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音樂首頁音樂

從“科研無人區”到“量產無人區”,齊碳科技再獲一筆7億元融資

由 獵雲網 發表于 音樂2023-01-20
簡介在齊碳科技前五年,白淨衛坦言,齊碳就埋頭就做一件事,把商業化產品研發出來,穿越奈米孔基因測序“科研無人區”,因為這個事情國內還沒人做過

世界上有多少個無人區

國內一級市場上,生命科學領域又再現大額融資。

據悉,成都齊碳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齊碳科技”)宣佈完成7億元C輪融資。本輪融資由美團領投,華蓋資本管理的首都大健康基金、博遠資本持續追加投資。

過去,基因測序儀因其技術壁壘高、開發難度大,一直被海外企業壟斷,這批海外企業在全球基因產業鏈享有極高的話語權和議價能力,也讓基因測序行業長期面臨上游技術“卡脖子”的隱憂。

近年來,這一局面正逐步被國產企業打破,齊碳科技便是其中之一。作為我國首家自主研發出奈米孔基因測序儀並率先開啟商業化的企業,齊碳科技自成立以來就備受資本關注,不僅成立6年完成6輪融資,而且融資規模也屢創新高,總額已達近13億元。

資本助力下,6歲的齊碳在奈米孔測序儀這個賽道上正在實現彎道超車。

三個博士,“跨界”進軍基因測序

之所以創辦齊碳,其實跟齊碳科技創始人白淨衛的求學史及豐富的跨界經歷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材料系博士期間,白淨衛因為其做過的名為Graphene Nanomesh(石墨烯奈米網路)的機件的結構,被IBM TJ Watson Research Center (IBM 沃森實驗室)邀請做博士後,從事奈米材料孔道製程研究,而這也讓白淨衛的研究領域從微納電子材料逐漸轉向半導體微加工和生物醫學工程的交叉學科,成為了少數全面掌握奈米孔基因測序技術的專家之一。

彼時,白淨衛注意到國內基因測序上游被國外少數企業壟斷,且上游是研發難度最高、行業話語權最大,商業化前景非常廣闊,而目前使用最廣泛的二代測序有其明顯短板,四代測序技術具有長讀長、實時快速測序、小巧便攜等特點,可以很好補齊二代測序短板。

看到國內測序行業多集中在中、下游,上游儀器非常依賴進口,白淨衛不禁思考是不是可以做出國人自己的奈米孔基因測序儀。

機緣之下,白淨衛結識了痴迷測序技術、專注生信分析及應用的謝丹。就這樣,在一個海邊小城的一家小小的咖啡館裡,掌握著奈米孔單分子、長讀長測序技術、正在準備回國的白淨衛和謝丹在喝了兩杯咖啡後,便敲定了合作的計劃。隨後,深諳專案管理與自動化的電路專家胡庚也加入其中。

白淨衛深知,作為多個高精尖學科交叉的技術,跨界經歷對於涉及到生物晶片、蛋白生化、積體電路、人工智慧、生物資訊學等多個學科的奈米孔基因測序技術來說,幫助很大,而三個創始人的跨界經歷可以覆蓋更廣的面,也能解決更多問題。從技術研發和量產上看,都需要交叉學科融合。

“如果我們僅僅是懂一個領域,那對於後期的研發,其實是非常不利的。”

在看到奈米孔測序儀在國內的市場前景後,三人可謂一拍即合。2016年,這個在能力圈上高度互補的創始團隊帶著年輕的齊碳科技進軍基因測序。

做行業的開拓者,穿越“科研”和“量產”的無人區

當然,攻克技術難題一直是研發企業的最大困難,齊碳也不例外。

白淨衛坦言,創業初期,奈米孔測序技術在國內還聞者寥寥,面臨人才匱乏、場地受限等客觀原因,猶如踏入了科學的無人區,前路並無經驗可循,甚至在當時還很少有人相信齊碳能把它做出來。以至於前期的一些融資,都是三個創始人去找自己的朋友、找政府,來幫助公司度過艱難的時刻。

“一開始,就我們初創團隊幾個人苦幹,在租來的光刻間裡造出第一版流體晶片;在餅乾盒子裡調試出第一版訊號放大電路;經過上百次失敗的嘗試後,終於獲得第一條測序訊號。”

然而,就是在這樣的艱難環境下,一年後,齊碳科技16通道的原理樣機面世,一個高精尖儀器被放在餅乾盒裡隔絕訊號影響,跑通了原理。四年後,這個放在餅乾盒裡成功研發的裝置,歷經無數次迭代更新,被成功推向商用,打破了國外新一代基因測序核心技術壟斷。

在齊碳科技前五年,白淨衛坦言,齊碳就埋頭就做一件事,把商業化產品研發出來,穿越奈米孔基因測序“科研無人區”,因為這個事情國內還沒人做過。

在過去三年間,齊碳科技已陸續釋出國內首臺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奈米孔基因測序儀QNome-9604,國內首款商業化機型QNome-3841以及測序儀新品QNome-3841hex。隨著商業化產品QNome-3841及QNome-3841hex兩款測序儀面世,六歲的齊碳科技開啟了商業化階段。

在白淨衛看來,當下國產基因測序行業競爭已日益激烈,上游賽道競品持續增多,這在一定程度上意味著市場需求在變大,基因測序上游環節的重要價值被不斷髮現,同時也意味著政策、資源在向行業傾斜。

而這也就代表基因測序上游競爭格局已發生變化,此前的競爭侷限於研發與技術,但伴隨以齊碳科技為代表的新一代基因測序企業率先開啟產業化,商業化已經成為行業發展的新引擎,如何促進科技研發從實驗室走向市場、解決真實需求,才是競爭的關鍵。

因此,白淨衛深知唯有繼續發揮產業化先發優勢,緊貼市場需求,加速產品迭代,持續加碼商業化,才能讓基因測序上游能夠真正不再受制於人。

而要努力商業化,還要解決產業化、量產難題。白淨衛表示,一臺基因測序儀的量產,需要解決的難題,不光是如何將高精尖的零部件生產製造出來,還要將所有零部件整合為一臺可穩定執行、高度可重複、且能夠規模化生產的精密儀器,齊碳可謂是在穿越奈米孔基因測序儀商業化的“量產無人區”。

要做到這一點,人才是核心。奈米孔基因測序儀的研發與量產,橫跨蛋白工程、流體晶片、電子電路、演算法等多個細分學科,國內幾乎沒有具備產業化經驗的人才。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齊碳科技聚集多學科人才自主培養,在研發和量產測試的實踐中不斷融合,最終打造出一支有產業化能力與經驗的團隊。目前齊碳科技員工270餘人,75%以上為技術研發人員,超過半數員工擁有碩博學歷。

除了人才儲備外,齊碳科技還總投資近2億元,在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已建成國內首個奈米孔基因測序儀生產基地,可年產測序儀2000臺,配套檢測試劑、晶片100萬套。

據瞭解,齊碳科技的基因測序產品在各個領域發揮長讀長、實時快速、小巧便攜等優勢,正在多個應用場景投入使用,目前已有上百家機構使用者使用齊碳QNome測序平臺,涵蓋國內領先的科研院所、高校、醫院、疾控中心等,應用領域包括病原體研究、動物疫病防治、分子育種、司法刑偵、公共衛生防疫等。

從“科研無人區”到“量產無人區”,齊碳科技再獲一筆7億元融資

白淨衛表示,伴隨著商業化,齊碳科技產品迭新節奏密集,也不斷催生新的市場應用場景落地,與客戶的良好溝通讓產品研發更具有市場洞察,研發的飛速進展又進一步透過儀器效能提升來加強與客戶的緊密協作,技術與商業化雙輪驅動下的飛輪效應已經展現。

6年6輪融資,知名資方陸續押注

伴隨基因測序技術創新發展與精準醫學時代的到來,基因測序已經成為支撐前沿生命科學研究、保障人民生命健康的關鍵基石。

基因測序技術更是經歷多次迭代,新一代奈米孔測序技術具有讀長長、實時測序、測序流程便捷、輕巧便攜等特點,應用前景廣泛,被認為是最有望實現測序界黃金標準的技術,將成為未來主流的測序技術。

而在新一代基因測序領域,透過技術研發、產品迭代及市場化推進階段性突破,將從行業上游實現基因測序技術國產化彎道超車的企業,自然備受資本關注。

這其中,已實現95%以上的供應鏈國產化的齊碳科技成為了資本的香餑餑,成立6年間融資6輪,股東陣容十分強大。

一路走來,白淨衛坦言,每一輪融資對於齊碳來說都至關重要。

“如果把齊碳科技比作一株小苗,那麼它的成長是需要大量從外界吸收養分,資方給我們提供的不僅僅是資金,還有 ‘朋友圈’,會給我們介紹一些供應商夥伴或者中下游客戶等,此外還有認知,在企業的管理、風險規避等方面提供策略。”

而今年開始的商業化,更是基於鼎暉、高瓴聯合領投的超4億元的B輪融資,為產品迭代及商業化戰略啟航提供了充足彈藥,推動了齊碳邁開商業化的第一步。

白淨衛表示,有了資金,就可以吸納優秀的市場人才,在全國範圍內撒網布局完成對市場的覆蓋等,從而幫助齊碳取得不錯的商業化成績,也推動了在資本寒冬下的C輪融資。

“其實每一輪融資,資本投資的點都不一樣。B輪融資時,他們看重的是齊碳科技的研發能力,五年時間把最新最先進的奈米孔基因測序儀研發出來。而到了C輪,他們更看重產業化、商業化能力。”

白淨衛認為,經過幾年快速發展,我國奈米孔基因測序行業上游已初具競爭格局:絕大多數企業還沒跑通技術,個別企業進入商業化機型研發階段。可以說,基因測序行業發展的主戰場,已經從技術研發轉移到商業化,此輪領投的美團亦是看重齊碳科技在國產奈米孔測序平臺中的商業化程序領先位置。

據悉,此次融資也將用於關鍵產品研發、商業化人才補充及市場開拓等方面,助力齊碳持續完善產品矩陣,加速推出中、高通量測序平臺;同時拓展更多元的應用場景,加大市場開拓力度,擴大商業化版圖。

“從基因測序上游競爭將從技術研發轉移到產業化能力上來看,技術只有經歷了市場的洗禮,才能創造真正的現實生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