95個論題中提出了一個關於放縱的實踐和功效的學術討論。1520年教皇利奧十世和1521年神聖羅馬皇帝查理五世在沃爾姆斯議會上要求他放棄所有著作,他拒絕後被教皇逐出教會,並被神聖羅馬皇帝譴責為非法者。

路德教導說,救贖和永生不是靠善行得來的,而是透過信徒相信耶穌基督是從罪中救贖出來的,是從上帝的恩典而得到的。他的神學教義挑戰了教皇的權威。他教導說,聖經是神所啟示知識的唯一來源,反對聖道主義(Sacerdotalism:一些基督教教會認為牧師是上帝和人類之間的調解人),認為所有受洗的基督徒都是神聖的祭司。

他將《聖經》翻譯成德語方言(而不是拉丁語),使俗人更容易理解,這一事件對教會和德國文化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它促進了聖經德語標準版本的發展,為翻譯藝術增加了幾項原則,並影響了英文版《廷代爾聖經》的寫作。他的讚美詩影響了新教教堂歌唱的發展。

他與前修女卡塔琳娜·馮·博拉(Katharina von Bora)的婚姻為牧師婚姻樹立了典範,允許新教牧師結婚。

在他後期的兩部作品中,路德表達了對猶太人的敵對和暴力的觀點,並呼籲焚燒猶太教堂。他的言論不僅針對猶太人,也針對羅馬天主教徒、再洗禮派教徒和非三位一體的基督徒。

路德於1546年去世,教皇利奧十世仍將他逐出教會。

1483年11月10日,馬丁·路德在神聖羅馬帝國的曼斯菲爾德郡的艾斯萊本 (Eisleben)出生,父母是漢斯·路德和瑪格麗特(née Lindemann)。次日早晨,路德在圖爾的聖馬丁節上受洗。他的家人在1484年搬到了曼斯菲爾德,他的父親是銅礦和冶煉廠的承租人,是當地議會的四名公民代表之一。1492年,他被選為鎮議員。宗教學者馬丁·馬蒂(Martin Marty)將路德的母親描述為一個勤勞的女人,擁有“交易階級的股票和中等收入”,與路德的敵人給她貼上妓女和洗浴工人的標籤相反。

漢斯·路德對自己和他的家庭都很有野心,他決心要讓他的大兒子馬丁成為一名律師。1497年,他把馬丁送到了曼斯菲爾德的拉丁語學校,然後又送他去了馬格德堡,在那裡他進入了一所由普通生活弟兄組織開辦的學校。1498年,他又送馬丁去了愛森納赫。這三種學派側重於所謂的“三門課程”:語法、修辭和邏輯。路德後來把他在那裡接受的教育比作煉獄和地獄。

1501年,17歲的路德進入了埃爾福特大學(University of Erfurt),後來他說那是一家啤酒屋和妓院。他被要求每天凌晨4點起床,這被描述為“一天的死記硬背和經常令人疲憊的精神練習。”他於1505年獲得碩士學位。

按照父親的意願,路德進入了法律系,但幾乎立刻就退學了,因為他認為法律代表著不確定性。路德尋求關於生活的保證,並被吸引到神學和哲學,對亞里士多德、威廉奧卡姆和加布裡埃爾貝爾表達了特別的興趣。路德深受兩位導師的影響,他們教他要懷疑甚至是最偉大的思想家,並透過經驗親自檢驗一切。

哲學被證明是不令人滿意的,提供了關於使用理性的保證,但沒有關於愛上帝的保證,這對路德來說是更重要的。他覺得,理性不能將人引向上帝,因此,由於亞里士多德對理性的強調,他與亞里士多德形成了一種愛恨交加的關係。對路德來說,理性可以用來質疑人和制度,但不能質疑上帝。路德相信,人類只能透過神的啟示來了解上帝,因此聖經對他來說變得越來越重要。

1505年7月2日,路德在回家後騎馬回大學時,在一場雷雨中,閃電擊中了他身邊。後來,當他告訴父親自己非常害怕死亡和神的審判時,他大聲喊道:“救命!聖安娜,我要成為一名僧侶!”他把他的呼救看作是他永遠不會違背的誓言。1505年7月17日,他離開了大學,賣掉了他的書,進入了埃爾福特的聖奧古斯丁修道院。一個朋友把這個決定歸咎於路德對兩個朋友去世的悲傷。路德本人似乎對這一舉動感到難過。那些參加告別晚宴的人陪他走到黑修道院的門口。路德說:“今天你看到了我,然後,再也不會看到了。”他的父親認為這是對路德教育的浪費,對此非常憤怒。

在修道院的生活

路德獻身於奧古斯丁修道會,致力於禁食,長時間的祈禱,朝聖和頻繁的懺悔。路德把他生命中的這段時期描述為精神上深深的絕望。他說:“我失去了與救世主和安慰者基督的聯絡,把他變成了我可憐靈魂的看守和劊子手。”路德的導師和懺悔者約翰·馮·斯圖皮茨(Johann von Staupitz)讓路德的思想遠離對自己罪惡的不斷反思,轉向基督的功績。他教導說,真正的悔改不包括自我懲罰,而是改變心意。

1507年4月3日,傑羅姆·舒爾茨,勃蘭登堡主教希羅寧姆斯·斯庫特圖斯(Hieronymus Scultetus),在埃爾福特大教堂任命路德為主教。

1508年,斯道皮茨 (Johann von Staupitz),新成立的威滕伯格大學的第一院長,派路德去教授神學。1508年3月9日,他獲得了聖經研究的學士學位,1509年又獲得了彼得·倫巴第的句子學學士學位。1512年10月19日,他被授予神學博士學位。1512年10月21日,他接替斯道皮茨擔任神學主席,被接納為維滕貝格(Wittenberg)大學神學院的參議院成員。他在維滕貝格大學的這個職位上度過了他的餘生。

1515年,他被他的宗教團體任命為薩克森州和圖林根州的省級牧師。這意味著他要訪問並監督他所在省的十一個修道院。

開始宗教改革

1516年,多明尼加修士約翰·特策爾被羅馬天主教會派往德國出售贖罪券,以籌集重建羅馬聖彼得大教堂的資金。特策爾作為寬容佈道者的經歷,尤其是在1503年到1510年間,使他被美因茨大主教阿爾布雷希特·馮·勃蘭登堡(Albrecht von Brandenburg)任命為總專員,由於債臺高築,他不得不拿出一萬金幣來重建羅馬的聖彼得大教堂。

阿爾布雷希特獲得教皇利奧十世的許可,出售特別全體赦免(即暫時的罪的懲罰),其中一半收益阿爾布雷希特要求支付他聖職的費用。

1517年10月31日,路德寫信給他的主教阿爾布雷希特,抗議販賣贖罪券。他在信中附上了他的“關於放縱的權力和效力的爭論”,這後來被稱為“95條論題”。

漢斯·希勒布蘭德寫道,路德無意與教會對抗,但將他的爭論視為對教會實踐的學術反對,因此,他的作品的基調是“探索,而不是教條”。

希勒布蘭德寫道,儘管如此,在一些論文中,尤其是在第86篇,文中問道:“教皇如今的財富超過了最富有的克拉蘇,為什麼用貧窮信徒的錢而不是用他自己的錢來建造聖彼得大教堂?”

路德反對被認為是特策爾的一句話:“當錢櫃裡的硬幣一響,靈魂就從煉獄(也被證明是進入天堂)中湧出。”他堅持認為,既然寬恕是上帝唯一的恩賜,那些聲稱寬恕可以免除買家的所有懲罰並給予他們救贖的人是錯誤的。他說,基督徒絕不能因為這些虛假的保證而放鬆對基督的信仰。

西方宗教改革的先驅:馬丁·路德簡傳、思想和著作(一)

威登堡的萬聖教堂

有一種說法,1517年10月31日,路德把他的《95條論綱》釘在了威登堡的萬聖教堂的門上。

《拉丁文95條論綱》於1517年在德國的幾個地方印刷。1518年1月,路德的朋友們將《95條論綱》從拉丁文翻譯成德語。不到兩週,論文的副本就傳遍了整個德國。路德的著作廣為流傳,早在1519年就傳到了法國、英國和義大利。學生們蜂擁到威登堡去聽路德的演講。他發表了一篇關於加拉太書和《詩篇》的簡短評論。這是路德職業生涯的早期階段,也是他最富有創造力的時期之一。他最著名的三部作品於1520年出版:《致德意志民族的基督教貴族》、《論巴比倫人對教會的囚禁》和《論基督徒的自由》。

發現因信稱義

西方宗教改革的先驅:馬丁·路德簡傳、思想和著作(一)

馬丁·路德發現因信稱義。約瑟夫·諾埃爾·佩頓的畫1861年。

從1510年到1520年,路德演講了詩篇、希伯來書、羅馬書和加拉太書。當他研究聖經的這些部分時,他開始以新的方式看待天主教會對諸如懺悔和正義等術語的使用。他開始相信教會是腐敗的,並且忽視了他所認為的基督教的幾個核心真理。

對路德來說,最重要的是稱義的教義:上帝宣告一個罪人為義的行為,只有透過信仰,透過上帝的恩典。他開始教導說,救恩或救贖是上帝恩典的禮物,只有相信耶穌是彌賽亞才能得到。他寫道:“這一塊堅固的岩石,我們稱之為稱義的教義,是整個基督教教義的主要內容,它理解了對一切敬虔的理解。”

路德開始理解稱義完全是上帝的工作。路德的這一教導在他1525年出版的《論意志的束縛》(On the Bondage of the Will)中得到了明確的表達,這是對德西德里烏斯·伊拉斯謨(Desiderius Erasmus, 1524)《論自由意志》的迴應。

路德把他的立場建立在保羅的《以弗所書》上。在他的時代,信徒的正義行為是與上帝合作完成的。路德寫道,基督徒接受這樣的正義完全來自他們自己之外;義不僅來自基督,而且實際上是基督的義,透過信仰歸於基督徒(而不是灌輸給他們)。

他寫道:“這就是為什麼只有信仰才能使人公正並履行法律。信心是透過基督的功德帶來聖靈的。”信心,對路德來說,是上帝的恩賜;因信稱義的經歷是“好像我重生了。”他進入天堂,無疑是對“上帝正義”的一個發現。發現聖經所說的“義人”是因信而活的。他在《斯莫爾卡爾德文章》(Smalcald Articles)中解釋了他的“正義”概念。

耶穌基督,我們的神和主,為我們的罪而死,為我們的義而復活。他是神的羔羊,除去世人的罪,神又將我們眾人的罪孽加在他身上。

大主教阿爾布雷希特(Albrecht)沒有回覆路德包含95條論綱的信。他檢查了這些論點是否屬於異端邪說,並於1517年12月將它們轉發到羅馬。他需要從赦免權中獲得的收入來支付他在多個主教轄區任職期間的教皇特許。路德後來寫道:“教皇也參與了這件事,因為有一半錢要捐給羅馬的聖彼得教堂(St Peter‘s Church)。”

教皇利奧十世習慣於改革者和異教徒,他的反應很慢,“在適當的情況下非常小心”。在接下來的三年裡,他派遣了一系列教皇神學家和特使來反對路德,這隻會強化這位改革家的反教皇神學思想。首先,多明尼加神學家西爾維斯特·馬佐里尼起草了一份針對路德的異端案件,然後里奧將他召至羅馬。

選帝侯腓特烈說服教皇在奧格斯堡(帝國議會所在地)對路德進行考試。在1518年10月的三天時間裡,路德在教廷使節紅衣主教卡傑坦的質詢下為自己辯護。教皇釋出赦免令的權利是兩人爭論的焦點。

聽證會變成了一場爭吵的比賽。除了寫論文,路德與教會的對抗將他視為教皇的敵人:“教皇陛下濫用了聖經”,路德反駁道。“我否認他凌駕於《聖經》之上”。卡傑坦最初的指示是,如果路德不撤回,就逮捕他,但這位特使停止了這樣做。在卡傑坦不知情的情況下,在卡梅爾修道士克里斯托弗·蘭根曼特爾(Christoph Langenmantel)的幫助下,路德在夜裡溜出了這座城市。

1519年1月,在薩克森州的阿爾滕堡,教皇大使卡爾·馮·密爾提茲採取了一種更溫和的方式。路德對撒克遜人做出了某些讓步,撒克遜人是選帝侯的親戚,並承諾如果他的對手這樣做,他將保持沉默。然而,神學家約翰·艾克(Johann Eck)決定在公共論壇上揭露路德的教義。

1519年6月和7月,他與路德的同事安德里亞斯·卡爾斯塔特在萊比錫舉行了一場辯論,並邀請路德發表演講。路德在辯論中最大膽的主張是,馬太福音並沒有授予教皇解讀聖經的專有權,因此,無論是教皇還是教會委員會都不是絕對正確的。因此,埃克將路德稱為新的楊胡斯(Jan huus),楊胡斯指的是1415年被燒死在火刑柱上的捷克改革家和異教徒。從那一刻起,他全身心地投入到路德的失敗中。

被逐出教會

1520年6月15日,教皇用教皇法令(Exsurge Domine)警告路德,除非他在60天內撤銷他的著作(包括95條論綱)中抽出的41句話,否則他將面臨被逐出教會的風險。

那年秋天,埃克在麥森和其他城鎮宣佈了法令的存在。馮·密爾提茲試圖找到解決辦法,他在《為什麼教皇燒燬他的新書》以及《關於所有文章的斷言》中為這一行為辯護。因此,路德在1521年1月3日被教皇利奧十世逐出教會。儘管路德世界聯盟、衛理公會和天主教教皇促進基督教統一委員會(分別在1999年和2006年)同意“透過信仰基督而得到上帝恩典的稱義的共同理解”,天主教會從未解除1520年的逐出教會令。

沃爾姆斯會議

對《九十五條論綱》的禁令是由世俗當局執行的。1521年4月18日,路德按照沃爾姆斯議會的命令出現。這是在萊茵河上的沃爾姆斯鎮舉行的神聖羅馬帝國的領地大會。該儀式於1521年1月28日至5月25日舉行,由國王查理五世主持。腓特烈三世王子,薩克森選帝侯,為路德獲得了安全的進出會議。

約翰·艾克作為特里爾大主教的助理代表帝國發表講話,他把路德的著作放在桌子上,問他這些書是不是他的,他是否堅持這些書的內容。路德確認他是作者,但要求時間來思考第二個問題的答案。他做了禱告,請教了朋友,第二天給出了他的回答:

“我若不是被聖經或明理說服(因為我既不信教宗,也不單信公會),眾所周知,他們經常犯錯誤,自相矛盾,我被我所引用的聖經所束縛,我的良心被上帝的話所俘虜。我不能也不會放棄任何東西,因為違背良心既不安全也不正確。願上帝幫助我。阿們。”

西方宗教改革的先驅:馬丁·路德簡傳、思想和著作(一)

演講結束時,路德舉起手臂,“像騎士贏得一場比賽那樣”。邁克爾·穆萊特認為這篇演講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演講的世界經典”。

艾克告訴路德,他的行為就像一個異教徒,說:

馬丁,所有撕裂教會胸膛的異端邪說,都源於對《聖經》的各種解釋。聖經本身就是每個革新者引出其欺騙性論點的軍火庫。伯拉吉和阿里烏是在聖經文字中堅持他們的教義的。例如,艾利烏髮現了對話語永恆的否定,你在《新約》的這一節中所承認的永恆,約瑟夫直到他的妻子生下第一個兒子時才認識她,當康斯坦斯議會的元老們譴責揚·胡斯的這一主張時,耶穌基督的教會只是選民的團體,他們譴責了一個錯誤;因為教會就像一位好母親,擁抱所有以基督徒的名義,所有被召喚去享受上天祝福的人。

路德拒絕撤回他的著作。他說:“我站在這裡。我別無他法。”

在接下來的五天裡,舉行了決定路德命運的私人會議。1521年5月25日,皇帝提交了沃爾姆斯敕令的最終草案,宣佈路德為不法之徒,禁止他的文學作品,並要求將他逮捕:“我們希望將他作為臭名昭著的異教徒予以逮捕和懲罰。”它還規定任何在德國給路德食物或住所的人都是犯罪。允許任何人殺死路德而不受法律制裁。

在瓦特堡城堡

路德在返回威滕伯格時失蹤是有計劃的。腓特烈三世 (Frederick III,German Emperor)在路德回家的路上,在維滕貝格附近的森林裡讓蒙面騎士假扮公路強盜攔截了他。他們護送路德到愛森納赫的沃特堡城堡。

西方宗教改革的先驅:馬丁·路德簡傳、思想和著作(一)

在被他稱為“我的帕特莫斯”的瓦特堡逗留期間,路德把《新約》從希臘語翻譯成德語,並大量地發表教義和辯論著作。其中包括對美因茨大主教阿爾布雷希特的再次攻擊,因為他的羞恥心迫使他停止在自己的主教教區出售贖罪券。在《對拉託穆斯論點的反駁》中,他向來自魯文的正統神學家雅各布斯·拉託穆斯闡述了辯護的原則。在這部作品中,他對信仰最有力的陳述之一,他認為每一個為吸引上帝青睞而設計的善行都是罪。他解釋說,所有的人天生都是罪人,只有上帝的恩典(無法贏得的)才能使他們公正。

1521年8月1日,路德在寫給梅蘭森的信中也提到了同樣的主題。

“你要作一個罪人,使你的罪剛強,但要使你的信靠基督更剛強。並要在基督裡歡喜。他已經戰勝了罪、死和世界。當我們在這裡的時候,我們會犯罪,因為今生不是正義所在的地方。”

1521年夏天,路德將他的目標從個人的虔誠,如贖罪券和朝聖,擴大到教會實踐的核心教義。在《廢除私人彌撒》中,他譴責了彌撒是一種犧牲的觀點,認為它是一種禮物,全體會眾都要懷著感恩的心情接受。他的文章《論懺悔,教皇是否有權要求懺悔》拒絕了強制懺悔,鼓勵私下懺悔和赦免,因為“每個基督徒都是懺悔者”。11月,路德寫了《馬丁·路德對僧侶誓言的審判》。他向僧侶和修女保證,他們可以違背誓言而不犯罪,因為誓言是非法和徒勞的試圖贏得救贖。

1521年,路德主要討論了預言,他擴大了宗教改革的基礎,將其建立在先知信仰之上。他的主要興趣集中在《但以理書》(Little Horn in Daniel)中關於小角的預言。帖撒羅尼迦後書的反基督者被認為是教皇的權力。《但以理書》第7章的小角也是如此,在羅馬的劃分中出現,被明確地應用。

路德在沃特堡發表了他的宣言,當時威滕伯格的發展非常迅速,他被告知了所有的資訊。安德里亞斯·卡爾施塔特,在前奧古斯丁派加布裡埃爾·茲維林的支援下,於1521年6月開始了一項激進的改革計劃,遠遠超過了路德的設想。改革引發了騷亂,包括奧古斯丁修士反抗他們的院長,粉碎雕像和教堂,並譴責地方長官。

1521年12月初,路德秘密拜訪了威登堡,並寫了《馬丁·路德對所有基督徒防止起義和叛亂的真誠訓誡》。聖誕節後,當一群有遠見的狂熱者,即所謂的茨威考先知到來時,威登堡變得更加不穩定,他們宣揚革命的教條,如人的平等,成人洗禮,以及基督即將回歸。當鎮議會要求路德返回時,他認為自己有責任採取行動。

回到維滕貝格和農民戰爭

1522年3月6日,路德秘密回到維滕貝格。他寫信給選帝侯說:“在我不在的時候,撒旦進入了我的羊圈,破壞了我的家園,我不能用文字來彌補,只能用我個人的存在和活著的話語。”在大齋節的八天裡,從3月9日祈求主日開始,路德進行了八次講道,這被稱為“祈求主講道”。在這些佈道中,他強調了基督教核心價值觀的首要地位,如愛、耐心、慈善和自由,並提醒公民相信上帝的話語,而不是暴力帶來必要的改變。

你知道魔鬼看到人們用暴力來傳播福音會怎麼想嗎?他抱著雙臂坐在地獄的火堆後面,惡狠狠地瞪著我,獰笑著說:“啊,這些瘋子玩我的遊戲多聰明啊!讓他們繼續吧;我將從中受益。我喜歡這樣。”但是當他看到神在戰場上獨自奔跑和戰鬥時,他就會害怕得發抖。

路德的干預是立竿見影的。第六次佈道結束後,威騰堡法學家傑羅姆·舒爾夫寫信給選民說:“哦,馬丁博士的歸來給我們帶來了多麼大的歡樂啊!他的話語,透過神聖的仁慈,每天都在把誤入歧途的人帶回到真理的道路上。”

接下來,路德開始扭轉或修改教會的新做法。透過與當局合作恢復公共秩序,標誌著他自己在宗教改革運動中成為一股保守力量。在驅逐了茨威考先知之後,他面臨著一場與國教和激進改革者的鬥爭,後者透過煽動社會動盪和暴力威脅新教團。

儘管在威登堡取得了勝利,路德還是無法進一步遏制激進主義。像托馬斯·閔采爾和茨威考先知尼古拉斯斯托奇這樣的傳教士在1521年到1525年間得到了貧困城鎮居民和農民的支援。自15世紀以來,小規模的農民起義時有發生。路德反對教會和等級制度的小冊子,經常用“自由”的措辭,使許多農民相信他會支援攻擊上層階級。1524年,弗蘭科尼亞、斯瓦比亞和圖林根爆發了起義,甚至得到了不滿的貴族的支援,其中許多人都負債累累。在圖林根州的托馬斯·閔采爾以及西南部的希普勒和洛澤等激進分子的領導下,起義發展成了戰爭。

路德同情一些農民的冤屈,正如他在1525年5月對《十二條款》的迴應中所表現的那樣,但他提醒受委屈的人要服從世俗權威。在圖林根州的一次旅行中,他對修道院、主教宮殿和圖書館的大面積焚燒感到憤怒。在他返回威滕伯格時寫的《反對殺人、偷盜的農民大軍》一書中,他闡述了關於財富的福音教義,譴責暴力是魔鬼的工作,並呼籲貴族像瘋狗一樣鎮壓叛亂。

因此,凡能暗中或公開地擊殺、殺戮、刺死的,都要記住,沒有什麼比造反的人更毒、更傷人、更邪惡……因為受洗不是叫人在身體和財產上自由,乃是叫人在靈魂上自由。福音不叫好事成為大眾的,除非是那些自願做使徒和門徒在《使徒行傳》中做事的人;他們不像我們那些瘋狂的農民那樣,要求別人的貨物;彼拉多和希律的門徒、都是卑賤的人。然而,我們的農民卻想使別人的利益為大眾所共有,而把他們的利益留給自己。他們是好基督徒!我想地獄裡已經沒有魔鬼了;他們都進了農民的腰包。他們的胡言亂語已經超出了一切限度。

路德以三個理由為他反對叛逆者辯護。首先,他們選擇了暴力,而不是合法地服從世俗的政府,他們忽視了基督的忠告“凱撒的物歸給凱撒”;聖保羅在他寫給羅馬人的信中寫道,所有的權威都是上帝任命的,因此不應該被抵制。這一引用來自聖經,形成了所謂的王權神授教義的基礎,或者,在德國的情況下,王權神授教義。

第二,起義、搶劫、掠奪的暴力行為使農民“置身於上帝和帝國的法律之外”,因此他們“只要是攔路強盜和殺人兇手,就應該被肉體和靈魂處死”。

最後,路德指控這些叛亂者稱自己為“基督教弟兄”,並打著福音的旗號犯下罪行。

直到晚年,他才發展了啤酒狼的概念,允許某些情況下對政府的抗性。

沒有路德對起義的支援,許多反叛者放下了武器,其他人感到被出賣了。1525年5月15日,他們在弗蘭肯豪森戰役中被斯瓦比亞聯盟擊敗,隨後托馬斯·閔采爾被處決,宗教改革的革命階段宣告結束。此後,激進主義在再洗禮運動和其他宗教運動中找到了避難所,而路德的宗教改革則在世俗權力的羽翼下蓬勃發展。1526年,路德寫道:“我,馬丁·路德,在叛亂中殺死了所有的農民,因為是我下令殺死他們的。”

婚姻

西方宗教改革的先驅:馬丁·路德簡傳、思想和著作(一)

1523年4月,馬丁·路德和卡塔琳娜·馮·博拉結了婚。1523年4月,馬丁·路德幫助從尼布森西多會修道院逃跑的12名修女之一,並安排她們被裝在鯡魚桶裡偷運出去。“突然間,當我忙於其它的事情時,”他在給文思勞斯·林克的信中寫道,“上帝讓我陷入了婚姻。”他們結婚時,卡塔琳娜26歲,路德41歲。

一些牧師和前教會成員已經結婚了,包括安德烈亞斯·卡爾施塔特 (Andreas Karlstadt)和賈斯特斯·喬納斯(Justus Jonas),但路德的婚禮是對牧師婚姻的認可。長期以來,他一直以聖經為依據譴責獨身的誓言,但他結婚的決定讓很多人感到驚訝,尤其是梅蘭索,他們稱這是魯莽的。

1524年11月30日,路德曾經寫信給喬治·斯帕拉廷,“我將永遠不娶妻子,就像我現在這樣。這並不是說我對肉體和性不敏感(因為我既不是木頭也不是石頭)。但我心裡反對結婚,因為我每天都在盼望一個異教徒的死亡。”在結婚之前,路德一直過著最簡樸的生活。

西方宗教改革的先驅:馬丁·路德簡傳、思想和著作(一)

路德和他的妻子搬進了一座名為“黑色修道院”(The Black Cloister)的前修道院,這是堅定的約翰選帝王(Elector The Steadfast)贈送的結婚禮物。他們開始了一段看似幸福美滿的婚姻,儘管他們經常缺錢。

卡塔琳娜生了六個孩子:漢斯- 1526年6月;伊麗莎白-1527年12月10日,幾個月後去世;抹大拉-1529年,1542年死於路德的懷抱;馬丁- 1531;保羅- 1533年1月;瑪格麗特-1534年,她幫助這對夫婦靠務農和收容寄宿生謀生。1526年8月11日,路德向邁克爾·施蒂費爾(Michael Stiefel)傾訴道:“我的凱蒂在所有事情上都對我非常親切,我不會用我的貧窮去換取克羅伊斯的財富。”

組織教會

到1526年,路德發現自己越來越忙於組織一個新教會。他的《聖經》中關於教會選擇自己的牧師的理想被證明是行不通的。據班頓(Bainton)說:“路德的困境在於他既想要一個基於個人信仰和經驗的懺悔教堂,又想要一個包含特定地區所有宗教的領土教堂。如果要他選擇,他就站在群眾一邊,這就是他的方向。”

1525年至1529年,他建立了監督教會團體,制定了新的禮拜儀式形式,並以兩道教義問答的形式清晰地總結了新信仰。為了避免讓人們感到困惑或不安,路德避免了極端的變化。他也不希望用一個控制系統替換另一個。他把注意力集中在薩克森選區的教會上,只是作為新地區教會的顧問,這些新地區的許多教會都遵循他的撒克遜模式。他曾與新當選的“堅定者約翰”(John the Steadfast)密切合作。在與羅馬決戰後,他轉而向堅定的約翰尋求世俗領導和資金支援,後者在很大程度上削減了教會的資產和收入。路德的傳記作家馬丁·布萊希特來說,這種合作關係“是一個可疑的、最初無意的向世俗君主統治下的教會政府發展的開端”。

選舉人授權訪問教會,這是以前由主教行使的權力。有時,路德實際的改革沒有達到他早期激進的宣言。例如,在路德的認可下,由墨蘭索恩起草的《薩克森選舉區教區牧師訪客須知》(1528)強調了懺悔在罪的寬恕中的作用,儘管路德認為只有信仰才能保證稱義。伊斯勒本的改革家約翰內斯·阿格里科拉(Johannes Agricola)對這種妥協提出了挑戰,路德譴責他教導信仰與行為是分開的。對於那些尋求路德思想和實踐的持續發展的人來說,《薩克森選舉區教區牧師訪客須知》是一個有問題的檔案。

為了響應德國禮拜儀式的要求,路德寫了一本德國彌撒,並於1526年初出版。他並不是想用它來取代1523年的拉丁彌撒,而是想用它來替代“單純的人”,“鼓勵人們相信併成為基督徒”。路德將他的命令建立在天主教的服務上,但省略了“所有帶有犧牲意味的東西”,彌撒變成了一種慶祝活動,每個人都能得到麵包和葡萄酒。他保留了主人和聖盃的高度,而裝飾物如彌撒禮服、聖壇和蠟燭都是可選擇的,允許儀式的自由。一些改革家,包括胡爾德里奇·茨溫利的追隨者,認為路德的服務過於天主教化,現代學者注意到他選擇天主教彌撒的保守主義。然而,路德的服務,包括教會唱讚美詩和德語讚美詩,以及部分禮拜儀式,包括路德的統一背景的信經。為了接觸簡單的人和年輕人,路德將宗教教導以教義問答的形式融入到工作日的服務中。他還提供了簡化版的洗禮和結婚服務。

路德和他的同事在拜訪薩克森選民期間引入了新的崇拜秩序,這開始於1527年。他們也評估了本港的教牧關懷和基督教教育的標準。“仁慈的上帝,我看到了多麼悲慘,”路德寫道:“普通人對基督教教義一無所知……不幸的是,許多牧師幾乎沒有教學技能,也沒有能力教學。”

教義問答

路德設計了教義問答作為一種方法傳授基督教的基本知識給會眾。1529年,他寫了《大教義問答》,一本牧師和教師的手冊,以及《小教義問答》的大綱,供人們背誦。教理問答提供了易於理解的教學和虔敬材料的十誡,使徒信經,主禱文,洗禮和主的晚餐。路德在教義問答中包含了問題和答案,這樣基督教信仰的基礎就不會像“猴子那樣”死記硬背,而是被理解。

《教義問答》是路德最具個人色彩的作品之一。關於把我的作品收整合冊的計劃,”他寫道,“我很冷靜,也一點都不渴望,因為被土星的飢餓喚醒,我寧願看到它們全部被吞噬。因為我承認,除了《意志的束縛》和《教義問答》之外,沒有一本真正屬於我的。”《小教義問答》已經贏得了清晰宗教教學模式的聲譽。今天,它和路德的讚美詩以及他翻譯的《聖經》一起仍然在使用。

路德的《小教義問答》被證明在幫助父母教育孩子方面特別有效;同樣地,大教義問答對牧師也是有效的。他們使用德國方言,用更簡單、更個性化、三位一體的語言表達使徒信經。他重寫了信經的每一篇,以表達聖父、聖子或聖靈的品格。

路德的目標是使教友們把自己看作是三位一體的三個人的工作的個人物件,每個人都在教友們的生活中工作。也就是說,路德把三位一體描述成不是一個要學習的教義,而是一個要被認識的人。

聖父創造,聖子救贖,聖靈聖化,一個具有不同人格的神聖統一。救恩起源於父,並吸引信徒到父那裡。路德對使徒信經的處理必須在十誡和主禱文的背景下理解,這也是路德教教義的一部分。

路德翻譯聖經

路德在1522年出版了《新約》的德語譯本,他和他的合作者在1534年完成了《舊約》的翻譯,當時整部聖經出版了。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他還在繼續完善他的譯本。之前也有人將聖經翻譯成德語,但路德將其翻譯成符合自己的教義。早期的兩個譯本是《門特林聖經》(Mentelin Bible,1456)和《科貝格聖經》(Koberger Bible,1484)。在《路德聖經》之前,有多達14個在高地德語,4個在低地德語,4個在荷蘭,還有各種其他語言的譯本。

路德的譯本使用了撒克遜人總務府所講德語的變體,南北德國人都聽得懂。他的意圖是用他有力、直接的語言使每日的德國人都能讀到《聖經》,“因為我們正在消除障礙和困難,以便其他人可以不受阻礙地閱讀它。”在德文出版物需求量不斷上升的時期,路德的譯本迅速成為流行和有影響力的聖經譯本。因此,它為德國語言和文學帶來了獨特的風味。書中有路德的筆記和序言,還有盧卡斯·克拉納奇(Lucas Cranach)的含有反教皇意象的木刻,在路德的教義在德國的傳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路德聖經》影響了其他的白話譯本,比如《廷代爾聖經》(Tyndale Bible,1525),它是欽定版聖經(King James Bible)的前身。

當有人批評他在《羅馬書》中在“信仰”之後插入了“孤獨”一詞時,他的部分回答是:“《聖經》文字本身和《聖保羅》的含義迫切地需要並要求它。”因為在這段經文裡,他所論及的正是基督教教義的要點,那就是,我們雖不遵行律法,卻因信基督稱義。 但是,當行為被如此徹底地切斷時,這一定意味著只有信心才能稱義。任何一個明明白白地說“只有信心才稱我們為義,不是行為”的人就不得不說了。

路德沒有在他的翻譯中包括約翰第一書信約翰內娜空碼(

Johannine Comma)

,它是在路德死後由別人插入經文的。認為它是偽造的而拒絕接受。約翰內娜空碼是在約翰一書第5:7-8節中插入的短語,它成為了現代早期新教和天主教關於三位一體教義爭論的一個觸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