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音樂首頁音樂

從袁隆平說“我excited”說起

由 光明網 發表于 音樂2021-07-16
簡介即便如此,對袁隆平用“漢英混合”表達興奮之情,我還是謹慎地請教了一位大學英語教師,教師說:more than excited這樣的表達是合適的,因為是短語,(表達)很自由

懂了嗎的英文

11月2日,第三代雜交水稻測得晚稻平均畝產911。7公斤,袁隆平團隊雙季稻畝產破1500公斤。袁隆平表示:“我excited,more than excited”。他還解釋,excited是“激動”的意思,more than excited是“更加激動”的意思。

90歲的袁隆平英語好得益於母親的教育,其母華靜是一位英語教師。即便如此,對袁隆平用“漢英混合”表達興奮之情,我還是謹慎地請教了一位大學英語教師,教師說:more than excited這樣的表達是合適的,因為是短語,(表達)很自由。

袁隆平飈英語“more than excited”,首先,這自然是表達一種高興之情,excited本身是“激動的,興奮的”;其次則是自信,畢竟雜交水稻測得晚稻平均畝產911。7公斤,是一項重要的科研成就,也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第三則是娛樂,在鄭重的場合玩一把英語,活躍一下現場的氣氛。

不過,袁隆平能夠飈英語“more than excited”,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無論是現場觀眾,還是電視、網路背後的“觀眾”,都能聽懂他飈的英語是啥意思,這就像說相聲,喜慶的效果只有透過說者和聽者的互動,才能得到淋漓盡致的展現。

現在的孩子學英語早,小學一年級能看懂英語電影字幕的並不鮮見。而袁隆平生於1930年,懂點近現代史的都知道,生於那個年代,意味著經歷多少動盪,多少滄桑,不要說生於新中國成立前懂點英語不容易,就像我這種70後,初一才開始學英語,當時環顧四周,除了英語老師,在社會上找到一個會英語的長輩,可真是件大難事。記得當時有一位同學的父親,是山東大學的肄業生,因為某種原因來到我們的縣城工作,那幾乎是中學時代在縣城遇到的唯一一位會英語的同學家長,讓我羨慕得不得了。

很長一段時間,自己學英語居然“愚昧”地總結出一條經驗:英語概括性強,不如漢語表達細膩。這種認識的產生,是因為英語課本的詞彙部分,常常是一個英語單詞後面跟著幾個甚至一大串漢語詞彙。比如excited,後面是這樣的:adj。激動的;興奮的;受刺激的;緊張不安的;v。使激動;使興奮;刺激;使緊張不安;激發;引發;引起。後來才知道,這純粹是一種誤會。

英語在表達的“細膩”程度上,並不亞於漢語,之所以會有錯覺,僅僅是因為它不是母語,掌握得不夠熟練。比如,英語中表達激動、興奮的詞,除了excited,還有另外各種趣味盎然的表達:像I am really stoked on that movie(那部電影讓我覺得很興奮)、Taylor‘s band came out and pumped up the crowd。(泰勒的樂隊一登場,人們就興奮起來)、The match was so wonderful that he was totally carried away(比賽十分精彩,令他興奮不已)這幾個句子中,stoked、pumped up、carried away都是excited的近似表達,都是表示十分興奮、激動的意思,而且帶著動作感,分用於不同的場合和語境。

改革開放40多年來,我國擴大開放融入世界,這其中,英語學習也是一面鏡子。目前,漢語是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英語則是使用國家最多的語言。坦率地說,英語如今成為許多國家的通用語言並不光彩,這離不開英國的殖民史,但近現代工業和技術革命源自西方,很多先進的自然科學成果,大多在英語刊物上首發。

2010年時,袁隆平撰文懷念母親,曾專門談到這一點:“無法想象,沒有您的英語啟蒙,在一片閉塞中,我怎麼能夠用英語閱讀世界上最先進的科學文獻,用超越那個時代的視野,去尋訪遺傳學大師孟德爾和摩爾根?無法想象,在那個顛沛流離的歲月中,從北平到漢口,從桃源到重慶,沒有您的執著和鼓勵,我怎麼能夠獲得系統的現代教育,獲得在大江大河中自由翱翔的膽識?”這就是掌握英語後帶來的學習和研究便利。

袁隆平研究超級雜交稻,出版中、英文專著6部,發表論文60餘篇,很多對外會議發言他直接用英語講,既方便了交流,也使很多貧窮國家更快地掌握了雜交水稻種植技術,這種貢獻是世界性的。

如果說,90歲的袁隆平精通英語是一件新鮮事,那今天,中國中青年人普遍會英語則是一個國家開放而強大的姿態,反映了一個國家奮發向上的求知慾。

魯迅在《看鏡有感》中說:“遙想漢人多少閎放,新來的動植物,即毫不拘忌,來充裝飾的花紋。唐人也還不算弱,例如漢人的墓前石獸,多是羊,虎,天祿,辟邪,而長安的昭陵上,卻刻著帶箭的駿馬,還有一匹鴕鳥,則辦法簡直前無古人。”藝術的繁榮,總是跟敢於、善於汲取異域的各種營養有關,而一個國家的壯大發展也是如此,要有不怕“彼來俘我”的勇氣,善於用高效率方式學習外來文明哪怕是敵人的長處。

撥去歷史的煙塵,在某種程度上,語言傳播的背後其實是實力,英語的全球傳播得益於“英語系”國家的國力,而現在國際上學習漢語的人越來越多,也與中國在世界上的地位不斷提升有關。

“第三代雜交水稻測得晚稻平均畝產911。7公斤”,代表的是一個國家的農業科技實力,意味著飯碗可以牢牢地端在自己手裡,“我excited,more than excited”,這是何等的自信,何等的快樂!再也不是阿Q說“No!——這是洋話,你們不懂的”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