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音樂首頁音樂

家長要小心老師這樣說:“你兒子注意力不集中,讓幹啥不幹啥!”

由 37度暖爸 發表于 音樂2023-02-07
簡介如果你遇見孩子的老師,尤其是幼兒園老師這麼說,家長一定要有思辨能力:第一,注意力不集中和孩子上課不聽話,沒有什麼關係

幹什麼都集中不了注意力

導讀:

教師這個職業,自帶光環和專業教育者屬性。所以,老師說的話,也往往被我們奉若聖旨,如題目所指,如果老師這樣評價你的孩子,家長需要小心對待。

文/37度暖爸

在社群做活動時,一位90後媽媽跟我說起這樣的事情:“老師,我兒子才4歲,我感覺帶著他可費勁了!”媽媽對孩子的言辭中

充滿了怨氣,還有些許憤怒,

我急忙問:“為什麼這麼說呢?”

家長要小心老師這樣說:“你兒子注意力不集中,讓幹啥不幹啥!”

媽媽略帶哀怨地說:“老師說了,你家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上課的時候讓幹啥不幹啥!美術老師、籃球老師、主帶老師都這麼和我說了。而且吧,我家孩子寫作業也磨蹭,就寫個七和八的描紅,我就不能離開,一離開就喊我。老師雖然不要求,但是班級群裡人家的孩子每天都在曬寫字、背詩,我們也不能太落後吧?”

家長要小心老師這樣說:“你兒子注意力不集中,讓幹啥不幹啥!”

我聽完媽媽的描述,一腦門子黑線!如果你遇見孩子的老師,尤其是幼兒園老師這麼說,

家長一定要有思辨能力:

第一,注意力不集中和孩子上課不聽話,沒有什麼關係。

孩子在美術課上按照自己的想法作畫,籃球課上沒有給其他孩子加油而是自己拍球,這些行為並不能說明孩子是注意力不集中,存在注意力問題。我反而認為這並不是一件壞事,因為孩子

擁有自己的思想

且敢於實現自己的思想。

家長要小心老師這樣說:“你兒子注意力不集中,讓幹啥不幹啥!”

第二,

老師這樣評判孩子的表現,說明老師的

課堂控制力、課堂組織能力、課堂的吸引力

不夠以及對孩子的發展不瞭解。家長應該要小心求證、辯駁、甚至是換一所幼兒園。

第三,

國家三令五申不讓幼兒園

提前教學,

還依然存在這樣的現象,並且在班級群裡出現了“比拼”狀況,這就更加不應該了。

家長要小心老師這樣說:“你兒子注意力不集中,讓幹啥不幹啥!”

第四,

因為孩子的

手部小肌肉群

沒有徹底發展起來,

腕部的骨骼

沒有完全鈣化,腕部力量較弱,所以4歲的孩子還不完全具備握筆、寫字的能力。其次,孩子需要媽媽陪著寫作業,其實是反映出,日常陪伴的不足,或者說是精神陪伴、高質量的陪伴不足,僅僅是陪著而已。

第五,

當媽媽看到其他孩子的表現後,又開始對自己孩子的表現感到焦慮。孩子的學習表現、成績固然重要,但並

不能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孩子。

其次還有孩子個體因素的差異,例如:成長環境、成長經歷、家長的親子互動模式、孩子個體發展的成熟度等多方面因素都存在影響。

家長要小心老師這樣說:“你兒子注意力不集中,讓幹啥不幹啥!”

當家長遇到老師評價孩子的行為時,應該怎麼辦?

首先,應考慮到老師對於孩子的評價和孩子的行為是否存在必然的因果聯絡。

就像案例中提到的孩子的表現,那不能稱之為注意力不集中,而是孩子有自己的想法,想要按照自己的想法行事。或者說,老師的課堂不能吸引到孩子的注意力。

家長要小心老師這樣說:“你兒子注意力不集中,讓幹啥不幹啥!”

其次,建構主義認為:“學習者任何時候都不是空著腦袋進入課堂的;知識需要學習者自己來建構,教師最重要的任務是幫助學習者對知識的處理和轉換。”

所以,課堂不應該是灌輸式的課堂,而應該是啟發式、誘導式、探索式的課堂。所以,基於建構主義的觀點,家長也應該要考慮到教師的因素,而不是認為“老師都是對的”。

再次,

孩子不配合教師的課堂教學流程,還有一種可能是孩子的

秩序感

建立不夠好,也是和注意力沒有關係。

家長要小心老師這樣說:“你兒子注意力不集中,讓幹啥不幹啥!”

透過這樣的分析,方向變得清晰,只有保證方向沒錯,而後的措施才能保證有效。

結語:

家長收到老師對孩子的負性評價不用操之過急地訓斥孩子,有可能不是孩子的錯。自己自己分析、求證得出結果,而後再採取措施。否則,方向出錯,豈不是南轅北轍?

@37度暖爸

心理所婚姻家庭與親子關係在職研,每天分享心理向育兒知識。據不完全統計:關注暖爸的人,99.99%的家庭婚姻更美滿,孩子更乖巧。

分享出去,做一個價值的傳遞者!

部分圖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聯絡作者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