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音樂首頁音樂

動不動就哭和隱忍不愛哭的孩子有什麼不同?

由 33教育 發表于 音樂2021-06-15
簡介那些動不動就愛哭的孩子,會更容易把自己的情緒外露,也更容易體諒到別人的辛苦與不幸,容易跟別人產生共鳴,這就是一個人共情能力的體現

愛哭的人是什麼性格

有的孩子愛哭,動不動就抹眼淚兒,還有的孩子遇事特別冷靜,非常隱忍,就算是跟人打架了掛彩了,也能控制住自己不掉眼淚。看到這兩種孩子我們會不會覺得能隱忍不掉眼淚兒的孩子內心特別堅毅,剛強,而那個遇到一點兒屁大的事兒就抹眼淚兒的孩子特別的沒出息,說他們的眼淚一點都不值錢,這種看法對嗎?

動不動就哭和隱忍不愛哭的孩子有什麼不同?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搞明白孩子們為什麼會哭?對於孩子來說,哭是快速表達和宣洩自己情緒的一種方式,尤其是在孩子語言功能不夠完善,詞彙量不夠多時,當孩子受到委屈、驚嚇、傷心難受時,最直接的一個表現方式就是哭。所以哭是情緒宣洩的重要方式,自己有什麼不適,一哭心裡就好受多了。

愛哭和不愛哭的孩子的區別:

明白了孩子為什麼哭了,再來分析一下那些動不動就哭和那些非常隱忍不哭的孩子長大後有什麼區別?首先這兩種人生活的幸福程度不同。孩子從小學會知覺情緒,並懂得如何表達和控制情緒,這對孩子一生的幸福都是有幫助的。那些動不動就哭的孩子,遇到事情不會憋在心裡該哭哭該笑笑,不會讓情緒來左右自己,生活的特別通透灑脫,跟別人相處也會因為自己的真情外露而收穫很多的知心朋友,生活一般都比較順暢。

動不動就哭和隱忍不愛哭的孩子有什麼不同?

但是那些從小就總是忍著不哭的孩子,長大後往往會變得性格內斂孤僻,過於收斂自己的感情,總是把自己縮在一副保護殼裡,給人一種很難接近的樣子,所以這樣的人你從他的面部表情看不見他的喜怒哀樂,這樣的人他的未來生活也註定是壓抑苦悶,毫無樂趣的,甚至他們建立了家庭,也享受不到婚姻帶給他們的幸福。

同時我們也發現這樣一個現象,特別隱忍的孩子多半都是因為小時候經歷了太多讓他覺得情感壓抑的事情,比如說父母離異或者家裡重要親人的突然去世,或者這個孩子從小就寄人籬下,或者從小就面臨著被人欺負打壓等情況,因為身邊的親人沒有辦法保護自己,沒有辦法給自己提供安全感,所以就只能給自己套上一副堅硬的外殼來逃避社會,讓自己免受傷害。

動不動就哭和隱忍不愛哭的孩子有什麼不同?

第二個不同就是處理問題的方式不同。那些動不動就愛哭的孩子遇到事情,感情容易衝動,他們會更多地考慮對方的感受,以及事情的後果,對一些傷害自己的人也能夠表示岀理解和體諒。而那些從小隱忍不哭的孩子,在面對問題的時候會很理性,處理事情都是看原則看制度看規定甚至看法律,在為人處世的過程中略顯刻板,但這樣的人往往做事情比較穩重,考慮問題也較全面,能夠做到權衡利弊後再做決定,給人的感覺更加成熟。

第三個不同就是在共情能力方面有很大差別。我們經常說:聞者傷心,見者流淚,其實說的就是一個人的共情能力。那些動不動就愛哭的孩子,會更容易把自己的情緒外露,也更容易體諒到別人的辛苦與不幸,容易跟別人產生共鳴,這就是一個人共情能力的體現。這種性格的孩子朋友會很多,生活會豐富多彩。

動不動就哭和隱忍不愛哭的孩子有什麼不同?

而那些隱忍不哭的孩子,因為長時間的壓抑,給人一種冷漠無情的疏離感,其實有時候並不是他們不想與你共情,也不是不想體諒你的辛苦,而是他們不會不懂,因為一個人習慣了隱忍封閉自我的時候,他就真的很難去對別人敞開心扉,這就是兩種孩子在性格上和為人處世上的一些區別。

遇到愛哭的孩子該怎樣引導?

其實這兩種性格各有優劣,並無好壞之分,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處事方式,我們也不需要過於強求。當孩子遇到事情就哭時,家長該如何應付和引導呢?首先我們必須明白,哭就是一種正常的情緒表達方式,當孩子出現哭和鬧的時候,家長不需要刻意地去打壓限制,需要父母在孩子哭鬧時做好兩件事:

動不動就哭和隱忍不愛哭的孩子有什麼不同?

第一,給孩子哭的自由,安靜地等待孩子宣洩調整自己的情緒。很多家長一見孩子哭要麼就嚴辭制止,要麼就怒目相視甚至動手教訓,其實這樣做都不是理智的處理方式。正確的處理方式是給孩子一定的時間讓他發洩自己的情緒。

第二,幫助或者尋找原因,解決問題。孩子哭鬧多半是遇到問題自己沒有辦法解決了,不知道該怎麼辦了才哭,家長要等孩子哭鬧過後,幫助孩子去尋找問題的原因並引導孩子思考解決問題的辦法,需要提醒的是家長要鼓勵孩子學會主動尋求幫助,告訴孩子遇到問題就哭是一種逃避的做法,不值得提倡,有了問題可以求助媽媽,如果不告訴媽媽,媽媽怎麼幫你呢?

動不動就哭和隱忍不愛哭的孩子有什麼不同?

所以孩子哭或者不哭都不是最主要的,最重要的是家長一定要從小培養孩子從小獨立處理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