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影視首頁影視

摘自《中國京劇》1997年第2期—呼喚葉盛章

由 齊魯布衣 發表于 影視2021-08-21
簡介葉盛章、張春華師徒合影我國京劇史上第二代武丑是眾所周知的藝術家張春華老先生了,他是葉盛章的得意門生,科班出身,從小練就一身好武功,翻、跌、騰、挪,樣樣精通,50年代與李和曾、張云溪等藝術家創編演出了《三打祝家莊》《江漢漁歌》《獵虎記》《三盜

盜王墳的時遷屬於什麼醜

呼喚葉盛章

摘自《中國京劇》1997年第2期—呼喚葉盛章

葉盛章先生(1912—1966)

我對京劇的喜愛,首先從武戲入門,尤其對武丑更為偏愛。對那些身材矮小、機智靈活、武藝卓絕、口齒伶俐、滑稽幽默的各類武丑人物特別鍾愛。在我國眾多的古 典小說中,不乏那些飛簷走壁、翻牆竄梁、急公好義而又聰明機警的人,往往與那些 身材魁梧、相貌醜陋、力大無窮、吼聲如雷而頭腦簡單的人物(由淨角扮演)形成鮮 明的對比,成為主人公(由武生扮演)的左右手,從而匯出了許多引人入勝、宏偉壯觀的武戲。四、五十年代活躍在京劇舞臺上的武丑大王、武丑第一人的前輩藝術家葉盛章,就是專演這類人物的著名演員。

摘自《中國京劇》1997年第2期—呼喚葉盛章

《雁翎甲》葉盛章 飾 時遷

葉盛章出身於梨園世家,父親葉春善主辦京劇‘富連成’科班。他對子女培養要求極嚴,從小就把他們弟兄(盛章、盛蘭、盛長)送到“福清社”科班學戲。不料“福清社”中途夭折,經“富連成”總教師蕭長華做主,將葉氏兄弟編入該科班第四科“盛”字輩。

摘自《中國京劇》1997年第2期—呼喚葉盛章

《安天會》 葉盛章 飾 孫悟空

葉盛章進入“富連成”後,受到極其嚴格的藝術訓練,他拜著名武丑王福山為師,更得到老藝術家王長林(王福山之父)親自教誨。他口齒伶俐、唸白爽朗乾脆,腰腿功夫好,武打“衝”、翻得“飄”、跟斗起得“高”,落得“穩”。“虎跳前撲”、“小翻提”、“單提”、“串小翻”等動作,翻起來臺毯不起弓,落下輕捷無聲,稱得起一個“絕”字。葉盛章的“矮子功”也有獨到之處,無論是“半矮子”,還是“整矮子”,走起來和平常走路一樣,看不出是一種技術表演。

摘自《中國京劇》1997年第2期—呼喚葉盛章

《三岔口》 李少春 飾 任堂惠、葉盛章 飾 劉利華

葉盛章除了在科班訓練外,每天起五更到“亂葬崗子”去練翻“墳頭”,他在墳頭上插一把開啟的雨傘,要求一天比一天翻得高,一天比一天跨度大,這種在墳頭上練出來的功夫,用在舞臺上能不使觀眾驚奇叫絕嗎?

摘自《中國京劇》1997年第2期—呼喚葉盛章

《連環套》李少春 飾 黃天霸袁世海 飾 竇爾墩葉盛章 飾 朱光祖

葉盛章出科後,相繼與李少春、筱翠花、葉盛蘭、袁世海等藝術家合作,演出了《三岔口》《小放牛》《巴駱和》《金石盟》《武松》《連環套》《戰宛城》等傳統戲,由於他技藝高超,博得“武丑大王”的美譽。40年代,葉南下與著名的蓋派武生創始人蓋叫天先生合作,演出了《三岔口》《武松》《一箭仇》《龍潭鮑駱》《趙家樓》《鐵公雞》以及《八大拿》等武戲,在三、四年間,他們輾轉滬、寧、杭等十幾個大中城市,轟動了江南水鄉。蓋、葉二人技藝精湛,旗鼓相當,配合默契、珠聯璧合,被觀眾譽為“南北雙雄”。1943年,葉盛章自組“金升社”,以“武丑”行當挑大樑、唱大軸子,開創京劇有史以來的先例。做為一把手的武丑,必須具備三個條件:第一必須有高超的藝術、紮實而全面的武技;第二是有一大批風格獨特、能叫座的劇目;第三是應得到廣大觀眾的喜愛和認可。葉盛章這時已經完全具備了這三條,第一條我就不重複了,第二條,葉盛章除全面繼承前輩武丑的傳統戲外,對劇目的改革和創新作出了極大的貢獻:首先他將一些傳統摺子戲增益首尾,成為情節完整的劇目,如《時遷盜甲》加上“大破連環馬”的故事,改成《雁翎甲》;把《盜銀壺》的情節擴大,改成《佛手桔》;將《五人義》豐富內容,改成《反蘇州》等。另外把幾齣摺子戲穿插在一起變成一出大戲,如將《盜王墳》《翠屏山》《巧連環》合成《金石盟》;將《嘉興府》《四傑村》《巴駱和》合成為《龍潭鮑駱》;將《沖霄樓》《銅網陣》《蔣平撈印》合成全部《蔣平》等等。在創編新戲方面,他新編了《烏龍崗》《藏珍樓》《歐陽德》《智化盜冠》《白泰官》《酒丐》等戲。還主演過《水簾洞》《安天會》等猴戲。解放後,葉盛章又排演了《東方朔偷桃》《程咬金招親》《安源大罷工》《洪湖赤衛隊》等新戲。總之,由葉盛章主演或他與武生、花旦合作主演的劇目,共有六七十出之多,真可算是高產藝術家了。第三條,葉盛章由於功底好、演技精、劇目多而新穎,深受觀眾熱愛,無論南方北方,影響廣泛,觀眾除了賦予上述的譽稱外,還稱他的藝術為‘葉派’武丑。在建國前後的幾年裡,上海京劇舞臺上,曾有過趙如泉的《彭公案》連臺本戲,趙主演歐陽德,博得“老牌眼鏡”的稱譽;還有李瑞來的連臺本戲《水泊梁山》,李主演時遷(情節與《水滸》稍有不同)同樣獲得觀眾的好評,武丑戲在當時的大江南北達到了頂峰。

摘自《中國京劇》1997年第2期—呼喚葉盛章

《酒丐》 葉盛章 飾 範大杯

縱觀武丑戲,大體分為三大類:第一類劇中人突出一個“盜”字,有的是為了劫富濟貧,有的為了顯示本領,還有的為了一個軍事行動,竊取敵人的武器或寶物。這些戲都必須發揮“飛簷走壁”的本事,如《雁翎甲》《三盜九龍杯》《盜銀壺》《智化盜冠》等戲,由於每齣戲的情節和人物不同,因此偷盜的手段也不一樣,葉盛章分別採用混水摸魚、調虎離山、聲東擊西等多種方法。在這類戲裡,觀眾可以分別領略到他的跟斗過牆、盤軸棍、高空翻跌、垂釣取物等高難絕技;第二類人物是突出一個“殘”字,其中最典型的是《打瓜園》中的陶洪,他是一位駝背又踮腳的老人,但他武藝高強,為了制服偷瓜的好漢鄭子明,戲中採用了一套優美的武打,不僅使鄭子明低頭認輸,連觀眾也佩服陶洪的“武藝”。這就是葉盛章化醜為美的技藝,真令人叫絕。此外還有《八仙過海》中的鐵柺李和《失印救火》中的金祥瑞的瘸;《武松》中武大郎和《扈家莊》中王英的矮;《秋江》中老艄翁的老與聾等等,這些角色都有不同的殘疾,但葉盛章依據不同劇情和不同人物,分別作出細膩的描寫,不僅沒有因為他們有殘疾而醜化,反而更使人感到他們可親、可愛。第三類人物集中突出一個‘智’字,這類人物以《三打祝家莊》的樂和、《酒丐》中的範大杯以及“猴戲”中的孫悟空(孫悟空是武生、武丑兩門抱的角色,但以武丑飾演為宜),這些人物在開打中以智取勝,有時還要戲弄敵人一番,葉盛章在這類戲中均打出驚險打出幽默,讓人信服。

總之,葉盛章的武丑演技是空前的,且到目前為止還是‘絕後’的。

摘自《中國京劇》1997年第2期—呼喚葉盛章

葉盛章、張春華師徒合影

我國京劇史上第二代武丑是眾所周知的藝術家張春華老先生了,他是葉盛章的得意門生,科班出身,從小練就一身好武功,翻、跌、騰、挪,樣樣精通,50年代與李和曾、張云溪等藝術家創編演出了《三打祝家莊》《江漢漁歌》《獵虎記》《三盜令》等新戲,闖遍長城內外、大江南北,還多次以《三岔口》《小放牛》《打瓜園》《秋江》《擋馬》《鬧天宮》等劇目出國訪問,聲譽很高。但就在他年富力強、大有作為的黃金時期,卻遭遇了一場災難性的‘史無前例’,京劇舞臺上的武丑戲絕跡了,張春華也就無用武之地了。在新時期中張春華繼續為京劇事業做貢獻,一面仍活躍在舞臺上,一面為祖國培養出一批武丑新秀。但他畢竟是越花甲奔古稀的老人了,有些高難武技是心有餘而力不足了。不過,內外行一致公認,張老先生對武丑行承前啟後的貢獻是當之無愧的。

摘自《中國京劇》1997年第2期—呼喚葉盛章

《三盜令》 張春華 飾 蔡慶

當前京劇事業已走出低谷,祖國各地呈現一派欣欣向榮景象。不僅是京劇的主力軍老生、武生、青衣、花旦、武旦等行當絢麗多彩,就連那些長期做為陪襯的小生、老旦、花臉、文丑等行當也都光彩奪目。武丑行當的現狀如何呢?可說還“不盡人意”。雖然在十多年內,舞臺上曾出現過孫紹東、吳建平、年金鵬、胡小毛、葉江翔、石曉亮等優秀中青年演員,都曾露過一手,就其武功技藝而論還是很精湛的,但是就其藝術的深度、廣度論,都無法與葉盛章、張春華相比。有的演員露面不多,個別的只是“曇花一現”。劇目範圍狹窄,片段多、摺子戲少,大戲沒有,何談新編劇。廣大觀眾很難欣賞到技藝全面的武丑人材。難怪如今的中青年觀眾對葉盛章、張春華時代的大批武丑劇目是非常陌生的。

摘自《中國京劇》1997年第2期—呼喚葉盛章

《三岔口》 張云溪 飾 任堂惠、張春華 飾 劉利華

我由衷地呼喚:京劇前輩藝術家、專家們,對當代的優秀青年武丑演員要儘快發現、培養,要給予更多實踐的機會;對優秀的武丑傳統戲要繼承、挖掘、改編,另外還要創編新武丑戲。消除京劇舞臺上武丑行沉寂的局面。期望在不久的將來能出現一兩個趕上甚至超越葉盛章、張春華式的武丑藝術家。

(摘自 《中國京劇》雜誌 1997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