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影視首頁影視

皇帝和百官的稱謂總結

由 上甘嶺的旗幟 發表于 影視2021-09-18
簡介稱廟號封建皇帝駕崩後,在太廟立室奉祀時子孫會為其追尊一個名號,這個名號就是廟號

皇帝管大臣叫什麼

華夏傳承五千年,各種典故、文化流傳至今,以博大精深的文化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人,也包括慕名而來的外國友人。皇帝和百官的稱謂有哪些?

稱廟號

封建皇帝駕崩後,在太廟立室奉祀時子孫會為其追尊一個名號,這個名號就是廟號。開國的皇帝一般稱祖,後繼者則稱宗,如宋朝趙匡胤稱太祖,第二代皇帝趙光義稱太宗。但也有些朝代前幾個皇帝都稱祖,如明朝朱元璋稱太祖,其子朱棣稱成祖;又如清朝福臨(順治)稱世祖,玄燁(康熙)稱聖祖。

稱尊號

尊號由為皇帝加的各種尊崇褒獎之片語成。有的出生前就有了,有的在死後才追加。追加的也可叫做諡號。如唐玄宗曾受尊號“開元聖文神武皇帝”,宋太祖曾受尊號“應天廣運仁聖文武至德皇帝”。

稱年號

年號是封建皇帝紀年的名號,始於漢武帝。在我國,一般開國建立第一個年號的行為叫“建元”,往後每個新君即位時,都必須改變年號,叫改元。明朝以前,若是執政期間遇到軍國大事、重大祥瑞或災異時,封建皇帝往往會改元。但自明太祖朱元璋開始,直至清代,每一個皇帝一般只用一個年號,不論在位時間有多長。所以,明清兩朝的皇帝大都可以用年號來指稱。如明嘉靖帝、崇禎帝,清康熙帝、乾隆帝等。

稱諡號

古代的帝王、高階官吏等死後常常被追加某個稱號,稱為諡號。諡號往往帶有對死者生平進行評價的意味。對皇帝的諡號如“文”、“武”、“明”、“康”“景”等,基本算是好諡號,如周文王、漢武帝等,都是聖主明君。面“厲”、“靈”、“煬”等諡號則含有否定的意思,如周厲王、漢靈帝、隋煬帝等,都是有名的暴君、昏君。“思”、“哀”等諡號含有同情的意味,專給那些命運不濟的皇帝,如唐哀帝、明思宗(崇禎)等。而“末”、“獻”、“順”等諡號通常是新朝給前朝末代皇帝追加的,含有嘲諷的意味,如東漢末的漢獻帝,元末的元順帝等。

給王公大臣的諡號通常由兩個字組成,如文正、文忠、文襄、忠毅、忠肅等。南宋好臣秦檜諡號為“繆醜”,是一種惡諡。由於中國人有“為死者諱”的習慣,所以惡諡很少出現,一般都為美諡或平諡。

稱官名

在古代經常有人將官名用作人的稱謂,如東晉大書法家王義之官至右軍將軍,世稱王右軍;王維曾擔任尚書右丞,世稱王右丞;杜甫曾擔任左拾遺,故而被稱為杜拾遺,又因任過檢校工部員外郎,也被稱為杜工部;柳永曾擔任屯田員外郎,世稱柳屯田;蘇軾曾擔任端明殿翰林學士,世稱蘇學士。

稱官地

如果某人在某地為官,人們就會用此地的地名來稱呼他。如西漢時賈誼曾被貶為長沙王太傅,世稱賈長沙;東漢時“建安七子”之一的孔融曾擔任北海相,世稱孔北海;三國時劉備曾擔任豫州刺史,世稱劉豫州;唐朝時柳宗元曾擔任柳州刺史,世稱柳柳州。

稱爵號

古人經常以某人的爵位來稱呼其人。如三國時諸葛亮曾封爵武鄉侯,後人遂以武侯相稱;唐朝名將郭子儀因在平定“安史之亂”中立下戰功而封爵汾陽郡王,世稱郭汾陽;北宋名相寇準封爵萊國公,世稱寇萊公;王安石封爵荊國公,世稱王荊公;司馬光封爵溫國公,世稱司馬溫公。

皇帝和百官的稱謂總結

皇帝和百官的稱謂總結

皇帝和百官的稱謂總結

皇帝和百官的稱謂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