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音樂首頁音樂

古羅馬,有沒有普及拉丁文?

由 十方突 發表于 音樂2021-10-17
簡介——接下來有個超級燒腦、超級好玩的邏輯,需要朋友們自行推理:整個大運動過程中,各國各教派勢力發表了大批文章、法典、協約等等:《九十五條論綱》《斥馬丁·路德諭》《關於教會特權制的改革致德意志基督教貴族公開信》等3篇文章《沃爾姆斯敕令》《為反對

羅馬什麼教

歐洲漫長黑暗的中世紀,全歐洲的實權一直牢牢掌控在羅馬教廷手裡。

(1)教皇和教會擁有半數歐洲的土地,

(2)教會用遍佈歐洲的教堂教士,統治著所有教徒,

(3)各國皇帝的合法地位——-由教皇授權。

(4)教庭有權力插手所有國家的政治、經濟、民生。

(5)教會掌控著全歐洲重要的軍事力量,除了分駐各國的衛戍部隊,還有各種“騎士團”,東征的十字軍也是教會麾下的武裝。如有需要,甚至全歐洲軍隊都會效忠教皇。

教皇的權力至高無上。

有點驚訝是吧?為什麼羅馬教庭的權力如此之大?

———因為神權,羅馬教會統治著所有人的信仰,而羅馬教會是唯一能與上帝溝通的組織,他們是上帝的代言人,也是民願通達上帝的“交通樞紐”。

你想禱告、想贖罪、想上天堂或免下地獄,對不起,只有我能辦!——-這就是權力的根。

我佔領著天堂地獄的入口,掌控著上帝的絕對話語權,我還能替上帝評判你的罪、替上帝讚揚你的功績,彈性掌握著決定你上天入地的權力。甚至買你一張“贖罪券”你就能得到上帝救贖,免於下地獄!世間還有什麼權力大過這個?

重點來了:他們靠什麼得到這個權力的呢?這個權力最深層、根中根的權力來源究竟是什麼?

———文字!拉丁文!世俗語對《聖經》的解釋權,世俗語之外“與神耳語的讀音”。主持做彌撒、禱告和其它唸唸有詞的“聖語”為上帝上傳下達。————對語言文字的壟斷,是最大的權力。

歐洲的圖書館,自古都是教會的標配科室。所謂皇宮、貴族家、民間什麼私人圖書館,私人藏書,在宗教改革運動之前都是扯淡——-而教會圖書館,在宗教改革運動前也是不存在的,因為權力不會普及,普及了的權力就成為不了權力。

和埃及的聖書體一樣,拉丁文是專用的“祭司對神的耳語”,而教會是全歐洲唯一掌握這門“神聖”語言的組織。歐洲人民,甚至貴族、皇帝本人,都是從不識字的,更不會讀。普通教士也不識字,通常情況下一個教堂只有一個最高職位的教士,才有識字的權力。是的,那就是權力!———普通教士、甚至僱人閒著沒事讀書?翻譯?抄書玩兒?那是不可想象的。

類似的中國版本是:嚴嵩父子會寫“青詞”,只不過,在中國是嘉靖皇帝本人既會寫、又能燒、還能解讀,親自霸佔著神權通道,老子自己個兒會那玩意兒。

歐洲文盲皇帝們就慘了,堂堂一國老大,卻實質上只是———代教皇管理人民,看管上帝的羊群的牧羊犬。

那麼,各國皇帝自己創造自己的文字,可以嗎?不可以,因為教皇的統治本質上是【中央集權】的神權。不可能允許權力僅次於自己的勢力,也學會記錄神的語言。就好比皇帝控制著陸軍,手下一個將軍要組建自己的海軍————這是‬造反

———還真的有人造反了。為此掀起了一個多世紀的腥風血雨。第一個人叫【威索爾】,他首次提出:《聖經》的權威在羅馬教皇之上,只有上帝才能赦罪,人只能靠信心,透過與上帝的“直接交往”而得救。———說白了,“俺們要直接跟上帝談談”!

具體起因是,教皇貪財,作死——-幫上帝擺地攤——-兜售【贖罪券】

1517年,教皇利奧十世派臺徹爾,去德國兜售【贖罪券】。是年10月31日,馬丁-路德,在威登堡教堂門前貼出反對銷售【贖罪券】的《九十五條論綱》,從而揭開了宗教改革的序幕。

再後面就是亂哄哄掐架、聯合、起義、鎮壓那一套,有板有眼的,那些浪漫主義文科生風格的枝枝節節描述,我就不囉嗦了,不重要。

最終結果——-

(1)⚠️1648年宗教改革結束,記住這個年份,很重要。

歐洲分裂成三大教派,都進行了教義改革。《聖經》由只准教會保管,改為廣泛翻譯成世俗語,人人都有權持有《聖經》,新教派人人都有權用世俗語言,直接向上帝唸叨禱告、贖罪。

(2)教會權力崩塌,大量失去土地。

(3)各國皇權崛起,掌握了控制權。

(4)拉丁語沒有堅持100年,就被牛頓他們那幫科學家,弄成了死語言。——-只剩個空殼——-供其他語言拆借配件。

(5)各國紛紛自己創造自己的語言文字系統。文字創作完成後,頭等大事———出版《詞典》翻譯《聖經》。

(6)1588年歐洲第一部詞典誕生,《中葡詞典》,作者是打入中國朝廷高層的利瑪竇,和全中國地圖收集教士羅明堅合著。

——第一部法語詞典:1694年法蘭西學士院出版《法語詞典》。

——第一部西班牙詞典:1726-1739年西班牙學士院6卷本《西班牙標準語詞典》。

——第一部英語詞典:1755年由S·約翰遜編纂出版英文詞典《約翰遜詞典》。

——1928年出版《牛津英語詞典》。

(7)新教區域開始推行普及科學教育,“近代教育科學之父”的捷克教育家誇美紐斯在1632年出版的《大教學論》中提出從家庭到大學,從城市到農村一整套教育體系。

——接下來有個超級燒腦、超級好玩的邏輯,需要朋友們自行推理:

整個大運動過程中,各國各教派勢力發表了大批文章、法典、協約等等:

《九十五條論綱》

《斥馬丁·路德諭》

《關於教會特權制的改革致德意志基督教貴族公開信》等3篇文章

《沃爾姆斯敕令》

《為反對叛逆的妖精緻薩克森諸侯書》

《奧格斯堡信綱》

《奧格斯堡和約》

《基督教要義》

《南特敕令》

《至尊法案》(Actsof Supremacy)

《三十九條信綱》

《威斯敏斯特信綱》

《加拉登法典》

《華沙協定》

《威斯特伐利亞和約》

以及無數的《聯盟綱領》

……

———請推理一下:

(1)他們怎麼寫出來的?

(2)發表在哪兒?

(3)歐洲各國用什麼文字寫?

(4)拉丁文為什麼沒有詞典?

(5)頂級燒腦:教會繼承自古羅馬,古羅馬會普及拉丁語嗎?

讓腦子慢慢思考著,我們接下來說說歐洲文字的起源。

“英語源於漢語雅言”

為了梳理線索方便起見,今天不引述,事實上歐洲人自己對歐洲文字,尤其是英語起源中國雅言,和第二階段18世紀商貿英語的完善,相當多人是持肯定觀點的。

歐洲文字最早成型的是法國,1694年,17-18世紀之交。

英國成典最晚,1755年出版了《約翰遜詞典》,算得上英國土語被漢語雅言化的結晶,但從內容來看,這個結晶並不成熟,儘管約翰遜算得上一個中國通,儘管巴羅爵士(馬戛爾尼使華團成員)說約翰遜編寫該詞典的時候,“滿腦子都是漢語思想”。

———但客觀上說,與法蘭西學士院、西班牙學士院,這些領先多年的國家的官方機構編纂相比,約翰遜一己之力創造一套媲美中國文言的文字系統,是很不現實的。

不管怎麼說,英語在約翰遜之後,從雅言掉頭折回拆借法國西班牙等白話語言路線,雖然成熟很晚,但在歐洲所有語種裡,算是最先進的了。

接下來好玩的事情出現了:

———在宗教改革運動結束,到《約翰遜詞典》問世這100年間,

是整個歐洲人民,同時從零一刀滿級的100年。

是濃縮了中國8000年科學積澱的100年。

是持續派了大批耶穌會組織,跋涉幾萬裡,去中國義務傳授科學的100年。

是中國明朝科技傲視全球,科學一來就跌到愚昧的100年。

期間,一個蘋果砸醒了牛頓,也砸醒了歐洲科學大軍、彷彿個個睡前就已經身負絕學,帶藝而來,早就聚在一起就等一個蘋果掉下來。

以牛頓為首的英國科學家軍團,竟然終生不能用英語研究和發表科學學術成果,而只能用數學進位一塌糊塗的法語,和比《聖經》詞彙量多不了多少的拉丁文!———這個邏輯我看不懂,人家也不解釋。

古羅馬,有沒有普及拉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