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影視首頁影視

新時代浙江考古十大發現|慈溪上林湖荷花芯越窯窯址

由 錢江晚報 發表于 影視2022-12-05
簡介唐代器物群(2)遺蹟方面本次發掘首次揭露出大規模的唐宋時期越窯的制瓷作坊遺蹟,包括唐代活動面1處、北宋時期房址6處、儲泥池1處、轆轤坑1處、釉料缸2個、擋牆6道、臺階路2處,功能涵蓋備料、成型、上釉等制瓷工藝的多個環節,並與已揭露出來的窯爐

唐盈字款玉璧底碗,碗底有圈紋嗎

慈溪上林湖荷花芯越窯窯址

(2015年度浙江考古重要發現)

上林湖位於浙江省慈溪市橋頭鎮境內,栲栳山北麓,距離慈溪市區9公里。湖東、南、西三面環山,北為大壩,是由潟湖演變而成的湖泊。上林湖水庫形狀狀如桃葉形,口狹而腹長,水面曲折,岸線長達20公里。其南為栲栳山,東、西兩面諸山與栲栳山及其支脈相連。這裡自然資源豐富,蘊藏著大量的瓷石礦,土壤肥沃,草木茂盛,燃料充足,壩口連線東橫河,通浙東古運河姚江,向東可達寧波港(明州港),向西可通曹娥江、京杭運河,航運條件十分便利,自古以來就是燒製陶瓷的理想場所。上林湖越窯遺址現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上林湖荷花芯窯址位於上林湖的西南岸邊,編號為Y37,是上林湖區域較具有代表性的唐宋時期越窯窯址之一。據調查,地表可見瓷片範圍散佈面積為1400平方米,儲存狀況較好。

2015年度在2014年發掘區的東北象限北部及西北象限內佈設探方6個,布方面積為500平方米,包括10*10米探方4個,5*10米探方2個。

新時代浙江考古十大發現|慈溪上林湖荷花芯越窯窯址

荷花芯窯址遠景

新時代浙江考古十大發現|慈溪上林湖荷花芯越窯窯址

荷花芯窯址豐富的作坊遺蹟

(1)遺物方面

鑑於2014年考古發掘的地層堆積主要為北宋時期,2015年度在不破壞遺蹟的前提下選擇發掘區北部進行布方發掘。2015年度重點揭露出晚唐、五代時期豐富的地層堆積,獲得了大量的瓷片與窯具標本,特別是五代地層的發掘突破了原有對上林湖荷花芯窯址的認識,為深入瞭解荷花芯窯址的生產面貌提供了豐富資料。

新時代浙江考古十大發現|慈溪上林湖荷花芯越窯窯址

發掘現場

唐代地層堆積豐厚,出土產品十分豐富,瓷器產品有玉璧底碗、玉環足碗、圈足小碗、盤、倭角方盤、盒、燈盞、瓜稜形水盂、瓜稜形側把壺、執壺、盞託、盞、海棠杯、水盂、茶碾、唾壺、鳳首壺、穿帶壺、小瓶、盤口壺、公道杯、鳳頭壺、燻爐蓋、硯臺等。此外,在晚唐地層堆積中還出土多種字款,如“王通”、“盈”、“簾”款等。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3件寬圈足大碗內心處有“盈”字印章款,為越窯窯址此類字款的首次發現。窯具有筒形匣缽、M形匣缽、缽形匣缽、匣缽蓋及各類支燒具等。產品質量較高,胎色泛灰,胎質細膩,釉色青翠,釉面勻潤。器物裝飾以素面為主,僅盞託、海棠杯、小碗內腹見有刻劃四葉對稱的荷葉紋,少量器物如側把壺、水盂腹部作瓜稜狀。施釉以滿釉為主,僅部分玉璧底碗施半釉。裝燒方法,以匣缽裝燒為主,以單件裝為主,亦有多件疊燒(主要是玉璧底碗)、對口合燒(燈盞)。匣缽與器物之間墊以泥點,疊燒的器物之間使用泥點間隔,泥點密集,形狀一般呈松子形。

五代地層堆積僅在個別探方中分佈。從地層堆積情況看,該層包含大量瓷質匣缽殘片,瓷器殘片數量較少。匣缽胎質細膩,胎色灰白,與瓷器的胎體一致。瓷器產品主要有玉璧底碗、盒、盞、器蓋、缽、執壺等。產品質量較高。胎質細膩,釉色青翠,絕大多數產品達到秘色瓷程度。器物裝飾基本為素面,偶見鏤孔裝飾。裝燒方面,絕大多數產品應為瓷質匣缽單件裝燒。

新時代浙江考古十大發現|慈溪上林湖荷花芯越窯窯址

唐代器物群

(2)遺蹟方面

本次發掘首次揭露出大規模的唐宋時期越窯的制瓷作坊遺蹟,包括唐代活動面1處、北宋時期房址6處、儲泥池1處、轆轤坑1處、釉料缸2個、擋牆6道、臺階路2處,功能涵蓋備料、成型、上釉等制瓷工藝的多個環節,並與已揭露出來的窯爐遺蹟存在著密切聯絡,為復原唐宋時期越窯窯場佈局提供了詳盡的資料。

活動面遺蹟呈不規則形,表面堅硬,上錯置少量匣缽,表面不是十分平整,應為窯工活動踩踏面。

房子基本呈長方形,大小不一,基本為單間,匣缽砌牆,室內不是十分平整,從出土的轆轤坑與釉料缸等遺蹟來看,應該是成型等製作的場所。

儲泥池位於Y1的西南角,在生土上下挖而成,四周用石塊砌築,內填以純淨的灰白色淤積性土,經浙江中立秘色瓷研究所鑑定,內填土為瓷土。

轆轤坑呈圓形,位於一處房址內,應為瓷器成型之用。

新時代浙江考古十大發現|慈溪上林湖荷花芯越窯窯址

唐代海棠杯與蓮荷裝飾

釉料缸均為陶質,缸直徑約60多釐米,儲存不好,較為殘破。

匣缽擋牆一般高為50釐米左右,長短不一,其中擋牆內外的瓷片標本、窯具等有明顯的區別,顯然是早期的窯場為防止廢品坍塌進入成型等作坊而砌的擋牆。

道路2條,寬僅1米左右,路面踩踏硬實,區域性坡度較大的區段以匣缽砌成臺階狀,是溝通各遺蹟之間的重要紐帶。

本次發掘基本實現了原定的發掘目的與工作目標。在預定的發掘區域首次揭露出大規模的唐宋時期越窯的制瓷作坊遺蹟,為復原唐宋時期越窯窯場佈局提供了詳盡的資料,併為今後考古遺址公園建設與世界文化遺產的申報工作提供了基礎材料。此外,發掘出土晚唐、五代、北宋諸時期的大量瓷器與窯具標本,對各時期越窯生產面貌提供了大量一手資料,深化了越窯瓷器的分期研究。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路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