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影視首頁影視

請遠離那些在社交場合表現“超我”的人

由 零點愛國曰 發表于 影視2023-02-03
簡介當你在社交場合發表言論或做出一些社交動作時,是否會因為人數眾多或部分人的言論行為而改變自己的思想和行為

為什麼超我是不合邏輯的

當你在社交場合發表言論或做出一些社交動作時,是否會因為人數眾多或部分人的言論行為而改變自己的思想和行為?其實這是難以避免的,人是群居動物,個體獨處時,都有著差異化的個性化特徵,而當融入了群體後,個體個性會被這個群體所影響。因為周圍人的意見對很多人來說都很重要,他們會認為自己的一舉一動,都會被周圍的人看到,稍有不慎,就感覺自己會顯得很“滑稽”、格格不入、雞立鶴群。

所以很多人都有“社交恐懼症”,比如公共場合發表自己的意見,登臺表演等。甚至在一些正式場合錯過了表達自己意見的機會。有時在獨處時,甚至都會刻意控制自己的言行舉止,以符合普世的價值觀。這種心態影響很大,有些人因為太在意外界的看法而膽怯,最終鬱鬱寡歡。

請遠離那些在社交場合表現“超我”的人

超我,是指自我發展的最高階段,超我是孤獨的我、博愛的我、信仰中的我,是由社會規範、倫理道德、價值觀念內化而來,追求完善的我,實際上相當於個體為自己所設的行為價值標準。其與“本我”對立,本我完全遵循本能。

“超我”是理想而非現實,追求的是完美而不是現實或快樂。當個人行為有悖於普世價值觀時,有時會過分懷疑做出這種行為的我是不是真的我?或者大腦中有黑白小人在激烈對抗:這麼做行還是不行?或者內心因為“本我”和道德的衝突而痛苦不堪,抑或為自己某個突如其來的醜惡念頭而惶恐。這種狀況如果持續得久了,或者衝突得比較嚴重,就會導致精神疾病的產生。

請遠離那些在社交場合表現“超我”的人

這其實暗含“自卑”的成分在其中,遇事不自信,凡事三思而行,過於自省,最終會變得猶豫不決,這種“預設”自己的行為要掌握好度,“太多不行”只會制約自身的健康成長,其實在很多場景中,身邊的人可能並不在乎自己的行為。

自卑導致很多人在生活中有一種隱藏的防衛感,對周圍的人和環境有一定程度的警惕,這種防禦意識是非常必要的,可以保護自身免於傷害。但個體之間對融入環境的程度有明顯差異。有些人能很快適應,有些人對新事物帶來的差異則很迷茫。

自卑感,是“超我”檢視到自身的缺點、無能或低劣而產生的消極心態,沉重的自卑感不利於個體的發展。懶惰往往是自卑的伴生物,自卑會消磨一個人的雄心、意志,使他自暴自棄、悲觀厭世。人生漫長,即便起步時遲緩,或走了彎路,一時不如人,也不足以決定一個人的前途命運。小時候,“龜兔賽跑”的故事大家都聽過吧,成年以後,看到同齡人比自己強,自然是一件令人慚愧的事。冷靜地反思一下造成自己落後的原因是必要的。

自卑感不止影響心理,在生理上會使大腦皮層長期處於抑制、中樞神經系統處於麻木狀態,體內器官的生理功能得不到充分的調動,不能發揮各自的應有作用,分泌系統的功能也因此失去常態,為什麼有的專家會說,90%以上的“陽痿”屬於心理性的,大家可以想想。同時有害的激素分泌隨之增多;免疫系統失去靈性,抗病能力下降,從而使人的生理過程發生改變,出現各種病症。

請遠離那些在社交場合表現“超我”的人

上述心理及身體產生的異常,才更能引起身邊人的注意。弗洛伊德認為,只“本我、自我、超我”三個“我”和睦相處,保持平衡,人才會健康發展。總而言之,在“超我”的審視下過分“自卑”是不可取的, 超我,是完善,亦是孤獨。

最後用最喜歡的一部電影臺詞結尾,I guess it comes down to a simple choice: get busy living or get busy dy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