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音樂首頁音樂

遊丹霞山日記(2020)

由 弓子云 發表于 音樂2021-07-25
簡介路左過古樹橋,一山在前,崖壁大書“獅子巖”三字,其下就是馬壩人頭蓋骨出土之處

別傳寺建於何時

12月24日

。5點半起床,飯罷出門,一小時抵廣州火車站。丹霞之旅開始,同行者吾弟。

7點36分發車。鄰座一家三口,兒子十多歲。丈夫見我看書,轉顧其兒曰:“看旁邊這位帥哥,一上車就看書,肯定讀大學的。”

約莫出廣州地界,把書合上,對著地圖欣賞起沿途風光。弟第一次坐火車,拿著我給他的《儒林外史》埋頭看著,或者聽歌打盹,只偶爾抬下頭,像個小老頭似的。

火車由南而北,半小時,潖江和大燕水匯流,不辨其向。又十分鐘,夾洲,良田曠然,田間禾垛枯黃一色。又一會,雞坑大橋,北江視野開闊,遠處群山逶迤。

一小時,清遠英德下塅村,路邊石陣如帶,不知其所以終。其石大小形態不一,皆毛坯狀,或豎或臥,色多見黃白灰三種。計採自附近山頭,擺出這般陣仗待價而沽。

十多分鐘,清溪村,地裡種成片的黑甘蔗,一時大觀。鄰座一家子,丈夫初以為稻穀。得妻兒告知,忙戴上眼鏡,連忙笑說是了是了。甘蔗地一直延伸到英德沙口站。

自此後不再細看,10點8分車抵韶關東站。天色灰濛一如廣州,氣溫10℃。東站給人印象不錯,乾淨整潔。站外便是公交總站,甚便。

預定的賓館在三公里外,尋思等公交須好些時間,欲坐摩托。及詢,10元一位,限載一人,作罷。遂附近尋一飯店吃午飯,飯罷不久車就到了。

車(12路南線)西過北江橋(橋長約300米),南轉,至金澤園站下,賓館位於武江區沙洲尾福彩路82號,街道往裡一點。

徑至前臺辦理入住,問從此處去遊丹霞山一天可否順利往返,答曰:“可以,但須早些出發。”遂定計。稍為收拾,出來候車。第一站,馬壩人遺址(按:1958年在該處出土了一塊馬壩人頭蓋骨化石,考古鑑定馬壩人生活在距今約12。9萬年前。1972年,人們又在馬壩人遺址南面峽地發現距今約6000到3000年的新石器時代四層文化堆積,名“石峽遺址”。兩處遺址出土物都可在這裡的馬壩人博物館看到)。

金貝苑站上車(40路公交),南向行駛,不久東過百旺大橋,復南向,半小時抵客運南站。南向步行,過馬壩河。兩公里抵馬壩人遺址大門,是時下午一點。入門先測量體溫,從架子上取了遊覽手冊。

路左過古樹橋,一山在前,崖壁大書“獅子巖”三字,其下就是馬壩人頭蓋骨出土之處。山不甚高,岩石灰褐色,崩裂堆疊狀。所謂獅子巖者系由兩座高低不一的山組成,從外觀看像一隻翹首顧盼的獅子。眼前這一座名叫獅巖山。

遊丹霞山日記(2020)

古樹橋盡,馬壩人溶洞。溶洞在獅巖山腳下,大門緊閉。據說溶洞內的景色頗有可觀之處,石筍、石幔、石柱發育其中,可惜了。在門前逗留觀摩了一會,遂為登山計。

先登獅巖山,選了一條分叉路,至桂花巖洞,路盡一門緊閉。下來從另一分叉路上去,路盡而絕。正欲下山別處尋找,忽然弟呼:“這就是獅子頭嗎,看著像烏龜頭呢。”抬頭一看,果然一塊形似烏龜頭的岩石南向突出。此處即是山頂了,下山。

遊丹霞山日記(2020)

獅子頭

南向步行至獅尾山,從北麓上登。途中經過好幾處溶洞,始見石筍、石幔、石柱,其石皆圓轉如意,妍極其態。登頂,上有一平臺。遊目四顧,近處良田美池,遠處城鎮高樓、群山莽莽,蒼茫一色。惜其時霧濛濛的,不是登高望遠的好天氣,人登其上,不能長其興,反有敗興之虞了。復下山,途中可北望對面獅子頭。

遊丹霞山日記(2020)

下來後繞西面行至南麓,招隱寺,在半山腰一空曠巖洞內,入寺參拜。據傳六祖慧能曾於此處隱居修行,後人據其事修建了這個寺廟,裡面供奉著六祖慧能像。

遊丹霞山日記(2020)

出寺,繞東麓往回走。緊接著參觀馬壩人博物館。館藏是馬壩人和石峽遺址出土物,有泥陶,動物和人類骨骼化石等,還有一個復原二次葬墓坑。除此外也有其他朝代的陶製品展出,如東漢明清等。

遊丹霞山日記(2020)

馬壩人頭蓋骨

出館,近門口處尚有三處景點。一為風度書房,風格甚雅,只借不賣(按:像這樣的書房全市共有27個)。二為張九齡紀念館,多懸長幅書法作品。三為曲江柴燒陶藝韶關市非物質文化遺產。

總結一下。馬壩人遺址以獅子巖為最,是山小巧玲瓏,無論溶洞,石灰岩,還是山上稀落生長的植物皆可觀可賞可玩,短遊甚佳。

遊丹霞山日記(2020)

出大門,北向行至馬壩河。舍橋,從其下石子路過河。石子路有二,時水漲,其中一條為水所淹。過河,東向沿馬壩河走,不多久南過江畔橋,仍東行,又半里北過馬壩橋,往回走。此處居市頗盛,竟有幾分老家市區模樣。江畔橋北橋頭,有數十人作三四圍打牌,邊上有露天運動場甚便。

原路返回車站坐車,交通擁堵,比來時多用半個小時。七點回到住處,吃過晚飯。

整理好行囊,復作夜遊計。弟以腳累留賓館,餘欣然獨往。南向西入一巷。路左又發現一家風度書房,風格類似馬壩人遺址處,面積要大些。書架靠牆三面佈置,中間安放供人歇坐看書的桌椅,上點小盆景。鬧市中有此安靜處可去,真讓人羨慕。韶關市政眾多,竊以為書房當浮一大白。

遊丹霞山日記(2020)

小巷盡,北江在望。對面即韶關國家森林公園,夜色中蓮花峰頂的韶陽樓散發著柔柔的光芒。沿江北行,一開始兩岸並無出奇處,然而你往遠了看,一公里外北江橋處燈火璀璨。急趨近前,更覺五色繽紛。

遊丹霞山日記(2020)

半里,武江湞江南向匯流北江。兩江所夾尖嘴狀陸地為市中心,金碧輝煌,與江兩岸的星星點點迥然判別,有眾星拱月之勢。尖嘴前頭沙洲一點,上有玲瓏寶塔亦美。

遊丹霞山日記(2020)

又一公里,武江大橋、西河大橋。兩公里,五里亭大橋。隔江遙望五里亭大橋前頭,幾個小山頭輪廓可辨,近橋頭一角綠光瑩瑩,帽峰公園在焉。過五里亭大橋,東北上下一斜坡,路左韶關廣電,共一公里。南行穿一熱鬧街市,半里東出,則湞江在望。沿江南行,一路人聲鼎沸,小吃薈萃。一公里,風采大橋,東過湞江。寂寞江兩岸。南向一公里半,曲江橋。又一公里半,北江橋。過橋復南向,一公里回到住處。是時23點12分,是晚共行12公里。未盡當日遊記,以倦極而眠。

12月26日

。6點48分起床,飯罷坐公交到東站轉旅遊巴士,東北向行駛。一路無甚可觀,愈行愈荒涼,多植柚子樹。22公里,西北向幾個卓然獨立的山頭,叫‘五馬歸槽’。

車過丹霞山火車站轉西北行,共12公里抵丹霞山外山門,共一小時。西南步行兩公里,有巨巖如堵,巖體紅褐色,下半壁長著一些稀落植物,上壁則寸土不生。巖體轉角處,圓轉起伏,彷彿鋼鐵之軀。

遊丹霞山日記(2020)

轉過一角,又有堵巖展屏,如錦如霞,紅褐二色分層帶狀排布。造化鬼斧,大開大合,讚歎復讚歎。右側半山腰一寺廟,查地圖有錦石巖寺者,其名錦石巖乎?

遊丹霞山日記(2020)

舍大道,西南沿錦江岸邊行。錦江邊上皆巖山,人鑿巖搭路其上。山環水繞,一公里抵長老峰票站。票價50元,有效期兩天。

入門,繞翔龍湖,南向至龍鬚澗,系兩崖夾立處,頂上有孔逗引天光。若前後貫通便是所謂一線天了。接著是仙居巖道觀。道觀建於山半巖洞中,前崖壁大書‘大音希聲’四字。上有三殿,古仙殿,三清殿,天師殿,一道士黑衣黑帽居其間。古仙殿旁一塊小菜園,青綠可愛,鑿池貯水。近石梯處房舍兩三間,邊上陡崖一壁。俯瞰前方景色,竹海茫茫,有巖遠觀如象鼻。

遊丹霞山日記(2020)

巖如象鼻

出道觀,東北半里,毓秀亭。亭前崖壁刻兩龍,雙龍戲珠狀。過亭側小橋,林木間鳴聲上下,是一些沒見過的鳥類,見人走近則撲稜稜躲開了。轉北直行至長老峰南面山麓,凡兩轉而至山頂,一轉福音峽,自此山勢陡峭起來。二轉雙喜臺,雙喜臺者,以其上崖壁有一天然形成的雙喜字。

遊丹霞山日記(2020)

雙龍戲珠

登峰頂亭臺遠眺,但見林海一色,巖山攢聚如林,其狀多柱堵兩形,或長或短,或粗或細,一座座從林海中拔地而起。尤以東南為盛,餘則曠然。或指東南一柱,以為陽元石。陽元石者,以其狀肖極男人陽具名,實際在長老峰西北方的陽元山。

遊丹霞山日記(2020)

長老峰遠眺

是日天色一如昨日灰濛,整天不見太陽,為之悵悵。可盡情者唯近峰一帶,更遠處就就像長幅山水畫中的遠景了,“淡墨輕描遠黛痕”。

下山,西過福音峽,有二景。一為岩層中的古侵蝕面,屬巖性突變現象。二為一小面石刻,鐫於康熙乙丑年,字賞心悅目。福音峽盡是一小段棧道,左側有石圓突如包,中有明顯分層,弟示我曰:像一塊漢堡包。對照地圖,知此巖叫饅頭山。

遊丹霞山日記(2020)

棧道盡,摩崖石刻。繞後石梯上登,梯旁亦崖刻列次。字多為康熙乾隆道光年間人留,或告示或紀事。石刻大多還清晰可辨,少數斑駁不可辨認者。梯盡,別傳禪寺。寺規模甚宏,有大雄寶殿、天王殿、鼓樓等建築(按:別傳禪寺由澹歸禪師始建於清朝順治十八年,原是南明遺民們避難的地方。乾隆四十年因澹歸禪師的遺著被列為禁書,寺中弟子全被逐出,寺廟至是荒廢。今寺由本煥禪師於1982年主持重建)。

遊丹霞山日記(2020)

別傳禪寺內景

出寺,西面下山,這才意會有比南面更為便捷的登山途徑。然我們意不止登頂,無論從哪邊上都會從另一邊下,可以看多幾處景色。時下午兩點,共遊三個半小時。

出來,買了些餅乾充飢,西北向三公里,陽元山入口。回市區的巴士四點半停運,我們到達陽元山時已是下午三點,預計一上一下必定趕不上車的。及向旁人打聽,知此處有私人客車往來兩地,顧慮稍減。然而我們一開始仍抱了快上快下的打算,所以甫一入山,兩人幾乎用了跑的速度。

陽元石進入山門就可以看到,果然備極其神。大自然無心之作,賴人加諸意義其上,遂引人聞風而至,對著這造化鬼斧想入非非。我跟弟說:山水寂寥,若少了其中人文,又非所謂地理考察者,怕是難入其門。

遊丹霞山日記(2020)

陽元石

東麓上登,一開始走反了,至乾元亭,得人告知速返。乾元亭觀陽元石亦佳。隨即到雲崖棧道,始得上登。棧道依山鑿建,兼具陡和窄兩特點。最陡處簡直成一直角,最窄處僅容一人擦身透過,全程約二三百米。至此心情激盪非常,弟亦奮然有喜色,一時忘疲。上下者眾,摩肩接踵,互道小心。有年輕人、老人以及三四歲大的孩子。從山頂下來的人好言相告帶了小孩的趁早回頭,前路太陡。有人依言返,也有人不信,至撞了南牆才返,下來愈難。

遊丹霞山日記(2020)

雲崖棧道

棧道盡則山頂在焉,東向,夾道修竹叢生。路盡嘉遁亭,亭前一臺可憑欄遠眺。往回西向,路盡細美寨。寨建於明代,歷有修繕,今僅剩殘存山門兩重及一些建築殘垣。細美寨三面皆懸崖峭壁,正對寨子一壁鑿了一條石梯供人上下,名曰‘九九天梯’。梯甚寬,陡峭一如雲崖棧道者。

徑西面下山,沿北面大馬路往回走。見一男人在路邊擺一小地攤,有圓石盈握,想帶上兩個。問價,10元一個,還價10元兩個,不許。問我15元兩個中不,不中。行至門口,又一地攤,先是報價10元四個,對方連說不可,還價15元兩個。先開價者主動,這話有點道理,起碼沒給我一開始報10元一個了。我回答說高了,正欲走。12元兩個給你了,她又讓一小步,成交。

出得大門,下午四點二十五分。至此也不再著急,從容向外山門走去。“去韶關嗎?”一中年男正倚車招徠客人,近前問價,25元一位。行情價是20元,以此還價,同意。其時車未滿客,我不願等,先走一步。轉身聽到有好事者笑問:“這裡不就是韶關嗎?還哪裡去韶關?”男人笑回:“你這人抬槓……。”沒把話說完,似皆能會心。很多泛指的地名,在使用中往往變成了特指,人不見怪。

快到門口男人跟了上來,上車,連司機在內共八人。一小時抵韶關東站,坐公交回到住處,時晚上七點,飯於街市。晚間不再出門,日記寫到長老峰止。明日的行程是韶關國家森林公園和韶關博物館,獨往。

12月27日

。晨七點起,飯罷出門,過北江橋,一公里,韶關國家森林公園西門。沿山路環繞而上。山中種了很多10米以上的馬尾松,難得一見。空氣中浮漾著的松脂香讓人神清氣爽。 半里一廣場,二三十位女人在跳廣場舞。廣場盡頭有巖,其上刻“聽濤”二字。‘濤’字或作‘林濤’、‘松濤’解。

遊丹霞山日記(2020)

馬尾松

路分南北,韶陽樓在北,遂從北路,一公里半抵達(按:韶陽樓建於蓮花山峰頂,古已有之,其起始年代不可考,毀於元代。今樓竣於2009年,共五層,取五行金木水火土之意)。入樓,一層層參觀。一樓儲存了一處建於清代的塔基遺址,有一塊石灰石質門匾,陽刻‘拔地倚天’四字。二樓,韶關人文歷史展廳,可以從中大觀韶關的人文底蘊。三樓,牆上展示了韶關近現代化建設的歷史畫面,中置一沙盤,系清朝韶關府城池圖。四樓,禪宗文化展廳。五樓,韶關歷史人傑生平簡介。

登樓遠眺,韶關城盡收眼底,餘則銜遠山疊翠微。時山林間霧氣氤氳,瀰漫一色。

遊丹霞山日記(2020)

清朝韶關府城池沙盤

逗留一個多小時,下樓,問工作人員所謂‘茶亭古道’者(按:茶亭古道是古代由東向進入韶關的必經路,有茶亭一座,附近留有眾多石刻碑記,是清代‘曲江二十四景’蓮花樵唱所在地。餘念此欲往一觀。)其人先欲指示我以明細,復一頓,曰:“山路彎繞,這樣給你比劃恐不能詳記,最好順著大路問下去。”依言下山,一路問了好幾個人,然而一說茶亭古道,似全無認識者,有夫婦二人隱約記得,卻指以相反方向。不久來到先前廣場處,徑南向。先已打聽到從南向也可下山,只是要繞遠一些路。至此茶亭古道已經不抱希望了,不久來到一處山坡,舍大道從山坡滑下去,便來到了近山腳處。荒山野嶺,人跡全無。有碎石路一條,不難走。路旁間隔一段一個小亭子,或在此耶?

近山腳處的馬尾松沒此前的高大,且間隔較近,此外還有一片杉樹林,零星幾棵楓香樹。

路過一棵黧蒴錐樹,見到地面掉了許多像龍眼核一樣的東西,色黑,想是樹種。蹲下來撿了一大捧。近出口,見兩女一男在樹下翻找,近前,竟是在撿一種花生米般大小的栗子。頓時來勁,也加入撿了起來。男人告訴我這種栗子在市面每斤賣十多元,可以生吃也可以煮著吃,似這兒常客。栗子裹在一個如刺蝟般的外殼裡,須得小心經手,不然很容易被扎傷。最終撿了這麼一小把。三人撿了約兩三斤,先一步離開。把圖片發給老爸,他一眼認出這是栗子,說從前我們村子大山裡也有。

遊丹霞山日記(2020)

小板慄

小路盡,繞一家農莊後出來,北向半里回到西門處,取了一輛共享電動車直奔韶關博物館。過北江橋,西北向一公里半,新華南路芙蓉市。西向三公里,博物館,其地位於武江區工業西路90號。在門口保安亭登記來訪資訊,測量體溫,無需出示身份證。

博物館正門兩側有兩面紅巖浮雕,左面為原始人類與大自然搏鬥的畫面,右面為舜在韶石山奏韶樂的傳說。前臺處取了一張館藏分佈圖。一樓無可觀,從三樓開始。先是館藏集萃展廳,計有陶俑、牌匾、建築構件、銅鏡等。展品不拘年代,有不少館藏是政府向韶關本地人徵集的,標明徵自何人何地。有斷絃琴一架,旁邊小牌寫著“得自(北?)城一老者”,竟是連名字也沒留。

其後是韶關工礦文化展廳,圖文並茂展示了近現代韶關工礦業從無到有的艱難發展歷程。那些在激情歲月裡揮灑青春和汗水的人,那個轟轟烈烈的大時代,一一看來有種蕩氣迴腸之感。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的爆炸,韶關竟貢獻了60%以上的鈾礦。展廳門口大書“共和國的選擇”六字,多麼驕傲!

二樓先至陶瓷展廳。有一些在馬壩人博物館看過,其中夾砂陶和泥質陶還是第一次見,陶面粗糙,有種一碰就要碎掉的感覺。同一樓還有韶關古代人文歷史展廳,展品有唐元明三朝頒給南華寺的三則聖旨、清朝韶關府城池圖、碑拓(如張九齡墓誌銘、風采樓前後記碑拓)、書法作品(如布衣學者廖燕兩幅書法作品)以及少量自民間徵集和有關部門移交的錢幣等。銀兩有銀元寶、太平關關銀(仿製品)、“義泉亨”銀錠,悉屬清朝。銅錢有至和元寶、嘉祐通寶、嘉祐元寶、熙寧元寶、治平元寶,悉屬北宋,錢小而薄。還有很多文字和圖片,述韶關種種,不一一細看。

遊丹霞山日記(2020)

總體看韶關博物館地方特色濃厚,想更多瞭解韶關人文,這裡是個不錯的選擇,其他期望就不要抱太大了。有些比較感興趣的藏品想拍下來,奈何展櫃裡燈光暗淡。

共參觀兩個半小時,出館。與弟匯合於北江橋西橋頭下。飯罷,離發車還有些時間,欲往風采樓一觀,與弟同騎電車。先是誤從曲江橋上過,車停風度名城,其實應從風采大橋過的。北向沿江步行一公里抵達。風采樓處鬧市中,扼街口面湞江,綠瓦紅牆,下支四條高柱,翹簷三疊。樓兩邊有平樓二層相連,可登樓近觀。原以為可進去參觀,及近前才發現樓上門戶緊鎖(按:風采樓系明朝韶州知府錢鏞為紀念北宋名臣餘靖而建,因與餘靖同朝為官的蔡襄贊其“好竭謀猷居帝右,直須風采動朝端”,得名)。此樓在風采大橋西橋頭,前天晚上夜遊正從其前過,彼時還沒風采樓的概念。

遊丹霞山日記(2020)

風采樓

在樓下買了些小吃,復騎電車往韶關東站火車站,原定七點的車晚點半個小時。晚上九點三十分回到廣州火車站,與來時一樣。丹霞之行至此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