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音樂首頁音樂

《易經》:不把話說的太滿,是一種覺悟

由 易論 發表于 音樂2021-06-05
簡介”就這樣,經理輕易的把這一個事情化解,如果在沒有弄清楚事情原委之前,就輕易的詢問客人或者直接趕走客人,這是非常沒有禮貌的,也是服務行業的大忌,弄不好也要得罪人,遭到客人的投訴,那麼把話說的圓潤,把技巧運用的高超,才能展現說話的智慧

不把話說得太明白叫什麼

本文由【易論】原創,品讀《易經》智慧,學習古人文化。

《易經》:不把話說的太滿,是一種覺悟

俗話常說“

蚊蟲遭扇打,只為嘴傷人

”。

當我們說話的時候很少會考慮別人的感受,這也會為自己帶來嚴重的後果。有的人性格直爽,動不動就把自己的心裡話告訴別人,這雖然顯得好接觸,會聊天,但是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夠嚴守秘密,直到這些不可與人言的隱私成為別人把柄的時候,自己就會幡然醒悟,陷入被動之中,此時即便追悔莫及也沒有迴旋的餘地,所以把控好自己的嘴巴,把話說的珠圓玉潤才算是一個智慧。

老人常說:過頭飯不吃,過頭話不說。

說話不要太滿,考慮事情的時候要全力以赴的進取,但是也要學會給自己留下後退之路的迴旋餘地,進可攻退可守,一旦把話說的太滿,斷了自己的後顧之憂,看上去灑脫磊落,但是也會陷入尷尬的境地之中。

《易經》:不把話說的太滿,是一種覺悟

《易經》之中有這樣一段話:

初六::謙謙君子,用涉大川,吉。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初六,有謙虛美德的君子,即便是冒險涉水過河也是吉利的。

謙虛的人擁有了一個崇高的品德,自然能得到別人的鼎力支援,同時積極的有所行動,並未違背謙虛的原則。

在任何狀態之下,以謙虛處世,把事情只做八分滿,把話也說的相對圓潤,才能給自己最留下最好的後路。

話好不好聽,關鍵在於話是怎麼說出來的,能把話說的八面玲瓏,自然讓別人聽起來舒服。

在生活中當我們與別人有所交集與接觸的時候,如果把話說的太直,就會在無意識下激惱對方,最後得不到一點好處,圓潤一點才有迴旋的餘地,給別人也能留下好感,更利於自己辦成事。

《易經》:不把話說的太滿,是一種覺悟

有這樣一個例子,對於說話圓潤最好的一種詮釋。

有一家旅店服務,服務員有一天犯了難,因為有一個客人昨天晚上就已經退了房,但是今天還沒有走,如果直接去問客人什麼時候啟程,顯得有一些不禮貌,但是如果不問又怕客人賴賬。

這個時候他就跟自己經理說了這個問題,經理想了一下,就走到客人的房間門口,敲了一下門就說:“您好,我是這家旅店的經理,我聽服務員說您的身體不太舒服,不知道好點沒有?”

這個客人一聽,語氣有所緩和的說:“好多了,謝謝您的關心。”

於是經理又趁熱打鐵的說:“我聽說您昨天已經結過賬了,可是今天沒有走,可能是因為這幾天天氣不好吧,是不是取消航班了,我能為您做點什麼嗎?需要我去幫你補機票嗎?”

客人聽了之後頗為感動的說:“非常感謝,昨天結賬是因為我朋友有事要來,誰知道他昨天沒有來,所以我多住了一晚,我等一下會把今天的房錢補上的。”

《易經》:不把話說的太滿,是一種覺悟

就這樣,經理輕易的把這一個事情化解,如果在沒有弄清楚事情原委之前,就輕易的詢問客人或者直接趕走客人,這是非常沒有禮貌的,也是服務行業的大忌,弄不好也要得罪人,遭到客人的投訴,那麼把話說的圓潤,把技巧運用的高超,才能展現說話的智慧。

過頭飯不吃,過頭話不說,說話除了給別人留餘地,更要給自己留餘地,把話說得太滿的人會活得越來越被動,他的人緣會越來越差。

畢竟誰也不知道以後會發生什麼樣的事情,說話做事的時候懂得給自己留有有餘地,可以讓自己佔據相對主動的位置。

《易經》:不把話說的太滿,是一種覺悟

花不可開得太盛,盛極必衰,話不可說得太過,過必有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