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寵物首頁寵物

農業有益昆蟲—廣腹螳螂

由 生物防治技術 發表于 寵物2021-08-21
簡介各齡若蟲捕食1齡幼蟲的迴歸曲線呈拋物線,其捕食量隨螳螂蟲齡的增加而增加,而蟲齡之間捕食量的遞增率則隨螳螂蟲齡的增長而逐漸減少

螳螂是昆蟲類嗎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

生物防治技術

如果您覺得我們百家號的文章內容對您有幫助,歡迎您關注我們百家號”生物防治技術“並且轉發我們的文章!在我們的“生物防治技術”百家號裡面您可以看到更多的病蟲害生物防治方面的內容,學到更多病蟲害識別與生物防控、綠色防控、物理防控的農技,我們這裡不涉及農藥,拒絕農藥,沒有任何農資產品,只為打造真正的綠色AA、有機、生態種植體系,歡迎朋友們關注我們!

廣腹螳螂,拉丁學名:Hierodula palellifera Serville,螳螂目螳螂科昆蟲。

廣斧螳螂是屬於螳螂科的一種昆蟲。也叫廣腹螳螂,俗稱寬腹螳螂。

身型與

薄翅螳螂

相仿,但粗壯得多。雙刀上三個突起的黃色斑點和雙翅上的一對白斑。廣斧螳螂肉食而好鬥,甚至同類也相殘,有人稱之為“鐮刀殺手”。

也有人說他們是益蟲,因為它們的食物常是農林害蟲。

雌螳螂常在交尾時咬斷雄螳螂的脖子,事後又把雄螳螂整個吃掉,作為懷孕的補品。然而,為了下一代,雄螳螂們一直作著這樣偉大的犧牲。

農業有益昆蟲—廣腹螳螂

形態特徵:

體長68。0毫米,體寬14。0毫米。體綠色。頭三角形;複眼大,紅褐色。前胸背板寬,似長菱形,其側緣具細鈍齒,後端2/3的中央有1細小縱隆脊。前足股節粗,三稜形,腹面兩條稜上具長的褐色小齒;脛節粗,三稜形,腹面兩條稜上具短而密的褐色小齒;中後足股節和脛節各具短而細的端刺。前翅寬,超過愎部末端,半透明,基端1/3處有近長方形的黃色翅斑。腹部粗而大。

農業有益昆蟲—廣腹螳螂

成蟲:

雌蟲體長57~63毫米。雄蟲體長41~56毫米。體綠色(草綠和翠綠)或褐色(紫褐和褐)。頭部三角形。

複眼

發達。

觸角

細長,絲狀。前胸

背板

粗短,呈長菱形,幾乎與前足

基節

等長,橫溝處明顯膨大,側緣具細齒,前半部中縱溝兩側光滑,無小顆粒。前胸腹極平,基部有2條褐色橫帶。中胸腹板上有2個灰白色小圓點。前足基節前

龍骨

具3個黃色圓盤突;腿節粗,側扁,內線及內緣和外線之間具相當長的小刺;膠節長為

腿節

的2/3。中、後足基節短。腹部很寬。前翅前緣區甚寬,

長過腹,股脈處有1淺黃色翅斑。後翅與前翅等長。雌蟲肛上極短,中央有深的凹陷。雄蟲肛上極較雌蟲長,中都背面有1縱溝。卵鞘長圓形,深棕色。卵鞘長25。0毫米,寬127毫米,高11。7毫米;

孵化

區寬3。9毫米,前端寬10。7毫米;後端寬11。1毫米。孵化區淺棕色,稍突出。

農業有益昆蟲—廣腹螳螂

卵鞘:

結構緊密堅硬,外層空室小,有卵室8-19層,每層有卵8-9粒,排列成長圓形,近腹面卵室與背腹面垂直。

黃色,長3。8毫米,寬1。0毫米。

農業有益昆蟲—廣腹螳螂

若蟲:

與成蟲相似,無翅,5-6齡開始顯現翅芽。各齡若蟲體長分別為:1齡7。2±0。01毫米,2齡10。6±0。06毫米,3齡12。9±0。03毫米, 4齡16。9±0。02毫米,5齡21。6±0。06毫米,6齡27。4±0。06毫米,7齡40。4±0。06毫米,8齡42。6±0。33毫米。1-8齡若蟲的頭亮寬度分別為1。8±0。02毫米,2。1±0。03毫米,2。7±0。07毫米,3。2±0。13毫米,3。8±0。15毫米,4。3±0。13毫米,5。1±0。24毫米,6。2±0。50毫米。

農業有益昆蟲—廣腹螳螂

生物學特性:

(1)歷期:

孫漁稼等飼養廣腹螳若蟲有6-8齡期(1966);劉政報道有8-9個齡期(1982)。因廣腹螳一年發生一代。又是以卵越冬,因此卵期較長,在廣西壯族自治區平均195天,在山東省達200天以上。

農業有益昆蟲—廣腹螳螂

(2)年生活史:

廣腹螳在山東以卵於9月下旬至11月進行越冬,翌年6月上午開始孵化,8月上旬始見成蟲,9月下旬開始產卵進行越冬,全年發生一代。在廣西一年1代。

廣斧螳螂在北京地區1年發生1代,以卵鞘越冬。次年6月下旬若蟲孵化,孵化期5天左右。若蟲為7-8齡,8齡若蟲的發育歷期分別為11。9±0。84天,13。2±1。60天,9。4±1。25天,10。1±1。73天,11。9±1。32天,12。9±1。25天,16。5±1。75天,18。6±3。66天。成蟲於8月上旬開始出現,8月中、下旬為羽化盛期,9月上旬全部

羽化

為成蟲。8月中旬成蟲開始交尾,9月上、中旬雌蟲開始產卵。9月下旬成蟲開始死亡,到11月上旬,在野外還可見到活動遲緩的成蟲。據在北京地區觀察,廣斧螳螂孵化以16-18點最多。孵化時,同一層卵室內的若蟲先後從孵化區的同一片活瓣內鑽出。剛孵化的若蟲體溼潤,附肢貼在腹面,約經1-3分鐘附肢展開,即可四處爬行或借風力擴散。卵鞘孵化率平均為95。6%。卵孵化率平均為80。1%。1-2齡若蟲行動敏捷,老齡若蟲行動遲鈍。

農業有益昆蟲—廣腹螳螂

(3)生活習性:

廣斧螳螂一生主要在

灌木

喬木

上棲息活動,極少在

草叢

中。若蟲和成蟲的捕食期長達4-5個月,可以捕食多種

害蟲

。1-2齡若蟲主要捕食

蚜蟲

葉蟬

粉蝨

等。1頭1齡若蟲,每天平均捕食

松蚜

5頭,前精

12頭。1頭2齡若蟲平均每天捕食葉蟬9頭,最多捕食20頭。3-5齡若蟲均每天捕食2齡

楊扇舟蛾

4。4頭,最多8頭;1齡

油松毛蟲

7。9頭,最多14頭;2齡

楊毒蛾

2。63頭,最多7頭。其捕食量隨蟲齡而增加,老齡若蟲和成蟲的捕食量最大。此外還可捕食各種蛾子,1頭成蟲每天平均可捕食3只楊扇舟蛾,最多14只。也可捕食

金龜子

。各齡若蟲捕食1齡幼蟲的迴歸曲線呈拋物線,其捕食量隨螳螂蟲齡的增加而增加,而蟲齡之間捕食量的遞增率則隨

螳螂

蟲齡的增長而逐漸減少。以

蘋掌舟蛾

為例,1-4齡的捕食量由6。59增加到9。07,而蟲齡之間的遞增率則由1。14減少到0。58;5~8齡的捕食量由9。55增加到10。64,蟲齡之間的遞增率由0。48減少到0。32,遞增率的增加幅度因螳螂齡期不同而異,蟲齡愈小,遞增率增加愈大,蟲齡愈大,遞增率逐漸減小。各齡若蟲捕食2~3齡幼蟲的迴歸曲線近似直線,捕食量的絕對值隨螳螂若蟲蟲齡的增加而增加,各齡若蟲之間的捕食量遞增率也隨齡期的增長而逐漸增加。因此廣腹螳螂各齡若蟲捕食時,比較適宜於捕食2-3齡害蟲的幼蟲,但對一些大型幼蟲同樣也能捕食。

農業有益昆蟲—廣腹螳螂

(3)繁殖與壽命:

若蟲發育到成蟲後,雄蟲10天,雌蟲20天左右進行交配,歷時2-4小時,最長達8小時以上。交配時雌蟲經常將雄蟲吃掉。交配後的雌蟲經10天左右即行產卵。雌蟲產卵時腹部向上,4足緊抓附著物,然後分泌膠質物於卵上。2-4小時可做1個卵鞘。每頭雌蟲一生中一般可產1-2個卵鞘,平均重1。25克。有的可產5個,但超過3個時,平均重點不超過1克。1克以上的卵鞘卵粒49-294粒。卵化率一般50-60%,最高達85%以上。

壽命較長,雌雄之間有差別,一般雄蟲壽命在50天左右;雌蟲在80天左右,當然壽命長短受溫度影響。

成蟲羽化以早晨和上午為多。羽化10天以上開始交尾,雌、雄一生可

交尾

多次,交尾歷時3-4小時。交尾後9-25天開始產卵,卵鞘產於喬灌木的枝條上,10米高以上的樹枝上也有卵鞘,在

槐樹

棗樹

上產卵較多。產卵時先分泌一層乳白色的粘著物,在粘著物上產一層卵,然後再分泌一層粘著物,再產一層卵,並藉助於

尾須

連續不停地來回探索,測量所產卵鞘的大小,一直到把卵產完為止。每產1個卵鞘需經2-4小時。第一個卵鞘產完後,可繼續捕食、交尾。有的雌蟲經過5-22天又可產下第二個卵鞘,但所產的卵鞘比第一個卵鞘稍小。每個卵鞘的含卵量為110-300粒,平均為198±20。82粒。在廣西

欽州

地區,廣腹螳螂的雌蟲一生一般產1-2個卵鞘,平均重量為1。25g。有的雌蟲可產5個卵鞘,如果所產卵鞘超過3個時,卵鞘的平均重量一般不超過1克。

農業有益昆蟲—廣腹螳螂

(4)捕食:

廣腹螳為廣捕性,在棉田內可捕食棉蚜、棉葉蟬和棉鈴蟲、棉小造橋蟲,斜紋夜蛾、金鋼鑽、紅鈴蟲、卷葉蟲的成蟲和幼蟲。

農業有益昆蟲—廣腹螳螂

分佈範圍:

國內分佈:安徽、江蘇、北京、河北、江西、福建、河南、上海、浙江、廣東、湖北、臺灣、廣西、湖南、天津、貴州、遼寧、山東、陝西。

國外分佈:日本、菲律賓、印度尼西亞。

農業有益昆蟲—廣腹螳螂

捕食物件(目標):

鱗翅目、直翅目、半翅目、鞘翅目、雙翅目等多種昆蟲。

農業有益昆蟲—廣腹螳螂

天敵:

在北京地區廣斧螳螂的

天敵

,卵期有

中華螳小蜂

,卵的寄生率一般為12。2-26。9%。螳小蜂的羽化期在5月上旬至5月中旬。另一種是螵蛸皮蠹,對卵鞘的危害率為4。40%,被害的卵鞘卵粒全被食盡。

皮囊

的羽化期為5月下旬至6月下旬。若蟲孵化時有

螞蟻

蜘蛛

侵害,

類可捕食若蟲和成蟲。另據河南

嵩縣

植保植檢站等(1978)觀察,成蟲期有

線蟲寄生

農業有益昆蟲—廣腹螳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