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fresh

This website kanwenyu.com/pet/462536.html is currently offline. Cloudflare's Always Online™ shows a snapshot of this web page from the Internet Archive's Wayback Machine. To check for the live version, click Refresh.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寵物首頁寵物

西泠網拍 · 十月大拍|外國名人手跡專場

由 古泉說 發表于 寵物2022-12-01
簡介傑維克斯(HenriGervex,1852~1929),法國畫家兼設計師,曾就讀於巴黎高等美術學院,早年因過分露骨的人體作品而被藝術沙龍拒之門外,晚年多以現代生活為主題創作,並持續為雜誌創作插畫

基督教迦南是什麼意思

外國名人手跡專場

西泠網拍 · 十月大拍|外國名人手跡專場

西泠網拍 · 十月大拍|外國名人手跡專場

西泠網拍 · 十月大拍|外國名人手跡專場

▲ 圖錄號:4001

梅列日科夫斯基(Dmitry Merezhkovsky)

有關代表作《諸神的復活》的信札

信箋 一通一頁

1925年12月16日作

尺寸不一

說明:梅列日科夫斯基是俄國19世紀末20世紀初“白銀時代” 的重要文學家。

此為其1925年流亡巴黎期間所作信札,論及其代表作《諸神的復活》。通篇以法語書寫,作於作家二月革命後流亡法國期間,信末有其親署本款“D。梅列日科夫斯基(D。 Merejkovsky)”。

信中引述《諸神的復活》中童貞聖母的女祭司笛芙(Div,priestess of the Celestial Virgin)的祈禱辭,謂“我偏愛的是這段截句:‘聖母啊,請赦免所有上帝的子女們吧,拯救他們吧,保護他們吧”。

《諸神的復活》是梅列日科夫斯基長篇歷史小說三部曲《基督與反基督》中的第二部。該係列描寫的是“關於天上的真理——基督教”與“關於地上的真理——多神教”兩種本原在人類歷史上鬥爭的故事,被認為是梅列日科夫斯基文學創作的巔峰之作,使歷史小說體裁在俄國得到了復活。《諸神的復活》以義大利文藝復興為寫作背景,反映的是列昂納多·達芬奇的生平和藝術創作歷程,包括白色魔鬼、毒果、女巫狂歡夜會、聽憑上帝的意旨、神聖的宗教裁判等章節。信中的祈禱辭便引用自此。

附法國藝術家莫里斯·普洛澤爾(Maurice Prozor)、文學家雷內·杜米切(René Doumic)、“一戰法俄同盟的推手”外交官莫里斯·帕萊奧洛格(Maurice Paléologue)等人簽署有關為梅列日科夫斯基求情的申訴書五頁及相關簽名信一批;以及詩人保羅·克洛岱爾(Paul Claudel)和弗朗索瓦·德·庫雷爾(Franois de Curel)、安德烈·安託萬(André Antoine)、克勞德·法雷爾(Claude Farrère)、喬治·勒孔特(Georges Lecomte)四位劇作家一同聲援梅列日科夫斯基的簽名便箋一批。均作於1925、1926年間,當時梅列日科夫斯基在法國合法居留身份受到威脅。

作者簡介:梅列日科夫斯基(Dmitry Sergeyevich Merezhkovsky,1865~1941),出生於沙俄聖彼得堡,作家、詩人、小說家,畢業於聖彼德堡大學。1888年發表第一部詩集。《論現代俄國文學衰落的原因及新流派》一文是俄國現代主義的重要里程碑。20世紀初和妻子吉皮烏斯組織宗教哲學研究會,並主編《新路》雜誌。十月革命前著《沙皇與革命》反對沙俄政府。他支援二月革命卻反對布林什維克當政。1920年遷居巴黎。他的三部曲《基督和反基督》使歷史小說在俄國得到復活。撰寫小說和文藝評論時善用對比法,如《托爾斯泰與杜思妥、也夫斯基》、《果戈裡與魔鬼》等。其他作品包括歷史劇《保羅一世》、長篇小說《亞歷山大一世》和《十二月十四日》。

RMB:6,000-10,000

西泠網拍 · 十月大拍|外國名人手跡專場

西泠網拍 · 十月大拍|外國名人手跡專場

西泠網拍 · 十月大拍|外國名人手跡專場

▲ 圖錄號:4003

羅丹(AugusteRodin,1840~1917)等

十九世紀藝術家簽名照二十五幀

照片 二十五幀

說明:此目標為十九世紀眾藝術家簽名照共二十五幀,以下為目標中涉及的部分藝術家資訊:

1。羅丹(AugusteRodin,1840~1917),法國著名雕塑家,擅長用紋理和造型表現作品姿態,被視作是現代雕塑的先驅。羅丹在歐洲雕塑史上的地位,正如但丁在歐洲文學史的地位,代表作有《青銅時代》《思想者》和《吻》等。

2。默森(Luc-OlivierMerson,1846~1920),法國學院派畫家及插畫家,因其郵票和貨幣的設計爾聞名,代表畫作《巴黎聖母院》。

3。漢斯(Hansi,1873~1951),原名讓-雅克·華爾茲,法國知名漫畫家。其漫畫作品中,常會出現一頂特徵明顯的小氈帽,這也成為其作品的一大特色。

4。德維爾(HenryCaro-Delvaille,1876~1928),法國畫家兼室內設計師,1899年首次在巴黎藝術沙龍上展出畫作,晚年定居美國,曾獲得慕尼黑國際展覽會的金獎。5。卡帕耶波(LeonettoCappiello,1875~1942),法國畫家及海報設計師,由於他在海報設計方面的創新,他經常被稱為“現代廣告之父”,卡帕耶波終其一生,創作了530多張海報,至今仍被各地人追捧。

5。迪瓦貝(AndréDevambe,1867~1944),法國畫家、插畫家,生於一個出版世家,以兒童書籍的繪畫著稱。

6。克萊林(GeorgesClairin,1843~1919),法國東方主義畫家兼插畫家,與法國著名演員莎拉·伯爾尼哈特關係密切,其最著名畫作即使伯爾尼哈特的肖像畫。

7。傑維克斯(HenriGervex,1852~1929),法國畫家兼設計師,曾就讀於巴黎高等美術學院,早年因過分露骨的人體作品而被藝術沙龍拒之門外,晚年多以現代生活為主題創作,並持續為雜誌創作插畫。

8。本南德(EugèneBurnand,1850~1921),瑞士畫家,早年在日內瓦和巴黎學習繪畫,而後在凡爾賽定居。他的作品中既有現實主義的畫作,又不乏包含宗教隱喻的作品,晚年他以肖像畫為主。

9。杜蘭(CarolusDuran,1837~1917),法國畫家,早年深受庫爾貝影響,後又拜託庫爾貝風格自成一派,曾任世博會評為。

10。德太耶(édouardDetaille,1848~1912),法國學院派畫家及軍事藝術家,以細膩的筆觸及逼真的細節著稱,被稱為“法國軍隊的半官方藝術家”。

RMB:100,000-200,000

西泠網拍 · 十月大拍|外國名人手跡專場

西泠網拍 · 十月大拍|外國名人手跡專場

▲ 圖錄號:4006

德加(Edgar Degas,1834~1917)

有關討論雷耶爾歌劇《西格德》的長信

信箋 一通四頁(附證書)

20。5×16cm

說明:此為印象派代表畫家德加論雷耶爾(Ernest Reyer)著名歌劇《西格德(Sigurd)》的長信,計4頁,通篇以法語寫作,信末署有本款“德加(Degas)”。德加熱愛音樂,經常出入各類歌劇、芭蕾和古典音樂會,並從此汲取創作靈感——他的繪畫作品常採用芭蕾舞、歌劇演員和音樂家作為主題。

二人為德加的創作物件,均有作品傳世。信中,德加對雷耶爾的孤傲個性和音樂天賦評價極高,稱其為“那個臭名昭著的譜曲王雷耶爾”。又提及《西格德》中扮演女武神布倫希爾德(Brunehild)的女高音演歌唱家蘿絲·卡隆(Rose Caron),表達其傾慕讚賞之情,謂“那神聖又極美的卡隆小姐!我當面將她比作皮維·德·夏凡納(Puvis de Chavanne)刻出來的那些璧人雕像,不過她對夏凡納卻是一無所知”。值得一提的是,德加在1877年前後曾為雷耶爾作大量速寫,1892年時為卡隆作有肖像畫。該畫現存於奧爾布萊特·諾克斯美術館。畫中卡隆正將緞面晚裝長手套拉上手臂,正是這種優雅而隆重的儀態,完美地展現了德加所稱頌的表現力。

畫家在給友人的信中寫道:“所以您什麼時候回來?我這樣問您,卻是忘記了您有多麼熱愛空曠的田野,是多麼熱愛在花園中勞作。我這個瓦格納崇拜者總有一天要拜訪您的花園,並在這裡撿起一塊鵝卵石,朝著您的腦袋扔去。正是我這種市儈庸俗之人,處心積慮的佔據了藝術界可塑輿論的高地,更何況我們還是沉迷《西格德》的嘴抹希臘伊米託斯蜂蜜之人(喻指善用甜蜜言論演講的柏拉圖)。我又看了一遍《西格德》!但我在紀念碑右側的穆勒咖啡館中和雷耶爾失之交臂。那神聖又極美的卡隆小姐!我當面將她比作皮維·德·夏凡納(Puvis de Chavanne)刻出來的那些璧人雕像,不過她對夏凡納卻是一無所知。譜子啊,譜子!我希望您的好妻子看在臭名昭著的譜曲王雷耶爾面上,能早點把它還給我。”由內容可知上款人與德加關係極為親密,或由於對音樂的共同愛好而結為摯友。信首德加還感謝對方先前寄來的自種南瓜,信末期盼對方早日來信時卻強調“我希望能儘快收到您的來信,說什麼都好,就是務必不要談起您種的蔬菜”,饒有趣味。

作者簡介:德加(Edgar Degas,1834~1917),法國印象派畫家、雕塑家。原名為愛德格·伊萊爾·日爾曼·德加。曾在巴黎藝術學院學習繪畫,受到安格爾的很大影響。其富於創新的構圖、細緻的描繪和對動作的透徹表達使他成為19世紀晚期現代藝術的大師之一。他最著名的繪畫題材包括芭蕾舞演員和其他女性、以及賽馬。

RMB:18,000-30,000

西泠網拍 · 十月大拍|外國名人手跡專場

西泠網拍 · 十月大拍|外國名人手跡專場

▲ 圖錄號:4007

福樓拜(Gustave Flaubert,1821~1880)

致作家摯友有關戲劇創作的信札

信箋 一張三頁

21×13。5cm

作者簡介:福樓拜(Gustave Flaubert,1821~1880),生於法國魯昂。著名文學家、作家,西方現代小說的奠基者。中學時代開始嘗試文學創作,1841年就讀於巴黎法學院,因患癲癇於1843年秋輟學,此後他一直住在魯昂,專心從事創作,終生未婚。主要作品有《包法利夫人》《情感教育》《三故事》《布瓦爾和佩庫歇》等。

RMB:25,000-30,000

西泠網拍 · 十月大拍|外國名人手跡專場

西泠網拍 · 十月大拍|外國名人手跡專場

西泠網拍 · 十月大拍|外國名人手跡專場

▲ 圖錄號:4013

法布林(Jean-Henri Fabre)

代表作《昆蟲記》第五章節完整手稿定稿

文稿 十四張

25×20cm

著錄:1、『Nouveaux Souvenirs Entomologiques』,J。H。Fabre, Chap。V,P57-76,1882,Ch。Delagrave。 (「新昆蟲 記」,法布林著,第五章,Les Eumènes,第 57-76 頁,1882 年,巴黎德拉格雷夫書局)

2、『Souvenirs Entomologiques』,Deuxième Série,J。H。Fabre,Chap。V,P57-76,1907,Ch。Delagrave。 (「昆蟲記」,第 2 卷,法布林著,第五章,Les Eumènes,第 57-76 頁,1907 年,巴黎德拉格雷夫書局)

3、『The Wonders of Instinct』,J。H。Fabre,Chap。 XI,translated by Alexander Teixeira De Mattos and Bernard Miall,P320-341,1918,The Century Co。(「本能的奇蹟」,法布林著,亞歷山大·泰西拉·德馬託斯、 伯納德·米爾譯,第 11 章,The Eumenes,第 320-341 頁,1918 年,紐約世紀出版公司)

4、『The Mason-Wasps』,Chap。I,J。H。Fabre,translated by Alexander Teixeira De Mattos and Bernard Miall, P1-27,1919,Hodder and Stoughton。(「石匠蜂」,法布林著,第一章、The Eumenes,亞歷山大·泰西拉·德 馬託斯、伯納德·米爾譯,第 1-27 頁,1919 年,倫敦霍德與斯托頓出版公司)

5、『ファブル昆蟲記』,ファーブル著,小林龍雄訳,第 2 卷,V。とつくりばち類,第 72-96 頁,昭和五 年,東京神田發行所。(「法布林昆蟲記」,法布林著,小林龍雄譯,第 2 卷,第 5 章,第 72-96 頁,1930 年,東京神田出版社)

6、『 2』,,,V。 ,P81-102,2007,。(「法布林昆蟲記 2」,法布林著,金鎮日譯,第五章,第 81-102 頁,2007 年,出版社)

7、《法布林觀察手記-石匠黃蜂》,法布林著,蔣豫 / 趙斌譯,第一章、蜾蠃,第1-17頁,1999 年,海 南出版社4。

8、《法布林觀察手記-昆蟲家族神奇的本能》,法布林著,武英譯,第十一章,蜾蠃,1999年,海南出版社5。

9、《昆蟲記》,第二卷,法布林著,陳一青譯,第5 章,黑胡蜂,2010 年,江西科學技術出版社。

說明:《昆蟲記》是一部科普鉅著,更是一部文學經典,被雨果譽為“昆蟲的史詩”。全書共十卷,1879年第一卷首次出版,1907年第一次全卷本出版。1912 年和 1914 年,法布林憑藉《昆蟲記》在文學界的影響 力,獲得四次諾貝爾文學獎提名1。

《昆蟲記》在上世紀初得到周氏兄弟推崇,魯迅曾計劃和周建人共同翻譯這部著作,但是因為魯迅先生的離世最終計劃落空。1923年1月26日,周作人首次在《晨報副鐫》上發表了一篇名為《法布耳昆蟲記》的文章,自此,《昆蟲記》進入國人的視野。至今,《昆蟲記》已被翻譯成50多種文字在世界100多 個國家出版,相關的出版物僅在中國就多達800餘種,使這股《昆蟲記》熱持續了百年而不衰2。

此手稿是《昆蟲記》第二卷第五章定稿出版稿,共計14頁(張),於 1882 年由巴黎德拉格雷夫書局(Ch。Delagrave)首次出版,名曰《新昆蟲記》。1907 年全十卷本出版時列全本第二卷。該手稿標題為《Les Eumènes》3,《昆蟲記》陳一青譯本中,該章節譯為《黑胡蜂》,蔣豫、武英等在《法布林觀察手記》系 列叢書中則譯為《蜾蠃》。

本篇中,法布林透過科學而又細緻的觀察,記錄下Eumènes蜂是怎樣展示它的高超建築技藝和哺育幼蟲,並用精湛的文學手法,在字裡行間,將昆蟲世界化作供人類獲得知識、趣味、美感和思想的美文。手稿頁面中部有排字工用藍色鉛筆大字號標註的整稿頁碼,左側框內空白處墨跡,是為排字工簽名及其排版 的行數,章節首尾頁各戳印紅章一枚,為承印印刷廠付印戳。印文:“Société anonyme de publications périodiques,quai voltaire 13,paris,11 septembre 1882。” 譯文:“期刊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巴黎 伏爾泰濱河路 13 號,1882 年 9 月 11 日。”

作者簡介:法布林(Jean-Henri Fabre,1823~1915),法國博物學家、動物行為家、昆蟲學家、科普作家。以《昆蟲記》一書留名後世。身為現代昆蟲學的先驅,法布林以膜翅目、鞘翅目、直翅目而聞名,雨果稱他為“昆蟲世界的荷馬”。

RMB:12,000-20,000

西泠網拍 · 十月大拍|外國名人手跡專場

西泠網拍 · 十月大拍|外國名人手跡專場

西泠網拍 · 十月大拍|外國名人手跡專場

▲ 圖錄號:4019

格里格(Edvard Grieg,1843~1907)

帶《蘭德凱汀》樂譜的信札

信箋 一張三頁

1881年作

21x13。5cm

說明:《蘭德凱汀(Landkjending)》是格里格八十年代創作的一首世俗康塔塔,歌詞由挪威語譜寫,其配樂帶有濃濃的挪威風情。格里格是挪威最偉大的作曲家之一,他自1864年起開始從事挪威民間音樂的研究,他將北歐的民族神話,中世紀的維京傳說以及斯堪地那維亞的民俗特色融為一體,創作出別具一格的浪漫主義音樂,成為挪威民族樂派的代表人物。

作者簡介:格里格(EdvardGrieg,1843~1907),挪威作曲家,19世紀下半葉挪威民族樂派代表人物。6歲隨母學鋼琴,得到音樂啟蒙教育。1858至1862年在萊比錫音樂學院學習。畢業後,在卑爾根舉行首次作品音樂會。1863至1866年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活動,與挪威民族音樂的倡導者音樂家諾拉克等人共創“尤特皮”音樂社,創作並介紹斯堪的納維亞國家的民族音樂。回國後,為建立挪威民族樂派積極展開音樂活動。1871年創立克里斯蒂安尼亞(今挪威首都奧斯陸)音樂協會,1874年被政府授予終身年俸,1890年被選為法蘭西藝術院院士,曾先後獲英國劍橋大學和牛律大學授予的音樂名譽博士銜。逝世時,挪威政府為他舉行了國葬。

RMB:12,000-2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