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影視首頁影視

白居易《途中感秋》賞讀:樹初黃葉日,人慾白頭時

由 云云雲初夏 發表于 影視2023-02-02
簡介這一生,白居易一直在抨擊這種社會現實,只可惜一個人的力量畢竟有限,沒有辦法撼動分毫

展昭和公孫策誰是男二號

途中感秋

【唐】白居易

節物行搖落,年顏坐變衰。

樹初黃葉日,人慾白頭時。

鄉國程程遠,親朋處處辭。

唯殘病與老,一步不相離。

白居易《途中感秋》賞讀:樹初黃葉日,人慾白頭時

人生,就是由一個又一個的等待組成的。彼時的白居易,等待的是朝廷的一紙詔書,那個寫有他被貶為江州司馬的詔書。

漫漫長路,這一生,白居易走得太過不易。命運鬥轉中,他看盡了人間冷暖。幾十載的寒來暑往,有著他憧憬的美好,有著他奮鬥的腳印,也有他失望的淚水。顛沛流離,讓他身心俱疲。當一個人經歷了太多的風雨之後,只想簡單的擁有一份如水的心境與安寧。無論你身居幾品,無論你出身怎樣,到頭來,那些身外物都會成為過去,唯有它,才是永遠的精神故鄉。

轉眼間,八月微風乍起,夏末的微涼帶來了桂花的芬芳,也帶來了白居易等待已久的貶謫詔書。那一刻,白居易的心安穩了,也平靜了,踏實了。一紙詔書,成為了他人生當中的又一結點,也代表了一個新的開始。命運已然如此,渺小的白居易也只得聽天由命,隨著命運的風,繼續漂泊下去。

臨行那一天,天空彷彿也在為他的離去而悲慼,陰鬱的天聚攏著濃濃的哀愁,伴著白居易遠去的腳步,一場寒涼的秋雨傾瀉而下。冰冷的雨滴拍打著落葉,淋溼了夏季最後一點墨綠,也淋溼了人們心中的那份溫熱。

白居易《途中感秋》賞讀:樹初黃葉日,人慾白頭時

伴著寒冷的秋雨,踏著溼漉漉的大地,白居易的心中感慨萬千。他不是第一次歸來,也不是第一次離去,可這一次,卻顯得有些不同。是時間不同?是地點不同?或許,只是他的心不同罷了!人生冷暖,坎坷迷途,早已經鬱結為詩中的一字一句,淋漓盡致,悠遠,哀怨,亦充滿了無奈。

節物行搖落,年顏坐變衰。樹初黃葉日,人慾白頭時。

鄉國程程遠,親朋處處辭。唯殘病與老,一步不相離。

他曾遊歷于山水之間,有了山水的陪伴,離開了世俗的喧囂,人也就會慢慢變得平靜。而對於人性,對於命運,白居易也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順應時節的事物將要凋殘,一年年過去,容顏只能伴隨著時間一起衰敗。四季更替,年年如此,從來沒有停歇過。十六歲那年的春天好像剛剛過去,原來那已經是幾十年前的事情了。想當年,正是小草青綠時,看著漫山遍野的野草,心中竟然是無盡的希望。

樹葉翠綠的時候就已經知道有枯黃的那一日,人也是如此,還沒有好好享受青春就已經滿頭白髮,成為一個老翁。歲月就是一把無情的利刃,從來沒有對任何人寬容,所有人的等待只不過是等著時間掠過,最終只有輕輕的感嘆。

白居易《途中感秋》賞讀:樹初黃葉日,人慾白頭時

家鄉的道路依舊那麼遙遠,看不到路的另一頭,不知道家鄉的景緻是否還像從前一樣美好。物是人非是平常事,亙古不變的只有心中的希望。親人和朋友也都面臨著離別,每個人在身邊陪伴不過三五載,各自有各自的路要走,離別是擺脫不了的結局,天下從來沒有不散的宴席。

唯有疾病與古老一直伴隨著人的一生,擺脫不了,因為這是最常態的生命。美好易逝,只有衰老和病痛喜歡與人為伍,自然界的規律向來如此,令人無限感傷。

這首作於元和十年(公元815年)的詩中,滿滿都是歲月的無情,就連白居易自己也開始變得蒼老。曾經的偏偏少年即將進入老年。身體已經變得不如從前,在去往江州的途中,疾病一直伴隨著他。想當年,他自己一人騎著駿馬走遍大江南北,從沒有像現在這樣吃力,這樣力不從心。

生老病死人之常情,從來沒有一個人可以擺脫這個宿命。就算是擁有天下的人也不能改變這個規律,縱是擁有一切也終有絕塵而去的那一天。世間俗物生不帶來,死不帶去。人生在世,能夠擁有的只有活著的這個過程。

白居易《途中感秋》賞讀:樹初黃葉日,人慾白頭時

歲月催人老啊!從古至今不知道多少人想擺脫生老病死的折磨,有人利用宗教信仰來安慰自己的心靈,有人想盡各種辦法想要得到長生不老的藥方,卻沒有人成功。因為自然界的力量是那麼強大,從來沒有人可以戰勝大自然神秘的力量。

那種從壯年到老年的落寞,就像是翠綠的樹葉慢慢變得枯黃,最後要離開樹枝變成泥土。生命只有一次,人們擔心害怕,所以才倍感珍惜,白居易也是如此。當生命逐漸走向黃昏,回頭想想自己的一生究竟還有多少夢想沒有實現?曾經那些豪情壯志好像伴隨著時間一直在消逝,這竟是他一生的命運,他不甘心,現在卻已經變成了被病魔纏身即將邁向老年的人,終究不能成就一番偉業,他的心中多少不甘,多少難過?對於病痛與衰老,他更加痛心,更加悲傷。

枯黃的葉子,鬢角的白髮,讓他的心中各種滋味翻江倒海,只能借詩句抒發著自己心中的感情。他的前半生,榮與辱,苦與樂都經歷了,從受到重用到被貶官,從一個輕狂的少年到一個參悟禪理的中年人,這其中的故事是那個時代的縮影。

彷彿人們都一樣,從生到死,從年輕到年老,一次輪迴,最多百年。可細細想來,這世界上卻有著太多的不公平,不僅存在於男女之間,還有家世、種族,很多地方。從來都不存在公平,在出生的那一刻,很多事情都已經不在同一條起跑線上。每個人的命運已經確定,一個出生官宦世家的人,與一個平民百姓家的孩子在本質上已經有了差別,這就是沒有辦法改變的現實。富人三妻四妾,很多女子都這樣被毀了一生的幸福,但是平民百姓還有人一輩子都找不到妻子,因為貧窮,所以只能過著這種生活。

白居易《途中感秋》賞讀:樹初黃葉日,人慾白頭時

這一生,白居易一直在抨擊這種社會現實,只可惜一個人的力量畢竟有限,沒有辦法撼動分毫。如此,他也只能自己一個人走在改變這些不公平的道路上。

直到他遇到了人生道路上的另一位老師,將他帶領走向了禪學的道路。曾經的戾氣和執著,慢慢放下了,他開始修心養性。憂思過甚,必將影響身體康健,只有當人步入老年才會更加在意自己的健康,能夠改變和不能改變的事情,現在已經可以區分。不能阻止生老病死,但是活著的日子一定要舒心、愉悅,心存善念,心存希望。

於是,當疾病與衰老襲來,他走上了人生的另一端道路,也開始了他人生的另一個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