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影視首頁影視

張藝謀70歲了,沒有上綜藝,仍在拍電影

由 遇言不止 發表于 影視2023-01-17
簡介電影在宣傳中說,這是張藝謀寫給膠片時代的一封情書

陸焉識為什麼被抓

張藝謀70歲了,沒有上綜藝,仍在拍電影

愛是奢侈的,活著,也是奢侈的。

——遇言姐

《一秒鐘》上映一週後,票房終於破億。

看起來電影的投資不是很大,希望張藝謀可以收得回成本。

《一秒鐘》註定是一部波折的電影,其中有著許許多多的“技術原因”。

先是因為“技術原因”退賽柏林電影節,後因為“技術原因”不能在金雞獎首映。撤檔、延期,坎坷上映。

張藝謀70歲了,沒有上綜藝,仍在拍電影

張藝謀70歲了,沒有上綜藝,仍在拍電影

一起觀影的朋友嘆氣:這片子拍給誰看呢?倖存者不想再面對痛苦回憶,年輕人也不想看悲哀的舊事。

我說——

咱們倆不是在看嗎,歷史總會有人記得,會有人想要知道,這片土地上曾經發生過的故事。

張藝謀70歲了,沒有上綜藝,仍在拍電影

07年,張藝謀受戛納組委會委託,拍攝了一個三分鐘短片,也就是《一秒鐘》的雛形。

之後的十來年中,他始終惦記著這個故事。

這樣敏感的主題,這樣貧瘠的背景,這樣簡單的情節。

張藝謀肯定知道這部電影很難賺到錢,但他還是拍了,因為記錄與反思是一個電影人的責任。

張藝謀70歲了,沒有上綜藝,仍在拍電影

《一秒鐘》和《歸來》都節選自嚴歌苓的小說《陸犯焉識》。

原著寫的是,舊上海殷實家庭的公子哥兒,通四國語言、會打馬球的留美博士陸焉識,被判無期徒刑,在大西北勞改。

最恐怖最震撼的大幅篇章無法拍攝,《歸來》選的是小說結尾相認的一段,《一秒鐘》選的是小說中部逃獄一段。

原著中的陸焉識用了2個月的時間,從青海逃到上海,只為見家人一面。

《一秒鐘》裡,張譯沒有走那麼遠。

漫天的黃沙,貧瘠的土地,破爛的鎮子,呆滯的面孔,一個叫花子樣的男人從勞改農場逃出來,只為看一部電影。

張藝謀70歲了,沒有上綜藝,仍在拍電影

確切的說,他要看的是在正片前放映的“新聞簡報”,因為“新聞簡報”裡有他女兒的一個鏡頭,一秒鐘的鏡頭,一個積極勞動的小姑娘扛起一袋麵粉。

張譯為了這個角色在一個月裡減掉了20斤。

張藝謀說:“我要看到你的顴骨。”

於是178的張譯瘦到110斤,脂肪與肌肉一起消失不見,乾枯蠟黃、形銷骨立,連張藝謀都開始擔心他會不會熬不住。

張藝謀70歲了,沒有上綜藝,仍在拍電影

張藝謀70歲了,沒有上綜藝,仍在拍電影

如果你讀過《陸犯焉識》的小說,就會知道張譯必須要這樣做。

那是泯滅了現代文明的年代,人性在這裡只剩原始和麻木。

飢餓,足以令一個留美博士跟草原上的牲畜沒有分別。

而飾演劉家姐弟的兩個孩子,無法要求他們同樣餓其體膚。

結果是透著現代氣息的兩個小演員,成為全片最齣戲的存在。

張藝謀70歲了,沒有上綜藝,仍在拍電影

電影在宣傳中說,這是張藝謀寫給膠片時代的一封情書。

不,這不是情書。

情書是像《天堂電影院》那樣的,溫暖、浪漫,在膠片的故事中與過去和解。

而在《一秒鐘》裡,愛是奢侈的,活著,也是奢侈的。

幾個人物,是在大時代的滾動播報中,被淹沒被埋葬的微塵沙礫。

張藝謀70歲了,沒有上綜藝,仍在拍電影

張譯保護膠片,是為了女兒一秒鐘的鏡頭。

他坐在無人的劇場,對於一遍遍反覆播放的“先進事蹟”熟視無睹,只想在銀幕上找到擁有一秒鐘鏡頭的女兒。

張藝謀70歲了,沒有上綜藝,仍在拍電影

劉浩存搶膠片,是因為弟弟燒壞了借來的燈罩,她要用膠片做個燈罩賠給別人。

是的,在那個貧瘠的年代,用膠片做成的燈罩,用輪胎做成的鞋底,都是奢侈品。

張藝謀70歲了,沒有上綜藝,仍在拍電影

張藝謀70歲了,沒有上綜藝,仍在拍電影

範偉挽救膠片,是為了藉機打擊競爭者,保住自己放映員的位子。

他是一個油滑自私的人,為了立功舉報了張譯,讓保衛科的人來抓他。

他也是一個有良知的人,剪下張譯女兒的兩幀底片,偷偷把它裝在張譯口袋裡。

張藝謀70歲了,沒有上綜藝,仍在拍電影

那些盼電影如盼過年的群眾,他們的面目是模糊的混淆的,在貧乏扭曲的世界中,人們為了翻腸倒肚的膠片忙碌,這是他們唯一的娛樂。

張藝謀70歲了,沒有上綜藝,仍在拍電影

張藝謀70歲了,沒有上綜藝,仍在拍電影

最痛徹心扉的一幕是,張譯和劉浩存被保衛科五花大綁丟在一邊,頭破血流的兩個人與幹事們同看《英雄兒女》。

演到父女相認的那段,所有人哭的像個孩子。

下一分鐘,保衛科的人翻出了張譯身上的膠片, 不顧一個父親的苦苦哀求,將張譯女兒最後的影像丟入黃沙中。

電影帶來的人性之光轉瞬即逝,世界仍然是野蠻與麻木的世界。

張藝謀70歲了,沒有上綜藝,仍在拍電影

一段慘痛記憶,一曲時代悲歌。

看到張譯將一秒鐘的鏡頭看了一遍又一遍,遇言姐的朋友哭了:“他的女兒是不是死了,我看到他的這個眼神,就知道他的女兒一定是死了。”

膠片髒了、劃了,可以用蒸餾水沖洗,時代的創傷又該如何修復?

張藝謀70歲了,沒有上綜藝,仍在拍電影

《一秒鐘》只有3個角色,故事發生在一天之中。

不像張藝謀以往嗜好的濃墨重彩,《一秒鐘》是一個時代裡極小的片段,裡邊隱藏了導演很多想說的話。

50年過去,大江東逝,換了天地,昨日之事昨日死。

張藝謀從那個賣血攢錢買相機的年輕人成為一代國師。

他是一個老人了。

蜚聲國際、功成名就。

70歲的張藝謀仍然執著的找尋著掩埋在沙塵中的那兩格遺像。

一生夙願、朝花夕拾。

雖然,這樣的努力更像是劉浩存,找到的是包裹底片的報紙,而歷史的遺像葬身黃沙,成為沒有人知曉的存在。

但至少,歷史的縫隙中,普通人被風吹散的一秒鐘,在張藝謀的光與影中留存。

張藝謀70歲了,沒有上綜藝,仍在拍電影

張譯凝望著鏡頭說:一秒鐘太短,不夠。

那一刻,分明是導演在吐露心聲。

張藝謀70歲了,沒有上綜藝,仍在拍電影

《一秒鐘》是張藝謀近年拍攝的最真誠的電影,最質樸的電影。

曾經,有人問張藝謀,你都已經做過那麼大的開幕式了,上頭多少會看在面子上活絡點吧。

張藝謀說,這怎麼可能呢,它是制度,你就算把全國所有這個式那個式全包了,拍電影時你就是個導演,該遵守什麼還遵守什麼。

他說那些指責自己不堅持的人是站著說話不腰疼。

拍電影不是個人的事,電影作品是要落地的。

拉著隊伍,花著投資,拍一個不能放給觀眾看的電影,這不可行。

張藝謀什麼都知道,但還是拍了《一秒鐘》,他說在這個時代類似的劇本已經很少了,在70歲之際他仍然喜歡有力量的東西。

張藝謀70歲了,沒有上綜藝,仍在拍電影

70歲的張藝謀,不上綜藝、不上熱搜,仍然保持著創作上的原動力,以敬畏的態度審視生命個體。

遇言姐給這部電影多打了一顆星。

半顆給張藝謀手中未上映的部分,半顆給張藝謀未曾泯滅的電影心。

時代浪潮下的一粒沙,被狂風裹挾,被洪流掩埋。

感謝張藝謀,讓這一秒鐘的故事不被遺忘。

本文圖片均來自網路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