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影視首頁影視

《控方證人》:情感介入的法律存在正義嗎?

由 一位書生 發表于 影視2023-01-31
簡介簡單梳理一下影片的開始:大律師透過交談,瞭解到被告和死者(一個獨自生活的老富婆)相識在一個服飾店,之後,隔了一段時間,在電影院相遇,於是兩人成為了好友,進而產生了感情,雖然被告說沒有那回事,但是聽他的描述,老富婆是墜入愛河了

辯方和控方什麼意思

《控方證人》是1958年的一部老片子,在美國上映,那時候拍攝的電影還是黑白的,陳舊的年代感,絲毫沒有減少影片帶給我們的樂趣。它是由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小說改編的,在偵探小說界,阿加莎是一位有名的推理文學宗師。

《控方證人》:情感介入的法律存在正義嗎?

阿加莎的小說是不容易改編成電影的,作家為了增加小說的懸念,在書中增加了許多疑似涉案的人物,而這些人中真正的兇手只有一兩位。然而在電影拍攝的過程中,導演不會選擇一個不出名的演員來扮演兇手,這樣觀眾會覺得很無聊,但是如果用大牌明星來扮演兇手,又很容易被觀眾猜出結局。

不過《控方證人》倒是沒有這方面的困擾,它的故事中沒有多少涉案人物,兇手幾乎明確在一個人的頭上,觀眾需要去判斷的是,他是否是真正的兇手。因此,在緊湊的情節之下,主演兇手的人物有了更多刻畫性格的豐滿人物形象的機會。

《控方證人》:情感介入的法律存在正義嗎?

影片的開始,由於心臟病的原因而住院的大律師剛剛回到家中準備靜養,這時候來了一位律師並且帶來了一個兇殺案件,希望大律師能夠為嫌疑人作辯護。一開始大律師拒絕了,因為醫生囑託不能夠再接刑事案件了,但是後來改變了主意。

簡單梳理一下影片的開始:大律師透過交談,瞭解到被告和死者(一個獨自生活的老富婆)相識在一個服飾店,之後,隔了一段時間,在電影院相遇,於是兩人成為了好友,進而產生了感情,雖然被告說沒有那回事,但是聽他的描述,老富婆是墜入愛河了。

《控方證人》:情感介入的法律存在正義嗎?

影片的情節是環環相扣的,大律師回到家中靜養,身邊有一位女護士,大律師特別討厭女護士,因為她總是限制自己。女護士發現了藏在大律師柺杖裡的雪茄,正巧來的律師身上有雪茄,在之後因為沒火,於是叫被告進來給點火,於是大律師才得以聽到被告的故事。

被告與老富婆相遇是因為一頂帽子,在服飾店的門外,被告看見老夫人在試帽子,於是給出了建議,再後來的相遇是在電影院,因為老富婆的帽子擋住了被告看電影的視線,於是有了兩人有了進一步的交流。總之,情節緊湊的過分,讓觀眾看得很舒服,每一件事都有它的前因後果,自然又真實。

影片中還有一處鏡頭著實有趣,大律師在法庭上的時候,在桌子上擺藥片,擺出一個方陣來,女護士叫他每隔半小時吃一片。隨著鏡頭轉到法庭外的報紙上,再轉回來,藥片少了很多,以此來代表在法庭流逝的時間。

《控方證人》:情感介入的法律存在正義嗎?

大律師為被告辯護成功,幾乎是用生命在為被告人做辯護,這倒不是因為與被告有什麼親戚關係,而是專業精神,在一個在影片的結尾,大律師對女護士說,不是殺掉了他,而是審判,大律師相信正義,只是在這件事情上他幫錯人了。

被告是有罪的,為了洗清嫌疑,讓愛自己的妻子來頂替自己的罪名,妻子因為非常愛被告,於是幫助被告洗脫嫌疑,把陪審團的實現引到自己的身上,以至於那個老富婆究竟是誰殺死的,都不重要了,一群人還在謾罵那個被誣陷的妻子。

《控方證人》:情感介入的法律存在正義嗎?

國外的法律會這麼玩,咱們自己國家人則秉著以牙還牙,以眼還眼,誰殺了就要受到處罰,有時候還會被冤枉,不過總能夠給死者一個交代,不論是真兇,還是濫竽充數的,只要能給死者家人答覆,相比之下可能不公正,但是究竟何種為正義,也不是很清楚。

影片中法庭上的判決形式,相對來說已經很完善了,控方(代表國家),辯方(幫犯罪嫌疑人的),還有一個陪審團,有點像辯論會,不過最終還是逃不開人是有感情的,被告的個人魅力打動了陪審團,而陪審團不喜歡被告的妻子。有個人情感參雜其中,很容易影響自己的判斷。

《控方證人》:情感介入的法律存在正義嗎?

被告的妻子,最後因為被告背叛自己,找了別的女子,準備去度假,一氣之下,將刀子送進了被告的身體。被告以此種方法收到了審判,算得上是正義嗎?法律本身應當是公平正義的,不過無論如何,一個人的行為,依舊是不足以代表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