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音樂首頁音樂

14位詩詞偶像的真實人生,這本書一次性打包,讓你看透透

由 疏影書影 發表于 音樂2023-01-31
簡介前兩個原因,都是從時間順序的角度來說明,《跨山海》一書比紀錄片更好地讓讀者走近中國文化現象級人物的內心,去理解他們所寫詩詞背後的愛與恨、得與失

三棒鼓詞韻與一般詩歌韻同嗎?

已經記不得自己上學的時候,學習的第一首古詩是哪一首了。而翻看我家娃小學一年級的課本,收入的第一首是駱賓王的《詠鵝》。呵,真是家喻戶曉的一首經典唐詩。

但,為何選擇這首詩?這首詩好在哪裡?如何賞析一首詩?我內心充滿疑惑。

這個疑惑不光是對某一首古詩,其根源應該是來自從小學習中國詩詞、文言文的刻板方式。

學習的流程,首先是讀上好幾遍,然後加點註釋——那種扣字眼的註釋,說明哪些是地名、哪些是人名,哪些是通假字,以及用自己的話來解釋一遍詩句的表面意思,最後再假模假式地提煉出詩歌的意義——表達對家鄉的思念、對離開朋友的不捨、對時間流逝的悲傷、對國破家忘的悲痛……

可是,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啊?哪裡來的思念、不捨、悲傷、悲痛?

老師沒有說,年幼的我也不懂問,考試也不考特別複雜的歷史背景、人物生平。知道那麼多幹嘛?

於是乎,我對於中國詩詞、文言文的好感度,跟其他的文學作品相比,已經低到比今年四川水電站庫區歷史最低水位還要低的位置。

時間快跑,我已是有娃之人。

若不是因為有了娃,大語文改革對於閱讀量和國學知識有要求,我大概是不會主動深入瞭解這個方面的。

14位詩詞偶像的真實人生,這本書一次性打包,讓你看透透

給娃買的《唐詩三百首》……

當我硬塞給娃一本《唐詩三百首》,每日要求朗讀兩首詩,並且照著書裡的現成解釋給娃說一遍,就覺得每日雞娃成功,自我安慰“只做總比沒有的好”。

但,看著這書我仍會覺得膈應:

怎麼會過了幾十年,給孩子的古詩詞教育還是這個水平?

“靜心選編”、“收錄膾炙人口的名篇佳作”、“附有簡潔的註釋與精彩解說”、“優美插圖來……來傳達歌詞所表達的意境”,這樣就可以“幫助孩子加深對詩歌含義的理解”啦?

反正我作為一個完成九年義務教育,獲得學士學位的成年人,這種程度的詩詞選編,頂多也就掃清部分字面理解的障礙,但關於詩人何時寫、何事寫、情感如何,依然是黑人問號臉。

這就是讀者的痛點,而一本逆向出版、真實展現14位詩詞巨匠的真實人生的

《跨山海》

一書,很好地解決了這個痛點。

14位詩詞偶像的真實人生,這本書一次性打包,讓你看透透

所謂逆向出版,是指這本書是把高口碑紀錄片《千古風流人物》的內容整理後而出版。

這部文化紀錄片,歷時3年打造,共50集,分成3季在各影片網站上都創造了播放量新高,好評如潮。

14位詩詞偶像的真實人生,這本書一次性打包,讓你看透透

我是先看了書,再看了紀錄片。紀錄片沒有完全看完,挑選了幾個感興趣的人物觀看之後,還是覺得書的編排更符合我的需求。

大致有三點理由。

首先,書與紀錄片最大的不同在於,紀錄片是亂序的,而書是按照年代順序來呈現14位詩詞偶像的生平。

他們分別是:

三國時期:曹植

東晉末至劉宋初:陶淵明

唐代:李白、杜甫、白居易、杜牧、李商隱

南唐:李煜

宋代:柳永、歐陽修、蘇軾、李清照、陸游、辛棄疾

當我順著書中的順序,一個人物一個人物閱讀之後,有了一種把幾個朝代歷史變遷的關鍵點給完整串聯起來的順暢感。

就像冰糖葫蘆,一個山楂串著另一個,吃完第一個才能吃到第二個。

這種暢快感,或許只有從小死記硬背過歷史知識點的人才會懂。數字和朝代、人名和事件,孤立地記,揹著揹著就錯了位。(往事不堪回首臉)

朝堂更替的連貫描述,也強調著我們看待歷史人物,尤其是其侷限性的時候,得從其時代背景入手。

依稀記得自己在學校學習古詩的時候,最經常聽到的詩人背景介紹就是,“他被貶了”、“被流放了”。然後,他內心悲苦,在貶黜的路上看到景色有感而發,內心悲苦地寫下XXX詩篇,成為千古流傳的之作。

被貶的前提是這人要當官。以我們現代人對於政治家的觀感來看,並不覺得“當官”是一個多麼正面、高尚的事兒。

為何這些詩詞巨匠大多“擠破頭地想當官”呢?

《跨山海》就透過知名教授、學者的精彩解讀,把這些詩人“有官癮”的時代背景解釋明白。

比如說到李白在長安,拼了命地給權貴之人遞送自己的大作,想透過這些人推薦自己去朝廷做官時,陝西師範大學的於賡哲教授如此點評:

我們不能用‘有官癮’來貶低李白。那個時代,知識分子的人生出口是相當狹窄的。不當官做什麼呢?不當官,你的抱負到哪裡去展現呢?因此,李白也好,杜甫也好,我們可以看到唐朝這批大詩人幾乎都有官癮。因為當官在他們看來是最正當的人生理想。

好一句“知識分子的人生出口是相當狹窄”,就引發了我心中時不時浮上心頭的悲觀——人生之路其實沒有多少可選擇,下沉遠比向上躍遷容易得多,也快得多。古今的人生悲歡就此共振了。

14位詩詞偶像的真實人生,這本書一次性打包,讓你看透透

其次,透過時代的連貫性,能夠更好地對比人物,以及展現人物之間的交集。

初看此書目錄或者紀錄片時,第一印象是這些人物是各自獨立的,好像平行放置在抽屜裡。

實際上,這些人物之間是有交集的。有些人在生前見過面、算朋友,有些人物之間雖然沒有見過面,但後者深受前者的影響。

如同兩個線從各自的時間起跑線開始往前,交叉時相遇,之後分開,某個時刻又有交集。人生境遇的奇妙之處就在於此。

在書裡就對“詩仙”李白和“詩聖”杜甫這兩位同屬唐朝的大詩人進行了橫向對比。

先來說說李白與杜甫的“相逢時節”。

當時,唐玄宗看中李白的文學才幹,把李白留在身邊,當了一個翰林文學待詔,實際上是讓李白專門給自己寫詩詞歌賦,而不是要他的政治才能。

因此,李白在政壇上是失意的,當不上自己想要當的官。皇帝怎麼會重用一個愛喝酒,嘴巴不牢靠的人呢?

後來,李白被唐玄宗“賜金放還”。路過洛陽時,三十三歲的杜甫慕名來拜見李白。那個時候李白已是四十四歲,名滿天下的大詩人,杜甫還是一個文學青年。

這二人的年齡差就有11歲。一個是超級偶像,一個是迷弟。雖然年紀不同,聲望不同,不過有一點是相同的,那就是兩人都處在人生失意的低谷時刻:杜甫剛科舉落榜,而李白被踢出長安的政治中心。

至此見過,再過一年,二人重逢。杜甫寫詩給李白,表達出對曾經那段痛飲狂歌的生活的隱憂。而擅長用詩句表達友誼的李白,不是把濃烈的情誼寫給杜甫,只是輕嘆“飛蓬各自遠,且盡手中杯”,作為兩人最後的道別。

李白是反感杜甫詩中透露出的規勸之意嗎?是婉轉地說“道不同不相為盟”嗎?

其實,那時候的李白以為眼前這位有著清白家室、顯赫宗族的上進年輕人,必與自己不同,仕途前景光明一片。哪知,這位詩壇小友在之後的歲月裡,歷經多少顛沛流離的命運洗禮。

書裡指出,杜甫在往後的困頓歲月中,“從未停止過對李白的思念,他形容李白的詩句,幾乎都成了千古名篇。”

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杜甫《春日憶李白》

但離別後的李白,繼續他的海闊天空,人生的旅程中又遇見許多新朋友,再也沒有在詩中提到杜甫的名字。

看到這裡,我忍不住在心裡驚呼:“這才是我想要磕的CP嘛!”

(不好意思,暴露心聲了。重來,重來!)

我忍不住在心裡驚呼:“這才是理解一首詩的正確開啟方式呀!”

若不知李杜二人何時相遇、何時再遇,以及兩人各自經歷的同與不同,怎麼可能理解他們之間的“詩來詩往”呢?“二人是好友”這樣一句輕描淡寫的說明,是糊弄鬼呢?

大唐詩歌的兩個巔峰曾經並肩而立,又各自飄散。他們孕育在民族血氣方剛的盛年,一位吟唱出了盛唐之歌的最強音,另一位將帶領我們望向這盛世過後的疾苦人間。(《跨山海》P86)

因此,這本書以時間為順序,除了講述主人公的人生軌跡,也不忘精巧地點出他們之間的交集,從而讓我們以平視和俯瞰相交替的視角,達成一種全方位的審視。

這也是我更為偏愛閱讀此書而非觀看紀錄片的第二個原因。

前兩個原因,都是從時間順序的角度來說明,《跨山海》一書比紀錄片更好地讓讀者走近中國文化現象級人物的內心,去理解他們所寫詩詞背後的愛與恨、得與失。

這第三個原因,我想從“書比影像更讓人有想象的空間”這點來聊幾句。

《跨山海》的文字基本上就是《千古風流人物》紀錄片中每一集文稿的完整記述。這部紀錄片的文案寫得優美流暢,字字珠璣,對於愛好寫作、愛好閱讀的人來說,讀這樣一本書的體驗感是非常棒的。

那麼,這樣的文字配上畫面,有時難免有種畫蛇添足,破壞想象的感覺。

我個人特別不喜歡在紀錄片中,看到由演員扮演的主人公,去展現某一時刻的濃烈情緒,比如悲憤、比如不捨。

有一種尷尬,叫做【看背影還好,拜託千萬不要轉過來,被看到臉】。

14位詩詞偶像的真實人生,這本書一次性打包,讓你看透透

一個背景就足以引起無限遐想了

這種尷尬,或許是由於在各種素材切換的紀錄片中,突然“刻意演上一段”而產生的。因為不是電視劇,沒有劇情上的連續性,因此就會有一種為了演而演的刻意,看著特別的齣戲。

尤其是書裡各位詩詞大咖,對於從小就背誦詩詞的國人來說並不陌生,每個人心裡都會留有專屬的既定印象,包括人物的樣貌。因此,若演員選得不符合心理預期,這種齣戲之感就會特別強烈。

14位詩詞偶像的真實人生,這本書一次性打包,讓你看透透

隨書附贈的劇照

另外一種齣戲,是因為在看紀錄片的時候,躲不掉會瞥見影片網站上的各種評論,比如演員就在評論區說自己是某某人物的扮演者,以及網友對演員樣貌、演技或者其他方面的負面評價(有人吐槽旁白語速太慢)。

14位詩詞偶像的真實人生,這本書一次性打包,讓你看透透

與我而言,畫面是一種干擾,聲音也是一種干擾,還有別人的評論,這些都在破壞我與這部紀錄片所要傳達核心資訊之間的“美妙約會”。

一旦齣戲,很難再聚焦回來。

因此,我寧可捧起書,按照自己的節奏去讀、去感受、去想象這14位偉大詩人、詞人的跌宕人生。我若有需要,腦中自會播放影片,想起BGM。

而主角有一個朦朧的背影就好。如同《跨山水》封面的水墨畫,一滴墨,一揮毫,濃淡之間是山、是水、是天,旁邊有一小小的人兒。

14位詩詞偶像的真實人生,這本書一次性打包,讓你看透透

書籍腰封上的宣傳語

寫在最後

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我在閱讀《跨山海》中14位詩詞偶像的傳記中,有了一次完整且美好的體驗。

正如這本書的宣傳文案所寫,這本書將帶著我們穿越千年,“遇見一個個在語文課本上從未見過的他們”,

以及,

“輕鬆掌握300多個文化知識要點,瞭解353首詩詞背後蘊藏的萬千風雲”。

(跪求今晚不要夢到考試不及格啊!!!)

感謝你閱讀到這裡。我是疏影書影,一手育兒,一手閱讀,混沌清醒之間發現書中驚喜。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疏影書影

說明:本文中大部分圖片為作者原創,轉載請先聯絡作者。其他為網圖,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