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音樂首頁音樂

《一秒鐘》:主角演技很好,故事情節也非常不錯

由 偶分說娛樂 發表于 音樂2023-01-13
簡介結合片尾的MV、幕後紀錄片和網上的傳言還原出的故事大致是這樣的,文革年代,張九聲因殺人入獄,他的女兒為了消除父親帶給她的負面影響,在一次學工學農活動中積極表現,不幸被運糧的卡車壓死,《新聞簡報》的鏡頭記錄到她生前和其他人爭著扛面袋子的片段,

一秒鐘講述了什麼故事

白晝、沙漠、人。或者具體一些,七八月的敦煌,飛沙走石的沙丘,頭戴前進帽、身穿破中山服的張譯。

這些簡單的元素構成了電影《一秒鐘》的開場。

《一秒鐘》:主角演技很好,故事情節也非常不錯

從幕後紀錄片裡可以得知,這段戲是無心插柳,張藝謀本想拍攝一段烈日下的暴走,誰知剛開機就遇上沙塵暴,於是他隨機應變,就有了片頭這一段張譯走飛沙。這一走,終於走出了張藝謀要的“開局的殘酷感”,一種“急迫的”而不是“死亡的”感覺。

作為一個觀影前沒有看過任何評論和宣傳的“純粹的”觀眾,這個開頭極大地吸引了我。

《一秒鐘》:主角演技很好,故事情節也非常不錯

多數電影都會在前十幾分鍾裡力圖闡述影片的大背景和價值觀,但《一秒鐘》的開篇除了時空資訊,幾乎沒有更多顯而易見的東西,公路片式的開場更是讓人對張譯要去哪裡、導演要講述什麼充滿了好奇。

被風沙埋沒的好故事

《一秒鐘》按三條主線發展,分別是張九聲看片子、範電影放片子、劉閨女偷片子,圍繞著主角們與《新聞簡報》膠捲的互動,講述了上個世紀,一個越獄父親從孤兒姐弟手中爭奪《新聞簡報》膠捲、並在電影放映員的修復下,得以觀看女兒影像的故事。

在討論演員的表演前,必須先討論故事——初始版本的故事,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這部電影經過了刪減和閹割,使得整個故事的邏輯和人物動機被極大地削弱,而再好的表演如果沒有合理的劇情支撐都只能是空中樓閣。

故事本身非常簡單,用張藝謀寫給編劇鄒靜之的信裡的原話說,這是“大時代下小人物的故事,政治和苦難都是既遠又淡的背景,有一點《活著》的意思,也有點兒冷幽默,格局很小,沒有流行的那種戲劇性”。

他這番話說得圓滑又討巧,關鍵在於那句“政治和苦難都是既遠又淡的背景”,嗅覺敏銳的觀眾在上映前應該就捕捉到風聲,影片裡也有非常隱晦的提示。《英雄兒女》放映前,電影院的公告欄張貼著寫有“樣板戲”、“文革”字眼的大字報,提示故事發生在文革年代;而結尾重逢後,鏡頭也有掃到公告欄,上面是題為《搞好大學招生是全國人民的希望》的文章,這是1977年《人民日報》發表的社論,彼時文革剛剛結束。這是電影的時代背景。

《一秒鐘》:主角演技很好,故事情節也非常不錯

結合片尾的MV、幕後紀錄片和網上的傳言還原出的故事大致是這樣的,文革年代,張九聲因殺人入獄,他的女兒為了消除父親帶給她的負面影響,在一次學工學農活動中積極表現,不幸被運糧的卡車壓死,《新聞簡報》的鏡頭記錄到她生前和其他人爭著扛面袋子的片段,張九聲為了這段影像逃獄,追逼劉閨女歸還膠捲,挾持範電影修復放映,都是為了見女兒最後一面,正是這樣的動機才可以合理化他的一切激進行為。

哪裡有演什麼像什麼,只有不斷努力地靠近

談完故事再來談表演,影片中的三個演員——張譯(飾演張九聲)、範偉(飾演範電影)、劉浩存(飾演劉閨女)——各有其出彩之處,我尤其鍾愛張譯的表演。

張譯的敬業一直是行業聞名,從籌備到開機, 他減重20多斤,不僅是為了從形象上更為接近角色,也是因為不健康的減肥導致的躁鬱心境,使得整體氣質也更為相符。此外,他還做了不少功課,向在那個年代有類似閱歷的人“取經”,查詢資料等等,他的這些努力,使我們看到了從時代裡走出的“張九聲”。

影片中有許多小細節讓我對張譯心服口服,比如他被劉閨女擊暈後摸著後腦勺甦醒,同時雙腿僵直抬起以便借力一把坐起的動作,極好地反映了一個被偷襲的人剛甦醒時茫然又防備的樣子;以及哭泣時聳動的咀嚼肌、生氣時人中處被鼻息噴拂顫動的淚水,這些真實而生動的生理反應使得張譯扛住了大熒幕的審視。

最難忘的表演無疑是張範二人在狹小、逼仄的放映間裡的對手戲,老戲骨間你來我往,酣暢淋漓,使得一個為了見女兒不擇手段的越獄逃犯和一個為了保全自己油滑雞賊的放映員形象躍然熒幕,觀眾完全沉浸其中,剛還在為範的膽小諂媚發笑,下一秒就為張的哭戲情難自已。

那段看完《新聞簡報》、轉而面對鏡頭淚流滿面的特寫,將觀眾積攢已久的情緒推向了一個高潮。紀錄片裡,張譯本人是這樣說的,“淚流滿面那場戲,他需要從這個小視窗縮回頭去的時候已經淚流滿面,從提前一天晚上開始,去醞釀去準備。那場戲對於我來講,其實千山萬水。”張譯是千山萬水走過,給我們貢獻了最返璞歸真的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