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音樂首頁音樂

博雅教育、職業教育,高下立判嗎?

由 京領新國際 發表于 音樂2021-07-06
簡介職業教育or博雅教育,高下立判嗎

高下立判是什麼意思

近年來,國內教育改革如火如荼,多種教育理念紛至沓來。美國作為現代高等教育的標杆,其教育理念向來被大眾討論。

在美國,博雅教育是極具特色的存在,國內對其進行的研究更是數不勝數。

“最好的教育是博雅教育”

“博雅教育是真正面向未來的教育”

對於關注教育動態的人來說,此類話題早已是司空見慣。事實果真如此嗎?

職業教育通常被認為是與博雅教育相對立的教育模式,與博雅教育相比,是否真的高下立判?

要回答這些問題,還要從兩者的根源說起。

以美國為例的博雅教育

何為博雅教育?

博雅教育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臘時代。

亞里士多德在他的著作《政治學》中最早提到“博雅教育”,認為這種教育是為自由人提供的教育。

注:自由人,古希臘時期不需要出賣勞動力的人,包括蘇格拉底、柏拉圖等等。

博雅教育、職業教育,高下立判嗎?

圖源:Wikipedia

在亞里士多德看來,在對公民的教育中,應該存在一種既非使用亦非必須,而是自由的和高尚的教育。

最初倡導的博雅教育,是基於人性臻於完善的教育理想,培養身心全面發展的,理想、豐富、健康的人性。

在古希臘,博雅教育普遍認為由“七門自由藝術”(septem artes liberales,簡稱七藝)傳授,包括三藝(trivium)和四藝(quadrivium),前者指語法學、修辭學和邏輯學,後者包括算術、幾何、音樂和天文學。

在近現代,西方的博雅教育逐漸發揚光大。18世紀,英國等國家大量使用博雅教育,讓孩子們成為精英。

“博”是身心和諧,全面發展,“雅”則是走向高卓,出類拔萃。無論是古希臘還是近代英國,博雅教育從開始,便是擔負著貴族精英教育的使命。

隨著社會的變遷,人文學科與科學都是博雅教育的組成部分,博雅教育又被稱為文理教育。

博雅教育、職業教育,高下立判嗎?

圖源:The Hans India

如今,博雅教育的理念已在世界各個地區有所體現,對於博雅教育的理解,始終萬變不離其宗。

“每件事都知道一點,有一件事知道得多一些。”

——約翰·密爾

“廣採百花蜜如飴”

——魯迅

博雅教育之於美國

作為世界教育的標杆,美國教育深受英國滋養,博雅教育更是如此。

而如今,承襲自英國的博雅教育已經走出了自己的道路,被世界上無數國家效仿和讚歎。

而在早年,美國的高等教育曾一度出現了向實用主義一邊倒的傾向。這時的大多數美國畢業生與其他人一樣,可能擁有應用性的專業技能,但缺乏淵博的基礎知識。

這時候,一份報告的誕生帶來了轉機。

上世紀二十年代,耶魯學院組織5人委員會,廣泛徵集意見,並做出報告,發表於《美國科學與藝術週刊》,這就是後來的《耶魯報告》。

博雅教育、職業教育,高下立判嗎?

圖源:Prezi圖源:Prezi

《耶魯報告》要求開設學校廣博的課程,反對過早進行專業化;以經典及基礎的科目訓練學生的心智,而反對傳授無章的經驗主義。

報告中提到,博雅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務之一,無論如何,都不能漠視博雅教育對於人的發展和專業學習的作用。

之後,芝加哥大學校長羅伯特·哈欽斯也始終堅持博雅教育理念,積極推行美國大學教育改革,對世界範圍內的許多國家教育改革產生了影響。

在美國,更為純粹的博雅教育體現在文理學院。數年來,文理學院始終堅持著博雅教育的傳統,在美國高等教育領域佔據頗具特色的單元。

以在文理學院排行榜位列榜首的威廉姆斯學院為例,威廉姆斯學院不設必修課,在校學生須在藝術人文、社會科學、數學科學這三個領域挑選課程。

博雅教育、職業教育,高下立判嗎?

圖源:Wikipedia

文理學院的規模一般較小,每個學生都能得到老師們真正的關注,這在綜合性大學裡是很難實現的。這些學校的畢業生們要在其他的研究生院才能夠得到更加專業的教學。

博雅教育也同時被很多綜合性大學採用。在綜合性大學,學生們兼顧專業技能和博雅教育。

通常美國大學本科生教育的第一階段,便是以博雅教育為特色的課程階段,第二階段則為專修階段。

這也正是美國大學學術自由度高,在大學的初始階段可以自由更換專業和學校的原因。美國大學招生實行Holistic Review,也與博雅教育的培養模式不無關係。

博雅教育、職業教育,高下立判嗎?

圖源:Vimeo

耶魯大學教授、華人著名經濟學家陳志武先生曾說:“在耶魯大學,我們對本科生的培養理念是:任何一個在耶魯讀完四年大學的畢業生,如果畢業時成為任何領域的專家,我們會覺得那是一種失敗。因為我們不希望四年大學教育是培養專家,讓他們在某一領域裡面投入那麼深,而忽視掉在其它更廣泛的做人、做公民、做有思辨能力的人的機會。”

在美國大學培養出的,是有廣泛同情心和判斷能力的人,而非瘸腿的專家。

博雅教育之於中國

早在先秦時代,中國就有類似博雅教育的痕跡。

《周禮》記載中,“養國子以道,乃教之六藝:一曰五禮,二曰六樂,三曰五射,四曰五御,五曰六書,六曰九數。”古代六藝是中國博雅教育的最初典範。

博雅教育、職業教育,高下立判嗎?

圖源:Wikipedia

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是貴族出身,受過較完整的六藝教育。在論語中,孔子用“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遊於藝”來闡釋六藝的具體含義。儒家文化也是博雅教育的一大體現。

近現代的博雅教育,首先流行於西方高等學校及中國香港。

其中,香港嶺南大學就是亞洲範圍內實行博雅教育的典範。

在中國大陸,博雅教育普遍被稱為素質教育。而在實施時,博雅教育主要體現在大學階段的選修課程。近年來隨著國際教育的發展,不少體制外的國際學校也開始重視博雅教育。

與美國聞名世界的博雅教育相反,德國擁有高效的以工作為基礎的職業培訓體系,同樣贏得了全世界的讚譽。

以德國為例的職業教育

職業教育(vocational education)是指讓受教育者獲得某種職業或生產勞動所需要的職業知識、技能和職業道德的教育。

在世界範圍內,鮮少有哪一個國家,比德國的職業教育更具規模和影響力。

在中國,受長期以來“萬物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思想的浸淫,職業教育通常是迫不得已的選擇。而在德國,職業教育是十分受到鼓勵和推崇的。

近幾年,德國每年約130萬學生參加職業教育,數量近總學生人數的50%。

博雅教育、職業教育,高下立判嗎?

一部分的中學畢業生,在可以選擇進入大學的情況下,依舊選擇接受職業教育,受歡迎程度可見一斑。

德國的職業教育可以追溯至中世紀手工業時期的學徒制培養。汽車工業的基石——德國博世,背後就有一套頂尖工業技術人才的“學徒制”模式。

雙元制下的職業教育

現如今,德國實行雙元制職業教育,一元在學校,一元在企業。

職業教育以實踐應用為導向,與產業界密切合作,培養符合企業發展需求的人才,相應地,科研也多為以解決企業實際問題為出發點的應用型科研。

在德國,職業教育以社會和市場的需求為導向。德國企業與職業學校的合作非常緊密,許多公司設定了雙元制專案,與被許多人誤以為大專的應用科學大學合作,實行雙元制專案。

初中起,教育方向就會出現第一次分流。

分流後,學生將進入職業預科、實科中學和文理中學等幾類學校。職業教育的主體是前兩類初中學生,只有文理中學會從初中、高中、直到大學,德國人將之稱為“國王大道”。

博雅教育、職業教育,高下立判嗎?

德國職業教育流程

企業釋出學徒招聘

學生髮簡歷申請

面試交流,錄取學徒(無需支付費用,且企業支付生活費)

職業學校登記,取得理論學習資格

企業與學校互相配合,為學生提供實踐和理論指導

畢業後,參加職業資格考試(分為理論和操作,由考試委員會考核)

近年來,德國還出現了跨企業培訓的模式。在職業教育的同時,學生每年抽取一定時間,到跨企業培訓中心接受集中培訓,作為對企業培訓的補充和強化。

在高度工業化的德國,各行各業都需要學徒,且一般來說,經過職業教育的學生,轉行業、轉單位的可能性很小。

職業教育之於德國

作為高度工業化社會,德國政府和社會對於職業教育始終是鼓勵的。

德國前總統就公開表示,“為保持經濟競爭力,德國需要的不是更多博士,而是更多的技師。”

不同於世界範圍內大部分國家對於高水準教育的推崇,德國社會也鮮少有人將傳統高等教育模式凌駕於職業教育之上。

在這樣的政策與企業的支援下,職業教育在德國,更像是既定準則下的勻速運轉。

博雅教育、職業教育,高下立判嗎?

圖源:Bloomberg

20世紀初,德國就已成為了歐洲工業強國,並兩度從戰爭走上強盛,德國製造已然成為全球公認的質量上乘的代名詞。直到今天,德國近乎工匠精神的製造水平始終處於世界領先地位。

是對工匠精神的追求和工業強國的現狀愈發促進現代職業教育,還是職業教育使得德國成為工業強國?這個問題顯然在德國已經沒有了標準答案。

職業教育or博雅教育,高下立判嗎?

“教育意味著一棵樹搖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在當今社會,這樣的教育方式似乎更容易被家長所接受。這也是為什麼“博雅教育是最好的教育”的原因,博雅教育得到了許多教育研究者的認可。

然而,博雅教育與職業教育,向來不是彼此衝突的。

歸根結底,兩種教育模式不存在本質上的對立,都是以“人”為目的,只是方向不同,所謂的高下立判也可能是誤解。

正如亞里士多德在書中寫道:“我們是應該教授兒童們學習有用的知識,但是我並不否認職業性的教育,只是認為在這之餘,還需要存在一些更有追求的高尚的教育。”

《耶魯報告》中的內容也並不排斥專業教育,而是在博雅教育和職業教育之間設定了先後級。

在博雅教育與職業教育這兩種截然不同的教育模式中,有許多可以相互借鑑的內容。

博雅教育廣博的知識面使得它真正地面向未來,這對於瞬息變幻的當今世界有著莫大的裨益;而職業教育與企業的深層聯絡使得學生摒棄陳舊的知識,所學的理論及實踐皆為時下適用。

如此,博雅教育與職業教育,在對立中統一,在統一中相互前行。

參考資料:

維基百科Liberal_arts_education

Aristotle。Politics

liberal-education-for-freedom-National Affairs第46號·2021年冬季

《耶魯報告》及其在美國博雅教育中的影響

destatis。de

德國是如何進行職業教育的 學習時報 姚永明

論博雅教育與職業教育的對立統一

Newman,John Henry。The idea of a university Defined and illustr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