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音樂首頁音樂

他是北宋榜眼,寫下一首詞,對蘇軾影響至深

由 解憂詩詞 發表于 音樂2021-09-07
簡介最為經典的一首應該是《賀聖朝·留別》,入選《宋詞三百首》,其中“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風雨”經蘇軾修改後,成了千古名句“賀聖朝”這個詞牌名並不多見,它原是唐教坊曲名,本意是為頌揚朝廷君主,以馮延巳的《賀聖朝·金絲帳暖牙床穩》,但到了宋朝卻多

春去春會來花謝花會再開什麼意思

葉清臣是宋仁宗年間的榜眼,根據史書記載,他為人正直敢言,在任地方官時,為平民百姓做了不少實事,為世人所稱頌。

他和范仲淹、宋祁等人交好,有詩詞唱和,可惜的是他流傳下來的作品並不多。

最為經典的一首應該是

《賀聖朝·留別》,入選《宋詞三百首》,其中“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風雨”經蘇軾修改後,成了千古名句

他是北宋榜眼,寫下一首詞,對蘇軾影響至深

“賀聖朝”這個詞牌名並不多見,它原是唐教坊曲名,本意是為頌揚朝廷君主,以馮延巳的《賀聖朝·金絲帳暖牙床穩》,但到了宋朝卻多寫傷春離別,而葉清臣這首便是代表作,抒發的是別易會難的傷感之情。

詞的上半闋開頭一句便描繪了一幅殷勤勸酒的畫面:

詞人為友人斟滿了美酒,殷勤地勸他多喝幾杯,希望能多留住友人一會兒,讓他不要匆匆離去。

這一句讓我想起了王維的《渭城曲》,“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詞人這裡對友人頻頻勸酒,和王維當時的心境是一樣的。

古代交通不便,很多時候一次離別,便是一生,所以古人的離愁別恨才會那樣深,就像李煜所言

“別時容易見時難”。

他是北宋榜眼,寫下一首詞,對蘇軾影響至深

接著兩句是寫景,渲染了悽苦的離別氛圍。

如果說暮春的春色還剩三分的話,那麼其中兩分便是“愁”,一分是“風雨”。

都說古人喜歡“傷春”,這所傷的“春”多是暮春時節,風雨悽悽,落花紛紛,最容易勾起人的愁緒,這兩句以暮春的春色來烘托他與友人別離的愁恨,以景寫情,手法高絕。

蘇軾

在《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

中有詞雲

“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

,詞中歌詠的物件是楊花,也就是柳絮,同樣抒發的是一種離愁別恨。

後人對蘇軾這首詞評價極高,尤其是“春色三分”這一句歷來為人所稱道,但若追根溯源的話,卻是脫胎於葉清臣這裡的

“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風雨”

他是北宋榜眼,寫下一首詞,對蘇軾影響至深

接著的下半闋詞人又進一步描寫他對友人的不捨。

換頭一句“花開花謝”是承接上半闋的“春色”而來,花謝花會再開,春去春會再來,可是他和友人卻是相見無日。

離別的愁恨在這花謝花開,時光流逝的氛圍中,顯得更加深沉。

詞人不想一直沉浸在這離別的氛圍中,於是便發出了

“且高歌休訴”

的感慨。

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詞人極力想要擺脫這離愁別恨,最後卻發現還是徒勞無功。

“不知來歲牡丹時,再相逢何處”

,不知明年牡丹盛開的時候,我們又會在哪裡呢?

這一句和歐陽修的

“今年花勝去年紅。可惜明年花更好,知與誰同”

,有異曲同工之妙,同樣是以花來反襯物是人非的傷感。

他是北宋榜眼,寫下一首詞,對蘇軾影響至深

這首詞從勸酒寫到春色,從“花謝花開”寫到“高歌休訴”,最後又以“不知來歲牡丹時,再相逢何處”作結,既有滿含離情的傷心之語,也作豁達瀟灑的寬慰之語,作者對友人的一片深情在這波瀾曲折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全詞寫得最好的就是“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風雨”這兩句,創造性地提出了“三分春色”這一奇特設想,經蘇軾修改後,成了千古名句。

所以,當我們為蘇軾的《水龍吟》所傾倒時,也不要忘了這裡還有葉清臣這個無名詞人的一份功勞。

注:圖片來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絡作者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的朋友,就點個關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