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音樂首頁音樂

跟隨汪曾祺的文字,感受傳統戲曲之美

由 啃書的貓超 發表于 音樂2023-01-20
簡介汪曾祺並沒有將探索和討論的問題侷限在中國戲曲本身,而是將戲曲和文學以及其他藝術形式融合在一處,進行多領域、多層次的探討

京劇月琴怎樣定弦

跟隨汪曾祺的文字,感受傳統戲曲之美

中國戲曲有著悠久的歷史,它是一種融合了歌舞、說唱和滑稽戲的綜合性舞臺藝術形式。作為中國的傳統藝術之一,戲曲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只是,很多人對這一舞臺藝術缺少足夠的瞭解,並不能欣賞到其中的妙趣。

當代散文家、戲曲家汪曾祺先生,就對中國戲曲有著精深研究和獨到見解。汪曾祺的散文作品集《唱罷蓮花又一春》這本書中收錄的33篇文章,便圍繞中國戲曲展開。在這本書中,不僅介紹了戲曲知識,也講述了一段段與少為人知的梨園往事。

跟隨汪曾祺的文字,感受傳統戲曲之美

《我是怎樣和戲曲結緣的》講述了汪曾祺與戲曲結緣的故事;《名優之死——紀念裘盛戎》追憶了裘派藝術創始人、北京京劇院的奠基人裘盛戎老先生的人生故事;《讀劇小札》對中國戲曲理論進行了獨特解讀。

汪曾祺的散文隨筆作品,文字細膩、結構高明,既充滿人間難得的真摯情味,又展現出世間諸般美好。讀汪曾祺的散文,不僅能夠享受文學之美,更可以瞭解到戲曲知識。

在書中,汪曾祺對西方古典戲劇和中國戲曲進行了一番結構上的比較:西方古典戲劇的結構像山,中國戲曲的結構像水。這樣形象生動又切合實際的比喻,讓讀者直觀地感覺到兩種截然不同的舞臺藝術形式。

跟隨汪曾祺的文字,感受傳統戲曲之美

汪曾祺並沒有將探索和討論的問題侷限在中國戲曲本身,而是將戲曲和文學以及其他藝術形式融合在一處,進行多領域、多層次的探討。

比如,汪曾祺將小說和戲曲這兩種不同的藝術形式加以比較,既讓我們瞭解到小說的本質特色是什麼,也讓我們明白了戲曲的核心特點是什麼。再比如,汪曾祺透過和其他藝術形式進行對比,讓我們對戲曲的獨特表現手法,產生了極為深刻的印象。

那麼,我們的戲曲藝術是不是一種十分完美的藝術形式呢?汪曾祺認為,並不是的,戲曲也存在一些缺點。在不同的劇目中,歷史故事和歷史人物存在雷同化現象,讓觀眾感覺人物過於臉譜化、簡單化。

跟隨汪曾祺的文字,感受傳統戲曲之美

因此,新時代的戲曲藝術,需要在人物方面下功夫。要給人物注入豐富而充滿矛盾的性格。這些都是汪曾祺這位真心熱愛戲曲的老先生,提出來的寶貴建議。

在《唱罷蓮花又一春》一書中,汪曾祺也談到過比較上個世紀80年代的一個問題:戲曲不景氣,不上座,這原因究竟何在。汪曾祺直接指出:正是因為戲曲表現形式過於陳舊了,所以才不能吸引年輕觀眾的目光。

當然,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瞭解並逐漸喜歡中國傳統戲曲藝術。但是在上個世紀80年代,卻一度出現了沒有觀眾看戲的窘境。汪曾祺非常敢於表達自己的藝術觀點。他說:現代社會,需要的戲曲劇目是那種能夠追上現代思潮的新思想,不然的話,註定要落伍於時代。

跟隨汪曾祺的文字,感受傳統戲曲之美

但同時,汪曾祺又指出年輕人對於傳統戲曲的形式美,表現出的異常熱情。汪曾祺尤其提到,新時代的年輕人,是喜歡思索、富於理性的一代,也是面對問題持有敏銳眼光和嚴肅態度的一代。因此,如果要想戲曲這種傳統的藝術表現形式,吸引年輕一代的目光,就應該在內容上更加與時俱進。

此外,汪曾祺更指出了歷史劇的作用。雖然中國戲曲在歷史題材方面有著不俗表現,但也正因為大部分戲曲將歷史簡單化,使得那些原本對歷史充滿濃厚興趣的年輕人,面對說教意味極重但又過於簡單化的歷史劇目,產生了一絲恐懼,並由此而遠離了戲曲。

汪曾祺老先生經常用詼諧的語言說自己是“兩棲類”,因為他既寫小說也寫戲曲。正因如此,汪曾祺既能講得通小說筆法,也能道得明戲曲特色。這也是本書中的一大亮點——在不同種類的藝術中,展現傳統文化的魅力與影響。

跟隨汪曾祺的文字,感受傳統戲曲之美

都說戲如人生、人生如戲,《唱罷蓮花又一春》以細膩的筆觸、傳神的文字描繪出舞臺上的人生故事,講述出人生中的舞臺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