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寵物首頁寵物

“天染:重現昔日的色彩” 第二屆天然染料雙年展在中國絲綢博物館時裝館開幕(一)

由 錢江晚報 發表于 寵物2023-01-28
簡介比如時裝館門口的作品《BOND》,來自擁有豐富天然染色經驗的李貴泉:染料來自原生態的植物及其廢棄物,充分利用天然可再生資源,創造屬於可持續發展的天然環保色素的作品《BOND》

藍夾纈的顏色在手上怎麼清洗

00:15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馬黎 通訊員 郭楠

跳過秋季直接入冬的杭州,迎來了姍姍來遲的桂花,滿城的香氣,嫩黃的顏色,給寒冷的天氣增加了一絲溫暖。

一向色彩豐富的中國絲綢博物館,今日更是與眾不同。時裝館的門口罩上了紅、黃、藍三塊巨大的大布料,旁邊的草坪上,還有一頂造型可愛五彩斑斕的帳篷。

“天染:重現昔日的色彩” 第二屆天然染料雙年展在中國絲綢博物館時裝館開幕(一)

“天染:重現昔日的色彩” 第二屆天然染料雙年展在中國絲綢博物館時裝館開幕(一)

10月22日上午10點,第二屆天然染料雙年展當代部分“天染:重現昔日的色彩”在中國絲綢博物館時裝館開幕,此次雙年展由浙江省文化和旅遊廳、浙江省文物局主辦,中國絲綢博物館承辦,中國美術學院文化遺產中心、溫州採成藍夾纈博物館協辦。

第二屆天然染料雙年展仍然視天然染料為當代藝術的重要主題,並且繼續致力於展現天然染料言之不盡的美。與2019年首屆天然染料雙年展有所不同,這次強調了參展藝術家的天然染料及染色工藝須有民間的來源和古代文獻的出處。

“天染:重現昔日的色彩” 第二屆天然染料雙年展在中國絲綢博物館時裝館開幕(一)

“今天的設計師,今天的科學家,今天的老師,今天的學生,用今天的染料進行創作。可以是一個實用的設計,也可以是一個裝飾品,更可以是一個藝術品。”從中國絲綢博物館館長趙豐開幕致辭中,不難聽出第二屆天然染料雙年展創新滿滿。

此次展覽在展品染料、表現手法、藝術風格、研究手法等多個角度都做出了創新。

首先是染料,參展作品的染料有結合生物基色素技術的,來自原生態的植物及其廢棄物。充分利用天然可再生資源,原材料可再生重複利用,是一種屬於可持續發展的天然環保色素。

其次表現手法上突破傳統絲綢棉麻材質的染色,參展作品在木質、紙質、皮革等材質上也進行了天染的創新。

藝術風格方面,展覽在藝術語言上也有創新,有采用剪紙的形式,薯莨染色也突破服裝的單一載體,運用到當代藝術作品中。

作品在研究手法上帶有研究性質,結合文獻資料、古代傳統工藝等,將其結合在當代藝術作品中,同時不斷創新。

“天染:重現昔日的色彩” 第二屆天然染料雙年展在中國絲綢博物館時裝館開幕(一)

比如時裝館門口的作品《BOND》,來自擁有豐富天然染色經驗的李貴泉:染料來自原生態的植物及其廢棄物,充分利用天然可再生資源,創造屬於可持續發展的天然環保色素的作品《BOND》。

天然染料雙年展,一種汲取自然色彩的生命,連線傳統和現代,從過去走向未來。

“天染:重現昔日的色彩” 第二屆天然染料雙年展在中國絲綢博物館時裝館開幕(一)

策展人中國美術學院教授鄭巨欣教授以導覽的形式,帶領觀眾瞭解了許多作品背後的故事。

就讀於中國美術學院染織與服裝設計系的劉玥帶來的作品是《時間標本》,以植物生長的不同階段為靈感,思考如何採用面料再造的方法儲存並再現植物生命之美、成為記錄時間的自然標本。

同時透過探索再造面料中對瑕疵面料的回收利用,思考可持續設計的方法和可能性。作品採用了傳統植物染方法,以回收面料和植物花徑葉為原料,進行二維和三維的面料再造,以複合縫紉、壓皺、編織、燒灼等方法,塑造獨特的時間痕跡。

“天染:重現昔日的色彩” 第二屆天然染料雙年展在中國絲綢博物館時裝館開幕(一)

遼寧經濟職業技術學院工藝美術學院副教授王柳春的作品《七月》,採用真絲綃結合傳統工藝和天然靛藍染色工藝,多次染色呈現出不同層次的藍。

本作品意在表現七月盛夏之下的心境,喧鬧中闢得一個安適的靜心之地。

表現形式上運用中國傳統山石的形態,巧妙地選取靛藍色,與熱烈的七月形成鮮明的對比。綃的通透性富裕作品更靈動的表現。突顯作品立意。

“天染:重現昔日的色彩” 第二屆天然染料雙年展在中國絲綢博物館時裝館開幕(一)

這件擺在時裝館一樓中心位的作品《光質》,來自李新園和曲微微。

“天染:重現昔日的色彩” 第二屆天然染料雙年展在中國絲綢博物館時裝館開幕(一)

在考慮當代與經典工藝的角度上,從視覺錯的節奏和韻律上思考與薯莨染工藝的巧妙結合,以金屬質感的紗線光澤和圖案節奏突破薯莨染的固有形態,以及纖維的結構凹凸造型的視覺表現。

在工藝上採用傳統香雲紗工藝對提花面料進行染色後整理,透過多道薯莨浸染,曬莨,在充足的日光下讓薯莨汁液與人造絲充分結合呈棕褐色後,用順德特有河泥進行過烏,是面料呈現挺括質感同時具備特殊的黑色光亮感,且撫觸沙沙作響。

柔軟且有溫度的色彩確以金屬的光澤和質感呈現,給人以一反常態的視覺衝突和感受。

“天染:重現昔日的色彩” 第二屆天然染料雙年展在中國絲綢博物館時裝館開幕(一)

畢業於浙江理工大學、留學法國ESMOD高階時裝藝術設計學院,法國ISAL巴黎高等藝術與奢侈品文化學院訪問學者,現為溫大美術與設計學院副教授葉茜的作品《迴圈》,是三聯畫面。

分別感受充滿想象的天空、大地、海洋的自然色彩和肌理。以天然環保、可降解染料作為色彩表現,利用手工染色的不同工藝展現出自然的染色效果,並與浸染、沖洗後自然成型的包裝紙進行融合。藉此呼籲當代人關愛自然,提倡環保、迴圈再利用的可持續發展理念。

染料品種:板藍根葉發酵的純植物藍靛泥染料,荀子《勸學篇》中的“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是對藍染工藝的精闢總結。宋應星的《天工開物》、《本草綱目-草五-藍》中都有提及,《唐語林》《事物記原》《潘氏紀文譚》等文獻有對夾纈的記載,明代嘉靖年間纂修的《貴州通志-風土誌》中亦有記載;材料:藍靛泥2斤、艾草膏240克、生石灰100克、米酒400毫升、棉布、廢棄的包裝紙。

“天染:重現昔日的色彩” 第二屆天然染料雙年展在中國絲綢博物館時裝館開幕(一)

硃紅芳2018年畢業於中國美術學院,隨後從事非遺工作,先後跟隨多位非遺傳承人學習傳統天然染色。她的作品《重構》採用傳統藍印花布印染技藝製作,將傳統藍印花布圖形打破重組。藍印花布圖形設計受工藝限制,通常需斷刀,固經常以點線面來組成圖形。《重構》共選擇12種圖形花板,以幾何圖形為主,且都是幾十年的老型版紙。

《重構》即保留傳統紋樣又打破了傳統紋樣的完整性,藉此思考傳統手工藝種的“守”與“破”,探索創新之路。

“天染:重現昔日的色彩” 第二屆天然染料雙年展在中國絲綢博物館時裝館開幕(一)