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影視首頁影視

山西有個小鎮,雖然沒有平遙那麼出名,惟一供奉“鹽池神”的寺廟

由 旅遊大百科全書 發表于 影視2023-01-31
簡介三間大殿始建於唐大曆十二年,現存的是明朝嘉靖時期改建後保留下來的三間正殿,三正殿寬三間,進深六柱,四壁迴廊,都是重簷式的歇山式結構,正中的殿要大得多,裡面是用來供奉池神的,這也是中國僅有的一所“鹽池之神”

今天禮拜幾今天星期幾

歡迎關注 旅遊大百科全書

一個人日常生活中需要哪些物品?所以,鹽巴就是他們的一部分。不過你可曾聽說過這鹽礦的來源?中國是食鹽的發源地,中國人從神農氏到黃帝時代就已經有了食鹽的歷史。從福建發掘的鹽類製品,也可以看出,仰韶文化時代的先民們,就有了利用煮制的方法來製鹽。

山西有個小鎮,雖然沒有平遙那麼出名,惟一供奉“鹽池神”的寺廟

河東是中國鹽業發展的一個主要區域,南代的醫學家在《名醫別錄》裡提到:“東海鹽,北海鹽,南海鹽,河東鹽池,梁益鹽,西羌鹽,胡中樹鹽,顏色各有差異,河東鹽業最好。

河東即現在的山西運城和臨汾,今天我們遊覽這兩個地區,還能見到不少古代的鹽城遺址,特別是鹽池廟宇,位於運城解放路的最南頭。

山西有個小鎮,雖然沒有平遙那麼出名,惟一供奉“鹽池神”的寺廟

唐大曆一十二年(777),連續下雨,鹽池陷於癱瘓,當時的崔陲時,他的祈禱得到了晴朗的天氣,鹽池也變得五顏六色,然後向唐朝皇帝陛下頒贈了一座“寶應靈慶”的池子,還修建了一座新的池子,被冊封為“靈慶公”。

山西有個小鎮,雖然沒有平遙那麼出名,惟一供奉“鹽池神”的寺廟

之後宋徽宗又提升了池神的身份,元世祖賜予了池神殿“宏濟祠”,元成宗又冊封了池神,讓池神的身份水漲船高,可見食鹽的重要性。

山西有個小鎮,雖然沒有平遙那麼出名,惟一供奉“鹽池神”的寺廟

鹽池的寺廟雖然看著光鮮亮麗,但實際上已經經歷了很多次的風雨,在宋末的時候,因為北方的戰爭,導致了一些破損,在元仁宗延佑時期重建。明朱元璋在鹽池的時候,有“鹽池之神”的稱號,後來被明神宗封為“靈佑”,並對池神廟進行了數次修復。

山西有個小鎮,雖然沒有平遙那麼出名,惟一供奉“鹽池神”的寺廟

清朝除重建以外,每年三月、六月、九月都要到鹽池祠堂祭拜,由此可見,歷朝帝王們都很喜歡鹽池。

現在鹽池寺的大部分建築物都是明、清兩代的遺蹟,由南至北依次為“海光閣”、“石碑”、“演義閣”、“偏殿”、“玉樹”、“青霞道”、“乾宗”。

山西有個小鎮,雖然沒有平遙那麼出名,惟一供奉“鹽池神”的寺廟

鹽池廟會由最北邊的乾門出發,這裡是旅遊景點的西北城門,為一幢明代磚砌的樓閣,上面有“鶴境雲衢”四個大字,是清朝咸豐皇帝的六兄弟奕忻親手所書。

山西有個小鎮,雖然沒有平遙那麼出名,惟一供奉“鹽池神”的寺廟

從乾門向左邊可以看見鹽池最有價值的遺蹟-三宮。三個神殿分別是池神、太陽神和風神三尊雕像,三個神殿並列在一起,這種規模的建築規模在中國古代建築學上都是鳳毛麟角。

山西有個小鎮,雖然沒有平遙那麼出名,惟一供奉“鹽池神”的寺廟

三間大殿始建於唐大曆十二年,現存的是明朝嘉靖時期改建後保留下來的三間正殿,三正殿寬三間,進深六柱,四壁迴廊,都是重簷式的歇山式結構,正中的殿要大得多,裡面是用來供奉池神的,這也是中國僅有的一所“鹽池之神”。

山西有個小鎮,雖然沒有平遙那麼出名,惟一供奉“鹽池神”的寺廟

左右各有一座大殿,一座是太陽神,一座是風神,這也證明了鹽池的繁榮與太陽和風有著必然的關係。

山西有個小鎮,雖然沒有平遙那麼出名,惟一供奉“鹽池神”的寺廟

三個正廳的一樓左右各有一間廂房,一間是明朝嘉靖時期改建的三間正房,是古代朝臣們朝覲的地方,現在則是一處陳列館,裡面陳列著運城的鹽池以及“墾畦澆曬”的製鹽工藝。

山西有個小鎮,雖然沒有平遙那麼出名,惟一供奉“鹽池神”的寺廟

再往裡看看,這三個宮殿裡有一間建於元至正十年的“樂”,俗稱“歌閣”,俗稱“歌臺”,清朝康熙時改為“奏衍樓”。

山西有個小鎮,雖然沒有平遙那麼出名,惟一供奉“鹽池神”的寺廟

與山西其它地方的“奏衍樓”相比,它修建在三丈高的平臺上,寬七室,三進三室,與池神、日神、風神三個正廳分別設一座舞臺,構成了“連三戲臺”,這種結構在全國都是獨一無二的。東邊和西邊兩個方向都設定八字形的牆壁,其作用是增強音響效果。

山西有個小鎮,雖然沒有平遙那麼出名,惟一供奉“鹽池神”的寺廟

順著通往城主府的大門,可以看到一座座矗立在城門上的石板,這些石板上記載著鹽池的修復和一些名人的名字。

山西有個小鎮,雖然沒有平遙那麼出名,惟一供奉“鹽池神”的寺廟

參觀了中央城之後,鹽池的大部分景點都已經看得差不多了,但還是來看看前面的“海光閣”吧,這是一棟佔地五間,三間三室,兩層高的重簷式屋頂建築,建於明代洪武年間。這座建築本身並沒有什麼特別之處,但從這裡可以俯瞰整個運城的鹽池,數千年來,這座鹽湖見證了中華的文明,也見證了中國鹽業的歷史。(作者:馬到止步,生命是要走的,旅行是要有紀錄的!)

好了,這篇文章就到這裡,大家對這個問題有何看法?歡迎在評論區評論,希望你們能點贊,分享,感謝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