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寵物首頁寵物

秘魯“聖谷”,奇蹟盛開之地

由 阿茲貓 發表于 寵物2021-06-06
簡介秘魯“聖谷”(Sacred Valley)有四寶:印加古鎮Chinchero、歐雁臺Ollantaytambo、古鹽田Salinas de Maras和印加示範梯田Moray,無論作為遊客還是攝影師,錯過任何一個都會是件很遺憾的事

聖谷到底是什麼地方

秘魯“聖谷”(Sacred Valley)有四寶:印加古鎮Chinchero、歐雁臺Ollantaytambo、古鹽田Salinas de Maras和印加示範梯田Moray,無論作為遊客還是攝影師,錯過任何一個都會是件很遺憾的事。

秘魯“聖谷”,奇蹟盛開之地

離開庫斯科,前往馬丘比丘途中,經過安第斯山脈的“聖谷”,這片座落在安第斯高原上,沿著烏魯班巴河長達100多公里的河谷地帶,綿延著雪山、河流和翠谷,風景特別動人。

秘魯“聖谷”,奇蹟盛開之地

秘魯“聖谷”,奇蹟盛開之地

我的秘魯嚮導Federico曾在北京學習過一年中文,雖不太熟練,好在我可以聽懂大部分的西語,於是我們兩個一路上中文夾雜著西語聊著,從庫斯科開車過來三個小時,倒也不寂寞。

秘魯“聖谷”,奇蹟盛開之地

(和Federico在Chinchero的印加石牆前合影)

中午時分,車子停在一個小鎮上,鎮的名字很好聽,叫Chinchero(欽切羅),印加語意為“彩虹之地”。因雨後常出美麗的彩虹,印加人認為這裡是彩虹誕生的地方。相傳印加帝國最輝煌時期的第十代印加王Tupac Inca Yupanqui,1480年左右在Chinchero修建了度假行宮。Tupac和他的父王Pachacuti南征北戰,大大擴張了印加帝國的版圖,這個功勞顯赫的印加王的行宮自然也是風水寶地。然而,1536年,為了反抗西班牙殖民者,使追擊而來的殖民軍在這裡找不到任何食物和住所,當時的印加王Manco Inca最終下令燒燬古鎮。

秘魯“聖谷”,奇蹟盛開之地

中心廣場四周有不少巨石砌成的石牆,不但壘得精細整齊,還有不少一人多高的凹槽,一問竟然是古時祭典時安放木乃伊的地方。原來每位印加王死後,屍體都會被製成木乃伊儲存。每當在位的印加王祭祖時都會把祖先們請出來祭拜,令人有些毛骨悚然。

秘魯“聖谷”,奇蹟盛開之地

秘魯“聖谷”,奇蹟盛開之地

石牆之上,不出所料,又是天主教堂、鐘樓和十字架。和庫斯科城中的那些景物相比,這裡的“混搭”感覺特別不協調,不知道當年的殖民者是否瞭解這被壓在教堂鐘樓腳下石牆的用途,也不怕印加帝王們悲憤的亡魂出來討債。

秘魯“聖谷”,奇蹟盛開之地

秘魯“聖谷”,奇蹟盛開之地

現在的廣場已經成為商販擺攤的地方,Federico拿起攤上一隻竹笛吹了一曲,曲音未了,一群人簇擁著一對新人從旁邊的街巷出來,白色婚紗的新娘和西服革履的新郎從我身邊走過。注視著眼前的一切,印加石牆,西班牙教堂,有著高原紅,黝黑麵孔的秘魯人,西式婚禮,又一次讓人感嘆,兩種文明從對抗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融合,恩怨情仇隨著歲月流逝早已逐漸被淡忘。

秘魯“聖谷”,奇蹟盛開之地

秘魯“聖谷”,奇蹟盛開之地

秘魯“聖谷”,奇蹟盛開之地

“聖谷”另一處十分震撼的古蹟遺址是歐雁臺(Ollantaytambo),曾是重要的軍事、宗教與農業中心,亦是庫斯科城的邊界所在。它守護著聖谷的北大門,作為印加國王帕恰庫德的尤潘基(Yupanqui)行宮的一部分,也是聖谷所有城鎮中,唯一儲存著原始佈局的。歐雁臺正是上面提到的15世紀時的印加國王帕查庫提Pachacuti所建,這位印加歷史上最偉大的國王重建了庫斯科,修築包括薩克薩瓦曼和歐雁臺在內的偉大工事。庫斯科淪陷後,歐雁臺還曾作為印加人抵禦西班牙人的臨時首都。

秘魯“聖谷”,奇蹟盛開之地

時間有限,我們只參觀了祭祀區域,金字塔形的梯臺十分壯觀,頂部是太陽宮殿,由高達四米的27座花崗岩梯臺組成,六塊巨石組成的主牆格外高大,當時如何成就這樣技術高超的建築至今仍是個謎。

秘魯“聖谷”,奇蹟盛開之地

秘魯“聖谷”,奇蹟盛開之地

順便說下,歐雁臺是去馬丘比丘觀光列車必經的中轉站,也是著名的“印加古道”徒步路線的起點,這條線路全程大約需要三天四夜,道路的艱辛和馬丘比丘的名氣為這條古道增添了許多神秘的色彩。

秘魯“聖谷”,奇蹟盛開之地

印加人善於在大塊區域中開墾小片農田,“聖谷”作為印加帝國的糧倉,如今仍可見到風格最為多樣的印加梯田遺蹟,這裡的海拔高度超過3600米,馬鈴薯一類的塊莖作物是主要的農產品。其中最著名的是莫萊(Moray)圓形梯田,據說這一壯觀的系統由攝影師Shippe Johnson在1932年的一次探索中航拍發現。考古研究表明此地當時被印加人用於進行農業試驗,比如物種雜交、改良外來物種(如古柯)以適應當地氣候條件等。如此規整的形狀,好像出自外星人之手,印加人高超的農業水準可見一斑。

秘魯“聖谷”,奇蹟盛開之地

秘魯“聖谷”,奇蹟盛開之地

我繞著Moray走了一圈,這神奇的構造總給人一種不可言喻的的神秘之感,當地人相信這個圓心有特殊的能量。每年十月,會有幾百人匯聚到這裡,舉行祭拜太陽等宗教儀式。

秘魯“聖谷”,奇蹟盛開之地

秘魯“聖谷”,奇蹟盛開之地

距離Moray梯田不遠處的馬拉斯古鹽田(Salinas de Maras)則是此行中最出乎我意料的地方。印加帝國建立之前,這些鹽田就已經存在了。由於沒有文字記載,無法確切知道古鹽田的歷史。從出土的大量陶器物品判斷,早在公元200-900年之間,前印加時期的Chanapata人就已經在這裡生產生活了。印加帝國期間,又得到進一步的完善擴大,成為秘魯南部山區重要的產鹽基地。

秘魯“聖谷”,奇蹟盛開之地

秘魯“聖谷”,奇蹟盛開之地

秘魯“聖谷”,奇蹟盛開之地

我們在山坡的一處至高點停下,從這裡俯瞰古鹽田全景。依山而建,大大小小不同形狀的幾百個鹽池連成一片,在正午的陽光照射下,猶如鑲嵌在安第斯山上的白色馬賽克,齊整又耀眼。隔山相望的Maras鹽田與Moray梯田,都是對原有地形的重塑:減少山體滑坡又改善了微氣候,也是當地農民重要的收入來源。附近的古代村落被稱為卡切(Kachi),在當地語言中即為“鹽”的意思。

秘魯“聖谷”,奇蹟盛開之地

秘魯“聖谷”,奇蹟盛開之地

因為還在生產利用中,我們只被允許在鹽田的邊緣地帶行走參觀。Federico告訴我,鹽田水來自地下,流經含鹽量高的礦物層,鹽水濃度極高。鹽的生產完全採取一種古老而自然的方式:鹽田滷水泉眼在山坡上,只要順山勢修通小水渠就可灌溉曬鹽池。引流設計非常巧妙,透過多個纖細的引渠緩緩流入呈梯田狀排列的鹽池。鹽池灌滿後,堵上入水口,讓鹽水在陽光照射和風吹下自然蒸發。隨著鹽水蒸發,鹽體結晶附著在鹽池的泥牆表層及池底上,這時只要把表面的鹽刮下來就行了。一般從灌水到收鹽大概需要一個月的時間。根據採鹽人的技法不同,出產的粗鹽有白色、粉紅,還有淺棕等。相信傍晚日落黃昏下的鹽田一定特別美,那是每一個攝影師夢寐以求的拍攝地吧。

秘魯“聖谷”,奇蹟盛開之地

秘魯“聖谷”,奇蹟盛開之地

秘魯“聖谷”,奇蹟盛開之地

秘魯“聖谷”,奇蹟盛開之地

領略了聖谷豐富多彩的風景,感嘆在印加帝王的統治之下,安第斯文明獲得了前所未有的蓬勃發展。據說印加農民掌握了高海拔農業種植技術,培育了近七十種不同的本土作物,大型倉庫中儲存的糧食通常可供三至七年之用。聖谷,果然是一個奇蹟盛開之地,這裡的“寶藏”正是印加人智慧所在。

秘魯“聖谷”,奇蹟盛開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