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音樂首頁音樂

孩子愛拖延,多半是沒有“時間感”,找到原因,才能對症下藥

由 凌晨媽媽育兒 發表于 音樂2021-10-20
簡介像妹妹一樣,有時候孩子面對開始寫作業這件事兒上的拖延,大半是對作業量和完成所需要的時間沒有合理的評估,總覺得自己瞬間就能寫完

華為手機驗證密保問題怎麼修改

各位親愛的家長,大家好,我是凌晨媽媽,歡迎大家閱讀我的專欄

《14天兒童時間管理計劃》。這是我專欄的引言(上)。

某網站曾經做過一項調查:你

對孩子最不滿的事情

是什麼?被調查者是

3-10歲

的兒童的父母,雖然年齡差異巨大。但是有

超過一半

的父母,都選擇了“做事磨蹭、拖延。”可見,做事磨蹭拖拉,簡直是孩子們通病?這樣一來,難免有爸爸媽媽“自暴自棄”,覺得

孩子天性就是拖延。

孩子愛拖延,多半是沒有“時間感”,找到原因,才能對症下藥

這樣說一半正確一半錯誤。誠然,因為

年齡限制、認知發展不成熟

等原因,

越是年齡小的孩子,可能越磨蹭。

然而,如果父母教養得當,即便是

2、3歲的孩子也可以管理好自己的時間

,告別拖延。在開始14天的訓練之前,我先來幫大家梳理一下不同年齡的孩子拖延磨蹭的型別和原因。讓大家對自己的孩子心中有數,採取最有效的方式,幫助他們學習時間管理。

孩子愛拖延,多半是沒有“時間感”,找到原因,才能對症下藥

拖延的三種類型

哥哥3歲左右,每次去上藝術課,都是

最後一個完成作品

的。因為上課的地方離家很遠,下課時間又剛好馬上面臨晚高峰。我每次都心急火燎的催他快點,但是彷彿越是追他越是慢。因此,我只能靜下心來觀察他,最終發現哥哥並沒有“刻意”磨蹭,而是

跟隨著自己內心的節奏

,將作品

做到最完美

正如我生活中的反思所揭示的:面對孩子的磨蹭,我們

不應該

馬上

催促

,或者

貼標籤,

反而應該仔細觀察,

判斷“拖延”的型別

孩子愛拖延,多半是沒有“時間感”,找到原因,才能對症下藥

第一類:注意力不集中的拖延。

私信或粉絲群中,每隔一段時間就有媽媽詢問:“該如何解決

寶寶吃飯磨蹭

的問題?”有的寶寶甚至一頓飯要

吃兩個小時

,雖然孩子咀嚼速度慢,口腔容量小,但是

正常進食也只需要半個小時左右

。如果超過了一個小時,大機率就是因為孩子吃飯

“注意力”不集中。

同樣的問題也出在寫作業上,一些孩子寫作業慢,並不是因為寫字慢,或者遇到了非常難的題。如果在他們前面加一個攝像頭,你就會發現,他們一會兒摳摳手指、一會兒擺弄鉛筆盒,一會又整理起來作業本的邊角。就是沒辦法專注於作業本身超過五分鐘。這個時候拖延的根本原因,實際上是

注意力無法集中

孩子愛拖延,多半是沒有“時間感”,找到原因,才能對症下藥

第二類:對時間沒有概念的拖延

剛上小學一年級,有一天放學回家,晚飯後妹妹在客廳畫畫。我提醒她:“已經八點了,快去寫作業。”她回答我:“就剩語文了,

我十分鐘就能寫完

。”我心裡想:“她肯定不知道十分鐘是多久。”果然,八點半開始寫語文作業,一直寫到九點睡覺時間,還沒有完成。

像妹妹一樣,有時候孩子面對開始寫作業這件事兒上的拖延,大半是對作業量和

完成所需要的時間沒有合理的評估

,總覺得自己瞬間就能寫完。這反映了

孩子的“時間感”尚不發達

孩子愛拖延,多半是沒有“時間感”,找到原因,才能對症下藥

第三類:性格原因的拖延

曾經有位媽媽在群裡說:“我家

寶寶做什麼都比人慢

!簡直急死我了。”我問她:“家裡是否有人也跟寶寶一樣是慢性子?”她馬上說:“孩子他爸就這樣,每次出門我一個女的都收拾停當,還要站在門口等他十分鐘!”

世界上的人如恆河沙數,各種性格都有,孩子也是獨特的個體,有的性子急一點,有的性子慢一點。作為父母我們首先要

接受孩子的差異性。

如果他並沒有走神,也沒有拖延,就像專注於完成繪畫作品的哥哥一樣,

事事都不那麼著急

。就說明這種

我們眼中的“拖延”實際上就是他的節奏

。後期我麼可以用教孩子合理安排事務的方式,提升整體的效率。

孩子愛拖延,多半是沒有“時間感”,找到原因,才能對症下藥

孩子缺乏時間觀念的原因

排除先天性格使然,和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大部分3-6歲孩子喜歡拖延的原因都在於孩子無法真的理解“時間”這一概念,沒有時間觀念。打個比方,孩子在上學前磨磨蹭蹭的洗漱、穿鞋。媽媽在一旁催促:“快點,

還有半小時

就要遲到了!”孩子

卻依然不緊不慢

。在這個情景中,孩子根本不理解“半個小時”是什麼概念,也不知道

從家裡到學校究竟要多久

,所以只是爸爸媽媽在乾著急。這跟他們的身心發育特點有關。

孩子愛拖延,多半是沒有“時間感”,找到原因,才能對症下藥

一方面,時間是抽象概念,孩子需要學習。

心理學家將對於時間的感知能力稱為

“時間知識”,

而時間知識需要

長時間對時間的感知

,加上

理性的學習和思考

。因此,如果沒有經過學習,幾乎沒有孩子能在三歲左右理解“半小時”“晚上九點”等概念。因為這個時候時間對於孩子來說還是抽象的概念,只有將

抽象的時間化為具象的物體

,孩子才有可能理解。比如我們可以給孩子一隻半小時的沙漏。沙子漏完是半小時。

孩子愛拖延,多半是沒有“時間感”,找到原因,才能對症下藥

另一方面,在心理上孩子會覺得時間過得“快”。

當你跟孩子約定,再過半小時就要收拾玩具,上床睡覺的時候。他們總是會爽快答應,但是當媽媽真正叫他去刷牙時。孩子總會覺得:“不可能,為什麼過得那麼快?”這也是他們不自覺拖延的原因。

在《放手,讓孩子自己管理時間》中,作者認為:比起成年人,兒童更加專注於當下。

因此,他們不太注重行為的結果,在他們的世界中,

時間並不是線性的。而是與注意力高度相關的。

打個比方,如果沒有經過訓練,一個沉迷於自己積木世界的孩子,是不會想著半小時後要去刷牙睡覺的,對於他來說,只有這個玩積木的當下。所以無論是半小時、十分鐘,或者二十分鐘都是沒意義的。

孩子愛拖延,多半是沒有“時間感”,找到原因,才能對症下藥

孩子不同性格的不同方案

瞭解了孩子拖延的型別和兩個主要原因,或許爸爸媽媽已經摩拳擦掌準備好帶娃實踐時間管理了。先彆著急,孔子說:“因材施教。”時間管理是一種方法,為了

幫助孩子更好地利用時間,

但是並不是一套固定的方案。不同型別的孩子,也有不同的學習路徑。下面就讓我們來看看自家的孩子是哪一種吧!

第一種:父母過度管理型

“寶寶,該吃飯了。”“寶寶,遊戲時間到了。”“寶寶,我們出去玩吧!”“快點,該睡覺了。”對於孩子來說,只有一項接一項的活動,而且

並不由自己做主

。很多父母時間管理得很好,甚至手機裡或筆記本里還有每天的日程表。但是娃就是願意配合,總是磨磨蹭蹭。

孩子愛拖延,多半是沒有“時間感”,找到原因,才能對症下藥

長大後,他可能依然磨蹭,這是因為他從來

沒有機會管理自己的時間

。因此對於他來說,只要沒有安排,或者催促的不多,我就可以磨蹭下去,

缺乏自主性。

面對這樣的孩子,在學習這個專欄時,應該多

放手讓孩子自己做規劃

,即便會面臨無法完成的情況,也要引導孩子自己調整,把時間還給孩子。

第二種:逃避任務型

父母課堂上,有位學員告訴我,他發現每週三晚上孩子都特別磨蹭。最後他發現,是因為他不想寫作文作業。他非常納悶地問孩子:

“難道拖一拖,你就不用寫了?”

其實這種情況也會普遍出現在我們大人身上,常見的“拖延症”大多就是畏難和逃避心理在作祟。

孩子愛拖延,多半是沒有“時間感”,找到原因,才能對症下藥

面對這類孩子,爸爸媽媽應該帶他

著重學習“任務管理”部分

的內容。幫助孩子合理地安排任務次序,

克服逃避心理。

讓學習更加高效,孩子也會越來越自信的面對這些挑戰。

第三種:天生慢性子

就像上面提到的一樣,有一類孩子天生慢性子,你覺得他慢,實際上他可以把學習或者手工作業完成得非常認真細緻。對於這樣的孩子來說,關鍵並不是幫他更專注,或者讓他認識時間。而是在於如何

“提升效率”

。舉個簡單的例子,哥哥性格很慢,但是專注力很好。我就讓他在上學路上背單詞,無論窗外滴滴聲是否響成一片,他都能很好地完成當天的任務。而妹妹卻能在更短的時間內梳洗完畢,站在陽臺背古詩。

所以正如上文所說,時間管理並不是一套死板的方法,而是一種思維方式,根據孩子不同的特點,我們可以幫他們找到適合自己的規劃和安排。最終這種方式,可以讓他們受益終身。那麼下一篇,我們就從最基礎的時間認知開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